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饼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2:12:57
【临床应用】
1.咳喘
取穴:定喘、肺俞、心俞、膈俞。
治法:将细辛21g,白芥子21g,甘遂12g,白果30g,地龙20g,黄芪30g,半夏20g,柴胡20g,元胡21g,川芎30g,补骨脂20g,五味子20g。上药共研细末,以鲜姜汁将药粉调成糊状,摊成直径 2 cm左右药饼,分别贴于上述穴位,先以艾炷灸三壮,再以塑料薄膜敷盖,胶布固定6~8小时。于每年立冬后每个节气灸贴1次,连续3次。每年入伏后,每伏再灸贴1次,连续3次。
疗效:以上法共治92例。结果治愈43例,好转4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6%。
2.冠心病
取穴;至阳。
治法:选好穴区后,用隔活血化瘀药饼灸疗,每次30min,每日1次,3星期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施灸期间停用一切有关药物及忌寒凉之品。
疗效:共治冠心病患者60例(内伴心绞痛者21例),隔药饼灸后不仅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外,心电图和甲皱微循环(除平均管襻数和平均管径数外)也均有明显改善(P<0.5~0.001)。
3.胃下垂
取穴:中脘、神阙
治法:
药饼制备:附子6g、肉桂6g、丁香6g、党参6g、黄芪6g、白术6g、香附3g、陈皮3g、麦芽3g、桑寄生3g、升麻3g。将诸药共研细末,用鲜姜汁调和作成大约直径2.5cm、厚0.5cm的圆形药饼两个,备用。
用法:二穴同取,用时每穴取一药饼,上置大艾炷,施灸,每穴灸5壮,以局部红润为度。每日灸治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疗效:共观察50例,经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3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4.脾虚证
取穴:分二组。① 足三里、关元;② 中脘、血海。
治法:
药饼制备:黄芪、川芎各6份,党参、白术、陈皮各3份,干姜、白蔻仁各2份,甘草1份。将上药共碾细末.加可溶性淀粉制成厚3mm,直径2cm之药饼。再在药饼上加一以艾绒4g制成的圆锥状艾炷,用桑皮纸将药饼与艾炷固定而成灸饼备用。
用法:每次取一组穴,二组穴位交替使用。在所选的每个穴上,用1个灸饼点燃施灸,待艾绒燃尽(约5~10min)时去除药饼。每日治疗1次,三个月为1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
5.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① 中脘、气海、足三里;② 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配穴:脾胃虚弱加脾俞,湿热蕴结加水分,肝郁脾虚加肝俞、脾俞,脾肾阳虚加关元。便秘加中注,脓血甚加隐白。
治法:主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配穴据证(症)而加。双侧均取。药饼选用附子、肉桂、丹参、红花、木香、黄连等药研成细粉密藏备用。根据不同证型,配制不同药饼。湿热蕴结以黄连、丹参、红花等为主药,配以适量木香粉。其它各型均以附子为主药,配以适量肉桂、红花、丹参、木香等药粉。每只药饼含药粉2.5g,加黄酒3g调至成厚糊状,用特制模具按压成直径2.3cm。厚度O.5cm大小的药饼。将药饼放在所取穴位上,然后把底径2.1cm,高2cm,重约2g的艾炷置于药饼上,再点燃艾炷施灸。脾胃虚弱型,主穴、配穴各3壮。湿热蕴结型,大肠俞、天枢、中脘、气海各灸2壮,足三里、上巨虚各灸4~7壮,要求有较强的感应。肝郁脾虚型主配穴各灸3壮。脾肾阳虚型,主穴3壮,配穴4~7壮。便秘者中注灸2壮,天枢少灸或不灸;脓血甚者,隐白穴灸4~7壮。每日三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日,6个疗程为疗效观察阶段。
疗效:采用隔药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O例,结果近期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通过对临床患者出现较多的几个症状作了观察,发现以主诉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为多见,其次是里急后重、肠鸣等。隔药灸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提示隔药灸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轻、中度患者。当然,重度患者需配合西医内科治疗甚至必要时外科治疗。另隔药灸对里急后重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高於对肠鸣的改善效果。机理研究表明,结肠黏膜T+8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组(P6.硬皮病
取穴:分为四组。① 大椎、肾俞;② 命门、脾俞;③ 气海、血海;④ 膈俞、肺俞。
治法:
药饼制备:以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各等量,共研末,加蜂蜜,葱水适量调入,制成药饼备用。
用法:上述4组穴位,每次取一组,轮流选用。行隔药饼灸。每周灸2次,每穴灸2壮,以穴区出现红晕为度。部分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加用剌络拔罐。3个月为1 疗程。
疗效:共治21例,其中系统性硬皮病5例,局限性硬皮病16例。灸治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有效12例(系统性3例,局限性9例),有效率为57.1%。甲皱微循环检查,发现36.89%管襻顶有瘀血,治疗后减少至21.78%,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毛细管襻极度弛张者,治疗后基本消失,21例患者治疗前低于正常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治疗后显著提高(P<0.01)。
7.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
治法:
药饼制备:将川乌、乳香、没药、川芎等中药配制好后,烘干研成细末,用黄酒调和,制成药饼,备用。
用法:将药饼置于肱骨外上踝压痛最显著处,安放艾炷施灸,每次30min,以局部出现深红晕为宜。另配合针刺:取患者患侧列缺、手三里、曲池和阿是穴,施以捻转手法。病程2个月以上者,可对阿是穴作远点透刺,并行提插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针刺与药饼灸每隔1日交替进行,每6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共治37例,经2个疗程治疗,治愈29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8.足跟痛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
治法:取患侧压痛点,双侧疼痛者取双侧压痛点。按独活寄生汤加味配方。诸药研细后,用醋调药末成膏状,制成直径约3cm的药饼。将药饼置于所选穴区;在药饼上安放自制的艾灸筒。艾灸40min,取下灸简,加胶布敷贴药饼,并嘱患者数小时后取之,每日艾灸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须连续治疗二个疗程。
疗效:共治104例,临床治愈59例,显效24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25%。同时发现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9.老年骨质疏松症
取穴:分四组。① 大椎、大杼、肝俞;② 中脘、膻中、足三里;③脾俞、肾俞、命门;④ 神阙、关元。
治法:
药饼制备:补骨脂、当归、生熟地、仙茅、仙灵脾、丁香、玉桂等采磨制成极细粉末,装瓶密封备用。取药粉适量,在临灸前用8O%乙醇调匀,压成直径3cm,厚O.8cm圆形药饼。
用法:每次取一组穴,四组穴可轮流选用。双侧均取,每穴放一药饼,饼上置以圆锥形艾炷(艾重1.2g),隔日艾灸一次,每次一组穴,每穴施灸5壮,按上述4组穴顺序灸毕,再隔灸,如此循环至24次为一疗程。平均每人总灸量480壮。
疗效:本组21例患者,在艾灸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之证,表现为腰脊板滞、足胫酸软、足跟疼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步履缓慢、活动不灵活……等,懒于参加活动及锻炼。当艾灸3O~4O壮以后,逐渐表现出不易疲劳,精力日益充沛,作家务事也有劲,动作较艾灸前灵活,步履有力轻快,并能参加活动,锻炼身体,运动量不断增加,腰胫酸痛明显好转。
实验结果表明,本组骨密度平均值在艾灸前低于同龄人的正常值,而隔药饼艾灸后高于正常值,且比艾灸前显著上升,P10.术后腹胀
取穴:神阙
治法:取炒莱菔子适量研细末,以鲜姜汁调和,制成直径为3cm的薄饼。患者取仰卧位,神阙穴常规消毒后,将药饼敷在神阙穴上,取艾条点燃,距神阙穴0.5寸~1寸左右进行熏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一般灸20min~30min,6小时~12小时1次,治疗2次无效者,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疗效:以上法共治60例,经治疗1次有效者38例,治疗2次有效者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 93.33%。
11.腰软组织损伤
取穴:肾俞、命门、阿是穴(压痛点)。
治法:
药饼制备:方一:当归、白芍、红花、川断、狗脊、公丁香、桑寄生、升麻、川芎、木香各10g,乳香、没药各6g,全蝎3g。研末制成药饼,备用。方二:药饼采用生川乌、生草乌各20g,丁香10g,肉桂10g,樟脑40g,共研细末,用时以米醋调成饼状而成。治疗先选定软组织损伤处最明显的压痛点,作一标记。根据痛处面积的大小,配制药饼。药饼直径一般为1cm左右,厚度约0.3cm。
用法:用方一时,上穴均取。灸治时体位应舒适合理,极大多数取俯平卧位,应放松衣带。将药饼放在俞穴及压痛点上,上置艾炷,同时点燃,每穴灸5~7壮。灸时每壮燃至患者有明显热灼感后,即可更换一壮,不必等待艾炷燃尽。灸毕,要求达到灸部皮肤微微发红,应避免过分烫灼而起水泡。用方二时,仅取痛点。将敷于痛处的药饼,上盖一层纱布,并贴上胶布。再固定熏灸器,艾条火头对准药饼熏灸,一次4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一般治疗1~3个疗程。
疗效:用方一或方二药饼灸,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痊愈。其中用方二灸治新伤84例(平均治疗次数为3次),痊愈7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有效率100%。灸治陈伤16例(平均治疗次数为9次),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有效率81.3%。
12.小儿厌食症
取穴:神阙。
治法:
灸药制备:大黄、半夏、蜀椒、麦芽、白术、枳实,共研细粉,贮于瓶中,备用。
用法:时取药粉适量,用醋和鲜猪胆汁等量,调成稠糊状,涂在单层纱布上制成厚0.3~0.4cm,面积4~3cm2范围的圆形饼状,敷盖于神阙穴上。另用陈艾绒根据年龄大小,做成黄豆至蚕豆大小艾炷。将艾炷置于药饼正中点燃,以局部有温热感,患者能耐受为度。婴幼儿治疗时,术者可提起纱布,用手触试温度,以免烫伤,每次灸3~6壮,每日1次,7日为1疗程,至治愈为止。
疗效: 120例厌食症小儿中治愈90例,显效18例,有效7例,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本组病例,病程为1~12个月。多数病例做了微量元素测定,发现部分厌食患儿与锌的微量元素偏低有关,经治疗后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13.过敏性鼻炎
取穴:迎香、鼻通、印堂、百会、大椎、大抒、风门、肺俞。
治法:
药饼制备:用白芥子、元胡、细辛、肉桂各10g,麝香、冰片各0.3g共研细末,再用鲜姜汁调拌成软泥状,临用时,制作成直径2cm的。
用法:患者取坐位,先以1寸毫针刺迎香透鼻通,印堂、百会斜刺。然后头稍低,于大椎、大杼、风门、肺俞穴位(双侧均取)上各放一配制好的药饼后,以艾条雀啄灸各穴位至皮肤红润为止,10次为1疗程。
疗效:以上法共治疗78例,结果显效58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
14.抗衰老
取穴:分二组:① 大椎、肾俞、脾俞;② 膻中、中脘、神厥、关元、足三里。
治法:每次选一组,双侧均取。药饼采用补肾填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中药。研碎成粉,过120目筛,临用前用80%乙醇调匀,制成直径3cm、厚0.8cm药饼。然后取直径1.5cm、高1.5cm、重约1.5g圆柱形艾炷置于药饼上点燃,每穴灸3壮,隔日灸一组,每周3次,二组穴位交替,24次为一疗程。
疗效:
(1)艾灸对老年人垂体- 甲状腺的影响
老年人外周血TSH、T3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4则高於对照组,经艾灸治疗后TSH、T3浓度升高,与灸治前比P<0.05,提示老年人甲状腺机能减退,艾灸能增强垂体、甲状腺的合成分泌功能,促进老年机体代谢,增强机体的机能活动。
(2)艾灸对老年人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的影响
结果显示,老年人促性腺激素量增高而睾酮含量下降与正常组比P<0.01,灸治后FSH下降、T升高与灸治前比P<0.01,L小时、E2虽有降低但与治疗前比P>0.05,表明老年人垂体、性腺激素代谢紊乱,艾灸可调整老年人血浆中FSH、LH、T、E含量,纠正随增龄而引起的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的代谢紊乱状态。
(3)艾灸对老年人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老年人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和血沉均高于青年对照组,说明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血液黏度增高,经灸治后,除中切比黏度、红细胞比积变化不明显外(P>0.05),其余各项参数均有改变,与治疗前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提示艾灸有改善老年人血液高浓、黏、凝聚状态。
(4)艾灸对老年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RCD),是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重要因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将导致微循环瘀滞,使组织缺血、缺氧。红细胞滤过指数(FI)作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红细胞滤过指数愈大,红细胞变形能力愈小,本组老年人经灸治后红细胞滤过指数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提示艾灸能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