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中共因势利导善用互联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35:27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7日文章】题:中国:巨大屏障(作者  凯瑟琳·希尔)
研究中国互联网的专家丽贝卡·麦金农在为最近的一次会议撰写的论文中指出,共产党“适应网络的成功程度超出了大多数西方观察家的想像”。
她说:“在这个国家,一个政党保持着控制权,网上却展开着关于该国弊端的广泛讨论。政府密切关注着网上聊天的内容。有时候,人们甚至能借助互联网唤起对社会问题或不公正现象的关注,乃至影响到政府的政策。”
自从执政党1994年决定在中国接通互联网以来,观察家们一直想知道,这项技术是否能帮助中国实现民主化。
随着互联网上的小道消息广泛传播并在中国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共产党的权力可能会受到挑战。2003年暴发“非典”后,互联网传播了地方政府试图封锁的消息,并迫使政府采取行动。
中国的知名互联网专家胡泳指出,那一年,中国网民认识到了通过互联网来改变事态发展的力量。从那以后,此类现象成了家常便饭。对于党和政府官员来说,像 “李刚事件”的主人公那样遭受抨击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
不过,从总体来看,共产党仍然充满了生命力。尽管网上的批评声不断,但其权力并未受到系统挑战。北京通过一种错综复杂的手段实现了平衡。他们依靠这种手段来监督、控制和回应网上舆论。
他们利用搜集到的资讯来分析舆情变化。后来,官员们开博客,在国家和党内媒体上发表文章,或者与网民聊天,探讨热点话题。
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研究中国言论自由问题的专家洪浚浩说:“中国的博客空间里缺少政治兴趣。许多人喜欢围绕不太敏感的题材写作。老百姓通过这种方式发发牢骚。”
不过,即便在政治领域,也有一系列话题是可以在网上讲述和讨论的。被地方官员屈打成招、官员横行霸道的事情通过网络演变成为全国性的丑闻。在许多情况下,政府的对策是允许国家媒体对事件加以报道,同时批评和管束地方官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民通过嘲讽他们的抨击对象得到了乐趣,而且采取了很有创意的方式。比如,许多网站围绕“我爸是李刚”展开了诗歌竞赛。
在某情况下,法院还会根据群情激奋的大众认为最能接受的方式对有关案件作出判决。
中国网上言论的另一个重要话题是国际时政。在几个互联网论坛上,中国围绕有争议岛屿与日本爆发的最新一次冲突燃起了强烈的反日情绪。尽管两国政府后来降低了调门,但网上的争论仍然火药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