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级的消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34:21

中国中产阶级的消失

2010-09-07 20:27:48

我一直认为我们是金字塔形的社会,国民收入也应该呈现金字塔的等级收入,当然我认为这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所以中产阶级应该是存在的。
西方的社会是橄榄形社会,中产阶级占到8成,有1成是特别杰出的,真正的社会底层很少,政府有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和志愿者对这些极少数人或者家庭进行辅助,向家庭暴力,吸毒,单亲家庭,当然不排除自甘堕落的人。
这是一个民主,福利社会的具有的基本特征。
郎咸平却在说中国是M形社会,就是没有中产阶级,有的是暴富者,和收入极低的大多数。
我很崇拜郎咸平。他的话不会没有道理。
这对我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
反思他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用他的理论看目前的现实。

以我曾经从事的图书行业,确实存在,一方面是巨型书店,经营正版书,一本书定价几十块,顾客基本上是不缺钱的主,几十本几十本的买,这种书店进去买书的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仅仅是进去看书,不买书,当然,这种超大型书店,书城,只要有极少数的有钱人买书他们就可以赚钱,至于不买书,店长虽然讨厌,但是有钱人在帮他们出成本。
另一方面地摊书,盗版书。出厂价4元--5元的盗版书,底层在消费。
我们的出版业形成贫富差距悬殊的格局。
今天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任何的意义,那些畅销书的作者,根本不用担心他们的利益,一个暴富的集团在买他们的正版书,他们的利益没有任何的损失。
相反,地下经济业已他们的方式在生存,两者互不相关。
两方面在印证中国的M型社会。
那么中产阶级呢。
中小型书店纷纷倒闭,作为中产阶级的购书中坚,中小型书店的顾客群在消失,书店业主作为中产阶级的代表也纷纷倒闭。
这几年,中小型书店的倒闭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经营十几年的学术书店从我们的面前消失,无声无息的消失。

50年代--80年代,中国依然是金字塔的等级社会,严格的城乡户籍制度,城市的工业靠无偿的农业剩余建立起来,工人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当时的城市,工人,体制内的公务员,生活在城市的各色人等,收入都比较平均。
当时我们上学,没有什么贫富,地位的隔绝,家庭都比较平等。
这种社会大概是孔子说的不犯寡犯不均。
孔子的意思用来解释那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确实缺东少西,靠票,紧缺经济,
但是同一等级内部比较平等,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其他,所以大家没有什么反感,当然,农村和城市是待遇差别较大。
但是农村可以靠读书,参军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要定义当时的中产阶级,那么城里人都是中产阶级。

郎咸平的描述使我不得不注意中国的一个现实。
中产阶级确实消失了。
怎么消失的。
很重要的原因是教改,医改,房改的出现。
教改,医改出现后,人民的医疗费用,疯狂上升,幼儿,大学教育费用也疯狂上升,和居民收入不成比例。九年制义务教育由于政府扶植私立学校,整个教育系统费用上升也非常惊人。
城市的赤贫开始出现。
原来的城市的平民和农村的居民存在不平等。
现在是城市的人民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什么人没有遭到教改,医改的冲击,就是体制内的公务员。
医疗,国家报销。教改,公务员靠关系,房改,体制内有福利分房。

本来他们应该是中产阶级,一个靠权力实现中产阶级的阶层。
腐败,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工资不断上升。

但是这几年,公务员也开始节衣缩食。
什么,就是股票,基金这些圈钱工具的出现。
本来这些是圈老百姓的钱,是愚民,但是绝大多数贪婪的公务员也介入其中。
我身边的很多公职人员都卷入其中,一个副局长收入全部套牢,很多人深陷其中,我所认识的都陷进去。
这些人很多原来都是中小型书店的顾客。现在他们基本上不买书。
房奴,基金套牢,股票套牢。
财产朝不保夕。

各种通货膨胀,特别是房价由于垄断和操纵无理性的上升,基本上对于所有人都产生恐惧的心理。
中国的中产阶级消失了。

中产阶级应该是社会的中坚,我们不应该对于权力产生的中产阶级报什么希望。
一个权力型社会,如果连权势者都朝不保夕,当然我是指科级以下的公务员,处级以上每年靠贪污就有上千万的收入,他们什么都不怕,损失就像九牛一毛。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无法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