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民穷,中国经济悖谬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31:59
发布于: 2010-09-13 23:10
我本科是学经济的,那时候虽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耳濡目染,还是记下一些东西,使我此后一直对国家宏观经济的问题保持着敏感。最近一期《读者》(2010年17期)上有篇文章《中国物价为何比美国还高》,读过之后,很受触动,决定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虽然知道这篇文章放在这里很不合适,但此前的博客已经关闭,真不知放那里好。再者好久没看电影了(除了看世界上最经典的肥皂剧《六人行》),也没写东西,就算是一次更新吧!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2.7亿贫困人口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迅猛是超乎想象的,统计显示,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9.8%,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的增长率6.8个百分点,中国从“文革”刚结束时政治经济频于崩溃,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举足轻重。根据今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我们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准),仅次于美国。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为全世界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商品、同时大规模从国外进口能源和原材料而拉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据称,中国用只占到世界经济4%的份额拉动了世界经济15%的增长,因此中国位列“金砖四国”之首,被称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在肯定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另外一组数字。中国人均GDP排在全球第104位,按照世界银行每天1.25美元的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有2.7亿,中国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只占到GDP的2.6%,全球倒数第一,人均工资每小时8毛钱,全球最低。
与此对应的现象就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尖锐,各种怪现象频发。中国老百姓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养不了老。国内消费不振,内需不足,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刺激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来拉动经济。
低人权优势成就made in China
2001年,中国加入WTO,更是搭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顺风车,经济增速不但没有放缓,反而加快。WTO等于让世界各国解除和放低了贸易壁垒,使全球成为一个巨大的自由市场,中国的廉价商品于是像潮水一样涌入这个市场,以made in China 为标志的中国商品在欧美、在日本、在俄罗斯、在东南亚、甚至在非洲,随处可见。据报道,中国至少有170种商品在全球销量第一,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我们知道中国商品(绝大部分是生活用品)可以大举占领世界市场只是因为它们廉价,那么它们为何能够如此廉价呢?人们总是用“低劳动力成本”来解释,中国人口多,劳动力价格极低,美国人人均工资每小时是22美元(最高的是德国工人,平均每小时30美元),中国人的人均工资每小时只有人民币8毛;在中国生产一双鞋的成本,加上运费与各种中间环节费用,只要3到4美元,而欧美国家生产一双同样的鞋子就要20美元左右。但仅仅看到“低劳动力成本”还远远不够,因为无法解释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它有着同中国一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何世界市场上没有那么多 made in India 。
真正的原因是中国的低人权优势。城乡剪刀差让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颠扑不破的户籍制度让他们因为“二等公民”身份失去择业自由——他们只能从城市中那些最脏最累的工作干起。城市工人因为农民工的竞争不得不劳动力自我贬值,加上企业工会的名存实亡,劳动力成本不低才怪。
低人权优势还表现在中国招商引资政策的成功上。据说中国企业在海外设厂之后最头疼的不是产品销不出去,而是搞不定那儿的工人,首钢在秘鲁、上汽在韩国、吉利在瑞典,都陷入那儿的“工会陷阱”无法自拔,工人三天两头派人跟厂方谈判,动辄以罢工相要挟,让中国企业家真正尝到了什么叫“咱们工人有力量”。在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各种资源的私有和完善的人权保障,常常是“工会吓跑投资者,农会吓跑圈地客”,中国没有这样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直接划拨土地、低环保费用、低税收、低原材料价格——来吸引国外资本,加上工人的低工资低福利,对于投资者来说,中国几乎是一块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工厂纷纷因亏损而倒闭,但在中国上海的工厂每年却能盈利100%以上,深圳的富士康公司的工人宁可跳楼都不会去找厂家的麻烦,如果我是资本家,我也愿意去中国建厂。
于是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国际市场,低人权优势成就了made in China 的神话。
人口第一大国却内需不足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却内需不足,这可以说是天下最大的悖论。常常听新闻中说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一直在“扩大”,却还是“内需不足”,为什么?
内需不足是因为消费不振,国民消费率太低,相反,储蓄率却一直很高。中国的消费率(国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低到一个什么程度呢?2000年是46.4%,2006年降到36.2%,今年是29%,简直可以用“过分”两个字来形容,要知道,印度消费率最低的时候也有54%。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国际市场,而本国国民却消费很少这样的奇特现象。
中国的老百姓不花钱,不消费,把钱都存了起来。有人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此说之虚妄正如说农民封建思想严重、喜欢生儿子不喜欢生女儿一样,貌似有理,实属扯淡。农民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保险,俗话说“养儿防老”,没有儿子到了晚年就过不下去(这是我在农村亲眼见到的事实)。中国普通老百姓不消费,不是节俭,而是没钱,2.7亿贫困人口就是说明,人均CDP3500美元,你跟非洲穷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一个水平。中国老百姓即便有点钱了也会将大部分存在银行(这两年买房保值跟存银行其实是一个道理,不过多了些投机的成分),他有钱了他也不敢放手花,因为有“三座大山”压着——买房、上学、看病是困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三大难题,其实还应该加上养老,是四大难题。
西方人倡导提前消费,在中国好多消费你根本提前不了,除非你没心没肺。西方发达国家因为高福利政策,国民不用太担心上学、看病、买房这样的问题,即便失业了,生活水平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在中国,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储蓄,孩子上大学怎么办?结婚买房怎么办?老人突然生病了怎么办?突然失业了怎么办?
巨额外汇储备,是财富还是负担
连美国这样的国家都在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中国反而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必然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怎么办?出口。WTO为我们的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低人权优势使我们的商品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如此一来,使我国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得以确立。2001年后,出口以每年20%的速度“爆炸式”增长,贸易顺差累计的结果,是我们迅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高达2.4万亿美元。很多人为此感到自豪,以为是国力强盛的证明。其实,钱多也未必是好事。
其一,对照一下同是外汇储备大国的日本,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外汇储备的80%属于私人所有,等于是日本老百姓的外汇储蓄,想从国外买什么就买什么。如果将日本的情况称之为“藏富于民”的话,那么中国就是“藏富于政府”,这一大笔钱该怎么花,只有政府说了算;其二,我们知道,货币如果不使用,不过是一堆放在银行的废纸,还要承担贬值的风险,近年,由于人民币对应美元持续升值(美元对应人民币贬值),中国每年因此的损失就达数千亿;其三,为了使这些外汇保值,我们国家在大量购买美国、日本的国债,等于是借钱给美、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形成经济学家所说的“穷人给富人借钱”的荒谬现象;其四,也是最可怕的,因强制结汇,中国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1:7来增发7美元人民币来平衡,2.4万亿美元外汇,等于增发了16亿人民币,这一部分增发的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转嫁到了国内老百姓身上——可以说,出口越多,我们手中的人民币就越不值钱。这种情形用《读者》(2010年17期)中这篇文章(《中国物价为何比美国还高》)里的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高税收低福利,中国的钱都去哪了
我们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描述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由于社会福利保障缺位(住房、上学、看病、养老、就业),老百姓不敢花钱,因此内需不足。为避免需求不足造成的产能过剩,中国向国外出口大量商品。又因为出口结汇,对应巨额外汇储备增发的巨量人民币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中人民币的购买力,进一步造成内需不足。
这样看来,形成这一个循环的首因是社会福利太低(中国用在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8年是10.9%,2009年是10.8%,而欧美国家一般都在45%以上),社会福利为什么这么低呢,是政府没钱吗?错,中国政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2010年1月到5月,全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8%。全年财政收入将至少超过8万亿元,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财政收入大国,仅次于美国。而这还不包括各种收费、罚款、土地出让金,以及社保费、国企上缴利润、彩票发行等方面的收入,不包括2.4万亿外汇储备(相当于全国两年半的财政收入)。2010年GDP总量将达到36.5万亿,政府财政税收占GDP总量的27.4%,而美国只有18%,如果再加上税收外收入和外汇储备,中国财政在总量上排名世界第二,在相对量上则是世界第一。
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9.8%,而财政增长速度差不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2倍(还不包括各种收费、罚款、土地出让金,以及社保费、国企上缴利润、彩票发行等方面的收入,不包括外汇储备),这说明,社会新增加的财富很大一块以税收的形式被政府拿走了。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政府的钱都花哪去了?为什么欧美国家财政中社会福利支出平均在45%以上,我们只有11%不到。
查一查政府预算,可知我们有两项支出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一项是基础建设投资,也叫“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建设),因为这最容易刺激GDP增长,于是我们看见的现象就是全国到处修桥铺路盖大楼,城市扩张,重复建设,一条下水道铺了挖,挖了铺;另一项是行政成本,占财政的比重,德国是5.4%,荷兰7.7%,韩国12%,美国12.6%,中国接近30%。中国为何高,第一,政府机构叠床架屋,冗员过多,官民比例1:26,要给这么多人发工资(有人说是1:16,其实弄错了,1:16是党员与非党员群众的比例);第二,每年花在维稳方面的费用,数字不详,但绝对不是小数目;第三,三公消费(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每年9000亿;第四,政府官员的各种贪污、灰色收入。
政府既要加大行政管理力量维持社会稳定,又要增加基础建设投资保证GDP高速增长,那么社会福利支出方面只能捉襟见肘了。民间有句俗话叫“命苦不能赖政府”,还真够讽刺的。
国富民穷,中国经济的悖谬
低人权优势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招商引资“爆炸式”增长,外汇储备“爆炸式”增长,GDP“爆炸式”增长。要维持低人权,必然要低福利,因为低福利让很多人别无选择,社会新创造的财富向与公共权力相关的人和组织集中——由中国是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可见一斑——而最广大的社会底层则相对贫穷(中国一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平均只有735美元),形成极不稳定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而非欧美那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 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越大,人们普遍的道德水平就越低,社会风气就越坏。这种贫富两极分化正是今天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同时伴之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开采。低福利政策使老百姓不敢消费,造成内需不足,经济进一步向出口倾斜,当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我们的出口受挫之后,中国经济“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基建)便只能靠基础建设了,结果就是房地产市场的一枝独秀,这也就不难理解这两年地皮为何会被越炒越热、房价为何被越推越高了!
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财政税收世界第二,社会福利保障和国内消费却低到不能再低。人们一边陶醉于“大国崛起”的幻象,一边勒紧腰带过日子,国富民穷,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悖谬所在。
经济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如果单就经济而谈经济,仍属雾里看花。中国宏观经济为何这个样子,话不能说得太透,明者自明。让我用邓小平说过,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的一句话为这篇文章作结:“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要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201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