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爆发性出血病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12:44
默认分类 2010-08-24 08:39:48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爆发性出血病,该病流行广、发病快、周期长、死亡率高(死亡率一般为10%—80%),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90%,对水产养殖危害极大。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密度大、大量投喂配合饲料、水质较肥而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水质恶化。由于高密度的人工养殖,投喂大量人工饲料,致使池中残饵、鱼类粪便等腐殖质增多。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多,严重污染了水质,从而导致鱼病发生。
2、营养失衡。由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过多,引起鱼体相关机能紊乱失衡,从而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有些养殖户为了增产增收,促使鱼类快速生长,盲目加大投饲料量,使鱼类摄取的营养物质过剩,鱼类生长过快,从而鱼体免疫力下降。
3、盲目用药。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户滥用药物、频繁用药,因药物之间搭配不合理造成药物之间复杂的药理反应,对鱼体各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4、管理不科学。水质较肥时不能及时调节水质,致使水质恶化。当鱼病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鱼病,致使鱼病迅速传播、蔓延。
二、流行情况及主要症状。
1、鱼病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主要流行于每年的6月—10月高温季节,病菌以水温25℃—30℃时感染力最强,鱼类容易发病,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鲢鱼、鳊鱼、鲤鱼、鲫鱼等。
2、主意特征:病鱼胸鳍、背鳍、尾鳍基部及眼眶周围有明显充血现象,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鳞片竖起,肛门拖粘液粪便。解剖鱼体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红色或淡红色腹水,肠道内没有食物,肠道充血,肝、脾、肾肿大,有瘀血。少数鱼体质瘦弱,无明显症状就出现死亡。
三、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1)、老塘必须清淤,过厚的淤泥会为各种病原体、寄生虫提供滋生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因此,彻底清淤是预防鱼病、改善池塘环境的重要措施。具体做法是;先排干池水,适量清除淤泥和杂草,然后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干法清塘,尽量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寄生虫、野杂鱼等。
(2)、选择无病无伤、健壮活泼的鱼种放养,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清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再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体10分钟。
(3)、合理调节水质。6—9月高温季节要注意勤换水,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在25厘米—30厘米为宜。
2、治疗方法
(1)、发现并确诊鱼类发生爆发性出血病时,首先检查有无寄生虫存在,若有寄生虫应首先杀死寄生虫,一般选用阿维菌素之类比较温和的杀虫剂。
(2)、杀灭寄生虫后,用消毒剂消毒。一般选用一些较温和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溴氯海氤、苯扎溴氨等,另外还应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池塘水质条件适当调整用药量,消毒药物一般要连续使用2—3次。
(3)、发生鱼类爆发性出血病时,在泼洒消毒药物的同时,应连续投喂3天—5天的药饵,迅速控制疫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