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57:17
总胆固醇(TC,CHOL,Ch,Tch)
总胆固醇(TC,CHOL,Ch,Tch)介绍:
胆固醇(Ch)和胆固醇酯(ChE)为类脂质,是脂肪在血液中存在的一种形式。胆固醇在体内有许多重要功能。
总胆固醇(TC,CHOL,Ch,Tch)正常值:
成人胆固醇2.86~5.98mmol/L(110~230mg/dl);  儿童胆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
总胆固醇(TC,CHOL,Ch,Tch)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总管阻塞、高血压(部分),以及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D、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减少: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肺结核和晚期癌症,以及摄入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肝素、维生素C等药物。
总胆固醇(TC,CHOL,Ch,Tch)相关疾病:
总胆固醇(TC,CHOL,Ch,Tch)相关症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介绍:
低密度脂蛋白(LDL)通过载脂蛋白B(Apo-B)与内膜下细胞的B受体结合,将胆固醇从肝细胞运往组织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值:
青年人平均约2.7mmol/L(105mg/d);  中老年人约3.1mmol/L(120mg/dl);  大于4.14mmol/L(>160mg/dl)为明显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及怀孕妇女。  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急性心肌梗死、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关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关症状:
血清磷(Pi)
血清磷(Pi)介绍:
人体每日需要量约1.2克,由饮食摄入的磷,主要在空肠吸收,约80%的磷以磷酸钙形式贮存在骨骼中。
血清磷(Pi)正常值:
成人:0.97~1.62毫摩/升(3.0~5.0毫克/分升);  儿童:1.29~1.94毫摩/升(4.0~6.0毫克/分升)。
血清磷(Pi)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骨折愈合期等。使用雄激素、合成类激素及某些利尿药物时,血磷也会增高。  减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软骨病、严重糖尿病、磷吸收不良等。正常妊娠时亦可轻度减低。服用含铝抗酸药物、合成雌激素、避孕药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时,血磷也会减低。
血清磷(Pi)相关疾病:
血清磷(Pi)相关症状: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介绍:
又名磷酸肌酸激酶(CPK)。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中。肌酸激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价值。
肌酸激酶正常值:
男性 24~170U/L;女性 24~150U/L。
肌酸激酶临床意义:
增高:  (1)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CK升高幅度较AST和LDH都大,且出现早,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  (2)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肺梗塞等。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肌酸激酶相关疾病:
肌酸激酶相关症状: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介绍:
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构成的酯。各种甘油三酯的甘油部分都相同,而脂肪酸部分可相同也可不同。
甘油三酯正常值:
<1.70毫摩/升(50~150毫克/分升)。
甘油三酯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硬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大于2.26毫摩/升为增高,称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的人,其甘油三酯往往偏高。  减少: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死、恶病质、原发性低密度脂蛋白(β脂蛋白)缺乏症及消化不良。
甘油三酯相关疾病:
甘油三酯相关症状:
血清钠(Na+,Na)
血清钠(Na+,Na)介绍:
血清钠是指血清中钠离子浓度。钠离子是细胞外液(如血液)中最多的阳离子,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并参与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应激性。细胞外液钠浓度的改变可由水、钠任一含量的变化而引起,所以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水与钠的正常代谢及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血清钠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有助于脱水的治疗。
血清钠(Na+,Na)正常值:
酶法分析:136~146mmol/L(136~146mEq/L);  离子选择电极法:145~155mmol/L(145~155mEq/L)。
血清钠(Na+,Na)临床意义:
增多:临床上较少见,可见于:  ①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热、烧伤、糖尿病性多尿。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性高血钠症(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垂体瘤等)。  ③饮食或治疗不当导致钠盐摄入过多。  减少:  ①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等。尿钠排出增多,因肾小管严重损害,再吸收功能减低,尿中钠大量丢失。  ②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幽门梗阻、呕吐及腹泻)。  ③应用抗利尿激素过多。  ④心力衰竭、肾衰、补充水分过多。  ⑤高脂血症,由于血清中脂质多,钠浓度下降。  ⑥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致低血钠。  ⑦脑部疾病如脑炎、脑外伤、脑出血、脑脓肿、脑脊髓膜炎等,因涉及到一系列神经体液因素而致血清钠降低。大面积烧伤、创伤、皮肤失钠、出大汗后,体液及钠从创面大量丢失,只补充水而忽略电解质的补充等。
血清钠(Na+,Na)相关疾病:
血清钠(Na+,Na)相关症状:
血清镁(Mg2+)
血清镁(Mg2+)介绍:
镁是人体内的必需元素,是细胞内含量较高的阳离子。倛柩缜鐈酏槰筋血清镁的含量很少,企珥頰釁邶袤輾血清中的镁50%左右为离子形式存在。
血清镁(Mg2+)正常值:
0.8~1.2mmol/L(2~3mg/dl)。
血清镁(Mg2+)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尿毒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时、慢性肾小球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艾迪生病、未治疗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脱水症等。仍槥蚞鎯雸  减低:见于长期吸收不良或消化液丢失以及无镁进行血液透析或静脉补液、狗楼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伢棆鲤鉲隃俫,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后、慢性肾炎多尿期、由于镁缺乏引起的手脚抽筋等。
血清镁(Mg2+)相关疾病:
血清镁(Mg2+)相关症状:
酸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介绍:
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肝、脾、乳汁、红细胞、血小板及骨骼等。以前列腺含量最为丰富。
酸性磷酸酶正常值:
血清2.2~10.5U/L。
酸性磷酸酶临床意义:
增高:前列腺癌,特别是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可明显增高。变形性骨髓炎、原发性骨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血病、乳腺癌、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溶血性疾病、急性尿潴留时可增高。此外,前列腺活检。膀胱镜检查、直肠检查等也可使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酸性磷酸酶相关疾病:
酸性磷酸酶相关症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介绍: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它是由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组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值:
男 <40岁0.78~1.53mmol/L(30~59mg/dl);  女 <40岁0.86~2.0mmol/L(33~77mg/d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临床意义:
增高:一般认为无临床意义,可见于原发性高HDL血症(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并发现此群家族中长寿者多。接受雌激素、胰岛素或某些药物(如烟酸、维生素E,肝素等)治疗者,亦可增高。  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损害,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糖尿病、吸烟、缺少运动等。其降低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指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关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关症状:
血清钾(K+,K)
血清钾(K+,K)介绍:
指血清中钾离子浓度。人体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钾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调节体液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人体钾的主要来源完成依靠从外界摄入,摄入的钾除少量为组织细胞利用外,大部分经肾脏排出,故血清钾的变化反映了肾脏功能。
血清钾(K+,K)正常值:
成人:4.1~5.6mmol/L(4.1~5.6mEq/L);  儿童:3.4~4.7mmol/L(3.4~4.7mEq/L)。
血清钾(K+,K)临床意义:
增多:  ①肾功能衰竭、尿排泄障碍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②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  ③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  ④经口及静脉摄人增加。  ⑤急性肠梗阻。  ⑥洋地黄大量应用者。  减少:  ①经口摄入减少。  ②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  ③激素的影响,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肾脏潴钠排钾。  ④消化道钾丢失过多,如频繁呕吐、腹泻等。  ⑤尿钾丢失及肾小管性酸中毒。  ⑥血液透析也可引起低钾血症。
血清钾(K+,K)相关疾病:
血清钾(K+,K)相关症状:
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介绍:
肌钙蛋白是由3个亚单位,即肌钙蛋白C、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T组成的复合物。
肌钙蛋白正常值:
干片法:TnI 阴性;    免疫法:TnT 0~0.15μg/L。
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升高:  心肌损伤后,血中出现TnI、TnT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因此TnI、TnT是心肌损伤的一个较特异和较灵敏的指标,TnI较TnT更敏感。  肌钙蛋白升高最常见于心肌缺血损伤,如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手术后等。急性心肌梗死TnT迅速、明显、持续升高,可达正常值的30-40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升高,则提示有小范围的心肌坏死存在。
肌钙蛋白相关疾病:
肌钙蛋白相关症状:
淀粉酶(AMY)
淀粉酶(AMY)介绍:
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的酶,存在于胰腺、唾液腺、肝、肾及肌肉等组织中,俔泥锫鈯隃尤以胰腺腺泡分泌为主。
淀粉酶(AMY)正常值:
血清 20~160U/L乌濻軇醛雌貅;  尿液 1~17U/L。
淀粉酶(AMY)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酒精中毒、吗啡注射后,以及口服避孕药、磺胺、噻嗪类利尿剂、鸦片类药物(俔泥锫鈯隃可待因、吗啡)。麻醉止痛剂等。  减低: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淀粉酶(AMY)相关疾病:
淀粉酶(AMY)相关症状:
胆固醇酯(chE,CE)
胆固醇酯(chE,CE)介绍:
血内存在的胆固醇有两种形式:一为游离胆固醇;另一为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chE,CE)正常值:
2.34~3.38mmol/L(占总胆固醇60%~80%)。
胆固醇酯(chE,CE)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感染和营养不良等。
胆固醇酯(chE,CE)相关疾病:
胆固醇酯(chE,CE)相关症状:
血清氯(Cl-,Cl)
血清氯(Cl-,Cl)介绍:
指血清中氯离子浓度。氯是人体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阴离子,在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渗透压和水分布方面起重要作用。
血清氯(Cl-,Cl)正常值:
98~106mmol/L(98~106mEq/L)。
血清氯(Cl-,Cl)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呼吸性碱中毒、氯化物摄入过多、高渗性脱水等。  减少:见于消化道液体大量丢失、呕吐、胃肠造瘘、急性肾功能不全等。
血清氯(Cl-,Cl)相关疾病:
血清氯(Cl-,Cl)相关症状: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介绍:
肌红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分子结果与血红蛋白相似,具有在肌细胞内转运和贮存氧的功能。人体心肌、骨骼肌内含有大量肌红蛋白,正常人的血液中很少,主要由肾脏代谢并排泄。当心肌或横纹肌有损伤时,肌红蛋白便释放入血中,血清中的肌红蛋白即可明显升高。
肌红蛋白正常值:
男性 19~92μg/L;  女性 12~76μg/L。  注:各实验室根据试验方法不同应有不同的参考值。
肌红蛋白临床意义:
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指标。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长期休克等。在心肌梗死后1.5h即可增高,但1~2d内即恢复正常。  血、尿中肌红蛋白均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肌病、肌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  (1)血中升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高醛固酮血症、肾功能不全、恶性高热以及剧烈运动后等。  (2)尿中升高:卟啉病、血红蛋白尿症、血尿等。
肌红蛋白相关疾病:
肌红蛋白相关症状:
淀粉酶(AMY,UAMY,AMS)
淀粉酶(AMY,UAMY,AMS)介绍:
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的酶,存在于胰腺、唾液腺、肝、肾及肌肉等组织中,尤以胰腺腺泡分泌为主。
淀粉酶(AMY,UAMY,AMS)正常值:
血清 20~160U/L;  尿液 1~17U/L。
淀粉酶(AMY,UAMY,AMS)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酒精中毒、吗啡注射后,以及口服避孕药、磺胺、噻嗪类利尿剂、鸦片类药物(可待因、吗啡)。麻醉止痛剂等。  减低: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淀粉酶(AMY,UAMY,AMS)相关疾病:
淀粉酶(AMY,UAMY,AMS)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