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该向1997年的香港学些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12:13


周,爱尔兰经济和中国通货膨胀两大问题均使投资者感到紧张不已,亚洲市场也并未逃脱这种苦恼的纠缠。
对全球经济严重失衡感到不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到了覆水难收的地步?
对爱尔兰的担忧是,财政平衡状况不断恶化而得不到资金支持,而在中国,食品价格飞涨正造成全民恐慌。
与此同时,公众不再把紧急援助方案视为某种抽象的财政明细,而将其当做失业、税收增加和推迟退休。似乎没有简单的办法可供选择,也没留下什么折中措施的余地。
在此种艰难之时,政府往往会借助历史寻求政策解答。量化宽松政策受到广泛支持的一个原因是,它能够阻止经济体像日本一样陷入数十年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的迷茫时期。
最近,我收到了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最新研究报告,报告说,别担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房地产大起大落的现象会再次发生,市场必定会走的更高。但历史从不会以同一种方式重演。在爱尔兰目前的财政困境和外汇体制问题上,看看亚洲的动荡时期或许更有裨益。
决策者应该留心的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而不是1989年后的日本,需要对欧元机制进行更多审查,而非继续盯住人民币/美元汇率不放。
尽管东南亚并没有如同欧元那样的正式货币联盟,但在1997年,亚洲大部分国家实行与美元松散挂钩的政策,因为他们希望维持出口竞争力。问题也是债务,虽然是以美元为面值的私营企业债务,而非现在大部分拥有政府银行担保的以欧元为面值的政府债务。
1997年7月,泰铢急剧下跌时,立即产生了多米诺效应,亚洲各国货币纷纷贬值。当美元债务负担无法通过本地货币解决,就需要一系列的紧急援助计划进行挽救。
香港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它避免了货币贬值并仍然保留了港元与美元挂钩的政策。如同爱尔兰与欧元一样,这是为了达到赢得更广泛信心的政治目的。
由于财政实力强大,加之银行资本状况良好,香港当时不需要任何救市计划。但这并不能让香港免受危机之苦。香港没有调整港元,而是对名义价格进行了修正,其房价大跌60%,很多行业大幅降低工资水平,这个过程也相当痛苦。为堵住预算赤字,香港增加了赋税,另外其通货紧缩持续了五年之久。跟随周边大多数国家的复苏步伐,香港经济才得以复苏。
现在来对比一下1998年的香港和身处欧洲的爱尔兰吧。爱尔兰并未与高估的美元绑定在一起,而是与高估的欧元相挂钩,并且与香港一样,爱尔兰的房价也暴跌了60%。不过两者之间有一个关键的区别,这就是香港财政实力强大,可自行选择摆脱危机的道路,无论这条道路高明于否。
按理说,2010年的爱尔兰看起来更像是13年前要求IMF给予援助的一个亚洲国家,那次援助跟往常一样,附带着令人不悦的“限制性条件”。无论是韩国、印度尼西亚,还是泰国,金融危机带给这些亚洲国家一个好处,这就是货币贬值虽然最初给各国带来冲击,但后来都成为刺激本国经济的一剂强心针。
爱尔兰若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并再筹借数十亿美元贷款,而同时没有欧元贬值形成对其经济的扩张性刺激,那么这一切可能意味着爱尔兰将经历一个香港式的长期通缩周期。届时人们担心的是,随着爱尔兰银行不断损失更多存款,爱尔兰经济复苏疲弱,这会对欧元慢慢形成压力。爱尔兰联合银行(Allied Irish Banks)披露称,今年1月以来已损失了130亿欧元(合179亿美元)的存款。
当然,对此并没有简单易行的万全之策。如果爱尔兰放弃使用欧元,其实际债务负担会迅速膨胀。鉴于很多人预计爱尔兰一旦放弃使用欧元会在欧猪五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目前维持欧元存续的政治动机十分强烈。
在爱尔兰危机平息之前,有关更多风险资产的不确定性和摆脱这些风险资产的态势应该还会继续。
重新调整欧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对于追逐价值的资本来说,最终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它们重新回到欧元区。欧元再平衡产生的通缩冲击可能对亚洲也有一些积极影响,因为它会缓解亚洲地区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