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7% 城市上涨7.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15:13
2008年06月12日10:13   国家统计局评论1641条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其中,城市上涨7.3%,农村上涨8.5%;食品价格上涨19.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9.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4月份下降0.4%;食品价格下降1.3%,其中鲜菜价格下降15.7%,鲜蛋价格上涨4.1%。
一、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9%。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7.8%(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8.0%),鲜菜价格上涨10.3%,粮食价格上涨8.6%,油脂价格上涨41.4%,水产品价格上涨18.3%,鲜果价格上涨10.0%,鲜蛋价格上涨2.0%,调味品价格上涨5.4%。
二、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4%,酒类价格上涨7.4%。
三、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5%。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6%。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1.3%,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9.6%。
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西药价格上涨1.2%,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7.9%,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4%。
六、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6%。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6%,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8.1%,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0.4%,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3.0%,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0.5%;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9.7%。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1.2%。其中,学杂托幼费价格上涨0.2%,教材及参考书价格下降0.5%,文娱费价格上涨2.2%,旅游价格下降2.2%,文娱用品价格下降0.2%。
八、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7.1%。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7.9%,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7.4%,租房价格上涨4.4%。
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其中,城市上涨7.7%,农村上涨8.8%;食品类价格上涨2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5%,衣着类价格下降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8%,居住类价格上涨6.7%。
各地工资涨幅超CPI 专家称不会导致恶性通胀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阮奇
专家表示,我国不会陷入物价与工资螺旋式上升
面对当前物价上涨较快的问题,昨天,北京市劳动保障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1.5%。
就在不久前,深圳决定从7月1日起,上调2008年度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其中特区外最低工资标准比上年增长20%。而上海于今年3月底就决定把最低工资标准从840元调整到960元,涨了14.2%。
各地政府给出的工资涨幅“指导价”,已纷纷高出CPI。
各地最低工资轮番开涨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昨日公布的企业工资指导方案,基准线为11.5%,上线(预警线)为16.5%,下线为3.5%。
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北京市把往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下线从“零增长或负增长”,改为“增长3.5%”,也就是说,北京建议在京企业今年至少为员工涨3.5%的工资。而对于经营亏损的企业,北京市规定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该市最低工资标准每月730元。
在深圳,按照新的调整方案,2008年度,深圳特区内(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最低工资标准为1000元/月,比上年850元/月增长17.6%;特区外(宝安区、龙岗区)最低工资标准为900元/月,比上年750元/月增长20%。
在上海,早在今年3月底就确定了最低工资不得低于960元,相对于原来840元的标准上涨了14.2%。
物价工资螺旋式上升不会发生
对于各地工资收入上调幅度超过CPI,是否会使我国陷入物价上涨导致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再促使物价上涨的螺旋式上升呢?
据了解,在历史上,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陷入物价工资的螺旋式上升,最终走入恶性通胀。
有关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我国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联合证券研究所的高开宇向记者表示,由于收入差距过大,低收入群体的通胀预期促使他们增加当期基本消费品的消费,这一点,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持续高于城市可以作证。但是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和CPI的对比,并不能证明需求对CPI的拉动作用,也说明涨工资不会推高CPI。
江南证券金融研究所的魏凤春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影响企业利润的要素中,包括节能减排、增税、加息、涨薪、专利费用、土地资本化等,在成本推动物价的过程中,工资只是一小部分,工资的上涨并不会很显著地决定企业产品涨价。
魏凤春表示,中国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如果热钱进入我国的机制消除,通胀压力甚至有可能转变为通货紧缩。”
5月PPI涨8.2%再创3年新高 通胀风险加大
本文来源:新京报 李媚玲
昨天,统计局发布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显示,5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略高于4月份8.1%的同比增幅。这已经是PPI连续10个月持续上涨,其增速再创3年来新高。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分析师祁京梅表示,由于PPI有向CPI传导的可能,因此PPI涨幅持续加快正在加大通胀的风险。
能源价格持续上涨
据统计,5月生产资料出厂价上涨9.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除有色金属类涨幅为0.6%,比上月4.7%的涨幅明显下降之外,其他工业生产资料尤其是能源类上涨明显。
祁京梅称,这是由于受国际能源价格飙升以及国内陆续关闭停产一些不规范的小煤矿的影响,而中国对这些工业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因此预计能源类资料将继续保持上涨趋势。本月,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一度升至每桶139.12美元的历史高位,目前仍维持在每桶130美元之上。
5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上涨24.1%,其中,原煤上涨24.1%,而4月涨幅分别为20.9%和20.9%;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分别上涨11.0%、11.8%和11.4%,而4月涨幅分别为10.8%、10.2%和11.7%。
另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5月上涨26.7%,比上月24.8%的涨幅明显加快。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而前4个月的涨幅分别为7.2%和10.3%。
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但祁京梅提醒,灾后由于物资短缺所引起的物价上涨仍需警惕,再加上PPI的持续上涨很可能传导至随后几个月的CPI里,因此从中长期来看,通胀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对此,汇丰银行驻北京宏观分析师马晓萍也认为,由于油价一直在上涨,中国的PPI由此受到输入性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会保持一个继续向上的态势,预计三季度之前不会放松。虽然传导有些滞后,但这种情况也会给CPI造成较大的压力。
因此,已经有多家机构预测,中国央行下半年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幅度还有可能出乎市场的意料之外。
■ 地震影响
地震对GDP影响不大
对于汶川地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震对灾区经济确实产生严重的影响,尽管受地震影响较为严重的灾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到全国的整体经济,但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地震灾后重建将拉动GDP实现0.3个百分点的增长。目前,发改委已要求受到地震影响的地方政府保证建筑原材料的供给,并将严格控制紧缺物资的价格攀升。
同时,有多家机构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虽然四川地震对整体经济虽可能造成不确定性影响,但影响有限,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
■ 预测CPI
5月CPI将回落至7.7%
由于统计局昨天发布的5月份食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而食品价格是拉动CPI上涨主要因素,因此市场普遍5月份CPI有望回落至7.7%,这将是自2007年春季以来CPI同比增幅首次显著回落,统计局今天将公布CPI数据。
5月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为5.1%,比4月5.4%有所回落。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0%,比4月份11.9%的涨幅略有回落。
祁京梅分析称,食品类价格回落主要由于夏季蔬菜、水果供给加大,及全国粮食自给率较高等原因。来自商务部统计显示,5月26日至6月1日,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食用农产品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跌0.7%,已连续八周回落。
但市场普遍认为,在高涨的PPI和回落的CPI背景下,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率将受到负面影响,尤其是价格被管制的电力和石化行业的亏损将进一步扩大,这些因素很可能会向下游传导,加上灾区农副产品供给的减少将会增强社会公众对价格上涨的预期,未来生活资料价格将面对新的涨价因素。
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在目前抗震救灾的背景下,各种关键生活资料价格会适当控制,因此不会作用在CPI里。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预计夏粮会有较好收成,因此四川等地农业受灾不会对CPI形成很大影响。
央行报告:居民通胀感受远高于CPI涨幅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经济运行中面临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应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提前还款风险,同时也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防范贷款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五发布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鉴于国内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应采取综合措施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并要关注劳动力价格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
央行年初通胀预期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2007年价格水平上涨感受强烈,对整体及食品通胀的感受分别高达29.9%和36%,远高于4.8%的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调查并表明,2008年的通货膨胀预期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居民通胀感受远高于CPI涨幅
报告称,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偏高,会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影响;较高的通胀预期可能通过影响居民的消费、工资定价等行为对实际通胀产生推动作用。
报告认为,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油肉蛋菜供应,平抑食品价格过快上涨趋势,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同时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价格上涨形势,树立对宏观调控的信心以及充分发挥多种政策的配合作用,以稳定通胀预期,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此外报告提到,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但各行业、各地区的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仍存,地区劳动力成本呈现不断上涨趋势。
总体上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增加了城乡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助于推动内需,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但在物价上涨较快的背景下,需关注劳动力价格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4月我国CPI同比上涨8.5%,较上月8.3%小幅反弹,但比2月触及的近12年峰值8.7%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上周三表示,四川特大地震令国内通胀进一步承压,全年CPI完成4.8%目标压力非常大。
个人房贷风险基本可控
报告称,中国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主要包括违约风险和提前还款风险。虽然目前风险基本可控,但需密切关注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报告称,总体上看,中国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在短期内基本可控。但由于前期连续上调贷款利率的累积效应将逐步显现,加之借款人家庭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收入预期看好,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提前还款风险。
同时,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需要关注部分借款人还款能力较弱、容易产生违约风险扩散等问题。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认识,加强贷款管理,防范可能出现的贷款风险。
2007年房地产贷款较快增长,但后期增速趋缓,房地产信贷政策调整效果初步显现。年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6%,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研发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则称,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以及国际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大,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可能下降,不良贷款规模料将再次上行,其处置不良贷款的紧迫性增强。
物价上涨走至十字路口 CPI涨幅反弹还是反转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高建锋
市场曾预期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将回落至8.2%,但最终结果是反弹至8.5%。
两者尽管仅相差0.3个百分点,但却反映了不同的运行趋势。分析人士指出,本轮物价上涨已经走到十字路口——下一步CPI涨幅是反弹还是反转?性质是结构上涨还是全面通胀?宏观调控应优先抑制通胀还是保证增长?面对这些问题,决策层仍需观察再相机抉择。
强弩之末还是意犹未尽
“4月CPI涨幅反弹不改回落趋势。”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全年CPI涨幅将前高后低、逐季回落。
他表示,4月份CPI涨幅高于预期与食品的反季节性上涨有关。“预计5月份CPI涨幅在8%左右,6月份回落至7%左右。”他认为,二季度CPI涨幅可能只是小幅回落,到三季度才能出现大的回落。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更为乐观地预计5月份CPI涨幅有望回落至8%以下。
对于CPI涨幅将逐季回落的观点,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并不认同:“预计二季度CPI同比上涨8%左右,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他表示,由于包括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在内的新涨价因素增多,不能简单认为全年CPI涨幅将“前高后低”,5月份CPI涨幅也未必会大幅回落。
结构上涨还是全面通胀
范剑平认为,当前物价仍然是“结构性上涨”,但值得警惕的是,食品价格上涨向非食品领域的扩散已经开始。首先,多年来保持下跌的耐用品价格已连续数月出现上涨,打破了人们对家电降价的印象;其次,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涨幅持续数月扩大,并成为居住价格上涨的主力,表现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向CPI的传导效应。
交通银行研究部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仍是4月份CPI涨幅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新增的0.2个百分点的涨幅全部由食品价格上涨所致。同时,非食品价格涨幅与上月持平,说明食品价格上涨向非食品价格的传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物价上涨已经演变为全面通胀。”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胡鲁滨表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当前的问题并非供给不足,而是货币发行过多导致需求膨胀。
高盛亚洲经济学家宋宇、梁红也表示,4月份,经季节调整后的CPI季环比折年增幅从3月份的9.1%上升至9.7%,表明通胀压力未见减弱。“距离实现抑制通胀的目标,政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则认为,CPI越走越高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框架下,世界性的通胀格局使中国无法幸免。
抑制通胀还是保证增长
由于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而物价上涨愈演愈烈,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宏观调控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也表示,目前货币政策更关心反通胀。
范剑平表示,要把困难看得更严重一点,从紧货币政策不能放松,以预防需求拉动型的全面通胀。他建议继续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进一步控制信贷增速,并通过停征利息税缓解负利率。对于加息则应更为谨慎。
李慧勇则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既有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风险,也有经济过冷、经济失速的风险,这使得国家在出台大力度的抑制通胀政策方面处于两难境地:政府既担心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又担心政策过于严厉而损害正常的经济增长。这种新思路使得国家在加息决策上非常谨慎:“我们将原来预期的今年将加息3次下调为加息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