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天人合一”论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39:49

董仲舒“天人合一”论养生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省景县有大董故庄,即仲舒故里。仲舒出生与逝世时间无文献查考,根据((汉书。匈奴传 、((赞 :“仲舒亲见四世(即孝惠、文帝、景帝、武帝)之事。”以此推算仲舒当生于汉高祖末年或汉惠帝初年,即公元前二世纪初叶,享寿九十多岁。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5月),汉武帝向全国发布征召贤良通令。董仲舒深知汉武帝,一直受到其祖母窦太后的牵制,窦太后信皇帝、老子之学,用人偏用道家思想家。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再也不受窦太后约束,而放手破格争贤治国安邦的人才。仲舒看了武帝发出征召贤良通令,悟出武帝求贤若渴。仲舒满怀信心策试,武帝读了仲舒文章,他已悟明仲舒文章有生气勃勃的进取思想,深知文章是蜻蜓点水,潜言未尽,汉武帝曾二次向仲舒细论治国安邦之策。这使仲舒殊荣之极,故畅开心意,直叙己见,向武帝提出大一统的政治策略。仲舒竭力推行儒家生生不息的治国方略,并贬抑罢黜其它各家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仲舒的建议,发布了中国历史上“罢去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之策。仲舒应对武帝三次策试,所写三篇论文,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天人三策”。

  仲舒“天人三策”中的大一统思想促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一统思想理念极为深邃,对汉皇朝富国强兵,人民安居乐业,是有长效之作用。仲舒生在新世,长在盛世,吸取神州各家思想精华,仲舒的“天人三策”尽管成了汉室治国方略,但并未得到汉武帝重用,在学术上只是一个“春秋博士”,被任命为“江都相”。仲舒南下江都,住在江都王的相府,仲舒治理江都,匡正骄王,为民谋福。江都国的人民世世代代怀念他。扬州地方志中,将董仲舒作为扬州历史上的一代文化政治家。董仲舒最擅长的是 春秋 公羊学。((春秋 本是孔子依据鲁国历史编修的一部政治史。当时因对鲁有褒有贬,孔子为避开迫害,对学生只是口授心传。孔子死后,弟子转传开讲,在汉代流行五家;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左氏春秋,邹氏、夹氏等。其中邹氏无师传,夹氏未有书,左氏藏于秘府,唯有公羊、谷梁二部春秋公于世。仲舒((公羊春秋 是由公羊学大师胡毋生所传。仲舒是胡毋生的弟子,仲舒一生收徒讲学,讲学著书。刘向说:“仲舒为儒宗。是仪有益天下。”仲舒著作 春秋繁露 名扬天下。他所论“天人合一”理论,由于仲舒所论“天”也讲到“受命于天的君主”,又讲“以天制道”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属皆天也。”仲舒“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均成为汉朝皇室大一统的理论基石,为巩固汉朝统治起了决定作用。所以历史上评述仲舒是封建统治的“卫道士”。彻底否定仲舒“天人合一”的理论。我认为一棍子打死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所提出的理论要公平地评论。鄙人读了仲舒 春秋繁露 等著作,深知仲舒所论“天人合一”有其更深的包容理念,特别是对养生修道很有启迪。就有关仲舒“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此作浅论。

  一、“万物非天不生”,“天” 充满生机董仲舒论“天人合一”是从多方面论“天”的,“万物非天不生”。((顺命 “生育养成,成而更生,终而复始其事所以利活民者无己。天虽不言,其欲瞻足之意,可见也”。(((诸侯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四时之副 董仲舒上列论“天”,可以明显地看出,“天”是物质的,“天”是气旋运而分明四季生机勃勃的天,为此董仲舒说:“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又养而成之,高功无己,终而复始。”((《王道通三 )由此可见,董仲舒论“天”,并非是迷信之“天”,而是“异气而同功”,“天”是气旋运而充满生机的自然之“天”。

  二、“天” 有“常数”, 人可以掌控董仲舒论“天”最具创新之见解,他论述了天有“常数”,人可以认识可掌控。董仲舒慧见天的“常数”是:三、四、十、十二。四个“常数”理解为:“三”,天地人三才,日月星,三光;一月三旬;一时(季)三个月等;“四”,春夏秋冬四个(季);“十”,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加人;“十二”,一年十二个月。董仲舒对“十”的重要性及其内涵论述,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与人而为十者。天之数毕也,故数者至十而止。((《天地阴阳 )天之大数,毕于十徇。旬天地之间。十而毕举,旬生长之功,十而毕成。十者,天数之所止也”。(阳属阴卑)董仲舒讲上述数是从万物生命力进程中而得出的。

董仲舒特别鉴赏“十”、“十而毕举”。一般讲万物长生,以及人生长,均需要一定的时间量为此,十月“常数”也是一个规律性的见解。如以人来观察“十月怀胎”。董仲舒提出天之“常数”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三、天地之气, “合而为一”, “阴阳出入”,“五行有序”, “土居中央”董仲舒更深邃的见解是在论“天人合一”中,将天地气与天地人万物之本相融,天地气与天地人相融,又是与阴五行相关而论。董仲舒讲:“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天地之突破与切入点在哪里?董仲舒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仲舒重点是抓住了人与天在阴阳气运行上切入,宇宙是气旋运生生不息,仲舒认识到阴阳持平“天人感应”。仲舒说:“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又说:“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董仲舒对人与天二者更深一步讲:“人副天数”,“天人感应”,“人体三百六十个骨节,像一年三百六十天,人体有十二个大关节,像一年十二个月,人的骨肉像地的山梁与泥土,人的耳目像天的Et、月,人体有脉理像山川河谷??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天地。”“人之寿命化天之四时,人之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为人者天 )“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又养而成。”( 王道通三 )“天人感应”,“天地人间皆阴阳一气,同类相感,同气相应,人间动阴气,天以阴气应之,故多雨霜;人间动阳气,天以阳气应之,故多阳抗;人间阴阳持平,则应以阴阳和气,故风调雨顺。”“逆之则私乱,顺之则治。” “相与一力而并功”。仲舒论阴阳持平和气,道破养生修道以及治国平天下中的持中平衡说。

  天地之气又是以阴气和阳气的混合。” 由于阴阳气运行而形成四季轮回,所以董仲舒又明确地讲:“春,出阳而入阴;秋,出阴而入阳;夏,右阳而左阴;冬,右阴而左阳。”(((阴阳出入上下 )宇宙空间气化生生不息,但又分别有定向定位。董仲舒又进一步阐明气与五行定向:“木居东方而生春气,火居南方而生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土居中央为之天润。”( 五行之义》)由于阴阳气的运行与五行和谐导成四季气候不同,在 阴阳出入上下 中说:“阴阳相迂北方,合而为一,就是冬至;当阴阳相迂南方,合而为一,就是夏至;当阴阳分别在正东、正北时,就是“春分”与“秋分”。“春分”、“秋分”地球气机平衡,而是阴阳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阴阳出入上下 。

  仲舒论“五行”对“土”作为别具一格专论,土居中央,为之天润。土者,天之股玄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董仲舒为什么那么重视土?五行中的土对应人体五脏是脾胃。在养生修道中脾胃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在对“土”主脾胃功能上,南怀瑾著 如何修证佛法 说:“道家阴阳家者讲,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任。”“胃即是土,所以我经常劝大家把胃搞好。” “所谓任水就是炼精,不漏丹,所以胃一通,就是中宫气通。”‘‘正位居体”也就是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黄帝内经 讲:“人之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水谷气血之海也。”《金匮要略》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于统摄”,“五脏六腑的脉统宗于胃,故人以胃气为本。凡是于函养胃的人,无不珍惜胃气,气健才能呼吸自如,通流顺达。”((黄帝内经 讲得更明白:“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空转变论》中讲得更透彻:“元气之充足,皆脾胃之气无所伤,而能滋养元气,若胃之本弱,饮食自备,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足,而诸病上之所有生也。”所以董仲舒特别提出胃的功能“君之官”其养生修炼中的重要性。“天地人间皆阴阳一气”,“人间阴阳持平”, “和气” 平衡董仲舒论“天人合一”,天人怎么合一,这“合一”时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