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丽江:精神收容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55:13
作者: 特约撰稿 黄章晋 发自云南 丽江 2008-06-11 15:32:24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相关新闻
丽江:精神收容站
【火炬传递】隔壁的丽江:我们可能什么都不能改变
隔壁的丽江:我们可能什么都不能改变
香格里拉:并非人间天堂
香格里拉:西北偏北 卡瓦格博
【火炬传递】香格里拉:西北偏北 卡瓦格博
香格里拉?香格里拉!
标签
奥运
圣火
传递
已有评论0条发表评论收藏推荐给打印 字体:大中小
当我从车上拎出行李,踩在粗砺的石板路上,不由喃喃地自语,天居然可以蓝得如此令人发指,真想躺倒不干,不再疲于奔命了。
在云南,火炬传递路线选择了经过才热几年的丽江,而非中国人熟悉了几十年的西双版纳,足见这座城市在中国旅游业中的地位。
丽江今日地位始于1996年的地震,当时丽江古城正申报世界遗产,地震使此前不被大众知晓的丽江古城一时成为媒体焦点,而那些最早去过丽江的人成了它最好的推销员。
我入住的常春藤客栈的老板就是地震后才知道丽江的人。这天生意不好,他像只晒太阳的猫,软软地倚着客栈二楼酒吧阳台的墙上吐着烟介绍,汶川地震和火炬传递使最近丽江的旅游者大为稀少。老板名叫员外,北京土著,几年前一到丽江古城就喜欢上了这地方,去年五月终于以每年八万元的租金盘下了这个院落。现在,他已分不出自己是在经营客栈还是在度日子。在丽江过得太滋润的还有我在北京的前同行抱抱蓝,她开了家名叫“自己人”手工货铺,养了两条巨大的黑背,这位泼辣干练的长沙妹子,电话那头让听得我一头雾水:“你住哪?我们四点半见面?住木王府附近啊,那离我很近,改四点吧,请问现在几点了?”
“你们问这么仔细,不会是也准备在这儿开客栈吧?”员外介绍,很多人原本只是到此旅行,结果却在此开起了店铺、客栈或酒吧,丽江古城现光客栈就700多家,几乎全部是外地人所开。员外说,他在此见到北京朋友的机会甚至比在北京时还多,“你说,我为什么还要回北京呢?”
不过,一身刺青的英国青年安东尼在丽江的美好生活即将结束。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丽江的无政府主义者,反感一切政府,丽江是其精神收容所,他在客栈里已经“长”了颇多日子。由于奥运召开在即,他这种无正当理由长期逗留的人被要求6月29日前离境,否则每天罚款500元。可怜的安东尼最近的坚守已很艰难,因为他丢了信用卡而失去家庭接济,每天只能拿着写有“纳西炒饭,6元”字样的卡片在丽江古城觅两顿饭,他从客栈二楼慢慢摇下来时,身形萎顿得像个多年受挫的上访群众。
在中国,几乎找不到第二个旅游城市能像丽江那样,要人当场产生移居此地或长期呆一段时间的想法。中国的旅游城市,卖的不是自然风光就是人文景观。这种到此一游式的旅游其实很适合典型的中国人,大家在著名景点前默默排队看说明或听导游介绍,然后轮番背对景点冲着镜头伸出两个手指头,头一歪,“耶!”一声,使自己出现在那些全国人民都熟悉的各个经典画面里。
丽江应当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纯粹体验式旅游的城市,它没有一处全国著名的景点,对传统中国游客来说,你甚至都很难向他们推销丽江到底有什么值得去的理由。但是,中国早就出现了一大批见过世面厌倦了到此一游的新兴群体,他们外出度假最需要的是放松绷紧的神经和心灵,寻找一种别于自己生活的体验。而丽江是中国众多体验式旅游地点中最易抵达的一个。
上帝创造人类时,最初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人们在今天节奏下肉体和心灵的负荷,今天快节奏的时代,这些来不及进化适应如此节奏的人,精神上需要释放的压力越来越多,于是,上帝说,要有丽江,于是,人们就到这里放慢脚步,或放松,或发呆,或思考,或 艳遇……总之,这里成为那些可怜的造物的精神收容所。
体验式的旅游使得丽江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地方。去年,它吸引了五百多万游 客,带来了近六十亿元旅游收入,想到这点,我就为中国许多勤恳的地方政府感到难过——它们以罕见的勇气和魄力动辄投入数亿资金,生造一些主题概念试图吸引全国各地那些热爱到此一游的人们。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几十万条各地政府“打造XX后花园”的新闻,但这个偏居西南一隅的丽江, 却始终不曾提出“打造XX后花园”的愚蠢口号。但这个没有口号的城市,也许才是中国今天惟一的后花园,它不但可以使那些造访者将之视为定期要来的精神收容 所,还可以要那些毫无准备的来访者一头撞进怀抱后,往往就立即改变人生方向。它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一个无论原来以何节奏生活的人钻进它的街巷,就会不由自主放慢脚步。
要维持丽江古城在中国新兴都市人群心目中不可动摇地位,所有在丽江经营酒吧、客栈的特种营业场所,除了需要在公安消防等机构拿到许可证外,还要在古城管理局拿到许可证,它对经营场所的装饰风格、材料、布局都有一系列苛刻规定,它很大程度来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严格规定。
譬如,所有门窗的玻璃不许有超过30X30CM的完整面积,营业场所的电脑不许出现在可看见的前台,不许安装太阳能设备,服务员必须身着传统纳西人的服装,不得改良为现代的艳丽式样,必须种植兰草,客栈布局必须有传统纳西人的堂屋……
尽管如此苛刻的条件使得大多数经营场所因根本无法达标而拿不到许可证,而且有时为应付联合国组织的检查,管理部门还会通知业主一同配合应付检查。但苛严规定和频繁检查的存在,使得这个城市的管理始终能保持一种张力。
我听到过丽江古城有黑社会暗中收保护费的传闻,听说过酒吧街的故事:原本是无数散户,现在逐渐成了两个庄家的天下,一条水渠是界河,这边是四川帮,那边是东北帮。也听到过政府有丽江特有懒散风气的段子:譬如,因为税务局因为某领导家中有白喜事而在某个周一对那些交税的老板们宣布今天不上班。
但我碰到的多数外地经营者都认为,丽江是他们经历过的城市中,政府管理最规范,最没有刁难的地方,而且多数客栈经营者都不曾听说过黑社会。说实话,相比其他地方民间流传的负面故事和新闻,我真不忍心下笔记录丽江的种种,倒不是因为读者指责我们老喜欢记录阴暗面,而是因为对比我们所知道的其他城市,丽江实在是表现得非常好的城市。
丽江从2003年开始,在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时,也迅速地变成一个寄居蟹的螺壳,各种生意 人、白领、机关里的小文员变成寄居蟹被吸引到这个壳里,而她的原住民,则不断为外地人腾出空间,逐渐搬迁到新城。据那些长期“长”在丽江不走的外地人介绍说,呆在丽江的人,其类别之丰富,也许只有北京可以相比。
有一种被丽江吸引的外地永久居民,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再也不能回到故乡。这 些人最早出现在泸沽湖畔,曾有位娶妻生子的外地人在生活十年后,突然被警车带走,一位在当地定居的台湾人一直热心当地慈善事业,某日人们得知,他是因经济罪案而无法回到海峡那边。如果一个在丽江开店铺的外地人,从来就不曾回过故乡,也不见有任何亲人探望,周围就不免生疑,他不会是不敢回家的那种人吧。
很少有旅游城市像丽江一样在发展旅游业时,能充分照顾和实现本地居民利益。我们碰到的几个搬迁到新城的本地人,介绍起他们生活质量的描述,往往令我们听得心生嫉妒,因为他们不但有面积巨大的别墅,往往还拥有果园。但老天是公平的,谁要他们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家园,而我们却没有呢。
丽江古城对附近居民生活质量的贡献和提升,似乎远比北京做得更好,丽江的出租车司机,大都收入每月收入四五千元,而北京出租车司机,虽然全中国做得最辛苦,但月入不过两三千元。
2008年火炬抵达丽江的这天,丽江的游客少于正常时段,但在我看已实在相当可观了。丽江的访客无疑会越来越多,那些对丽江抱有特殊情感的人,会抱怨它已越来越不是他们初见时的丽江,这是种不忍见初恋不再纯真的情怀。
显然,要丽江回到过去是不可能了。你知道在丽江成为旅游胜地之前,当地很多人最能生财的方式是什么吗?是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