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迈克尔·布若威与《制造同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58:22
关于迈克尔·布若威与《制造同意》
原本我对学术类的著作不太感兴趣,尤其涉及经济学方面,特别,非常,是有关和马克思及其学说联系的为甚。在看到《制造同意》这本书以前,也许是出于个人对当前政治和主流媒体宣传的偏见,我几乎屏蔽了一切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和理论。当我看到《制造同意》这个名字时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这个书名是那么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思绪万千,让人无尽遐想。然而更吸引我的是作者,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学学会的会长竟然是一个坚定地社会主义者,然而这在我们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的。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我读完了此书,感慨颇深。
(一)   关于个人成长与治学
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顺境与逆境会交错出现。看似平坦的人生路途却也往往蕴藏着数不尽的曲折坎坷。
迈克尔·布若威多少也算是成功人士,他也不例外,成长的路上也是时而风雨交加,时而晴空万里。身为犹太人的迈克尔·布若威正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注定了他和他的家庭要漂泊异国,作客他乡。幼时丧父,生活清苦,并没有让他意志消沉,荒废学业。求学美国时,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示威等等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但是迈克尔·布若威却从此养成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一生受益匪浅。
而让人费解的是,迈克尔·布若威心怀社会主义信念,但他的恩师希尔斯却是一个“反共人士”。然而他们两人并没有因为观念和信仰的差别而分道扬镳,我们不得不承认希尔斯给了布若威最大的援助。在希尔斯的帮助下,布若威逐渐在学术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看了布若威的成长经历,我突然想起了世纪之前的北京大学,突然想起同样处在战争的阴云下的莘莘学子。突然像想起了胡适先生、方励之校长和王小波等学者。当时腐败的政权,动荡的时局,艰苦的生活也不曾让他们精神低迷。蔡元培校长倡导学术自由,培养了近代以来中国最后一批学术大师,李大钊、胡适、陈独秀,钱穆,傅斯年、钱玄同、钱三强、周作人、刘半农,林语堂等等等。我们很清楚,肃反、反右、文革以后中国的大师几乎没有几人了。让我不解的是那些“落后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彻底的抵制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但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身处社会主义的我们为什么对资本主义思想和国家避而远之?按说害怕的不应该是我们啊?!我曾经读过胡适老先生的一些作品,我个人感觉要比李大钊、陈独秀等“前辈”说得有道理,但为什么胡老先生的遗骨至今仍然孤悬还海外?为什么堂堂的百年北大竟容不下一座小小的雕像?为什么“和谐”的大陆至今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南非有,巴基斯坦有,日本有,甚至连台湾都有?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我。
(二) 关于《制造同意》
社会学家迈克尔·布若威的劳动过程理论研究源自于马克思、布雷弗曼等的劳动过程理论,《制造同意》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在工业社会学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他运用民族志的参与观察法,通过对工作现场“吉尔公司”和“联合公司”的呈现来阐明一个关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论框架。
“为什么工人们会倾向于超额完成工作任务?”,“为什么工人们会自主地积极工作呢?”布若威的研究揭示出恰恰是工人自发的同意与资本主义微妙的强制二者的结合塑造了生产行为。内部劳动市场与内部国家的运作是“制造同意”的两大重要机制。在布若威看来,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在进入垄断阶段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型, 劳资关系不再是赤裸裸的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 而是有所掩饰的, 工人的同意和资本的强迫同样重要。从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使霸权统治强制的运用转变为同意的对象。
我们知道个体工人为了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在工厂中他们是以竞争者,冲突者,对抗者的角色出现的。在工厂中,薪酬体系是基于个人而不是集体的努力程度。工厂主和资本家也就将工人建构在个人与他人的竞争冲突之中,这样掩饰了工人们的共同阶级属性,也掩盖了他们和资本家的冲突和矛盾。
所谓内部劳动市场,即指在工厂内部,劳动的价格和配给由一套行政规则和程序来管理。
而建立内部国家, 主要是在公司内部建立集体谈判制度和申诉机构。内部劳动市场一直强调“论资排辈”,从而建构了长期在工厂工作的工人的利益,从而具体地协调了资本家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内部国家的建构也为工人的权利和义务提供了保障。这两种制度变构成了工人们的“超额游戏”。有效地诱使工人自发同意工作的超额。
因此工人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甚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工人的权益也受到了大的企业工会的保护, 当发生劳资冲突时, 这种企业、工会、国家的三方解决机制往往十分有效。因此, 工人对资本剥削的“同意”才成为可能。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
从本书中还有一个地方引起我的注意。在第十二章“从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中,布若威提到马克思并没有预想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马克思分析的逻辑导致了他预期竞争资本主义的灭亡。马克思忽视了完全不破坏竞争本身而缓和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可能性。马克思还忽视了阶级斗争不仅可能被资本主义的要素所遏制,还有可能被利用来再生产资本主义。这样一来,阶级斗争不仅不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而是其救世主。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巩固,历史也迫使马克思主义超越了马克思。
虽然处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什么好感。以前我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一直都是在做着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按劳分配,人人共享的天国美梦。但是我们开眼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还是那么落后,似乎真正的社会主义春秋大梦早已遥遥无期了,但我们依旧没有睡醒!
读完迈克尔·布若威的《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历史变迁》一书,我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了解到了当代企业劳动中的社会互动关系,我们认识到工人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一个阶级的成员嵌入于劳动过程之中,内部劳动市场与内部国家的运作制造了工人们自发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