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世界不安 外媒称物价问题折射内需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01:15
2010年11月21日 04:46新京报

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在中国经济依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发动机”作用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上述决定立即引发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外媒也纷纷为最近中国的物价上涨问题“把脉”。
中国通胀让世界“不安”
18日,英国《金融时报》刊发题为“通胀之忧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报道。报道说,10月,中国“令人意想不到”的物价上涨让全世界的股票和期货市场都“寝食难安”,“当中国政府刚释放出将控制物价的信号时,全球投资者们都开始抛售手头的股票和期货,他们预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实质性减缓。”
至于物价上涨的原因,文章称,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自然灾害是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中国的通胀之忧背后还有更关键的因素。”
文章称,最首要的因素是中国过去数年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低位的利率及大规模增长的信贷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但这也加大了通胀的压力”。此外,文章认为,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升也是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变量。
另一英国媒体的报道也认为,此次物价上涨,货币是主要背景。报道称,同2007年的物价上涨不同,那时因为蓝耳病导致生猪产量下降,而此次并没有主要物资的供应量下降问题。“此次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基本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一样———巨大的国内流动性过剩,它对中国食品[5.40 -1.64%]价格构成了巨大的影响”。
物价问题折射内需不足
印度媒体则注意到中国央行在9天内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印度经济时报》报道说,中国央行的举措是为了遏制通胀和资产泡沫。报道称,目前,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前进的动力,“这使得决策者们有信心收紧货币政策。”
《纽约时报》则从物价上涨中分析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报道说,尽管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它对像中国这样的中低收入国家的影响更大,因为购买食品的支出占这些国家民众家庭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报道称,食品支出占中国家庭支出的三分之一,“这比西方国家高得多,这也显示出中国要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创造内需拉动型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美国,食品支出只占消费价格指数的8%。”
彻底控通胀还需做更多
物价控制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前景也是外媒关注的焦点,《金融时报》报道说,“更令人关切的是遏制房产泡沫的政策,过去数年,快速增长的信贷已经推动了房价的飙升,以及工业生产能力的膨胀……如果中国政府向通胀开战,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实施一些物价控制政策。”(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