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拜师学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7:30:40
毛泽东拜师学书法

  

“孙先生!我今日找你还有事呢。”毛泽东说,“一是向你借书,二是向你请教书法艺术来的。”
  “润之不必客气,请吧!”孙俍工说着把毛泽东引到了里间书房。
    宽阔、整洁的书房真是琳琅满目。除了案头堆着小山似的书稿外,四壁挂满了名人的书画。靠窗墙上,一边贴上他自临的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写得千姿百态而又古朴端庄;一边却是写的两首伦书诗。那第一首是——
    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
    悟得梅兰腕下趣,指上自然有清风。
    那第二首写道——
    独能画我胸中开,岂能随人脚后尘。
    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
    毛泽东看了频频点头。因又高兴地问:“原来孙先生写的也是行书?”
  “是呀!”孙俍工反问道,“我看了你写的也是行书?”
  “正是。我觉得行书连笔带草,容易入门,就习行书了。我还想习草书呢。”
  “你这看法可不一定对,润之。”孙俍工纠正说,“其实,行书比楷书、隶书都难。你想想,变化那么多,写起来却不能停顿,是在行笔中完成那么多笔锋的变化的,不容易呀!”
    毛泽东听了微微一怔。又问:“这行书的格局可有不同?”
  “当然有呀。”只见孙先生指着自己的一幅行书说,“兼真者谓之‘真行’,“真行’近于真而纵于真,如拙笔便是;你那字,润之!依我看,却是‘草行’,带草之谓也。‘草行’要写得近于草而敛于草,才为上乘。”
    毛泽东听后,感到这个年纪和自己相仿的老师,这方面的知识可比自己多得多了。孙俍工又接着说:“其实,不论真行、草行,都要做到行笔而不停,着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方能永存乎生意!”
    毛泽东点头说:“这就是了。这行书变化如此之多,但不知可有章法可循?”
  “有呀!”孙俍工说着在案上铺开一张笺纸,又从笔架上取出一管狼毫,“润之,你过来看呀!”
    毛泽东凑过身子,只见孙先生坐端正了,飞快地写道——
    疏密 大小 长短 粗细 浓淡 干湿 远近 虚实 顾盼 错落 肥瘦首尾 俯仰 起伏
    孙俍工写到这里,插好了笔,说:“这就是了,二十八个字呀!”说着把这页笺纸递了过来。
    毛泽东把这“二十八字诀”接在手中,又端端正正地折叠起来,揣入衣袋之中,然后起身告辞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孙先生,感谢您了!”
  “快别客气,今后我们兄弟相称吧。润之,你还大我一个月呢。”孙俍工起身相送时,又亲切地拉着毛泽东的手说,“依我看,你现在的字是才气有余,功力不足咧!润之,还是要从练好楷书开始。楷书是基础。基础打不牢,怎能写好行书呢。打个比方:楷如站,行如走,草如跑。你站不稳,怎么能走和跑呢。”
    毛泽东听从了孙俍工先生的劝告,临起楷书字帖来。平日批改学生作业和给朋友写信,都是一笔不苟的楷体;读书所作笔记和书页天头所作评语,也都是写的蝇头小楷。孙俍工看在眼里,心中暗暗高兴。毛泽东前来和他研究书法的次数更多了。二人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毛泽东的革命理想当然是谈得最多的话题了。

******************

毛泽东拉着孙俍工的手久久不放。三人都说:“孙先生,我们来重庆好几天了,今天才抽身前来拜望,抱歉之至!”
    孙俍工先生慌忙把客人让进书房。千言万语,此刻竟不知从何说起了。
    只见毛泽东同志从包里取出一个纸卷,递给孙先生说:
   “这是俚词一首,自己涂鸦,送与先生。先生看看这字写得有无长进?在一师时,先生教给我的书法要领,二十多年来一直不敢忘记呢。”
    “太好了!”孙俍工双手接过纸卷说,“主席,你戎马倥偬,日理万机,还能忙里偷闲,不忘书法艺术,真是难能可贵呀!”
    纸卷打开了,是一幅横轴。只见满纸笔走龙蛇,字字宛如活物;一片瀚墨淋漓,感到顿生奇趣。孙俍工略一端祥,不禁忘情地喊道:
   “好!好!仿古而不泥于古!尽得古人神髓,而又能以己意出之!非基础厚实者莫能如此。况您由行而草,竟能卓然自树一格,真不简单!主席,您笔底自由了!”孙先生说着,眯起双眼,看得如醉如痴。
  这横轴,写的就是后来为大家所熟知的那一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待到这首《沁园春》在重庆的报纸上一经发表,立即轰动了整个大后方。
  当时,周恩来、王若飞同志也凑过来一起欣赏。看了毛泽东的横轴,又看书房中挂的俍工先生书的条幅,不住地点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