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2:27:38
行    政    管    理    学
江门电大:陈达伟
一、             课程性质及考试要求:
1、 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中文秘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独特学科,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本书从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以一般原理、原则和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概论的方式进行基本阐述。全书共有十五章五十二节。
2、 学习求:
全书以文字形式的理论描述,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理解记忆有关概念、原理、特点、规范和方法,并能归纳总结。本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分为讲授和自学两个部分,其中讲授的内容主要围绕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基本的要求进行讲授;自学部分主要依靠同学们平时学习。并要求同学们完成教材的练习。
3、 考试要求及题型:
本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采用闭卷考试,以教材为主要内容。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占、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绪          论
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
(一)、行政管理学与行政管理。
1、行政一词的解释:
(1)、古人对行政一词的解释P1。
(2)、近代西方学者洛克对行政一词的解释P1。
(3)、日常生活中对行政一词的理解有两种P1-2。
(4)西方学术界对行政一词的解释有狭义、广义、最广义三种解释P2。
(5)我国行政管理学术界对行政一词的解释P3。
(二)、行政管理。
1、管理的概念P4。
2、行政管理的概念P4。
3、行政管理学的概念P4。
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和方法。
(一)、研究的范畴:
1、欧美国家的观点P5。
2、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立克的观点P5。
3、行为决策学派西蒙的观点P5。
4、我国台湾学者张金鉴的观点P5。
5、目前我国国内理论界的观点P5。
6、本书的观点P6。
(二)、研究方法。P6-7
三、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学科特点。
(一)、研究的目的。(侧重理解行政管理的三化)P8。
(二)、学科的特点P9
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古人所说的行政,意为(处理政事)、(执行政务)。
2、  近现西方学者洛克所说的行政,主要是指西方国家行政系统的(政府的权力与行为)。
3、  狭义的行政说的代表是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
4、  广义行政说的代表是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
5、  最广义行政说的代表是美国行政学家(西蒙)。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立克)提出了有名的POSDCRB管理七职能说。
6、  在我国,无论采取何种方法研究行政管理,都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行政管理实践)出发。
7、  较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国)学者(史坦因),他于1865年撰写了(行政学)一书。
8、  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了(行政的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即门独立学科-(行政学)。
9、  1926年美国学者(怀特)撰写了(行政学导论)一书,论述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讲求效率的必要性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10、  1927年,美国学者(魏劳毕)发表了(行政学原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行政学理论体系。
11、  系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家运用(综合)、(开放)、(环境系统)和(投入产出)的观点来考察行政活动过程。
12、  系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家倡导用(系统)的方法来组织行政活动,促使行政组织(合理化)、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程序(连续化)、行政分析(定量化),有效实现行政目标。
13、  一批优秀的数学家认为管理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最优解答),以精确地达到管理目标。
二、名词解释
1、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
2、  行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和探索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的规律的学科。
3、  行政管理科学化:是指按照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实施政务。
4、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和其它具有法律性质的各种行政规则来进行行政管理,实现依法行政,以维持和保证行政管理的权威性和行政效能。
5、  行政管理现代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在思想观念、组织机构、人员素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达到现代化的先进水平。
6、  X-Y理论:麦克雷戈从评价人性出发提出X理论和Y理论,把科学管理理论叫X理论,把人的天性并非厌恶劳动,只有民主领导,适当授权,积极沟通,启发自觉就可发挥人的潜能的理论叫Y理论。
三、判断题
1、  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确立了管理14条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错)
2、  法国工程师法约尔发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被称为管理理论之父。(错)
四、选择题:
行为科学时期的主要行政学家有(A、B、C、D)。
A、巴纳德    B、狄莫克    C、西蒙      D、瓦尔杜      E、威尔逊
五、问答题。(要点)
1、简述西方学者对行政的理解。
答:西方学者对行政一词的理解,说法多种,其中代表性的有三种:狭义的行政说-认为行政是除国家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广义的行政说-认为行政是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实现国家目的的执行活动;最广义的行政说-认为  行政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与处理。
2、简述马克思关于行政的阐述。
答: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马克思关于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这一科学论断,以行政机关为前提,正确地揭示了行政的内涵,指明了的三个基本特征是:行政是国家活动、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行政是相对国家的立法机关而言的。
3、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范畴有哪些。及方法
答:有行政环境、政府职能、机关管理、人事行政、行政组织、行政体制、行政领导、行政道德、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方法、依法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效率。
研究的方法有:法学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为主义研究法、系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模拟研究法。
4、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
答:在于寻求和掌握行政工作的一般规律,获得行政管理工作的原理、原则和系统知识,指导现实行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制化,高效地实现行政目标。
5、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技术性、发展性。
6、科学管理时期提出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制度化、协调化、计划化、科学化、标准化、效率化。
7、科学管理时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主分侧重于行政制度、机构、程序、立法的研究,主要贡献是系统地提出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为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了基础,对改进政府行政管理和提高行政效率,对建立和发展行政学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8、行政科学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
答:巴纳德提出发挥非正式组织作用的理论;马    洛提出依次满足人的生理、保障、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雷戈从评价人性出发提出X理论和Y理论。
9、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学理论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 :是注重行政组织中人员行为和心理的研究,重视组织内部人员的作用,注重具体事实的研究;缺点:忽视了组织结构、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忽视了外界环境对人员的影响缺乏整体观念与系统观念。
10、          简述系统理论时期行政管理理论的特点。
答:运用了综合的观点、开放的观点、环境系统的观点和投入产出的观点,来考察行政活动过程。
第一章            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特点。
1、行政环境的概念P21。
2、行政环境的特点P21-22。
二、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
1、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管理系统及其活动P25-26。
2、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P26。
三、中国的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
(一)、宏观环境与行政管理。
1、国内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P27-30。
2、国际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包括:国际社会环境和国际自然环境P31-32。
(二)、组织环境与行政管理。
1、政党组织与行政管理P33-34。
2、立法机构与行政管理P34-35。
3、司法机构与行政管理P35-36。
4、军事组织与行政管理P36-37。
5、社会组织系统与行政管理P37。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从内容上划分,行政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2、从行政环境具体作用过程划分,行政环境分为(行政外部环境)和(行政内部环境)。
3、从地域上划分,行政环境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4、从行政环境对行政主体影响的范围划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的政党制度。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有(对国家生活的政治领导)、(对国家生活的组织领导)和(对国家生活的思想领导)。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体现。
8、中国司法机构对于行政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司法监督)来实施。
9、(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是决定和影响中国政府组织;人事和决策的关键因素。
二、 判断题:
1、司法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其领导的主要中介。(错)
2、中国的立法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错)
3、  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错)
4、  现代国家一般实现司法独立的原则。(对)
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军事系统与政府系统政治关系的中介。(错)
三、 选择题:
1、行政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A、B、C、D)。
A、多样性,    B、互动性,    C、复杂性,      D、可变性,    E、集中性。
2、政府的组织环境要素主要有(  A、B、C、D、E )。
A、立法机关,    B、政党,    C、社会团体,    D、司法机关,    E、军事机关。
四、 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把围绕行政管理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2、宏观行政环境:通常指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国情)和国际社会和自然环境。
五、 简答题:
1、谈谈你对行政环境互动性的理解。
答:行政环境互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系统是互动的,即外部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系统的活动,而行政系统的活动又不断释放能量作用和影响行政环境;二是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系统的各要素也是互相作用互为环境。
2、如何理解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
答: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管理系统及其活动。首先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系统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次行政环境决定了行政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性质,另外行政环境决定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
3、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
答:第一、领导和促进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积极推进改革,把改革作为推进行政管理的动力。第三、保持政治稳定,推进改革和发展。  第四、从中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行政管理。第五、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坚持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
4、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第一、要树立环境意识,保持生态平衡。第二、合理开发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试述国际社会环境的特点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对外职能的要求。
答:第一、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三、致力于推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四、尊重世界多极性。第五、坚持睦邻友好。第六、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第七、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第八、坚持平等互利,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第九、积极参与多边活动,发挥我国在联合国的作用。
6、政党组织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政党组织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构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居于领导的核心地位,共产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国家生活的政治领导、对国家生活的组织领导、对国家生活的思想领导。
7、立法机关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答:立法机关是政府组织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中国的立法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组成,为各级政府的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并成为监督中国政府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8、中国社会组织系统对政府系统的制约和影响的渠道和方式有哪些。
答:第一、直接影响,即通过直接选举,监督和罢免基层单位公职人员,通过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社会协商对话、信访、举报、建议、游行以及社会媒介等直接影响政府的行为。第二、间接影响,即社会组织系统代表依照法律程序通过中央和地方权力机构来影响政府的行为活动。
第二章        政府职能
一、  政府职能的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涵义P40。
(二)、政府职能的特点P41-42。
二、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义P4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政府职能P49-55。
1、中国政府的政治职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调控宏观经济;管理国有资产;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监督经济运行;调节社会分配。
3、中国政府的文化职能,重点发挥科学、教育的职能。
4、中国政府的社会职能。
三、政企分开是中国实施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1、造成政企不分的原因P56。
2、政企不分的危害P56-57。
3、实行政企分开的措施P57-58。
四、实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P58-61。
1、充分认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和影响。
2、强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4、抓住政企分开这一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会发挥的作用的领域看,政府职能可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2、从行政控制的幅度看,政府职能可分为(高层次行政职能)、(中层次的行政职能)、(低层次的行政职能)。
3、我国正义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是通过发挥(国防)、(外交)、(公安)、(安全)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来行使。
4、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
5、政府的文化职能,一般是通过(文化管理机构)来实施。
6、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
7、(治理环境污染)是近 几年给政府提出的一项突出的、特殊的社会职能。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除了正常履行阶级专政、军事保卫、社会治安等政治职能外,还需要加强(民主建设)的职能。
9、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调整科技系统的结构,分流人才)。
10、          按国际惯例。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都由国家立法,(政府强制实施),实行(互助互济)、社会化管理。
11、          设置行政机构的前提是(确定政府职能)要改革行政机构必须先转变政府职能。
12、          (市场经济体制)成长发育成熟的程度,决定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程度。
13、          政企不分与政企分开的区别在于(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与(企业本身的经营)职能是否分离。
二、选择题:
1、政府职能的特点有(B、C、D、E)
A、  执行性,B、广泛性,C、稳定性,D、动态性,E、层次性。
2、行政管理的经济职能的特征有( A、C、D、E )。
A、  全局性,B、稳定性,C、协调性,D、服务性,E、综合性。
三、名词解释:
1、政治职能:也叫阶级统治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维护和实行阶级统治、保卫国家和社会安全的职能。
2、文化职能:是指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事业,领导和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3、社会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
4、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范围、内容、方式进行转移和变换。
5、科教兴国: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国家繁荣。
6、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职能,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政府的职能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这个概念包涵的意义是:政府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各职能构成的严密体系,是国家法律和宪法赋予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
2、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经济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管理经济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全局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性的特点。政府的经济职能能起到产权界定和保护、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当前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既要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需要,又要满足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要求。
3、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有哪些。
答:制定科学文化教育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和计划;制定和颁布重大的科学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规,组织力量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协调攻关,指导、监督、协调科研部门和教学单位有效地执行国家科学文化教育发展规划;有组织、有领导、在秩序地逐步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改革;发展科技、文化和教育队伍,对其所属门的领导人员进行考核、任命和监督。
4、政府的社会职能有哪些。目前我国政府的社会职能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政府  的社会职能有:制订各种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福利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福利的指导、规划和协调;筹集社会保险专项基金;创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解决人民群众的福利问题;大力保护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我国政府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的社会职能应抓好如下工作:国家公职人员的离退休、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另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是目前我国政府的一项突出和特殊的职能。
5、你认为现阶段中国政府的政治职能应该如何行使。
答:中国政府的政治职能除阶级专政、军事保卫、社会治安等政治职能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始终不党代表渝的奋斗目标。作为政府要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有组织向人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的民主思想,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思想的教育,使每个公民的民主行为由自发转变自觉;加强一些具体制度和实施程序的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努力做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6、简述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调控宏观经济、管理国有资产、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监督经济运行、调节社会分配。
7、你认为应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高水平的科技与教育队伍;多梁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教育的投资;广泛开展科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8、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保障体制,应如何做。
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具体表现:竞争保护强者,排挤和泡汰弱者;竞争必然产生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经济方法;竞争必然造成一些企业破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必要条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加强有和完善有关社会保障立法;加速社会保障的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适应现实要求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机制;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障队伍。
9、长期以来我国政企不分的认识根源是什么。
答:第一,把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经济的职能,解释为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实践中执行这一职能。第二,把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的职能,解释为一种经济管理上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10、简述政企不分的危害。
答:第一难以建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企业。第二市场体系难以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三宏观调控难以正常进行和顺利实现目标。第四政企不分,易产生腐败现象。第五对政府其它职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第六企业难以增强活力国有资产流失难以根治。第七不利于政府实现现代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第八难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1、如何才能做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开展多学科的研究。逐步解决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问题。积极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立法工作明确政府的职责。加快政治体制的改革。
12、试述实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
答:第一充分认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和影响,第二强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第四抓住政企分开这一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13、如何理解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
答:就行政体制而言,政治体制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外部环境。它们互相关联,密不可分。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就难以真正有效;没有行政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是空洞无物。作为政治体制的子系统,行政体制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复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与其他改革同步进行。
第三章          行政体制
一、 行政体制的概念与特点。
(一)、行政体制的涵义。
1、体制与制度的区别P63。
2、行政体制的概念P63。
3、行政体制的核心P63。
4、行政体制的类型P63
(二)、行政体制的特点P64。
二、行政体制的机构要素P67-68。具体包括:行政权力体制、行政领导体制、人事管理体制、行政监督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三、行政体制类型。
(一)、行政权力体制P68-70
1、三权分立制。
2、拟行合一制。
(二)、行政领导体制P71-74
1、按照参与最高决策事务的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合拟制。
(1)、首长制: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2)、合拟制: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2、按照上下级组织享有决策权的大小可分  :集权制和分权制。
(1)、集权制: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2)、分权制: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3、按照机关内部各组成单位之间的职权性质和工作范围可分为层级制、机能制。
(1)、层级制: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2)、机能制: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4、按照行政领导是否统一可分为:完整制、分离制。
(1)、完整制: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2)、分离制: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三)、行政区划体制。
1、行政区划的概念P75。
2、行政区划的原则P75。
3、我国建国以来行政区划的历史和现状P76。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静态的行政组织结构体制有( A、B、C、D)。
A政府首脑体制,B中央政府体制,C地方政府体制,D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体制,E行政监督体制。
2、衡量一个国家行政地位的重要标志是( C)。
A行政监督体制,B行政领导体制,C行政权力体制,D中央殖民地方关系体制。
二、填空题:
1、行政体制的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
2、就行政体制组成部分的存在状态而言,有(静态)行政组织结构体制和(动态)行政运行机制之分。
3、当今世界各国中,行政权力体制主要有(三权分立制、议行合一制、军政合一制、党政合一制)。
4、人事管理体制通常有(选任制、考任制、委任制、
三、简答题:
1、谈谈你对行政体制特点的理解。
答:第一行政体制产生的先导性。是因为国家产生后,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就必须构建一第列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二行政体制存在的永久性。是因为对一个国家来说,一种体制的建立是由政治、经济、历史、现实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会因个人主观的想法而改变;第三行政体制对行政效率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因为行政体制与政治体制密不可分,属于上层建筑。第四行政体制各构成要素是可变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相适应的,一旦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上层建筑也必须发生相应变化与之相适应。
2、行政体制有哪些功能。
答:第一对政府行政组织的框定、调控和制约作用;第二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促进、保证和保护作用。
3、行政体制功能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答:第一行政体制的惰性。第二行政体制投入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引起行政管理的混乱和无序。
3、谈谈你对三权分立制的理解。
答:它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活动的基本制度,在反对封建势力复辟、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个制度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逐渐受到巨大冲冲击,由于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影响,国家机关之间分权与制衡关系已表现为执政党内部的权力分配与协作关系,以及各政党之间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斗争与妥协的关系。由于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而立法、司法两权的力量相应削弱。三权分立制在中国实践的失败,说明它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只有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制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4、议行合一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第二国家行政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均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各自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
5、比较首长制与合议制的优劣。
答:首长制优点:事权集中,责任分明,指挥灵敏,决策迅速,效率高,易于保密,矛盾冲突少。缺点:缺乏监督,易产生个人专断,决策易失误。合议制的优点:信息交流充分,分析评估全面,计划决策周密,避免个人专断;缺点:易出现争于不议,易推诿扯皮,不负责任,效率不高。
6、比较层级制与机能制的优劣。
答:层级制的优点:指挥统一,事权集中,责任明确,命令易传达,效率高。缺点:层级节制过严惩严,不利于下级积极性的发挥,工作不易分清主次。机能制的优点:分工精细而又专门化,各职能部门精通业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缺点:分工过细,易产生分工分家,协调困难扯皮推诿。
7、比较完整制与分离制的优劣。
答:完整制的优点:职权职责集中,有利于统筹全局,便于协调,避免工作重复。缺点:易使上级领导权力过大,出现专断和官僚。分离制的优点:控制较松,有助于防止专权,下级自主权较多,各单位可独立保持相当的竟争性。缺点:多头领导,政出多门,易产生权力冲突,条块分割,浪费资源。
8、你如何看待总统制,内阁制及委员会制。
答:三种制度各有自已的优点和缺点,一种制度的选择要根据自身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情况来确定。
9、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划的主要根据哪些原则。
答:第一、政治原则,第二、经济原则,第三、民族原则。第四、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和国防需要等。
10、          建国以后我国行政区划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
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二五计划与三年调整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
11、          我国现行宪法对行政区划作了哪些规定。
答:按三级划分: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第四章                        行政组织
一、 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1、行政组织的概念P78。
2、行政组织的特征P78。
二、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职能目标、行政人员、行政机构、权力与责任、运行程序、法制规范、物财资源。P80-82。
三、行政组织的类型。
1、领导机关:概念、主要职责P83。
2、职能机关:概念、主要职责P83。
3、办公机关:概念、主要职责P83。
4、咨询机关:概念、主要职责P83。
5、派出机关:概念、主要职责P84。
四、行政组织结构。
1、行政组织结构的涵义P93。
2、行政组织结构的模式。
(1)、直线式:特点。P93
(2)、直线参谋式:特点P93
(3)、直线职能式:特点P94
(4)、直线综合式:特点P94
(5)、多维式:特点P94
3、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P94。
五、中国行政组织的地位与职权
1、中国行政组织的地位P106。
2、中国行政组织的职权P106。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机关:是指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中统辖全局的决策核心,是行政组织的中枢。
2、职能机关:是指在领导机关统一领导下,负责处理辖区范围内某一方面专业行政事务的机关。
3、办公机关:是指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构。
4、咨询机关:是指为行政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建议和方案的机关。
5、派出机关:是指行政领导机关在辖区范围内依法设立的代表机构关。
6、信息机关:是指专门负责收信、加工、储存与传递人财物等信息,为各类行政组织提供服
二、选择题。
1、现代组织的特点是( A、B、C、D、E)
A、   整体性,B目的性,C、开放性,D、适应性,E、多样性。
2、行政组织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C、E)
A、   政治结构,B、政治立法,C、政治代表,D、政治形式,E、政治维护。
3、行政组织的社会性主要表现(A、D)
A、   社会服务,B、社会制度,C、社会形态,D、社会管理,E、社会平衡。
4、行政组织的权威性表现在(C、E)
A、   民主制度,B、科学技术,C、普遍约束性,D、编制管理,E、强制执行。
5、行政组织系统的中枢是(A)
A、   领导机关,B、职能机关,C、办公机关,D、咨询机关。
6、咨询机关发挥作用的保障是(D)
A、   从属地位,B、隶属关系,C、平等地位,D、独立地位。
7、我国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公安派出所属于(C)。
A、   信息机关,B、统计机关,C、派出机关,D、职能机关。
8、产生最早也是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A)。
A、   直线式,B、直线参谋式,C、直线职能式,D、直线综合式。
9、当代政府的主要结构模式是(B)。
A、多维式,B、直线综合式,C、直线职能式,D、直线参谋式。
10、          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包括(A、B、D、E)
A、   促进行政目标的实现,B、调动人员的积极性,C、提高领导艺术水平,D、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E、使行政系统保持良好的沟通。
11、          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要求是(C、D、E)
A、职责重叠,B、权力交叉,C、没有多余的部门和职位,D、没有漏设的部门、单位和职位,E、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12、          (职能目标)是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是行政组织的第一要素。
13、          从根本上说,(行政机构)是行政职能目标的载体。
三、判断题:
1、职能机关享有的决策权力属于执行性决策权力。(对)。
2、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行政咨询之术。(对)
4、现代领导者素质的提高使咨询机关的作用趋于微弱。(错)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的涵义及特点。
答: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组建的,专门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体系。特点: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
2、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职能目标;行政人员;行政机构;权力与责任;运行程序;法制规范;物财资源。
第五章                        行政领导
一、 行政领导的涵义:P110-113。
二、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P116。
三、行政领导的方式和类型。
1、行政领导的方式。P118-121
(1)、强制命令方式:概念、特点、适用范围。
(2)、疏导教育方式:概念、特点、适用范围。
(3)、物质激励方式:概念、特点;适用范围。
(4)、榜样示范方式:概念、特点、适用范围。
2、行政领导的类型。P122-123
(1)         、集权型:概念、优点、缺点。
(2)         、分权型:概念、优点、缺点。
(3)         、放任型:概念、优点、缺点。
四、行领导方式及类型的综合运用。P124-125
1、行政领导方式的综合运用。
2、行政领导类型的综合运用。
五、行政领导者的涵义与特点。P126
六、行政领导的职位、权力和责任。P127
1、职位、权力和责任的概念。
2、职位、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3、职位、权力与责任。
七、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与类型。
1、行政领导者产生的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P129-130。
2、行政领导的类型。P131。
八、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
1、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涵义、意义P132-133
2、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合理形式。P133-134
3、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P135-137
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任为名词用时,行政领导是指(C、D)。
A行政关系,B行政领导关系,C行政领导者,D行政领导集团,E行政领导活动,
2、行政领导活动的要素(C、D、E)。
A领导关系,B领导方式,C领导者,D被领导者E作用对象。
3、强制命令方式的特点是(A、C、E)。
A强制性,B垂直性,C无偿性,D间接性,E具体性。
4、疏导教育方式的特点是(B、C、E)。
A有偿性,B启发性,C科学性,D艺术性,E长期性。
5、物质激励的方式的特点是(  ABCE)。
A平等性,B有偿性,C间接性,D强制性,E复杂性。
5、行政决策权的高度集中,由行政领导者独立行使的领导类型。(A)
A集权型,B分权型,C民主型,D参与型。
6、行政决策权由领导及部属分散行使的领导类型是(B)。
A集权型,B分权型,C放任型,D自决型。
7、行政领导者的工作手段主要是(A、B、C、D、E)
A计划,B组织,C指挥,D控制,E监督。
8、行政领导的工作性质是(B、C、D)
A简单劳动,B脑力劳动,C创造性劳动,D生产性劳动,E非生产性劳动。
二、填空题:
1、在行政领导关系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核心。
2、行政领导的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领导者)、(被领导者)与(作用对象)相互作用与支持的过程。
3、强制命令方式是一种重(事)的领导方式,即以(任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4、疏导教育方式是一种重(人)的领导方式,即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5、(物质激励)方式是经济手段的具体运用。
6、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领导活动更应注重(疏导教育)方式和(榜样示范)方式。
7、行政领导者的工作对象不仅是物质要素,更主要的是(非物质)要素,即(行政信息)。
8、行政领导者是(职位、权力、责任)的综合体。
9、就职位、权力、责任的关系看,(责任)是本质、是核心、是第一位的。
10、          行政领导者应承担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
11、          选举又可分为(间接)选举、(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2、          我国行政领导者可分为(十)个等级,(十三)个级别。
13、          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的关键是注重(整体素质)。
14、          行政领导者群体的整体素质,包括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的(结构素质)。
三、判断题:
1、管理指导领导,领导保证管理。(错)。
2、行政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表现出相对性。(对)。
3、行政领导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对)。
4、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以人为中心确定下来的(错)。
5、对行政领导者来讲,职位是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前提。(对)
6、现代行政领导强调个体作用的发挥(错)。
7、优化的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有利于发挥行政领导群体的整体功能。(对)。
四、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中对部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行政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互结合的方式。
2、强制命令方式:是行政领导凭借行政隶属关系,行使行政权力发布命令,要求下属不可拒绝执行以实现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
3、疏导教育方式:是行政领导者运用启发、诱导、商讨、教育的方法,使用权部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执行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
4、物质激励方式:是行政领导者坚持按劳取酬和物质利益的原则,通过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满足部属的物质需要,使他们努力实施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
5、榜样示范方式:是行政领导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于律已。模范带头,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下属努力实现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
6、选任制:是依据法定程序通过选举产生并任用行政领导者的方式。
7、委任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经组织考察,由人事任免机关或个人通过决定或命令,委任产生行政领导者的方式。
4、 聘任制:是根据工作和职位需要,采用招标、投标、中标并签订人事合同的方式产生行政领导者。
5、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行政领导的涵义。
答:是指国家行政系统中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者和行政领导集团通过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及控制等职能活动,依法行使权力,发挥影响,确定并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过程。一方面它是一种社会性关系即行政领导关系,它由行政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作用对象之间的关系所构成;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活动过程即行政领导的活动过程;再次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兼备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
2、试述强制命令方式、疏导教育方式、物质激励方式和榜样示范方式,在行政领导活动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答:强制命令方式:能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有较强的灵活性。但易滋生与人治相联系的缺点;疏导教育方式:能充分发挥的人潜能,产生的效果持续,但产生效果慢,最终结果可预见但不确定;物质激励方式:能迅速有效地调支下属的积极性,但能引导下属一切向钱看。榜样示范方式:感染力强,而且在下属的心里产生重要变化,
3、试述集权、分权、放任型领导的涵义及运用。
答:集权型是一种行政决策权力高度集中,由行政领导者独立行使,部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领导类型。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或面临重大的全局性问题时较为适用;分权型是一种行政决策权力由领导者及部属分散行使,行政领导者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听取、尊重、采纳下属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的领导类型,它适用于下属综合素质较高,规章制度健全,相对比较成熟的管理组织;放任型是一种行政领导者通过充分放权,对下属采取自由放任态度,让他们根据实际需要无须请示而自主决定问题,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领导类型。适用于领导对下属比较信任或处理的问题不太重要或领导不太懂的问题时较为适用。
4、简述行政领导者的涵义与特点。
答:行政领导者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在行政领导活动中承担相应责任,处于领导、决策地位的人员。特点:工作手段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工作对象是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是职位、权力和责任的综合体。
5、试述行政领导者职位、权力和责任的内容与相互关系。
答:职位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领导者所占有的特定行政领导岗位。权力是行政领导统辖范围与管理方式,它职位派生并受到法律保护。责任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中应尽的义务。职位是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前提,权力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活动的资格,与职位、权力相比责任是本质和核心。
6、试述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的运用。
答:选任制是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并任用行政领导者的方式。选举制的运用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若条件达不到易流于形式,资源消耗较多;委任制:按照有关法律程序,由人事任免权的机关,任命行政领导者的方式。运用委任制,要求有健全的法规制度和较强的监督力量。考任制:通过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录用行政领导者的方式。运用的难点是考试范围、内容、形式及评定与测量标准;聘任制:根据工作需要,采用招标、投标、中标
并签订人事合同的方式产生行政领导者。聘任产生的人太多则不利于行政组织的稳定。
7、你认为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合理形式应该是什么。
答:第一行政领导群体的专业知识要求是有不同专业知识人员的优化组合;第二行政领导者群体的智能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不同智能的人员优化组合;行政领导者群体的气质性格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不同气质性格的人员的优化组合;行政领导者群体的年龄结构的基本要求是老中青三结合。
第六章                        人事行政
一、 人事行政的概念。P138
二、人事行政的原则。P139
三、国家公务人员的任用与调配。
1、职位分类P143。
2、考录制P145。
3、调配制P147。
四、国家公务人员的更新
1、培训制P148。定义、类别、原则。
2、辞退制与退休制P150。
五、国家公务人员的激励保障
1、考核制P152。定义、内容、方法。
2、奖状与晋升制P153。
3、工资与福利制P155。
六、国家公务人员的行为调控
1、权利、义务与道德规范P157。
2、监督制。P158
3、惩戒制P1650。
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人事管理活动的核心是(用人),归宿是(治事)。
2、在当代各项管理活动中,(人事)活动最复杂。最重要。
3、人事行政的主体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
4、(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人事行政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
5、行政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只能通过人事(流动)加以解决。
6、德,要求行政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合呼革命化标准。
7、一般来说,行政机关只能在(编制)限额内按照职位要求考试录用公务员。
8、现代意义上的考试录用制最早确立于(英国)。
9、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
10、          对公务员行为的有效调控,不仅需要明确权利义务以及完美并落实道德规范,同时还需要一种(监督制约)机制。
11、          社会监督有(主体)广泛性特点。
二、选择题:
1、对公务员的监督的内容包括( A、B、C、D、E)
A政治监督,B法制监督,C品德监督,D职务活动监督,E工作作风监督。
2、法制监督的特点是(  A、B )。
A严肃性,B权威性,C主体广泛性,D方便,E高效。
3、一般行政监督的内容有(C、D、E)。
A立法监督,B专门监督,C主管监督,D职能监督,E上下级之间相互监督。
4、公务员的义务有(B、E)。
A灵活性,B强制性,C随意性,D可选择性,E不可选择性。
5、公务员道德规范的评价的主要方式(C、D、E)。
A法律评价,B制度评价,C社会      论,D群众评价,E自我内心信念评价。
6、精神奖励的形式有( A、B、C、D、E)。
A口头表扬,B书面嘉奖,C记功,D授予荣誉称号,E授予奖章。
7、公务员的晋升应坚持的原则是(A、B、C、D)。
A公开,B平等,C竞争,D择优,E按劳取酬。
8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主要有(A、B、C、E)。
A考试晋升,B功绩晋升,C年资晋升,D学历晋升,E越级晋升
三、判断题:
1、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即直接行使人事行政职能。(错)
2、调任制包括调进调出,调出人员应保留公务员身份。(错)
3、转任是轮换的一种特殊方式(错)。
4、公务员担任特定职务涉及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时,必须回避。(对)。
四、名词解释:
1、人事行政:是人事管理活动的一种,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措施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管理活动。
2、调配制: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公务员通过调任、转任、轮换等形式有计划地进行交流、配备的制度。
3、调任:是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外部人员的调配形式,包括调入与调出。
4、转任制:是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它正当理由,在国家机关内部的平级调动,不涉及身份变动,但必须符合但任新职务条件。
5、轮换:是国家行政机关对但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由任免机关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实行轮换。
6、辞退制: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基于法律事实,通过法定程序,作出解除公务员同所在单位的工作关系的有关规定。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原则。
答:公开的原则,平等的原则,竟争的原则,择优的原则。
2、简述公务员培训的必要性。
答: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公务员更新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公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新技术,新科技发展的要求,是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
3、行政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辞退公务员。
答:经过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者;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又拒不接受调整安排者;旷工或无正当理由俞假不归超过一定期限者;不履行公务员义务,违反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不改正,又不具备开除者。
4、简述考核制的涵义与作用。
答: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既定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等,对所属公务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是客观全面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是为人事奖励、培训和调整等提供依据,激励公务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扎实开展工作。
5、简述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
答:第一是单纯对工作实绩的考核;第二是从德勤能绩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其中德包括政治态度、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等;勤是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能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绩是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效率。
6、简述工资制应坚持的原则。
答:统一的原则;公平的原则;平衡的原则;适应的原则;明确有原则;定期提薪的原则。
7、公务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答: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宪法;公正廉洁;克已奉公;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勤俭节约;讲求效率;自觉维护公务员的形象。
第七章                        机关管理
一、 机关管理的涵义:P162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部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对本组织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所实施的管理。
二、机关管理的内容:P169
(一)、机关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
1、   机关文件管理。
(1)、文件:是各级行政组织在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规范性文字材料的总称。
(2)、文件管理:是指行政机关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要求,制发和收办各式文件,组织行政信息传递、储存与处理的各种活动。包括发文处理和收文处理。
(3)、做好机关文件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第一文件的类别、格式和行文关系都要规范统一。第二严格遵守文件处理程序,实行办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第三文件处理要及时。第四严格控制文件数量,提高质量。
2、   机关档案管理。
(1)     档案:是各级国家行政组织及公务员在职能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考的文件材料。
(2)     档案管理:机关按照特定的原则和要求,设立专门的部门或配备专门人员,围绕档案的归档、保管和利用等所展开的一整套工作。
(3)     档案管理的要求:第一严格档案的接收工作。第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第三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第四做好档案的移交工作。
练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 机关管理:是指组织系统内部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对本组织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实施的管理。
2、 挡案管理:指机关按照特定的原则和要求,设立专门的部门或配备专门的人员,围绕挡案的归挡、保管和利用等所展开的一系列工作。
二、判断题:
1、 对办公室的管理是行政机关管理的基本内容。(错)
2、 控制功能是机关管理的主要功能。(错)。
三、简答复题:
1、 简述机关管理的功能。
答:辅助功能;服务的功能;协调功能;保障功能。
2、 为什么说服务的功能是机关管理的基本功能。
答:这是由机关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各级各类行政组织与行政人员的根本宗旨。
3、 简述机关管理的原则和作用。
答:机关管理的原则:分工协作的原则;制度化原则;科学化原则;勤俭节约的原则;安全保密的原则。作用:机关管理提供基础性工作条件,保障行政管理各项职能活动的顺利进行;机关管理使行政领导者和一般行政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和节约时间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机关管理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机关管理是加强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切实搞好廉政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4、 文件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答:文件类别、格式和行文关系都要规范统一;严格遵守文件处理程序、实现办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文件处理要迅速。
5、 如何加强挡案管理工作。
答:严格挡案的接收;维护挡案的完整与安全;充分发挥挡案的作用;做好挡案的移交工作。
第八章                        行政道德
一、行政道德的涵义:P179
1、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2、   行政道德:是指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和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的规范。
二、行政道德的功能。P182.导向、调节、控制、教育、激励的功能。
三、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P183
1、   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其依据是:第一是由我们国家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第二是由我国政府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决定的。第三是由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行政道德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2、   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第一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第二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第三要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四、行为道德的内容。P185忠于政府、忠于职守、公正廉洁、遵纪守法、实事求是、甘为公仆、团结协作。
练习题:
一、 多选题:
1、行政道德调整的范围包括(A、B)。
A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B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D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E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行政道德的主要特点(A、B、D)。
A明显的政治性  B一定的强制性  C普遍的约束性  D很强的表率性  E浓厚的社会性
3、行政道德体系包括(A、C、D)
A行政道德原则   B行政道德的要求   C行政道德的规范  D行政道德的范畴  E行政道德的关系
4、确立行政道德基本原则的主要依据是(A、C 、D)。
A我们国家和政府的性质  B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C我国政府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D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行政道德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E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判断题:
1、 行政道德总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对)
2、 对国家公务员来说,行政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
3、 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在行动上反对政府,但有反对政府的言论自由(错)
4、 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参加反对政府的罢工、罢课、罢市等活动,但可以表示同情和支持。(错)
三、问答题:
1、 如何理解行政道德的涵义。
答:是指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守的原则和规范。行政道德调整的对象是各级国家公务员的职业活动关系;调整的范围是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强制性、和表率性。
2、 试分析行政道德的特点。
答:第一行政道德有明显的政治性。因为行政作为管理国家事务的活动,直接体现并执行国家的意志,必然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第二行政道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行政道德来源于社会的价值观念、信仰和风俗、习惯,来源于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等;第三行政道德有很强的表率性,因为行政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和国家公务员的特殊地位,行政道德在对行政人员行为和内心世界的规范,进而影响和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
3、 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它是由我们国家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第二它是由我国政府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决定的;第三它是由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行政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
4、 我国行政道德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第二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第三要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九章                        行政决策
一、  行政决策概念与特点。P194
1、    决策:就是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
2、    行政决策:是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的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3、    特点:第一决策的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第二决策的结果是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第三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第四决策的目标具有非营利性。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P197
1、    按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2、    按行政决策主体的人数和权力分配,可分为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    按行政决策涉及的不同内容,可分为业务决策和自身管理决策。
4、    按行政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5、    按行政决策有无先例可循,可分为例行性决策和非例行性决策。
6、    按决策是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7、    按决策的思维反映模式,可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
8、    按决策具备的条件及可靠性,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9、    按决策目标多少,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0、          按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可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三、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P200
1、    信息准全的原则。2、科学预测的原则。3、系统分析的原则。4、对比择优的原则。5、程序适当的原则。6、切实可行的原则。7、大胆创新的原则。8、动态调整的原则。9、民主参与的原则。10、依法决策的原则。
四、行政决策的体制。P206
1、    行政决策的体制的涵义。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
2、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机构。
(1)、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是行政决策的核心系统,主要任务是负责行政决策目标的确定和行政决策方案的抉择。
(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是指为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收集、加工、传输、贮存信息的服务系统。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练习题:
一、  多选题:
1、除经特别授权,下列组织及个人中,可以担任行政决策主体的有(A、B、D、E)
A国务院   B省纪委书记   C某商业公司 D县公安局长 E中国人民银行
2、依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人数和权力分配情况,行政决策可分为(A、B、C)。
A群体决策 B集体决策  C个人决策  D团体决策  E共同决策
3、依据决策具备的条件及可靠性,行政决策可分为(A、B、D)。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可变型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E条件决策
二、填空题:
1、行政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2、行政决策的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非营利性)。
4、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内容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业务决策)和(自身管理决策)。
5、依据行政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行政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6、依据行政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和内在联系,行政决策可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7、行政决策的权力在总体上经历了(权力分散)、(权力集中)和权力合理分配的演变过程。
8、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尤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行政决策的权力和(责任)都是脱节的。
9、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行政决策(目标)的确定和行政决策(方案)的抉择。
10、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领导者,既要有良好的个体素质,又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11、          我国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兼取委员会制)和(首长制)之长。
三、名词解释:
行政决策: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四、 简答题:
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
答:是一个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负责确定行政决策目标和选定行政方案,由行政决策信息系统负责收集、处理和提供行政决策信息,由行政咨询系统负责设计、论证、评价行政决策方案。既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完整的行政决策系统。
第十章                        行政执行
一、 行政执行的概念。P211
1、    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将行政决策付诸实施,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全部活动。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公务员;担负的任务是将行政决策付诸实施;执行是一个全过程。
2、    特点。目的性;经常性;强制性;实务性;灵活性;时效性。
二、影响行政执行的因素。P218
1、    客观的因素即非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的因素。包括:决策因素;环境因素;客体因素。
2、    主观因素即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因素。包括:组织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群体因素。
三、行政指挥。P220
1、    行政指挥的概念。是指行政领导者在执行决策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发令、指导、调度和协调下属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是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2、    行政执行的条件。
(1)、指挥者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拥有指挥权。
(2)、敢于指挥。
(3)、善于指挥。第一指挥者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准备;第二指挥者必须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三指挥者要善于用人,敢于授权。
3、    行政指挥的方式。
(1)、口头指挥:运用口头语言进行的直接指挥。
(2)、书面指挥:是利用各种行政公文形式进行的指挥。
(3)、会议指挥:是运用各种会议的形式进行指挥。
四、行政控制。P231
1、    行政控制的概念。是指行政领导者根据计划目标的要求,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中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目标实现的过程。
2、    行政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第一要有计划;第二要有组织机构。
3、    行政控制的种类。
(1)、控制的时间先后划分,有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
(2)、控制的程度分,有集中控制,分散控制。
(3)、按照控制方式分,有上下对立控制,上下协调控制。
4、    行政控制的方法。包括:自我控制;预算控制;法律规章控制;组织控制;工作程序控制;行为规范控制。
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的(C)。
A前提  B基础  C落实   D反馈
2、行政决策的特点有(A、B、C、D、E)。
A目的性  B灵活性  C经常性   D强制性    E实务性
3、影响行政执行的主观因素(B、C、D、E)
A环境因素   B组织因素   C个人因素   D领导因素   E群体因素。
4、通过控制财政经费控制行政活动的方法是(B)。
A自我控制    B预算控制  C组织控制  D法律规章控制
5、通过键全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进行的控制方法(B)。
A工作程序控制  B组织控制  C行为规范控制  D预算控制
6、行政协调的具体作用表现在( A、B、C)。
A凝聚作用  B平衡作用  C放大作用 D制约作用  E预防作用
7、行政协调的主要方法有(A、B、C)。
A会议协调  B组织协调  C信息协调  D强行协调  E人员协调
二、填空题:
1、    行政控制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是(有计划)和(有组织机构)。
2、    行政控制的三个步骤是(确定控制标准)、(衡量执行情况)、(纠正偏差)。
3、    行政控制的基础(信息)。
4、    (检查监督)是行政控制的主要手段。
5、    行政指挥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类(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
6、    影响行政执行的客观因素(决策因素)、(环境因素)、(客体因素)。
7、    决策正确与否,最终要靠行政执行的(实践活动)来验证。
8、    行政领导者的主要责任一是决策,二是(执行)。
三、名词解释:
1、    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执行决策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发令、指导、调度和协调下属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2、    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层级之间、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的过程。
四、简答题:
1、    如何理解行政执行的涵义和特点。
答: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将行政决策付诸于实施,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过程。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公务员;二是行政执行的任务是将决策付诸于实施;三是行政执行是从决策作出到决策实现为止的全部活动过程。特点是:目的性即行政执行服从决策目标,以实现目标为宗旨;经常性是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的一项日常活动;强制性即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决定;实务性,行政执行是一种实践活动。
2、    简要回答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第一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第二是检验和修正行政决策的最好尺度;第三是行政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责任;第四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价、判断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3、    影响行政执行的因素。
答:影响行政执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积极性的,有消极性的,有内部的,有外部的,具体说有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包括:决策因素,环境因素,客体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组织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群体因素。
4、    行政指挥应具备的条件。
答:第一具备的先决条件是拥有指挥权,第二敢于指挥,第三善于指挥即指挥者必须拥有充分知识准备,有较高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用人,敢干授权。
5、    为什么说行政沟通是提高行政管理有效性的保证。
答:第一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第二是提高行政管理有效性的保证;第三是实现行政决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条件;第四是改善人际鼓舞士气,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6、    如何理解行政控制的涵义。
答: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根据计划目标的要求,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过程。目的是指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借误及时纠正和调整;行政控制要有效进行,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有计划,二是有组织机构。行政控制的基础是信息。
7、    如何认识行政协调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行政协调是行政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行政运行的全过程,是提高行政管理整体效益的关键之一。它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凝聚作用,平衡作用,放大作用。
8、    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
答:一是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力求平衡的原则;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
一、  行政监督的概念。P241
1、    行政监督:是指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遵纪守法的情况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是一种法制监督。
2、    特点:第一行政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第二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第三行政监督的法制性。
3、    行政监督的种类。
(1)、按行政监督的主体分,有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
(2)、按行政监督系统的关系分,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3)、按行政监督的时间分,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4)、按行政监督的内容不同分,有一般监督和专业监督。
(5)、按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之间关系分,有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
(6)、按监督的组织形式分,有组织监督和无组织监督。
二、行政监督的原则。P245是指行政监督应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包括:确定性原则;公开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经常性原则。
三、行政监督的作用。P247有预防的作用;补救作用;改进作用。
四、一般行政监督:P249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按照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产生的监督。是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
四、    法制监督:P251是指行政系统以外的立法、司法、检察机关依照权限和法定程序,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
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行政监督是指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对( B)
A党政机关人员、团体工作人员的监督  B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  C企事业管理人员的监督  D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及管理人员的监督
2、行政监督的作用是(A、D、E)
A预防作用 B法制作用  C保护作用  D改进作用  E补救作用。
3、党的监督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C、E)
A立法监督   B司法监督  C日常监督  D社会监督  E专门监督
4、舆论监督的特点(A、B、D、E)
A广泛性 B公开性  C强制性  D及时性  E评价性
二、填空题:
1、    按行政监督的主体标准可将行政监督划分为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2、    按系统关系可将行政监督划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3、    以监督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4、    按监督的不同内容,可分为一般监督和(专业)监督。
5、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政府进行的监督称谓(舆论监督)
6、    行政监察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专门)监督。
7、    行政监察由政府所属专司监察职能的(监察)机关实施。
8、    审计监督具有(防护作用)、(评价作用)、(促进作用)。
9、    审计监督的原则是(合法性)、(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建设性)。
10、          审计监督的方法包括(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三、名词解释:
1、行政监督:是指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实施的监督活动,它是一种法制监督。
2、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所管辖的工作,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其他部门实行的监督。
3、审计监督:是指由独立的专职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对被审计的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遵守财经法规情况进行审核和稽查,并作出评价,将审计结论通知被审计单位及主管部门的一种专门活动。
4、事前监督:是指制定行政决策之前由监督主体对制定行政决策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5、事中监督:是在监督对象执行行政决策过程之中由监督主体对它实施的监督。
6、事后监督:是指监督对象执行决策的过程基本结束后由监督主体对它实施的监督。
四、简答题:
1、行政监督的原则。
答:确定性、公开性、民主性、有效性、经常性原则。
2、行政监督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及作用。
答:检查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和政府决定的执行情况;发现和纠正一切不符合人民利益,不符合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原则、法规、规章的行为;防止和纠正行政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保障国家机器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正常运行。作用包括:预防作用;补救作用;改进作用。
3、法制监督的特点。
答:具有国家意志性,具有国家权力性,具有国家强制性。
4、行政监察法规定了行政监察的什么权力。
答: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决定权。
5、行政监察的特点。
答:第一行政监察由政府所属专司监察职能的监察机关实施;第二行政监察是范围广泛的综合性行政监督;第三行政监察是一种经常性、具体性的行政监督;第四行政监察机关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力,其监察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它人员。
第十二章                  依法行政
一、  依法行政的概念。P278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依行政法律规范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以行政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管理的活动。
二、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P281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2、依法行政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勒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
3、依法行政是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三、违法行政法律责任。P289
1、违法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中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2、特点。
(1)、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
(2)、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规范的行为。
(3)、要承担违法行政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
3、违法行政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
(1)、惩罚性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通报批评;没收、追  缴或责令退赔违法所得;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留用察看、开除)
(2)、补救性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赔礼道歉,承认错误;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恢复原状;履行职责;撤消违法决定;行政赔偿。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合使用。
4、违法行政法律责任追究。
(1)、权力机关的追究: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权力机关有权监督行政机关的活动,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方式追究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的追究:即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主体及执行公务的人员的法律责任进行追究。大体方式有:第一行政机关依法自觉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第二行政主体的上级机关通过监督的方式发现其违法行为 。第三行政复议。
四、行政法律规范执行。P295
1、行政法律规范的涵义:是行政法律行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为了落实行政法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具体事件或特定对象所采取的具体、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
2、特点:第一行政法律规范执行的主动体是行政机关;主要内容是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一定行为 ,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权利义务。
3、行政法律规范执行的主要手段。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垢行政法律规范执行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决定、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执行和行政处罚。
(1)、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依法针对特定的对象作出具体的单方面的、能直接发生法律关系的决定。
(2)、行政监督检查:是指行政机关为行使职能、完成工作目标,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是否守法,是否履行义务的监督检查。
(3)、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履行行政义务时,行政机关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
(4)、行政处罚:是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法惩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一种行政行为。
五、行政处罚P296
1、涵义:是行政机关及法定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不够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实施的制裁措施。
2、特点。第一是以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为前提;第二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其它组织;第三适用对象是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3、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第一制裁对象不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法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而行政处分的对象是一般限于行政机关隶属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第二制裁的性质不同:前者是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后者是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第三制裁的原则不同:前者是基于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行政违法行为而给的制裁;后者是基于职务违法或行政违纪行为 的制裁。
4、行政处罚的原则。第一处罚法定原则;公开公正的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5、行政处罚的种类。
我国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行政处罚。
练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依行政法律规范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以行政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管理活动。
2、行政法律规范执行:是行政法律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为执行行政法律规范,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具体事件或特定对象所采取的具体的、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
3、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及法定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实施的制裁措施。
二、问答题:
1、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
答:第一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第二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政、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保证;第三是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2、试述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提高政府的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第二严格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第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保障;第四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
3、如何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
答:第一加强党对依法行政的领导;第二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学法、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第三要下大力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4、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特征。
答:第一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第二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实施了违法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第三违法行政人员要承担违法行政行为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
5、行政法律规范制定的原则。
答: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法制统一的原则;第三民主的原则;第四符合实际的原则。
6、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答:先答它们的定义;然后答区别:制裁的对象不同:行政处罚是对违法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而行政处分是对一般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行政处罚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处分是内部行政行为;制裁的原则不同:行政处罚是基于行政管理相对的行政违法行为而给予的制裁,行政处分是基于职务违法或行政违纪行为给予的制裁。
7、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
答:处罚法定原则,公开公正的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三、填空题:
1、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通过(采取一定措施)来惩戒违法者的违法行为。
2、依法行政首先要(提高政府立法的质量)。
3、实行依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严格行政执法)。
第十三章                    行政方法
一、  传统行政方法的涵义及特点P299。
1、涵义:是相对于现代行政方法而言的。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
2、特点:实践性;条件性;策略性;创造性。
3、传统的行政方法相对现代行政方法而言有如下特点:传统的行政方法来源于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简单易行。
4、认识问题的传统方法。P302
(1)、开“诸葛亮会”的方法。即组织专家、学者和内行进行研讨调查。特点:简单易行、可靠有效。是我国最常用的调查方法。
(2)、“解剖麻雀”方法。即对个别地区、单位、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了解和掌握普遍情况的一种方法。特点:省时省力、简便灵活、易于掌握。
(3)、“走马看花与下马看花”的方法。这是一种点面结合的方法。即对所有单位进行全面的认识。特点:调查范围广单位多、能对事物有面认识,但费用大。下马观花是在总体中选择几个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4)、“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求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与要害的方法。
5、解决问题的传统方法。P304
(1)、“蹲点、种试验田”的方法:领导人员深入下层有代表性的单位、总结、试行先进经验,然后加以推广的。
(2)、“抓中心环节”、“牵牛鼻子”的方法。即抓主要矛盾的方法。
(3)、“弹钢琴”的方法。即抓住重点,兼顾一切,系统安排,协调配套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6、思想教育的传统方法。P305
(1)、说服教育的方法。
(2)、典型示范的方法。
(3)、“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
二、现代行政方法。P307
1、涵义:是指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现而形成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的技术方法。
2、特点:系统性;技术性;量化性;主导性。
3、基本方法:
(1)、系统的方法:P308是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点把任何事物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整体出发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特点: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优化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模型化原则。
(2)、目标管理方法。P311概括地说是一种以目标为主线的现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价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特点:以目标为中心;重视成果的管理;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调整整体性、协调性管理。作用:第一有利于领导机关加强宏观管理;第二有利于提高行政工作的整体效率;第三有利于提高行政领导的领导能力和工作人员的素质;第四有利于将竞争机制引入人事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管理的程序: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
(3)、网络规划技术。P315是利用网络的形式,把各项行政工作与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成一张前后衔接或相互交替的图样,用于工作方案设计和控制规划进度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特点: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可控性;科学性。
(4)、科学预测方法。是在了解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对有关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推测和估计。
(5)、行政程序优化法。
练习题:
1、行政方法的特点及涵义。
答:行政方法: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措施、办法、技巧等总和。
特点:实践性;条件性;策略性;创造性。
2、传统行政方法的涵义及特点。
答:传统行政方法: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就解决行政管理中的特定问题,总结概括出来的一系列方法。
特点:直接来源于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方法简单易行。
3、现代行政方法的涵义及特点。
答:现代行政方法:是指以现代科学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的技术方法。
特点:系统性;技术性;量化性,主导性。
4、行政系统方法的涵义及原则。
答;系统方法:是指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把任何事物都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整体角度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优化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模型化原则。
5、目标管理的涵义及特点。
答:目标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主线的现代管理方式,即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特点:以目标为中心;重视成果的管理;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6、网络规划技术的涵义及在行政管理中的优点。
答:网络规划技术:是利用网络的形式,把各项行政工作与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一张前后衔接或相互交替的图样,用于工作方案设计和控制规划进度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优点:缩短工作周期,减少费用;能够指明关键所在,抓住主要矛盾;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探索和掌握行政管理规律。
7、行政预测及方法。
答:行政预测:就是对行政事务和行政活动发展的预测。
预测的方法:直观型预测;探索型预测;规范型预测;反馈型预测。
第十四章                  财务行政
一、  财务行政的概念。P323是指国家各级政府履行国家行政职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对国家各种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对财务行政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财务行政是国家对财政收支管理和监督,是国家理财的体制、制度、策略、程序和方法的总称。包括国家财政收支预算、会计、决算、审计的全过程。狭义的财务行政是指依靠财政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国家预算资金进行领拨、分配、使用和监督的管理活动过程。
二、财务行政体制。P324即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行政方面的职责、权限及收支划分的根本制度。
按照财务行政的内容,我国财务行政体制可分为: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算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进行了改期,如实行复式预算、采取分税制、推行新的会计准则。
三、财务行政的内容。P325
财务行政的内容丰富而复杂:
第一,      从财政资金运用方向看,财务行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收入管理主要是对税收、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债务和其它收入的管理。财政支出管理可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管理。
第二,      从财务行政目的来看,财务行政包括实施财经法纪和改善经济效益、促进公平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管理。
第三,      从财务行政的性质看,财务行政包括国家预算管理、国家税收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
四、国家预算。P326
1、概念;是国家对年度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是国家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财政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杠杆、它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
2、国家预算的内容:包括国家预算收入和国家预算支出两大部分。
3、国家预算体制。
(1)、概念:是处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各种制度的总称。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的法律依据,是财务行政体制的主导环节。
(2)、内容:第一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府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体制;第二预算收支的划分的原则和办法;第三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第四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3)、国家预算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独立自主程度和集权与分公的关系。
练习题:
1、什么叫财务行政和财务行政体制。
答:财务行政:是指国家各级政府履行国家行政职能,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对国家各种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财务行政体制:是指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在财务行政方面的职责、权限及收支划分的根本制度。
2、财务行政的作用。
答:第一为国家政权的存在和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第二财务行政具有控制和监督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第三财务行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监督国有资产等作用。
3、国家决算的作用。
答:国家决算:是对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总结,是国家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的集中体现。
作用:第一它向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第二它能检验和考核政府行政效率;第三它能为改进政府工作和编制下年预算提供数据资料。
4、我国实行分税制的指导思想。
答:指导思想:第一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第二合理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分配;第三坚持统一政策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的内容: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划分。
第十五章              行政效率
一、  行政效率的概念及特点。P340
1、概念:行政主体的活动成效或结果与评价主体的期望值之比。是行政管理所获得的有形和无形的社会效果与消耗的人、财、物、时间这比。
2、特点:第一是定性与定量的统一;第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是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第四是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第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行政效益的测量。
1、概念:是采用科学方法,依据合理的标准,通过特定方式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2、必要性。P344
(1)、可以明确行政目标的实现程度;
(2)、可以明确行政权力的实现程度;
(3)、可以明确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
(4)、可明确人、财、物等资源的发挥程度。
(5)、为实施奖惩提供客观依据。
3、测量标准。P348
4、行政测量的方法P350。
5、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P352。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P355。
练习题:
1、 行政效率的涵义及特点:
答:行政效率:是行政主体的活动成效或结果与评价主体的期望值之比,是行政管理所获得的有形和无形的社会效果与消耗的人、财、物、时间之比。
特点:行政效率是定性与定量的统一;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是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答:第一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指标;第二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是行政改革的准绳;第四始终是行政研究的主题和宗旨。
3、 测量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行政效率的测量:是指依据相应标准,通过特定的方式、方法的运用,判定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高低。
必要性:第一可以明确行政目标的实现程度;第二可以明确行政权力的实现程度;第三可以明确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第四可以明确人、财、物等资源作用的发挥程度;第五可以为实施奖惩提供客观依据。
4、 行政测量的方法。
答:行政效率测量方法:常用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综合测量法,其中,直接测量法又包括直观判断法、标准比较法、行政费用法、时效法等。
5、 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环境因素 ;体制因素;人员因素、决策因素、法制因素、方法因素。
6、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答:第一增强现代效率观念:首先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努力增强行政组织及工作人员的现代效率观念;必须以科学态度正确对待行政效率,树立正确的效率观;必须增强行政效率责任观念。第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首先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行政职能;依据全面落实行政职能的要求不断调整行政权力关系;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调整行政组织结构。第三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第四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第五健全行政法制:首先加强行政立法建设,完善行政法制体系;严格执法维护行政法制的权威和尊严,努力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健全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第六实现行政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第七改善行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