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5:03:36
技工院校课程体系的主干部分,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实践课。专业基础课完整的理论学科体系,满眼的“知识点”,但缺少与实际结合的实用知识。理论课考试,教师给出考试相关“知识点”,学生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学生还能记得的知识并不多。这样的结果是教师与学生忽略了教学的意义,忽略了课程的作用,只看到考试分数的高低,而不思考课程内容的后续意义。
专业实践课是学生在实训场地,按照实训教师的要求反复做的练习。实训教师的教学内容几年不变,更不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方法较为有效,只是拿出一个课题后要求学生照做,然后教师只是偶尔巡视、示范、指点。大部分学生在实践课上非常迷茫,机械地重复劳作,并不能领会其意义,不能自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地结合。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理论课学了、背了,实践课看了、做了,但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好好地将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鉴于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各个相关部门及院校都提出了改革。很多院校也投入到了改革的浪潮之中。翻开各种职业教育相关的书刊杂志,不难发现,“一体化”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同步性、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认识形式的交错性。所有正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院校,都会首先提出一体化教学的条件和基本要求:
1.要有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场地、教学硬件设备
所谓教学的空间与时间的同一性,要求教学场地必须既要像理论课堂,又要达到实习车间的要求,还必须根据不同专业,对教学硬件设施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人数,提供足够数量的教学设备。
2.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研究教学方法
在“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中,都会把课程研发作为首要任务。企业调研、梳理教学计划,设计新的一体化课程,完善教学方法等。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也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创建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会与社会实际工作脱轨。
3.开发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材
有了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普通的单本教材不可能满足这类复合课程的需求。所以,研发一体化教材是势在必行的。由于地域差别,每个院校都应根据自身所需、专业特点以及一体化课程课题的需要,制定与之相应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4.过硬的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师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职业教育中,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如果没有教师牵线搭桥、穿针引线,那么,零散的知识点也无法在学生的大脑中汇聚。在一体化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一体化”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最重要的是具备理实结合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学内容丰富繁杂,涉及知识面尤为广阔,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有问必答,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那么必将难以胜任“一体化”教师一职。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之我见
改革,就是要革除弊端。那么,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革除的弊端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课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理论知识重在灌输,缺乏引导。第二,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脱节,单纯的练习,缺乏思考。第三,部分学校花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低估了技能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性。第四,教师能力单一,有的教师虽有较高的学历文化水平,但严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会动嘴、不能动手;有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却不懂得如何转述、传达专业知识,只能动手、不会动嘴。第五,部分资金充裕的学校,兴建实习厂房、购买大量昂贵实习设备,却找不到会用设备的教师,学生人数较少,导致资源利用不全。第六,学校与企业沟通不足,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还没进过企业,或是进了企业也没接触过专业。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仅仅是笔者个人调查的结果,但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可能还存在着更多的问题是笔者没有发现的。但是,就这些现象,很多院校已经达到共识,并将其列入了“改革”的行列。在仔细研究了一些院校“改革”之后所提出的新教学方案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新的隐性问题,即教学改革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偏重理论到只注重实践;从偏重学生素质教育到只注重技能培养。教学计划在重新改良后,呈现出很多很有特色的课程,也将绝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了实训课程上,这大大地加强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是,在这些课程中都没有提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等。由此所带来的后果是只能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工具,而并非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所以,在笔者看来,“一体化”教学改革,并不仅仅是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总和,同时还应注入一个新的单元,即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什么要将这些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又该如何渗透呢?
三、提高学生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学生之所以要在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在企业中工作。那么,他们的学习过程就应完全模拟其未来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还必须有善于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任何企业都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但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工人。企业的发展、企业形象的提升都离不开组成一个企业的员工。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文化素养教育所安排的教育时间较短,学生缺乏文化理论的熏陶,必将降低人文素养。
那么,唯一省时省力的做法就是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教育渗透到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中,这也必将是一种最合理的做法。
四、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重中之重就是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再好的实习场地,再好的教学设备,都不及一个好老师。一位好的“一体化”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与实践,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是最好的范本,更是学生学习的模板。
第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所编写的练习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涉及到企业沟通。教师要根据实际经验,以企业实际中的行为编写范例,尽量让学生学会面对各种情况,并能得体地解决问题。
第三,在学校工厂实践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5S管理,在学校中学会如何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四,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甚至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传播,在无意识中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要推进教育改革,提升一体化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不可过于侧重某一个专业内容;在课题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衔接,融会贯通;不可因技能培养而忽略素质教育;教师的培养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