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被征地农民养老难题待解 - 福建之窗 66163.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05:46
[泉州] 被征地农民养老难题待解
福建之窗 www.66163.com   2005-04-05
',1)">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的清村的一些居民多为失地农民。那么,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老伯无地种儿子养老难
“说我们是农民,我们早已无地可种了,说我们是市民,我们又没有正式的工作,也不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现在,我们的生活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过了。”4月1日,清村的张老伯道出了没有土地耕种后的尴尬。
几年前,张老伯家里还有一亩多地,分不同的季节,可以种一些水稻、花生和地瓜。“收成好的话,除了留下来自己吃以外,还可以拿一点到农贸市场上去卖,虽说不多,但多少有点收入。”张老伯说,“几年前,自从土地被征用以后,口袋里很长时间都是没有钱的。”
老伯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工厂做工,另一个在菜市场卖蔬菜,都没有稳定的收入。现在张老伯就靠两个儿子养老了。
“孩子们也不容易,收入不高也不稳定,两个儿子为我养老这件事情一直在推来推去。老大叫我要到老二那里去吃住,老二又叫我到老大那里去吃住。”
几天前,张老伯从报纸上获悉厦门正在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这让他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盼了这么多年,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终于有希望得到解决了。愁的是,“方法好是好,可如果泉州也像厦门那样,一下子让我拿出两三万块钱,还真拿不出来”。
清村老人协会常务理事沈加焕老伯说,村里总共有400多个老人,像张老伯这样状况的村民不在少数。大部分在年老后没有经济来源,更不用说什么社保、低保了。有一些老人有退休金的,生活还过得去。
以前有田地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是从小在田地摸爬滚打长大,大部分年轻人都会自己去种地,养活自己。土地被征用,村里就出现了一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这些人觉得打零工赚不到钱,又没什么本事出去赚大钱,干脆就闲在家里,不但没给家里长辈养老,反而让老人来养着。
丈夫打零工妻子做小工
郑女士的家就在开发区里,郑刚结婚不久,住在一座刚建好的简易平房里,房屋门窗还没有上漆,外面的围墙都还是砖块裸露。
自从没田种后,因为夫妻俩都没什么技术,郑的老公进工厂打零工,她自己则接点手艺活在家里做。记者到她家时,她正坐在一台自制的电动缝纫机前缝鞋面。
“实在没办法了,女儿在上幼儿园,还要为长辈养老,他在工厂里打零工一个月就那么几百块钱,”郑女士说,“我平时在家里做点手艺活,补贴家用。”
郑女士每天都为附近的一家工厂缝制鞋面,一双鞋面的工钱是一块三毛钱。郑女士现在除去做家务带孩子的时间,每天能缝20双,除去买的线和电费,一个月下来顶多也不超过600块钱。
“单是盖这座房子的两三万块钱,就花掉了我们几年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些才盖起来的。”
郑女士觉得有土地还是最好的,因为有土地就有最起码的保障。打工,做零活,天知道哪天干不动了,就连吃饭的钱都没了。有土地的话,自己种不了,可以承包给别人种,最少还有一份收入。
“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希望日子更好吧。”
泉州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规划与建设用地科科长吴河安说,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给予一定补偿很重要———
要引导农民使用补偿金
吴河安科长说,政府部门在征用或征收土地后,会一次性发放征地补偿金给农民。补偿费用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土地补偿费,补偿标准是该土地被征用当年起的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二是安置补助费,主要针对耕地补偿;三是青苗补助费;四是地上物补偿费,包括一些水利
设施,施肥设施等。
据了解,一直以来,泉州市征用或征收土地后,都是将补偿金一次性发放给农民。
“其实,目前的补偿金制度还不完善。”吴科长说,虽然补偿标准和补偿费一直在提高,但是我们现在物价指数也在不断提高。以温陵路建设时征用的土地为例,当时的补偿费在两到三千元每亩,虽然说当时的物价比较低,可是今天,物价指数和当时相比就高很多了。即使当时给这些农民再多的钱,把这些钱摊到这几十年里,每年就没剩下多少了。而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长期的经济来源的。
“有些农民本身地不多,发到手里的钱就少。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又不懂得如何支配和利用这笔补偿金,用来发家致富,所以,没了土地,他们的养老也就成问题了。”
在农民如何正确使用补偿金这个问题上,吴科长认为,政府部门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引导。
目前的做法有三种,一种是留地安置,政府按照征用地的百分比,划定一块建设用地供其发展使用。二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将补偿金投资到低风险行业,如德化县就鼓励失地农民投资小水电行业,这样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收入。三是在其他省市包括厦门,为失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
但是第一种方法也存在某些问题,如有些村虽然利用了建设用地,但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或是因为自身经营不善,造成亏本,土地补偿金就这样亏掉了。而第三种做法只是一种最低生活保障,适合财政实力比较雄厚的地区。泉州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1/4,但是泉州的农民人口基数大,而经济实力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如果在泉州推行这种做法的话,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能是部分,而不能全部。
吴科长还介绍了一种新的土地征收方法。“现在有一种新的征收土地的方法,就是征地时不买断土地,而是采取给农民租地的方法,按照征地面积的大小,每年付给农民一定数额的租金。”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会比较理想一点,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始终希望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的生活仍然有保障。”
对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科负责人表示,目前,劳动厅已经在酝酿将其作为一个储备政策———
解决方案尚在修改
记者从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科了解到,给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厦门作为一个特区,是独立运作的。关于在我省其他地区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目前还没有得到具体消息。
不过据透露,福建省劳动厅已经在酝酿将其作为一个储备政策。泉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约有25.54万人。
“不过主要是针对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城镇人口和外来人口。”该负责人说,“因为当初在设立养老保险的时候,主要就是解决城镇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而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是伴随着这些年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没有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而出现的。”
他介绍,泉州、晋江、石狮沿海地区这几年发展较快,而失地土地农民也最多,但其实有少部分进入工厂的已经通过企业购买了养老保险。
“不过,现在农民被征用土地的补偿形式,还是以货币为主,而农民往往不懂得如何使用而很快地给花光了,即使不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一大笔钱也贬值很多。所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确实是一个大课题。”
他透露,目前全省一个关于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储备政策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方案,“但这是一个涉及到数量颇大的失地农民群体,所以还在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修正”。
[专家访谈]
就城市发展中征用农民土地及被征用土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等问题,华侨大学人文学院王福民副教授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农民要树立新观念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认为征地对农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王福民(以下简称“王”):土地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长期以来获得经济收入的来源,而且这种经济收入的来源是没有风险,相对稳定的。可以说,农民没了土地风险就更大。
记:政府部门在征地时应该注意什么?
王:应该说,土地也是有价格的。政府部门的征地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也属于产权交易行为。虽然行政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做到等价交换,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兼顾失地农民的利益。
记:就泉州的失地农民来说,目前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王:一是财富的形式变了,土地被征收了,农民的财富形式就由土地变成了货币。二是身份变了,他们由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
这两种转变,导致许多失地农民根本无法适应。他们长期以种地为生,对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导致许多失地农民不懂得支配货币财富。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很难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适应城市生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由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发展。
三是目前城市中在针对失地农民这个方面的各类保险还是个空白,这就使得失地农民养老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记:失地农民应该如何适应城市生活?
王:失地农民最先要改变的还是支配财富的方式。应该学会支配货币财富,树立新的生活观念。
其实,按照泉州目前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36亩的水平来看,完全靠土地生活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生活质量也得不到提高。比如广东、浙江一带富裕起来的农民,也都是在失地以后下海经商或投资产业,应该学会多角度发展。其次是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转变生活观念,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记:您认为政府部门在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应该给予什么帮助?
王:政府部门除了引导失地农民正确使用征地补偿金以外,还应该为其提供专门的就业培训或指导。并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如优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如果要投资产业、经商的话,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