有关低碳的名词与幽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36:41

有关低碳的名词与幽默

气候变化: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定义,气候变化是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大气组成所引起的气候改变。”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威胁世界环境,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成为最为热点的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或砍伐、焚烧森林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存在于大气层中,产生温室效应,长时间的积累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极端气候频繁,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京都议定书:为了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经过紧张而艰难的谈判,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低碳:低碳即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产业领域,有学者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由低碳延展出的相关词会有: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等。

碳足迹: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标示一个人或团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影响的一种量度,以其产生的温室气体量,按二氧化碳的重量计。它包括2部分:一是燃烧化石燃料(如家庭能源消费与交通)排放出二氧化碳的直接(初级)碳足迹;二是人们所用产品从其制造到最终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间接(次级)碳足迹。

碳汇: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定义,将“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之为“碳汇”。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与之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碳汇”的相关概念:碳汇与碳源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林业: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就泛称为碳汇林业。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而且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

碳中和:碳中和又称碳补偿。碳中和即排放多少碳就采取多少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实现总量的零排放,它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做的努力之一。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植树或向第三方机构购买碳信用额,来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人们算出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算出为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或所需的碳“汇”数量,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来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2007年末世界气候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时,许多参会者都对乘飞机旅行等所排放的碳,作了碳中和。

碳强度:即二氧化碳强度,按每单位能源消耗或每单位产品产量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循环:用于描述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圈和岩石圈中碳流动(以各种形式,如二氧化碳)的术语。

自然碳捕获:由海水、绿色植被等构成了大自然的“蓄碳池”体系所进行的碳吸收和碳捕获,就称之为自然碳捕获。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碳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换句话说,就是指通过转变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碳税:碳税是一种污染税,它是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碳量的多少,针对化石燃料的生产、分配或使用来征收税费的。政府部门先为每吨碳排放量确定一个价格,然后通过这个价格换算出对电力、天然气或石油的税费。

碳关税: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法案,实质就是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与总量控制和排放贸易等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不同,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目前,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因此,碳关税是对每单位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征收的税目。

碳交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

碳排放:碳排放可分为可再生碳排放和不可再生碳排放。可再生碳排放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动植物正常的碳循环,包括使用各种再生能源的碳排放。不可再生碳排放是指开发和消耗石化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减少碳排放量对缓解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能起到重要作用。

碳中和:又称碳补偿,指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碳金融: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目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开始显现,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碳基金:是碳汇基金的简称,国际上通常指“清洁发展机制”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专门资金。碳基金是国际碳市场投融资的重要工具,比如世界银行碳基金、欧洲企业碳基金等。

碳政治:所谓“碳政治”,又可以称之为“气候政治”,是指各国围绕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所形成的国际政治,而国际上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又按照二氧化碳来计算,故称之为“碳政治”。
碳捕捉:二氧化碳的产生有时不可避免,就像你一直在呼吸,为了不让你呼出的碳排到大气中去,你可以把它们吹到一个塑料袋里。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即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用化学方法先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捕捉。
碳封存:碳捕捉之后的关键步骤是碳封存。业界认同的方法就像佛祖压住孙悟空一样:寻到一块地下1000米以下的岩体。在这样的深度,压力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后才不容易泄漏。这项技术被能源公司广泛看好,因为它们总有很多深不见底的废弃油井。

      

清洁发展机制《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目的是协助未列入附件一(为工业化发达国家)的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益于《公约》的最终目标,并协助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实现遵守《京都议定书》第三条规定的其量化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它是基于项目的机制,由附件一国家和非附件一国家之间进行合作。减排成本高的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在低减排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
排放贸易:也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附件一国家为履行其依《京都议定书》第三条规定的承诺的目的,附件B所列缔约方可以参与排放贸易,任何此种贸易应是对为实现该条规定的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之目的而采取的本国行动的补充。也就是用市场方法达到环境目的,即允许那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于规定限度的国家,在国内或国外使用或交易剩余部分弥补其他排放量。
边际减排成本:指在一特定的时间内(如某个年份),温室气体减排活动在原减排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单位减排量所增加的成本。一般来说,宏观分析时边际减排成本随减排量的增大而递增。

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指当年全国能源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率。
能源消费弹性: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变化率与国民经济活动水平变化率的比值。后者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此指标反映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能源效率:能源系统或其中某个过程中能源产出与其投入的比率。
可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这类能源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波浪能等等。
化石能源:已经或可以从天然矿物源开采的含有能量的含碳原材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它们是由地质时代生物埋入地层中经过长期变化后生成的。
标(准)煤:又称煤当量,是用其热当量值来计算各种能源量时所用的一种综合换算指标。中国采用的标(准)煤的热当量值为29.3MJ(7000kcal)。
碳吸收汇 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生物燃料:由干燥的有机物生成的燃料或植物生成的燃油。生物燃料的例子包括:酒精(由糖发酵而来),由造纸产生的黑液、木材和豆油。
替代能源:非化石燃料能源。
热电联产:把发电产生的废热如气轮机产生的废气用于工业目的或区域供热。
终端能源:可供消费者转化成有用能源(如墙壁插座中的电能)的能源。
化石CO2(二氧化碳)排放:因碳沉积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媒)的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化石燃料:由碳化石沉积形成的碳基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能源强度:能源强度是能源消费与经济或物理产出的比率。在国家水平,能源强度是国内主要能源的消费总量或终端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或物理产出的比率。
能源转换:从一种能源形式,如化石燃料所具有的能量,变为另一种能量,如电能。
燃料转换:指将煤等低碳燃料转换成天然气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手段。
异养呼吸:除植物以外的有机物质将有机成分转化成二氧化碳

(低碳幽默:一场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会上,主持人要求大家拟一个某碳排放图景下150年后的征婚启事,在拟出的征婚启事中,反响最热烈的一篇说:“身高1.3米,体重33公斤,节能环保低排放”。根据IPCC的预测,本世纪末气温变化的幅度可能达到2-5度——在 低人口增长、低能耗的情境下气温上升2度,而高人口增长、高能耗的情况下,上升5度。届时很有可能会对每个人的饮食、呼吸以及所有活动征收碳税;相应的,先天消耗、排放较少的人就有了遗传上的竞争优势,在婚恋市场上异常抢手,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