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启航,香港心情复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49:55
路透中文网特约专栏作家 西蒙周/文
广州亚运珠江启航,开幕式如梦如幻,比起创意比起特色,并不在北京奥运之下。尤其是,广州将母亲河珠江的水主题,以及岭南文化的特色,演绎得是淋漓尽致。看在眼中记在心头,香港是广州的近邻,广州家有喜事,邻居除了羡慕,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世纪后,国际大型赛事和展会连轴落户中国,先是北京奥运,再是上海世博,继而广州亚运,明年再有深圳大运,而2015年的田径世锦赛,伦敦退出申办,北京的鸟巢几可笃定拿到举办权。有趣的是,无论举办时间,还是举办活动的等级,竟然是按照城市实力排序。显然,城市之间有较劲的意思,于国家层面说,也似乎有个统筹安排。
政府介入最为关键
香港曾办过一次东亚运,也有主办《财富》全球论坛的经历,眼下正讨论申办2023年亚运。但前不久遇到问题,港人担心的,是花了百多亿,别捧个鸡肋回来。于是,议员炮轰政府好大喜功,有这个钱还不如拿来扶贫。
办一次大型赛会,要把账算得一清二楚,几乎不可能,因为很多的钱投向了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呈现效益则要很长时间。广州亚运的开支达到了1226亿元,这还不包括其他非直接开支,比如,前段广州市府补贴市民,让大家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产生的费用。上海办世博会,比较让大家接受的投资数据是4000亿。无论是广州,还是上海,各自花出去的钱,都是一笔巨款,并分别打破了亚运和世博的花钱记录。上海世博已然创造了史上的最辉煌,广州亚运也有了美妙的开始,如无意外,取得最成功当不在话下。
当然,花钱再多,也不能绝对保证赛会成功。这当中,政府和主办方的组织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因素。上海和广州,包括2008年举办奥运的北京,都有着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长处,这就是强势政府的全力介入,而且,这种介入几乎不计成本。在大陆,形象和面子最重要,只要能挣回面子竖立形象,花再多的钱都在所不惜。大陆官员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话,风物长宜放眼量,何必在乎一时一地的得与失!
光鲜背后藏着牺牲
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却有点片面。比如说,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花大价钱堆出来的光鲜的背后,都藏着当地市民不少的牺牲和付出。上海为保证世博投资,5年内竟然没有给教师加工资。世博会期间,当地物价一再上涨,市民更是颇有怨言。广州亚运开幕当天,居住在珠江边的市民就面临着选择,要么接受政府资助的300蚊到外过夜,要么就开门恭迎警察前来监视一晚。而排档烧烤,装修居屋,亚运期间概不允许。至于制造噪音和污染的企业,更不得开工,多少工人只好呆在家中休息。
这类扰民举动,只要是办大型赛会,就无法避免。在内地,政府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两个:或者花钱消难,或者采取强力措施,反正最终都能摆得平。另方面,宣传机器同时全力开动,报道赛会盛况分析投资远景,令百姓始终亢奋,梦想着短暂牺牲利益后的长远美好生活。
说起这些,是想给港府提个醒,内地办赛会有着独到的优势:一是一城举办全国支持,二是政府介入民事官办,三是没有议会、在野党之类的力量予以掣肘。而且,这些优势多是体制优势,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香港申办亚运,国家予以支持,这肯定没有问题,但受制一国两制,支持的力度能有多大,就不好说。而民事官办,花钱和投入人力就必不可少,港府能否得到立法会的支持,首先就是个问号。至于办会涉及的拆迁动土,短期维安,都会牺牲一部分的市民利益,香港舆论势必又会拿来大做文章,掣肘力量之大,恐怕不是现在就能够想清楚的。
需要打一针兴奋剂
省港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广州将亚运办得风生水起,港人当然眼热。更何况,整整10年前,2000年的11月12日,多哈靠着银弹攻势虎口夺食,将2006年主办权生生抢走。香港头次申办,本是十拿九稳,但却功败垂成。有了这样的心痛经历,港人对申办亚运,心态自然复杂起来。
难题多,优势少,心态又复杂,港人现在对大型赛会的心态,大抵是欲拒还迎。话说回来,香港这棵东方明珠,现在的亮度打了折扣,城市有暮气,设施多老旧,市民士气不高,确也需要打针兴奋剂。香港若能争得主办权,体育基础设施可加快建设,城市改旧翻新,又能处理好赛会和市民之间关系,鼓舞起百姓士气,竖立一个和谐办赛会的标杆,鸡肋也会变成鸡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