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土葬及禁忌心理 - 礼仪忌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39:46
藏族土葬及禁忌心理
日期:2010-11-09 02:31:04 来源: 作者:点击:0 标签:

土葬在边际畜牧社会存在,至今人们仍喜欢用土葬方法来处理亲人或乡里的尸体。
土葬方式被藏民认可为处理特定亡人遗体的方式后,他们在行将止息的人快要完结自己的呼吸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处理一些指向送葬目的的行为。首先是遗体姿式的控制。一般多为成年人或身体立练的长者。因为请他们来守最后的病人是由于他们懂得遗体姿式的控制方式。遗体姿式控制有两种方法:活佛圆寂时一般由活佛自己跏趺偃息,以期上乘涅槃。因病圆寂,多由弟子行以跏趺方式;凡人偃息时多由他人来完成他们的最后姿式,抱膝坐地。具体步骤是--:首先进行适当的清洁工作。其次,人们就真正进入遗体姿式的控制,人们首先将遗体平置或靠物折置,然后裹以白氆氇或白布--因经济能力的不同而不同。接着,人们合力将遗体的下肢自然屈起并收紧,再对胴体和屈起的下肢进行整合,最终,颚抵双膝上面,双手抱合双膝或略下方位。草原日常用绳类,有草绳、毛绳;纤维质绳,但对遗体姿式的控制所用之绳不会是它们。一般为氆氇、布片、麻辔等。这样送葬前的第一个工作可以认定为完成。
送葬工作的第二步称为停。停,指的是遗体放置,不用棺材,用座椁。它象宽大的木凉椅。是把椅腿全部去掉,或只剩象征性的一点儿,好让人们在发柩时顺手干活。座椁的形制分繁简两类。繁式为一般常用。先选用方木,制模榫、备套架成形,再在方木上开凿相应凹槽,以备匣进木板。座椁置顶,椁前方留门式活板,再前,有小砻。此为常用座椁。简式座椁,用木材模榫套架出座架,其余用布幔代替,人们将遗体停请进座椁,再在座椁前燃一盏酥油灯,就完成了停灵工作。遗体一般停祭三天,或按佛教僧侣课占的时间停祭。座椁并非非得在人亡后才赶制,可以提前酌情制作。
土葬的第三步工作为下葬。首先制坟穴。制穴时,一般来帮助制穴者中个头最高的人站立伸手展指的高度为深度。坟穴初凿时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座椁并不直接掩埋在方形穴底,而是在方穴一侧,或长方形穴底短边处另制匍窑。窑体大小以能放置座椁为限,并能在弧形甸窑上方凿制象征性气路,因为人们将座椁放入葡窑后,在座椁顶上或座椁前砻上要点燃糌粑或面粉捏制的酥油灯。放置完座椁,点燃酥油灯后,当点燃酥油灯的逝者的亲人出穴后,送遗体的人们就开始掩埋座椁。掩埋以土能没平坟穴或略为蘑菇状地突高为限,但这不能是制坟,而仅仅是掩埋。
土葬的第四步工作为制坟。当人们把遗体座椁掩埋至土与地表平或略高时,去检拾野地里的石头,开始了制坟工作。捡拾附近四野的石头,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拣择白色拳头大小的石头,带回来静悄悄地放在掩埋处的旁边,制坟需要非常多的完整洁白的石头。捡拾石头,放置成穴边一堆时忌讳石头碰响,和残石入堆。小心翼翼的人们往往把石头放成一摊,而不堆高,以防惊扰安息的灵魂。当从前开始往坟穴正上方堆垒白石时,真正的制坟工作才开始,直到人们将坟穴上方堆得象白石小山一样才停止。在坟体所在的最近山峰上。还要堆起一个同样是用白色整石堆加的白石垒。山巅石垒的体积略小于白石坟体,一般是坟体体积的三分之二强。堆出山巅白石堆后,再在两个白石堆前用白色整石勾勒出两个石堆底面三分之一大小的圆圈。最后,人们用白色整石小堆体一步间距地在两个石堆之间呈直线堆起小石堆,一般为山颠石堆的三分之一的体积。由于堆连白石坟体和山巅白石堆的小石垒要求为单数,有时小石垒之间的间隙不均等。是为了调节堆垒数目所致。
土葬工作的第五步为煨桑加石。人们先在坟体靠山山巅石堆前方的白石圈中燃煨柏叶,添加酒、糌粑、酥油等,生起袅袅青烟;然后在坟体前小石圈为燃煨桑烟,桑烟材料中可收添加少许逝者生前特别爱好的食品。人们在未祭逝者亡灵时,没有献祭习俗,只煨祭。燃煨坟体前小石圈内的桑烟后,由年长尊者或公推要人在坟体上方加一白石,表示葬仪工作己经完成。
藏族土葬时的白石坟体和白石线醒目地呈现在坟茔内,多为独坟独线;而且白石坟体和山巅石堆间有小白石垒呈直线连接。但有的到坟体后发生偏离直线的情形,这时人们不惊奇,因为他们明白,白石坟体旁,会有另一旁白石坟,它是逝者的妻子或丈夫的地方。当二坟都堆出白石堆后人们会发现那条小石垒直线刚好自二坟中间靠后的方位直直地延伸向山巅白石堆,醒目而美观。藏族土葬观念中几乎没有隔代同茔的葬法。。
藏族对一些非正常死亡的尸骸或客死此地的他乡尸骸的义葬,也都喜欢土葬。但对自戕的灵魂,大多不制备座椁,也少控制遗体姿式,草裹或旧遮蔽物或自戕者自己的藏袍简单一裹,潦草埋葬,坟体多堆土而少捡石,将息从事,以至于不几年之后坟陷荒野,不能识别,人们称这种土葬为“软垫”,几乎等于垫了坑。对遇疫、遇险、遇灾而客死此地的他乡灵魂人们进行简单的土葬时,会尽量多堆些白石,很认真,方式稍比软垫郑重,但毕竟简单。对这种土葬,称义葬。
当死亡发生时,人们关怀着逝者的灵魂,但对当事者和送葬的人们来说,白石堆坟体掩埋逝者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死亡已经是事实,生命相关的社会,实质上已经是虚无,此时唯有形式是最充实的内容。
伴随着土葬程序的进行,相关逝者的亲友邻里进入极度特殊的精神活动,从遗体姿式的控制到堆垒白石坟体,于是,产生出了许多精神仪式。它们包含在报丧、吊唁、出殡及其前此的中阴救度、七七追荐、周年祭祀之中。
当死亡事件真实地发生时,家中男丁或邻里男性中的年轻人就担负起报丧的义务。报丧对家涉及远方亲人及附近乡亲。报丧者在这时还必须分出精干人员去附近寺院清喇嘛经师。对俗人报丧,报丧者禁忌高声直言,并不能进入报丧对象的家门,陈述完逝者的具体情况和去逝时间,并请求帮助后应立即返程。但牧区牧民居家散涣,路程太远因而报丧者需要饮食接济时,他们不能走进人家,而是等人家提供给食物饮料。在门外露野就餐。当路程实在太远或道路偶然不通而需借宿赶明日和吊唁者一同前往时,不进正屋,多宿在偏旁或柴草屋。报丧者的全部行为规范,出自藏民族对生命的宗教启蒙式的理解;生命法相由灵魂和躯体同构,当生命结束时,躯体腐烂而灵魂不灭,灵魂在此刻的临界状态是:离开房子一样的躯体而暂时不一定能投生他身,处在“中阴徘徊”阶段。所谓“中阴徘徊”它既恋旧身--及旧境,又望新身--及新境。人们恐惧这种中阴性质的灵魂因恋旧身旧境而阴附或暗随活人身体,尤其丧事中人。然而这些丧葬事务又必须由人来完成。此刻人们对具有终极性质的灵魂关怀,同人们对生命同伴的遗体必须掩埋的人伦义务间情绪式地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不躯灵魂被认可为阴类--中阴类--即“鬼”观念后,人们认为它会程度不一地伤害活人的运气、福祉乃至生命。显然这是对活着的灵魂的世俗关怀。于是在重重认知的复杂层面上,人们最终选择了对同类生命的义务。同时为了使活着的灵魂和死去的生命的徘徊于中阴的灵魂不至于两相惊惧伤害,而产生了丧务禁忌。即报丧者的行为规范。
在藏族土葬过程中,发生在报丧、中阴救度及前死亡中阴救度中的禁忌最为深刻也最为敏感。之后,丧事中的人们的精神务虚指向了停灵禁忌。它包括守灵和吊唁及家畜管制。最突出的是言语禁忌。在停灵阶段,并非处在座椁四近的动或静的人们都是守灵者。守灵者们是年长并身体还立练不言语的那些静守老人。在守灵阶段,年长的守灵者们有斋戒义务,并戒讲日常俗语及默言。唯有认可可以进行默言的只有一句:默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一般在请东佛事僧侣、念诵过相关经文的最后,才出声念出六字真言,以示对逝者灵魂的真诚祝愿。对吊唁者来说,他们一般会带一包茶,两条哈达及若干钱物,如柴、糌粑等。示祭的哈达并不扬开展搭,而是对折的,多数吊唁者会把哈达对折后置于茶上。示祭以哈达来表示,座椁前忌言语。无法禁忌的是我由妇女发出的恸泣声。同样限制过重的脚步声。停灵期间对家畜的管制,抽象又具体地展开。其实,这种对家畜的管制,从弥留者死亡时的遗体控制阶段就开始了。当弥留者死亡后,亲人们会立即将有关家畜的皮张、毛骨、爪甲之类的东西全部摘离逝者遗体,并在控制遗体姿式的绳索方面,严格地禁止用出自畜皮或畜毛的材料来控制遗体姿式。因为和出于同灵魂的中阴救度相一致的理念,藏民族认为灵魂不灭而且能动地在六道中轮回投生。在人们处理逝者的中阴灵魂之后投往他界的葬务中,如果让逝者的遗体着穿和戴插出自畜类的物品,或收动物草绳或毛绳来控制逝者的遗体姿式,那将会使逝者的处在中阴徘徊界里的灵魂来世投往畜牲界,而不是阿修罗界、人界……。在这里,六道轮回观,又成了守灵过程的行为规则。当处在停灵阶段时,人们要严格管制活着的马、牛、羊、猫、狗等动物自座椁附近经过。因为,由于静电作用,这些畜类若不进行管制就可能引起乍尸事件。人们认为乍尸事件是极为不吉利的,而且会有乍尸惊惧活人因而致癫致痴的现实危险。所以管制畜类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在发灵出殡阶段,相关特定丧葬事宜的禁忌是社区性的。在座椁被运往坟茔的沿途,凡经过人家门口时,人们会相应地在自家门口点火以避免处在中阴徘徊阶段的灵魂邪害家运及人命,家有初生婴幼儿的人家早早望见送殡队伍时,就点火生烟,杜绝可能的中阴徘徊灵魂的骚扰。在送殡队伍出发时,凿掘坟穴的“土匠”们要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绝不能与座椁照面。另择途径回到丧事发生的人家接受饮食谢忱。进门入户前,有一个奇怪的作法:洗手,他们洗用手的盆子里盛着清水,但是在清水里搁着一把刀。这个习俗后来影响了汉族。
实行上葬制度的藏族人也实行服孝制度。服孝方式为:女士们在发辫上不显眼地缠上小白布绺或羊毛。男士们戴藏式帽时,多在礼帽仁缠一条指头宽左右的白布绺;男士们若平时戴普通有照帽时,要求翻过帽体帽照朝前,并箍白布绺戴在头上,以示服孝。这二种行为属于直接的服孝。另外,妇女散发,不浣洗洗衣物脸面,不更换衣服,男女在服李的七七四十九天中不理发等,视为间接的服孝方式。
藏族人的祭奠分七祭到周年祭都为佛事,以追荐亡灵投生为目的,形同中阴救度的开始仪式,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