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待遇何必总拿农民工说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34:36

2010-11-23 08:34   南方都市报 

南都漫画 焦海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了“中国青年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虽然他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但仍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新京报》11月22日)

  谈大学生待遇何必总拿农民工说事?

  蔡昉给出的几组数据貌似很有说服力。尽管这听起来不无道理,却不免让人产生新的疑问:农民工的工资高了吗?即使是极少数农民工因为岗位特殊、付出劳动成本高而拿稍高一些的收入又有何不可?滋生大学生“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到底是因为他们的工资与农民工工资趋同,还是因为薪酬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没有能够体现出人才应有的价值?进而,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担忧,农民工工资收入在有关各方争取下刚刚有所提高,会不会因为其“负面激励效应”被往下压?

  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农民工的工资不是高了,而是还相当低,他们干着脏、苦、累,高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高环境风险的活儿,收入却比那些坐在机关办公室的公务员阶层及垄断国企职员们相差十万八千里,正因为如此,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呼声才相当高涨。由于社会阶层日趋分化并固化,绝大多数没有权势背景的大学生们很难跻身中上层社会,享受相对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这才是导致他们灰心、失望的关键所在。

  因而,考量教育机制、价值导向等问题,显然不宜拿大学生与农民工的收入说事,而必须放在制度框架内去检视,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破解的办法。只有消除就业上的歧视、分配上的不公,打破阶层固化的格局,促进公平、平等竞争基础上的流动,“干吗上大学”的问题才能找到有支撑力的答案。 □范子军

  辩证看待大学生与农民工的工资差距

  大学毕业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刚走出校门时,基本上无一技之长,往往是粗活不愿干、细活干不了,还需通过工作锻炼、提高自己,假以时日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这个时候,至少在一些用人单位眼里,大学毕业生未必比经验丰富的农民工更顶用,所以他们开出的薪酬未必比农民工高多少。大学毕业生起薪的高低,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所决定的起薪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就值这个价———这话说得有点残酷,却是实话实说。

  更需要辩证看待的是,大学毕业生虽然起薪不高,但其事业发展后劲、职业提升空间都是农民工所无法比拟的。拿收入来说,一个农民工今年的月薪是1200元,明年的月薪可能还是1200元,而一个大学毕业生今年的月薪是1500元,明年可能升至1800元。收入之外,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是农民工望尘莫及的,农民工不管打多少年工还是农民工,这才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根本差距所在。 □晏扬

  “干嘛上大学”不仅是教育问题

  应该站在政治和社会的角度审视“干吗上大学?”而不是仅仅站在教育的角度。“干吗上大学?”是社会发展机会严重不均等的必然结果。阶层的逐步固化,权力的严重世袭已经使教育难以跨越二元体制造成的机会鸿沟,难以改变农民子女的命运,从而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从教育的工具作用看,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和低工资就业问题使教育的人才选拔、阶层流动功能日益弱化,说读书无用虽然片面,却有一定道理。集中到一点就是说,“干吗上大学?”追问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阶层流动功能的弱化,使普通人的就业越来越艰难,通过市场途径实现阶层流动、改善自己地位的机会越来越少。

  “干吗上大学?”追问之下,“读书无用论”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根源,而且是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各种社会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教育投资无法带来人生的收获和成功———获得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时,大学生与农民工起薪差距缩小就无法满足公众的教育预期,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就是读书无用论的蔓延乃至社会问题的产生。□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