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云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02:14

31埃德加?斯诺 (1905-1972 )
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特别是他撰写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对中国进行了3次长期访问。这在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孤立政策的年代,对一名美国人来说,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1960年,斯诺访问北京,对于中美关系,他表示:“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在中国对外交往中,能够真正称得上是“中国永远的朋友”的人并不多,但斯诺就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之一。1928年作为记者来到中国后,他就与中国人,尤其是与中国革命领导人结下不解之缘。他真正把支持中国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生。为中美友谊架起一座桥梁。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他能本着高尚的职业操守真实地报道中国、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建国后,他又为中美关系更好发展殚精竭虑,为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2亨利?昌西(1905-2002)
美国教育家,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在美国的教育测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贡献,并提出要求对申请美国大学的申请人进行评估。1947年,他同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建立了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他也成为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创始人。改革开放后,当千千万万中国学子通过攻读GRE和托福而步入美国大学殿堂时,不应该忘记昌西,因为这个游戏规则是他确立的。
知道昌西的中国人可能不多,但知道托福、ETS、GRE的人一定不少。改革开放之后,通过ETS推广的考试出国留学的中国学子逐年增加。据悉,超过5900名来自中国的考生报考了今年9月12日举行的托福考试,中国托福总考位量从去年的13万增加到今年的20万。昌西为无数中国学子创造了追求梦想的机会。ETS考试的兴旺也带动中国的外语教学产业,出现了“新东方”这样的领头企业
33渡边武(1906- )

日本援华老专家的带头人。战后,渡边武历任日本大藏省财务官、日本驻美国大使馆公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世界银行理事等职。1966年,联合国成立亚洲开发银行,渡边武出任第一任行长。1977年4月,退休后的渡边武提出一个新奇构想:日本应该建立一支“花甲协力队”,组织退休人才到海外发挥余热,支援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志愿协会成立后,渡边武先后组织数千“花甲志愿者”奔赴中国,帮助中国的建设发展。
作为“花甲协力队”的首任会长,渡边武喜欢用那句中国名言“授人以渔”强调协会的宗旨,“花甲志愿者”到中国就是要向中国人民提供可以持续受益的生产技术。人们可能想象不到,现在我们吃的“红富士”苹果、“巨峰”葡萄等司空见惯的水果,都是在“花甲志愿者”的帮助下培育出来的。中国有一个专门表彰外国专家的“友谊奖”,其中获奖人数最多的就是日本老专家。“花甲协力队”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不仅改善了中国普通农民和普通工人的生活,也为日中友好尽了一份力

34阿尔希波夫(1907—1998 )
苏联人,曾任冶金部副部长、部长会议副主席等职。1950年至1958年,阿尔希波夫率苏联专家组到中国工作,并任我国务院经济总顾问。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共有156项,全都得到苏联的援助和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到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援助合同撤走专家时,这些项目差不多已经完成130多项。作为专家组的“总领队”,阿尔希波夫是中国人民不应该忘记的一个人。
中国人习惯称阿尔希波夫“阿老”。在一次专家会上,许多来华的苏联顾问抱怨困难重重,阿尔希波夫说:“很明显,问题很多,需要一个个解决。我们来中国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也不是为了夸夸其谈,而是为了工作,工作!”他在中国工作8年,日夜操劳,贡献巨大。1958年,中国政府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授予他感谢状和“中苏友谊奖章”。
上世纪90年代,阿尔希波夫以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团成员和民间团体领导人的身份多次访华,受到中国同志般的、亲人般的欢迎和接待。苏联人获得中国人发自内心尊敬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阿老是其中之一。

35费正清(1907-1991)
美国人。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头号中国通”。1932年初,费正清来华,一面进修汉语,一面在清华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从他进入牛津直到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其中《美国与中国》、《剑桥中国史》、《观察中国》等著作在学术界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影响了国际舆论对中国的看法。其关于中美关系的论述影响了整整几代美国学者和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而他创立的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更是中国访问学者的摇篮。在费正清看来,中国与西方是不可割裂的。欲了解今日的中国必须要了解中国的过去,必须像学世界史一样研究这段历史,把中国假想成与美国一样是错误的。费正清相信:越是更好地了解中国,越是能与中国和睦相处。
谈中美关系,不能不谈费正清。在美国研究中美关系不能不读费正清的书。在美国目前最为活跃的“中国通”中,有不少都是他的学生,或者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这些人已成为美国研究中国的中坚力量。他的著作近年来几乎被全部译为中文,影响越来越大。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他的研究不仅涉及中国历史,更有不少涉及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走向。费正清的研究对美国对华政策形成了重要影响。

36金日成(1912-1994)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1936年创建朝鲜第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祖国光复会,任会长。1945年朝鲜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金日成领导朝鲜人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金日成抗战早期参加中共东北抗日联军,与中国战友并肩作战。战后在苏联红军帮助下,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成为首任领导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中朝由此结下“鲜血凝成的友谊”。
金日成成为中朝友谊和朝鲜人民独立意志的象征,为几代中国人广为知晓。他留下的遗产至今在牵动着东北亚次区域的国际格局。

37尼克松(1913-1994)
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总统之一。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尼克松于1972年首次访华,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对峙局面,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最深远的事件之一。尼克松在当政时期进行了一定的战略收缩和调整,使美国最终摆脱越战泥潭,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缓和了同苏联的关系。尼克松在政治上是右派,以反共起家,但现实主义态度使他决心打开美中关系的大门,干了美国“左派”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毛泽东对此评论说,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他结束了越战,实现美苏关系短暂的缓和,实现了中美和解。因其对中美和解的贡献,被中国媒体认定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松后来因“水门事件”黯然去职。可以说,尼克松在外交方面的政治遗产大于内部政治遗产。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为7年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则为邓小平的开放战略提供了外部条件。而开放与改革同行,是中国改革区别于前苏联改革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此看来,尼克松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某种历史关联。

38田中角荣(1918-1993)
日本第64届内阁首相,在任期内以果敢而明智的决策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日本领导人。田中角荣1936年于东京中央工业学校土木系毕业,次年在东京创办建筑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应征入伍参加关东军,被派驻黑龙江多年。1943年回日本成立公司,因战后房产价格暴涨而成为富翁。1947年后13次当选众议员。1957年后先后担任内阁邮政大臣、大藏大臣、通商产业大臣等职务。1972年当选自民党总裁,出任首相。同年9月25日至29日,他排除国内部分势力的阻挠与反对,率领外相大平正芳访华。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政府签署了日中联合声明,决定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后来他又与大平正芳等人一起推动福田内阁尽快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田中角荣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在中国,他可以无可争议地名列“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人”之首。中日两千年的交流曾被甲午战争的炮火隔断,时隔近80年之后,他以友好使者之身,踏上中国大地,成为开中日友好先河的“掘井人”。不仅使中日关系开启了新篇章,而且带动东亚地区整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他是继尼克松之后,突破冷战格局、改变世界潮流的又一人。

39曼德拉(1918-)
曼德拉1918年生于南非—个部落酋长的家庭。他从1941年开始了争取黑人权利和地位的斗争。在1994年的全国大选中,他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白人种族统治的结束。他缔造了一个新时代,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被称为“南非之魂”。曼德拉也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和尊重的领导人。上世纪90年代“台独”阴谋分裂中国,大肆拉拢非洲国家,曼德拉尽管因国内经济困难与台湾有往来,但最后能从大局出发,坚持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发展友好关系,他说:关于处理与台湾关系问题,南非一定会事先同中国商量,不会背着朋友另搞一套。
27年的监狱生涯使曼德拉成为世界反抗不公正势力的正义象征。曼德拉和甘地一样,以宽容、非暴力来对待长期的压迫,并赢得最终胜利。曼德拉的道德榜样作用对中国知识界有相当大的影响。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曼德拉对巩固中非友谊做出的贡献不能忽视。

40萨马兰奇(1920-)
西班牙人,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长期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1978年的中国尚被排除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之外,时任奥委会副主席的萨马兰奇四处奔走,第二年中国成功加入奥运大家庭。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开赛第一天,许海峰就在手枪慢射中获得一枚金牌。萨马兰奇亲自把这枚金牌挂在许海峰胸前。他在会前就许诺,要为中国颁发第一枚金牌。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3天后,完成“在任期间最大心愿”的萨马兰奇宣布卸任。
在萨马兰奇任内,中国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只要理解了中国人对北京奥运会的重视程度,就不会不理解萨马兰奇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萨马兰奇说过:“我相信北京奥运会对北京的将来,对中国的将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今奥运已经成功,萨马兰奇的预言得到了证实。萨马兰奇有言:“我在全世界取得过许多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但最珍惜的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国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有个西班牙老人叫“萨翁”。

41皮尔?卡丹(1922-)
有人说,在法兰西文明中,有4个名称的知名度最高、地位最突出:埃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卡丹服装和马克西姆餐厅。这其中,皮尔?卡丹一人竟然占了两项:服装和餐厅。这就是说,卡丹成了法兰西文化的突出象征。皮尔?卡丹时装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1979年,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满眼还都是蓝灰黑,皮尔?卡丹却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外品牌的时装展示会。模特身着设计大胆、颜色艳丽的服饰,在当时的北京城引起极大轰动,并开始改变中国人对服装的观念。上世纪90年代,他通过转让品牌,并代为设计款式的方式在中国推出以他名字命名的服装,使皮尔?卡丹一度成为高档服装的代名词。拥有一件皮尔?卡丹服装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之一。可以说,皮尔?卡丹是中国时装的启蒙者。他给中国带来了颜色的革命、审美观的革命和服装营销的革命。
皮尔?卡丹为中国人带来了已经断档的时尚文化。皮尔?卡丹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时尚品牌。他在带来时髦衣服的同时还带来了时髦的饮食,他的马克西姆和美尼姆斯餐厅给中国人带来了在“老莫”之外真正的西餐。这些其实都打开了一个窗口,让封闭已久的中国感受了消费的魅力,让中国人发现时髦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种美好的事物。贫非罪,但丰裕的生活也非罪。虽然那时他的服装和餐厅都很贵,但它们当年就是时尚,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代名词。如果没有那个阶段,我们也不可能有今天。所以,这个法国人和他的团队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史中是不可遗忘的。

42西哈努克(1922-)
柬埔寨王国政治家、前国王。1960年西哈努克就任国家元首。2004年宣布退位。西哈努克国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长期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并多次访问中国。他曾先后创作了《怀念中国》、《万岁,人民中国;万岁,主席毛泽东》和《啊,中国,我亲爱的第二祖国》等赞颂中柬友好的歌曲。他也曾多次慷慨解囊,向中国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
在一代中国人的眼里,西哈努克是国际友人的象征。在中国相对孤立的年代,西哈努克永远的微笑代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善面孔,让被封锁的中国人在孤独中感到一丝温暖。

43基辛格(1923-)
基辛格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家庭,后因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父母迁居纽约。基辛格曾为学界中人,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和教授。1971年他秘密访问新中国,作为中美破冰会晤的牵线人和实际执行者,协助尼克松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其战略思想在我国政界、军界和学界有广泛影响力。他先后担任过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其间,他参与了使美国从越战脱身的国际谈判,197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延承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思路,主张“均势”与“实力”相呼应的外交战略。其著作《大外交》对中国学者和政治家影响深远。
在冷战后期美苏竞争美国处于颓势的时候,基辛格襄助尼克松总统成功实现美国的战略转型,推出“五大中心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动中美和解。自1971年第一次秘密访华以来,基辛格共访华超过60次,也被中国媒体认定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44李光耀(1923-)
新加坡华人,新加坡前任总理、前任国务资政以及现任内阁资政,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李光耀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会晤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中国领导人。在李光耀的促成下,海峡两岸于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首次“辜汪会谈”,极具象征意义。
由于李光耀的个人影响力和对外政策,使得新加坡这样的微型国家获得了远超其国力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后,新加坡经验和新加坡模式对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一定影响。李光耀本人的政治智慧也受到中国媒体的高度推崇。

45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24-)
1991年1月,布什总统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他促使苏联、东欧发生演变,脱离社会主义制度,德国统一,冷战结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布什坚决主张由联合国出兵干涉,亲自参与并指挥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并打赢了海湾战争。20世纪70年代,布什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期间,他和夫人芭芭拉经常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既健身,又能直接了解中国社会,接触普通百姓。这位来自“汽车王国”的外交官的行为一时被传为佳话,有人把布什称为“骑自行车的大使”。布什夫妇骑车在天安门城楼前的留影一再出现在报刊杂志上。鉴于对中国有充分认识,他对华奉行了友好政策。
老布什的主要政治遗产在外交方面,内政则乏善可陈。老布什在任内带领美国成功走过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帮助德国实现统一,领导美军赢得第一次海湾战争,为冷战后美国的“一超”地位奠定了基础。上世纪70年代中美和解之后,老布什曾担任第一届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后来又帮助中美两国以较小的代价度过了“六?四”风波,帮助两国关系从冷战型向后冷战型实现部分调整,因此也被相当多的中国外交界人士和媒体认定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布什的对华政策对其子小布什也起了一定作用。

46撒切尔夫人(1925-)
在英国历史上,恐怕没有人比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夫人创造了更多的第一。她是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记录的女首相。英国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勋爵连任三届共15年以后,再没有任何一位首相有如此之长的执政时间。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所推行的一套政策而被冠之以“主义”和“革命”的首相。英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丘吉尔也稍逊色。撒切尔夫人曾4次访问中国,1984年在北京代表英国政府与代表中国政府的赵紫阳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一样,撒切尔夫人成为西方近30年政治保守主义(经济学上的新自由主义)风潮的代言人。因其对苏态度强硬而获“铁娘子”称号。此称号曾在中国媒体上风靡一时。在撒切尔夫人任期内,中英达成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协议。

47菲德尔?卡斯特罗(1926-)
古巴领导人,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后,他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至今。卡斯特罗在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在古巴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一待就是49年。他给中国人的印象是绿军装,大胡子,叼着雪茄烟。古巴与中国建交的时间是1960年,也是美洲地区跟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而卡斯特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向世人宣告古巴要与中国建交。1960年,古巴人民全国大会在首都哈瓦那进行,卡斯特罗突然向台下的近百万古巴人民大声询问:古巴人民是否愿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听到群众高喊“同意”,他突然把身边的驻古巴新华社负责人拉出来说:中国代表已经在这里了,从现在开始让台湾(中华民国)代表马上离开古巴!毛泽东在1960年说:这么一个小国,敢在美国身边搞革命,并取得成功,研究古巴革命很有必要。尽管中古之间有过不愉快,但友好是主流。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古关系曾非常紧密。但随着中苏分裂,而古巴站在苏联一边,中古关系又一度疏离。冷战后中古关系再度接近,卡斯特罗的传奇人生和个人魅力也再度成为中国媒体报道的热点。

48阿尔温?托夫勒(1928-)
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当互联网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叹服于托夫勒理论的前瞻性。20多年前,他在论著《第三次浪潮》中把人类历史归纳为三次浪潮: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计算机文明。他认为,由于新技术浪潮的出现,发展中国家可以重新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20年前《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同样引起巨大反响。“就像革命的先辈一样,我们的使命注定是创造未来。”———托夫勒书中的煽情一时间令无数中国莘莘学子豪情满怀。20年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已经印证了托夫勒的预见。有人这么说:“托夫勒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直接的财富,但他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
托夫勒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第三次浪潮》无疑是冲击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著作。这部写法生动、富于鼓动性和激情但似乎稍嫌粗糙的著作震撼了当时的中国。这部书对于正面临着“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种全新观念的引进,又是让我们反思自身的落后、引发新的梦想和激情的著作。可以说,托夫勒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让中国人获得了一种对于未来的新视野。托夫勒意外地遇到了刚刚试图超越“冷战”框架和思维的中国人,激发了他自己不可能预料的变化。这对于中国走向今天的崛起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49乔治?索罗斯(1930-)
自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索罗斯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1997年,索罗斯以洗劫泰国为始对东南亚金融市场发起攻击,造成该地区严重的金融危机。同年7月,索罗斯又对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发起进攻。为保证香港的持续繁荣与社会稳定,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卫港币稳定。索罗斯对东南亚的进攻自此遭遇挫折。
金融怪才犹太人索罗斯对中国人的影响超过任何金融理论家。他的职业合法性使中国从《刑法》中剔除了金融“投机倒把”罪,还使许多中国文科状元扎堆报考“经济与金融”专业。他的钱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他的话有时和美联储主席一样重要。尽管1997年他在香港股市投机中没有得手,但他始终在找寻狙击人民币的机会。中国以举国之力对付索罗斯,虽然没有给他可乘之机,但中国金融、币值、资本市场的改革被迫滞后。不过歪打正着的是,让中国在2008年金融风暴中躲过一劫。索罗斯一直赞扬中国,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此将信将疑。

50沃伦?巴菲特(1930-)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2006年6月,他捐出300多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人慈善捐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深深影响到中国人,即不以股票价格作为投资标准,投资决策依据主要是公司的商业经营活动。他的投资理念的精髓是,要想取得投资成功,除了选择正确的行业,还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高管人员的智力、能力、性格进行分析。巴菲特的书籍和言论也成为中国企业和股民的“红宝书”。
巴菲特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是7000万中国股民及其亲属耳熟能详的“股神”。多数中国股民认为他是“运气好”,其实他是个天才。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中国大江南北。巴菲特说:“中国的世界地位会不停上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重要。”巴菲特让很多中国青年不仅为改善生活去赚钱,更是为了做慈善家去赚钱。

51高仓健(1931-)
日本著名电影演员,主演过《幸福的黄手帕》、《追捕》等影片。改革开放之初,日本电影《追捕》和《远山的呼唤》在中国上演,高仓健为片中主角。他是所谓的“性格演员”,以性格表现魅力,以性格展示人生,以性格体现价值。他饰演的角色多为下层小人物,或处社会边缘,或不为社会所接受,但极富性格特点,极有道德感和人文精神。
一部《追捕》让中国人在上世纪70年代的最后时刻认识了这位沉默寡言的日本演员。他一度成为中国女性心目中“男子汉”的标准形象。他在《追捕》中和“真由美”一起骑马在草原上飞奔的镜头让许多人至今难忘。他的硬汉形象、冷峻的气质,都在当时完全超出面临着许多具体而琐碎日常生活困难、为柴米油盐奔忙的计划经济下中国普通男人的平凡状态,也成为从封闭中走出来的中国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颖人物参照。于是,中国人浪漫的梦想使他被赋予一个演员难以具有的巨大意义,高仓健散发出一个陌生世界的奇异魅力。许多年间,高仓健都是中国人心中的偶像。直到《千里走单骑》上映,我们才看到一个面临诸多困扰,如今垂垂老矣的高仓健扮演的父亲,才让他回到真实世界之中

52戈尔巴乔夫(1931-)
苏联领导人,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冷战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另外,他在任期间促成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是在勃列日涅夫的盛世昙花一现后苏联经济衰微、国力陡降的情况下开始执政的。他是深感苏联面临严重全面危机的国家领导人,他的以“新思维”为主线的改革原是想使苏联摆脱危机,这种先政治体制、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改革却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他以“葬送了苏联”的恶名在我国广为人知。但苏联解体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一人,更复杂、更深刻的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他的《新思维》一书曾在我国出版发行,有很多读者。《新思维》中对世界开放格局、大国合作等的论述曾在我国思想知识界产生不小影响。他对北京的访问、与邓小平的会谈成了恶化多年的中苏关系解冻的标志,为中俄关系的新前途做出了贡献。在当今研究、评析苏联发展和解体问题时,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人物

53 约瑟夫?奈 (1937—)
美国著名学者。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后来重回哈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该院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软实力”的概念,强调在国际竞争中,不仅要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Hard Power),还需要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所产生的“软实力”(Soft Power)。
最早提出国家“软实力”的是鬼谷子,现代学者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王沪宁,但国弱声弱,中国人没人关注,这是理论界“国重言重”的现象。美国人约瑟夫?奈因“软实力”成了名。不过,他的确是伟大的学者,改变了国际关系学的分析传统。
25年来,奈多次往返中美之间。2002年至2007年间,他领导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每年为中国政府培训60名中央和地方官员。奈的儿子领养了一个南宁女孩。奈认为过去30年间,中国的道路走得非常成功,这些都帮助中国提升了“软实力”。中美两个经济体之间不是一种“零和博弈”关系,而可以是一种双赢的关系。这是“中美G2”的先声

54 小泉纯一郎(1942-)
日本前首相。1972年首次当选众议员。历任自民党副干事长、全国组织委员长、厚生大臣、大藏省委员长、邮政大臣等职务,2001年4月出任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且推动日本军事政治大国化,使日本军国主义又有重新抬头的迹象。
日本内阁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改换,2001年上台的小泉纯一郎,在位子上坐了5年半,算是20年来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小泉能在台上坐5年半,靠的主要是其经济政策。由于小泉内阁推行了一些改革,使得日本经济一度摆脱了困境。小泉的“强人”形象也受到一些日本人的追捧。但这5年半对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来说,却意味着紧张与冷峻。小泉不理会中韩等国的反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中韩民众的强烈抗议。中国人将他视为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制造者”。小泉毁掉了中日民间的相互好感,这种好感建立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恢复也是非常不易的。他在中日民间制造了需要长时间才能消除的负面情绪。小泉离任时有些伤感地说,“我当首相后,哪里做得最好,哪里做得坏,自己也不知道。”但中国人知道。(

55 米卢蒂诺维奇 (1944-)
前南斯拉夫人,曾效力于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游击队队、法国摩纳哥队和尼斯队、瑞士的温特图尔队。曾入选南斯拉夫国家队,1977年退役。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连续4届率领不同国家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16强的主教练。2002年,他带领中国队参加韩日世界杯,成为中国足球队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的功勋教练。
因为这个人,我们屡败屡战的足球曾经有了一个走进“世界杯”决赛的机会。到目前为止,这位机敏的前南斯拉夫人、著名的足球教练带的中国队的战绩仍然是最好的。他既是一个优秀的教练,又是一个聪明、善于适应环境的人。他开朗,精于和媒体打交道,有第一流的表演能力,会做人;也有将一个并不强的球队整合起来的足够的柔韧和强硬。这一切都让他在中国成功,在一个很多外籍教练水土不服的环境中成功。他知道他的长处,并发挥到了极致,他知道让人们喜欢他的公关技巧和快速审时度势的能力,因此他在中国足球界游刃有余。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中国媒体和公众中他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也让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人民得到很多快乐。当然,随着中国队在世界杯的失败,米卢离开了,但他的魅力和风度会让我们记起那个时期,特别是今天中国足球格外不景气的时候

56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47-)
美国人,好莱坞著名导演,执导的著名作品有《大白鲨》、《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人工智能》等。斯皮尔伯格开创了娱乐片的新风格,成为西方大片的代表。在人们印象中,好莱坞似乎永远是娱乐化的代名词。斯皮尔伯格却如同天马行空一般,潇洒地挥出惊世骇俗的一剑,令中国观众和电影人刮目相看。从《大白鲨》、《外星人》、《侏罗纪公园》,再到《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他不断变化着招式,如一个出色的魔术师,把娱乐性、题材的严肃性、虚幻的美妙诡异、细节的逼真渲染等要素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当今中国,斯皮尔伯格几乎成了美国大片的同义语,哪家没有“收藏”几张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美国大片呢?斯皮尔伯格开创了娱乐片的新风格,他的电影改变了众多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的看法,成为急于走向世界的中国导演模仿学习的教材。随着美国大片走进中国的影院,美国文化对中国青年一代的影响也迅速扩展开来

57  伯纳斯?李(1955-)
英国科学家、互联网的发明者。伯纳斯?李于1990年在欧洲核研究所任职期间发明了互联网,使得数以亿计的人能够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伯纳斯?李并没有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地向公众公开了他的发明成果,从而使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发展。
论知名度,伯纳斯?李在中国远不如爱因斯坦、牛顿和诺贝尔,然而一提到他的“俗称”———“互联网之父”,谁都明白他的巨大影响力。
伯纳斯?李这名字中的“李”(Lee),仿佛他是一个外籍华人,其实他是地地道道在伦敦出生的英国人。不过,他最常用的身份却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自从1989年伯纳斯?李发明了“World Wide Web”———万维网,很快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风靡世界,风靡中国。伯纳斯?李的“WWW”以及“.com”,成了崭新的“世界语”,就连赵本山和宋丹丹在春节晚会的小品里,那来自辽北农村的“黑土”与“白云”也大谈起“WWW”和“.com”。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网民。“饮水思源”,天天享受着互联网的大量便捷信息的中国网民(其实也包括世界各国的网民),99%以上不知道伯纳斯?李其人。今年才54岁的伯纳斯?李是一个低调的人,他坦然让亿万网民免费享受他的发明,而他本人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他是一个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人。在物欲横流的今日,伯纳斯?李的品格尤显可贵

58 比尔?盖茨(1955-)
美国人,微软的创始人,著名慈善家。盖茨属于不为社会习俗所拘的人物,他中途退学创业,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为许多青年所向往和仿效。盖茨本人的经历,成为20世纪后叶后工业时代技术文化走向的一种象征。
盖茨给中国穷人带来快富梦想,也给中国富人出了一个难题:“钱财是留给孩子,还是捐给社会?”盖茨十余次访华,十余次受到中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把数百亿资产捐给了社会,他给中国灾区的个人资助,超过西方22个国家政府捐赠的总和。他在中国的崇拜者远远多于在美国。他不仅为崛起的中国和急于先富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成功案例,还为大学退学创业、富人行善树立了榜样。他的信仰选择、交友选择、职业选择和财产处理方式的选择,给崛起的中国的青年树立了真实可信的样板

59  迈克尔?杰克逊 (1958-2009)
美国演艺明星,2009年逝世。迈克尔?杰克逊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歌星。他的演唱会在世界各地引起极大轰动,其唱片总销量已超过7.5亿张,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今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的逝去给了中国人一个缅怀的机会,既缅怀一个逝去的歌手,也缅怀自己的青春时代。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认识了这个人,知道了《Thriller》,知道了他的“太空步”和放荡不羁的形象,这些其实并不是作为一种我们所热爱的歌星来看待的,除了少数英语歌的爱好者,他的歌其实从来也没有在中国真正地传唱。他的影响力当然和华语歌手邓丽君等人完全不同。邓丽君是我们感情的一种寄托,但迈克尔?杰克逊则是我们跨出文化和社会的束缚,具有某种全球性的象征。当年他参加过的《我们是世界》引发了中国的《让世界充满爱》。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我们是世界》是西方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某种全球性的呼唤,而《让世界充满爱》则是稚嫩的、刚刚开放的人们生涩的回应。但其实,这也是“中国梦”的一个新的可能的呈现。正是由于这种启示,让我们能够有机会走向今天的崛起

60  乔丹(1963-)
美国人,素有“飞人”、“篮球之神”的称号,曾6次夺得NBA总冠军,两次夺得奥运会冠军,成为体育界最受人瞩目的传奇人物。在全美几乎所有的NBA专营店里,都能看见乔丹那个硕大无比的手印。
说不清中国的篮球迷是因为乔丹而喜欢上篮球,还是因为篮球喜欢上乔丹。篮球文化可以说是包含了美国文化的许多深层次的东西,比如竞争性、商业化、大众化和个性化等。因此,乔丹的到来也扩展了我们对体育的认识,从追星族的出现到运动服装的走俏,体育已经深深地融入21世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