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舞文化 反叛姿态二十年 来源:《Time Ou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26:51
 

 

  

 

  把“rave”音译作“锐舞”不知是何人首创,不过,这绝对是一次传神点睛的尝试。“舞”:不仅是跳舞,还是通宵达旦的舞会;“锐”:让人联系起cutting edge,英语中“边缘”、“前沿”之意,rave自1989年成为一种英国夜场文化图景、电子音乐流派之后,其姿态一直是反叛而地下的。

  从加勒比海裔居民到酸性电音

  “rave”这个词的发端,要追溯到1960年代伦敦的加勒比海裔居民,是当地人指代派对的黑话切口,好比上海人把某类黄牛戏称为打桩模子。

  最早只是英国小青年们通宵达旦的舞会,DJ或现场乐队喜欢表演acid house音乐,英国音乐记者留意到这一夜场流行新趋势,专文研讨,并把它冠名为rave。

  从始作踊者Paul Oakenfold远渡重洋取来真经后,与同僚一起在伦敦开设的精英化俱乐部Spectrum或Shoom开始,到曼彻斯特的平民俱乐部The Hacienda天天爆满,rave运动开始了第一轮的兴盛。一时间,无论是时尚人士还是大学生,或者是普通工人甚至是足球流氓,都在音乐(或者药物)的刺激下,消除了阶级和足球上的敌意,互相爱护,一起跳舞。

  据有关数据表明,在rave运动盛行的1989年到1992年间,足球流氓的犯罪率创下了历史新低。英国国粹尚且如此,其他方面就可见一斑了。

  涂鸦、拼贴,迷幻的视觉效果

  广揽客流,聚拢受众,以rave为特色的酒吧和乐队DJ们,在海报上动足了脑筋。这便成就了我们9月将要观赏的那些“花面孔”。

  迷幻药、acid house、朋克、电视科幻、同性恋现象……如果你仔细观看这次的展品,所谓的rave文化就是上诉元素的一个大杂烩。这背后还有些“苦衷”。在电脑PS还未来临的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艺术家们通常会用手工剪切粘贴以及手绘的形式进行锐舞派对海报的绘画和创作。此举自然也为锐舞文化创造出了鲜明的视觉化标识。

  反叛也许可以看成许多青年文化运动的原动力,而在Rave运动中,这一点更被演绎到了精彩的程度。面对俱乐部半夜关门的申令,人们可以在马路上对着车载音响跳舞;面对警方四处对私家派对的查禁,人们可以狡兔三窟,跳一场换个地方;甚至面对政府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rave排队进行限制时,人们可以写一首《Their Law》,发泄一下,然后继续舞动。正如同这股风潮中最出名的设计标志,微笑的黄色小人一样,rave的精神反而是因为它的积极而可爱。

  rave的糟粕一面

  说起rave,无法避开的是其“磕药”史,这当然是我们坚决抵制的。

  英国著名乐评人,Simon Reynolds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rave风潮参与者所写的著作里,把他们那一代人称为“Generation Ecstasy”。这里的Ecstasy可解释为一种超越身心控制的陶醉状态,也可解释为一种药物。据说这种药在被开发出来伊始,在军队中试用之后,便造成了高达7成的士兵对战争感到厌烦,甚至对敌人产生了怜香惜玉之情。由此,我们也不难推测出,那些在撒切尔保守时代末期,缺乏集体归属感的年轻人为何单单会对Ecstasy情有独钟,而不是单纯的刺激性药物或者致幻剂的原因了。

  然而在rave的词典E的这一栏里,并不只有Ecstasy。Electronic(电子乐)也是重要的一条。早期的锐舞运动中,鲜有英国人自己原创的曲子,这种情况随着电脑和音乐软件的普及后,大批house音乐家的涌现得到了根本的改变。这些人发挥了各自对舞曲音乐的理解和看法做出了许多有意思的作品,被誉为rave音乐的第二波浪潮之余,也对日后电子音乐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