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29周年祭之二————撼山易,憾我军民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59:35
东方明亮注:本文作者迟浩田上将,共产党员,曾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1976年7月任北京军区副政委。
撼山易,憾我军民难
迟浩田
7月28日,是河北省唐山人民的忌日.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哀痛纪念日。1976年的这一天,唐山市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这个被称为“本世纪全球10大灾难之—”的巨祸奇劫,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作为一个老兵和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成员,每逢此日,我的心情便难以平静。
史无前例的浩劫
唐山地震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l976年初春至初夏,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相继去世。7月,毛泽东同志病重,已不能接见外宾。
恰在此时,自然界的灾害又骤然降临]
灾后我们才得知,地震发生前,我国地震工作者已在严密注视京、津、唐地区的震情,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十分痛心地错失了通过中央向有关地区打招呼的时机。地震在凌晨3时42分发生后的一段时间时里,由于记录的地震仪打出了格,致使震中判断不明;直到早晨,唐山驻军发出的电报传到北京,8时,驾车前来的开滦煤矿工人李玉林等人和从唐山驾飞机前来的空军某部干部进入中南海,直接向国务院报告灾情。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向唐山派出救灾部队和其他救险队伍的决策,并紧急部署了全国的抗震救灾工作。
7月28日上午10时,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空民率领指挥机关乘飞机抵达唐山。12时许,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锦进、副政委万海峰、政治部副主任郑希文和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马力、省军区司令员马辉、煤炭部部长肖寒乘坐的飞机降落。下午2时,沈阳军区的指挥机关到达。
我当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于1976年7月29日中午到达唐山参加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中央决定,指挥部总指挥为刘子厚,副总指挥有肖选进、万海峰、马力、马辉和我。
震后的唐山惨不忍睹。我们进入唐山的时候,看到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好像在电影里看到的遭受了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铁轨扭曲,桥梁断裂,除了孤零零的几座建筑,民房几乎全部倒塌。由于地震发生在凌晨,无数群众被砸死颁伤在废墟中。灰黄的尘雾弥漫天空。到处是令人心碎的断壁残垣。7月28日下午发生了一次强烈余震,紧接着大雨滂沱,地上的泥浆都被血水染红。
在本世纪人类所蒙受的自然灾害中,只有日本关东大地震(1923)、孟加拉风暴潮灾(1970)、非洲大饥荒(1968—1973)等的惨况可与唐山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震中在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正好位于唐山市市区、震源深度仅16公里。地震发生的瞬间,中国大地,北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至江苏省靖江市,西到内蒙古蹬口市,东至鸭绿江边,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3。在地震区铁路上行驶的28列火车,有7列脱轨颠覆。全世界有的地震台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发生厂8级以上的地震(我国核准的震级为7.8级)。
这次地震的破坏力极大。烈度为11度的极震区,面积约为47平方公里;烈度为10度的地区,面积约为320平方公里;9度区1430平方公里;8度区5470平方里——它已包括了天津市。天津市和平区的房屋损失严重;北京市的破坏程度为6度,许多老旧民房倒塌,军事博物馆的塔尖五星被震落。
唐山的国民生产总值,当时占全国的1%。它以当时全国最大的开滦煤矿为主体,形成了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包括冶金、发电、陶瓷制造。唐山地震,使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遭到重创。
灾害引起了社会心理的动荡。灾后,全国弥漫着地震恐慌。整个秋天,有17个省和直辖市的4亿人露宿户外,以躲避再次发生地震、不少工厂停工停产,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地震发生后仅仅一个多月,9月9日,毛主席逝世。在此严峻的时刻,中国人民没有被厄运吓倒。他们挺直脊梁,在灾难的废墟上写下了民族精神的光辉篇章。
钢筋铁骨的人民
所有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同志,都对唐山人民的坚强性格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称唐山是“无泪的唐山”。当大难和悲剧突如其来时,唐山人民把巨大的悲痛压在心底,以顽强的生命力自助自救,与灾难抗争。从废墟中死里逃生的人,有1/3以上是在部队到达之前靠自救相互救脱离险境的。部队到达后的十多天里,还有人在废墟深处坚持拼搏,3天,5天,8天,13天—…。。。坚持时间最长的是开滦煤矿的5位矿工,他们在漆黑的并底巷道,扒开塌落的碎石,一寸一寸地奋力向外移动,在毫无食物的情况下,靠地下水维持生命,坚持了15天之久!还有工人王树斌在废墟中坚持搏斗了8天,卢挂兰搏斗了13天。部队发现他们并组织
营救的时候,我都在现场,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卢大姐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劳动妇女,正好与我同岁。她被压在商业医院大楼的底下,13天没有粒米滴水,饿极时吃把土。但她从未绝望.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她。她一遍遍唱着从居委会学来的歌曲,“下定决心,不伯牺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活着出去,和地震作斗争!像王树斌、卢挂兰这样的受难者,在唐山还有很多,他们的获救,部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因,他们的顽强毅力。
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唐山人民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中,白天烈日曝晒,苍蝇肆虐,夜晚无遮无盖,蚊虫叮咬,余震频频。他们常常要排很久的队,领一些救济食品,领一桶从外地运来的清水。为了灾后的安全,为了越冬,我们多次要求他们迁移住处。他们起初住的是芦席棚,后来少数人住过帐篷,再后来建造了以油毛毡为顶盖的简易越冬房。艰苦生活和沉重劳动中,他们含悲负重,表现了极大的忍耐力。不仅在生活上挺过来,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工作,恢复生产。
震后第二天,某工厂的工人就用从废墟中扒出的手摇发电机发电,在一条尚未清理的小路上点燃了路灯,在心理上给唐山人民以很大的鼓舞和慰藉。印刷厂的工人从废墟中拣回大大小小残缺不全的铅字,为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印出了第一份通告。煤矿、钢铁、电力等系统的工人同志,也在最短的时间里重新开动了机器。
唐山人民确实是伟大的人民。唐山是一个有l00多年历史的工业基地,它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开滦煤矿工人队伍。广大产业工人性格刚强,富有正义感和凝聚力,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
全国人民和唐山人民一样,在灾难猝至的时刻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当时的抗震救灾,不是唐山一地的行动,而是全国全民的一致行动:1976年7月30日,国务院决定把唐山伤员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这是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全国范围伤员大转移。截至8月25日,共计有159列(次)火车,470架(次)飞机,将10万多名伤员运往吉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浙江、上海。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到唐山,各地的救援队伍马不停蹄赶赴唐山,公路上挂着各省车牌的车辆穿核往返,机场上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物品……那万众一心、共赴危难的感人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废墟上的10万大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拯民于水火,解民于例悬,是自己的天职。在唐山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干部战士发场了老红军的光荣传统,他们热爱人民、服务于人民的行动,证明他们无愧于革命军队的崇高荣誉。
包括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海军、铁道兵、工程兵、基建工程兵和各军(兵)种、大军区所属医院的10万名指战员参加了唐山抗震救灾。除震区内驻军外,最早进入唐山灾区的救援部队,是北京军区驻滦县某团和驼玉田县的某部一营。当他们在地震发生的当大上午就进入唐山市区时,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的两个野战军也已奉命紧急出动.从唐山的东北、西南两个方向,向唐山实施摩托化开进。地震毁坏了桥梁,两个军下午分别被阻遏在蓟运河和滦河边,在十万火急的当口,一支部队利用机耕小道迂回,一支部队冒着危吹,从摇晃着的铁路桥上强行驱车通过。那时部队的军事素质不能不因“文革”而受影响;用—个军事指挥员的眼光严格审视,当时的开进速度并不理想,组织也欠科学周密,但那是不应苛求的。指战员们忧心如焚,恨不能身有双翼,飞到灾区去捡救唐山的父老乡亲。
某部二营7月28日上午正在实弹射击,接到命令,未吃午饭就立刻出发。当他们翻山越岭,泅波河,步行赶到唐山市区的时候,已是次日清晨。浑身湿透的战士们,又累又饿又渴,一个个无力地坐倒在路边。炊事班架锅熬出了一锅米粥.战士们刚端起茶缸站起身子,又不约而同地坐下了,他们看见大锅旁站着饥饿的唐山孩子们。就这样,第—锅粥分给了孩子们。第二锅粥分给了路边的群众,第三锅还没熟,他们就接到了救人的命令,上了废墟。
唐山抗震救灾初期,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抢救废墟中的幸存者。当时的情形较为混乱,我们在组织指挥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失误,没有让开进的部队携带大型施工机械,连锹、锤、钎、镐带得也很少。最初的5天里,战士们便是靠双手和就地找到的简易工具扒碎石,掀楼板,扯钢筋。28日下午,最先进入唐山的某营,有2/3的战士指甲剥落,双手血肉模糊。在没有作业工具的情况下,他们把原有3层楼高的新华旅馆的废墟翻了个遍,救出了70多个幸存者。随着时间推移,废墟中的幸存者越来越少。部队成立了许多“潜听队”,每晚到废墟上屏息静听地下的动静。一有动静,立刻紧急出动,奋力挖掘。到8月13日,部队从废墟中共救出群众12245人。
与此同时,严防瘟疫成为我们指挥部工作的重心。
人们常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事实上,灾后唐山的疫情的确十分严重,各种传染病的发病苗头不断出现。中央从全国调集了21个防疫队共1300人和军用防化车、喷药飞机、大批药品器械投入防疫工作。
部队担负的最主要的工作是掩埋尸体。这是一项繁重而又险恶的工作,参加掩埋的战土极易中毒。且不说防护用具不可能应有尽有,即使有,战土们又怎忍心在失去了亲人的唐山人面前.把自己这样那样地保护起来?掩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战士开始生毒疮,许多年轻战士的疮口淌着黄水。战士们夜以继日地作这种高强度的持殊劳动,有的战士疲倦至极,夜晚就在尸体堆旁睡着了。
由于防疫工作及时有力,唐山安然渡过了灾后的传染病爆发期。第二年春天,传染病发病率比常年还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们的战士纯朴真挚,爱民如身。唐山的大批孤儿在转送到外地之前,大都被收养在部队的营地。有的连队,平均3个战士照看1个孩子。在执行任务的军车驾驶室里,时常能看到随车的孤儿们,他们身裹着手大衣,手里拿着苹果,捧着小人书。可亲可敬的解放军.在这些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许多孤儿后来参了军、提了干,成为光荣的人民战士。
10万大军的行动是无声的昭示,它告诉灾区群众,当年老红军、老八路热爱人民、舍生忘死、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如薪尽火传,代代常新。唐山人民亲眼看见了军队与灾害搏斗时的英勇形象。在遭到严重破坏的唐山机场,飞机一天最多时起落254架次;空军指战员用塔台车指挥飞机双向起飞,调度员用目测和经验,指挥了数干架次飞机的安全起落,在危难时刻铺平了救死扶伤的空中通道。铁道兵战土顽强奋战。仅用10天时间,就使京山线恢复通车。即使在动荡混乱的废墟上,救灾部队依然纪律严明,军容齐整,绿色的军用帐篷排列有序.四周是宽窄一致的排水沟,让人想起古战场上的威武营帐。
唐山抗震的日日夜夜令人难忘。
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尤其需要唐山抗震中那种军民一心、军政一致、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高昂士气。
唐山抗震救灾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的经验教训。历经磨难,从废墟上挺起脊梁的中华儿女,是任何困难险阻都不可折服的。
撼山易,撼我军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