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博弈 谁动了谁的奶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58:08
2010年08月25日 11:16 金融时报 【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0条
最近,有关地产的两则新闻格外打眼。一则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管理协会,即俗称的中房协“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另一则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最近8天内先后两次谈到增加保障房供应,打击投机炒房行为。前者被看作是房地产企业利益的代言人;后者则表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坚决调控的决心。
中房协的“上书国务院”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官方到民间,从盖楼的到售楼的再到买楼的,从各种学家到贩夫走卒,纷纷慷慨陈词,就连股市也着实闹腾了一翻。压力之下,始作俑者中房协重新声明在7月份向国务院相关部门作工作汇报,不能解读为“上书”。其所表达不给房地产调控新政加码前提是坚持调控,宗旨是希望房地产行业“不要大涨大落”。而对此言论作另类理解的一方却已经将中房协化为房地产商的代言人,恨不能群而攻之。
其实房价问题早已成为民间诟病已久的话题,打压房价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2009年12月14日,“国四条”出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要求开发商拿地首付不低于50%。2010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11条”,其中要求二套房房贷首付不低于40%。春节后,包括银行不得对囤地、炒地、捂盘惜售的房企发放新增贷款;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严格控制向大套型住房建设供地等,调控政策依然没有停歇,然而楼市价格并未真降。此时的“上书”无异违背了政府原意,冷了民众的心。颇有雪天绵绵偏偏又坏了屋瓦的味道。
那么,房价到底高了还是低了,价格究竟谁说了算?政府、开发商或购买者?
众所周知,房市从属于市场,理应遵循市场规律。价格取决于价值以及供求平衡而非单方面的简单论调。但住房某种意义上又有其民生根本性,历史证明没有住房的人民会成为“流民”,有着动摇社会稳定的因素,所以在市场规律的运转同时,各种力量的博弈在所难免。中国的经济在发展,这是事实,但地方有许多还是“土地”财政,GDP的经济领域中,房市无疑是占了大头,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房市占GDP的百分比,地方迟迟不能执行二套房、三套房交易税,隐含着对房地经济依赖,这种依赖纵容各地地王再次频现,2010房价新的一轮井喷现象抬头。再则从国家层面来讲,目前经济发展当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果房地产下滑太快的话,对相关产业还是有一些影响。所以,决策层面的游弋彰显出政府矛盾的心态。我国建国后一直以农业大国自居,从严保护耕地,不得用于商业开发,而改革开放后,土地进入市场并没有形成良性规范使用,前期的低价造成无序和浪费资源,而近年土地市场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土地价格一路飙升,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成本升高的转移,房价的一再飘红也就不足为奇。现代经济形势下,无论是银行资本还是个人资本都有着同样的逐利本质,银行有钱可以放贷,只会投向了热的行业,因为冷的行业资金回笼太慢,风险也大,现存的住房公积金体制又极大方便了个体获取银行资金的可能,于是二套房、三套房遂成为个体投资的第一选项,供求似乎趋向了平衡,而实际上忽略了实际购房者的购置空间。于是,有利益者整装待发出手于下一个目标并无视价格或心里更希冀价格的上扬以便获取最大利益,寒士们却只能惊鸿一瞥摩天高楼,生生地为一锥之地一筹莫展。
如果,房市是块奶酪,分配奶酪的规则必定需要遵循自然法则的,谁多占有必定是以谁少占有为前提,如果占有少的一方被迫退出游戏,链条自然断裂,蝴蝶效应必定让整个游戏停止,那时,谁又能真正受益呢?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认为:第一个,高档的,通过商品房来解决。第二个,低端的,就是通过保障房来解决。中间并夹紧的这一块,通过公共租赁租房这种政策性住房来解决。也许这种观点可以成为分奶酪的思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