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智慧之人与自我的关系(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1:36:55
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做人要自知。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①认识自我: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个“我”:一是公开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二是隐私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三是背后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四是潜在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前两种是浅层的,易于认识的,绝大部分人的盲点在于后两种。
清除自我认识中的盲点,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开拓,而认识自我则是人生“自觉”的起点,人生永恒的主题。
②磨炼自我:孔子十分重视“刚”的品德:“刚毅木讷近仁”,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种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即是刚毅的生动表现。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儒家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之道,主张刻苦学习,不甘人后,“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出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的活动乃是效法天,故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③提升自我:人生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问题,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一大特色,这是一种在精神层面上对生命、生活、生存方式的升华,是中国哲学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极致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人所可能有的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论人生中的境界》)。
在自然境界中的人是顺从自然来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在功利境界中的人是“为利”的;在道德境界中的人是“行义”、利他的;在天地境界中的人是“事天”的,不仅认识到社会的全,还认识到自然之全,因而不但对社会有贡献,也对自然有贡献。
④善待自我: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正面和反面,人生也是如此。自古常言不我欺,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善待自己,自解得失,善处顺逆,随缘自适,用舍由时,善对名利,安心为本,才是处理好人与自我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