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风云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9:50:10
',1)">
明治维新风云人物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是日本天皇中最特殊的一个天皇。在他之前,女天皇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帝位,古代的日本,就曾出现过六个女帝。日本的年号是摹仿中国的制度而制定的。只要有祥瑞的徵兆等因素,一个天皇可以容许变更多个年号。但是从明治天皇以後,一个天皇只限一个年号。因此也可以年号来代替天皇的称呼,例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等。从前的天皇,权力不是落在地方豪族或外戚贵族的手上,就是落在武家政权的手中。天皇可以说是只是一个傀儡,到了明治天皇,他总揽大权於一身。皇室典范
皇室典范是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1889年(明治22)於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下制定。在明治宪法下,皇室典范异於一般法律,与宪法同为最高法规。
现行皇室典范,系於日本国宪法制定时同时修改,并以一般法律施行。与旧典范之最大相异处,首先在於皇室继承只限於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认庶出(正妻以外所生)。明治天皇及大正天皇全系庶出。此改变乃为尊重婚姻制度而来。其次,现行典范承认平民之皇太子妃。战前,皇太子妃必从皇族或三大贵族家庭中挑选。江户时代以前,日本允许女天皇的存在。但明治以後的皇室典范规定,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
明治天皇出生於嘉永五(1852)年9月22日,是孝明天皇的第二皇子。他幼名佑宫,母亲是英照皇太后。但真正的生母是权大纳言中山忠能的女儿,典侍庆子。万延元(1860)年,他被定为储君,并赐名睦仁。庆应二(1866)年12月,也正是他十五岁那年,由於父天皇去世而继承皇位。翌年1月9日,举行践祚典礼。在革命份子的鼓舞之下,12月9日断然实行王政复古。庆应四(1868)年7月,将江户改名为东京。8月27日举行即位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返回京都,与一条美子(昭宪皇太后)举行大婚之礼。明治二(1869)年明治天皇再度抵达东京,并定东京为首都,以图一新人心。接著,在明治政府推动下,接二连三的推出版籍奉还、废藩制县、制定徵兵令等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其中与天皇地位最有关的就是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
明治政府於1889年(明治22)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这部东亚首部的现代成文宪法是摹仿普鲁士宪法的钦定宪法。明治宪法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明治宪法系基於天皇主权的原理,由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统治权。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缔结等,都属於天皇的大权。从此,天皇摇身一变,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人」。明治45(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三分,明治天皇由於尿毒症去世,享年61岁(虚岁)。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国家诞生的同义字。
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与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被称为明治维新的“三杰”。隆盛1828年1月23日出生在萨摩藩的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少时右腿膝盖受伤,不能弯曲,因此放弃习武,而专心于学问。为了生计,16岁到郡役所充当文书。当时的郡长是迫田太次右卫门利济,迫田是当地有名的硬汉,提出农民是国家的根本。隆盛深受其影响。
西乡隆盛是萨摩藩倒幕的中心,后通过坂本龙马联系上长州藩,两藩举起了倒幕的大旗。在此之前,幕府对长州藩进行过征伐。第二次征伐中幕府连战连败,每战必败,已元气大伤。当幕府听到倒幕的号角时,认识到已无力对付风云四起的倒幕运动,为消除两藩出兵讨伐的借口,1867年11月9日,德川幕府被迫将政权奉还给天皇。
“大政奉还”仅仅是新政府迈出的第一步,没有能力健全体制、治理国家,新政府最终也要垮掉。考虑种种困难,新政府最初打算委任幕府管理国家。在这摇摆的关键时刻,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挺身而出。隆盛调集萨摩藩兵士,以应付不测。对那些反对让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退还领地的藩主,隆盛说,在必要时短刀一把就足够了。这些话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
1869年隆盛和新政府提出“版籍奉还”。1871年提出“废藩置县”,即废除藩镇,将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交还给国家。这一改革奠定了明治维新的基础。
由于对一些问题的意见不合,1873年隆盛辞职回家。辞职并不意味着养老。隆盛在家乡鹿儿岛办起私学,这不是普通的私学,他办的是步兵学校和炮兵学校。用意清楚。
1876年士族叛乱蜂起,政府对西乡隆盛亦有所介意。私学的学生认为政府可能杀害西乡先生。1877年1月31日,学生们袭击了鹿儿岛市草牟田的陆军军火库。听到这消息,隆盛对天长叹,还不到时候啊。但退步已经没有了。1877年2月17日,隆盛发兵。
或许是考虑自己的声望,认为振臂一挥,必会四方响应;或许是小看了政府军抵抗的决心。加之在战略上又采用了下策的下策,围攻熊本城,而不是直插东京。
熊本城没有攻下,而迎来了隆盛命运的一天。1877年9月24日,看到自己身边的士兵一个一个倒在政府军的枪下,隆盛也被击中膝盖,站立不起。隆盛对部下别府晋介说,砍掉我的头吧。这一年隆盛49岁。
西乡隆盛最喜爱的格言是“敬天爱人”。这句话语也反映了这位平民政治家质朴清廉的一生。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诞生於天保元(1830)年8月10日,是萨摩(鹿儿岛县)藩士大久保次右卫门利世之长男。幼名正助、後又改名为一藏。他与西乡隆盛不但是小同乡,同样是下级武士出生,而且家境贫穷。但两人在个性及政治生涯方面,却大相迳庭。西乡好恶分明、热情洋溢、时而采取不合理的行动。而大久保沈著冷静、刚毅果断、始终抱持现实主义的政治态度。西乡虽博得一般人的喜爱,可是却以悲剧收场。大久保虽为人所畏惧,但一生都处於权力的高峰。
明治四(1871)年,大久保利通晋身大藏卿,一心致力於内政之建设。同年任岩仓考察团的副使,周游欧美各地。於考察欧洲时,遇到德国宰相俾斯麦,大受其影响。1873年听到西乡等人激烈的征韩论主张,立即回国。他与岩仓具视站在同一阵线,强烈反对征韩,因此而与多年的好友西乡决裂。征韩派辞职後,大久保兼内务卿,成为政府的核心人物,大力推动殖产兴业政策。他虽然专制,但没有地域观念,大量采用有能力的人才。明治11(1878)年5月14日,由於他的独裁引起反弹,被士族岛田一郎等人暗杀。享年49岁。
木户孝允(1833—1877)
木户孝允出生於天保四(1833)年6月26日,当时的人传说,该年出生的人虽小有才能,但不能成大器。他是长州(山口县)藩士和田昌景之子。通称小五郎,後成为桂九郎兵卫的养子。由於小时体弱多病,以致於晚年健康欠佳,神经衰弱。他十七岁加入吉田松阴门下。二十岁时四处拜师求艺,先後学习剑道、造船术与西学。1850年加入尊王攘夷运动。1865年改姓木户。木户孝允除於明治元(1868)年撰写「五条誓文」草案外,并且在「版籍奉还」、「废藩置县」中也担任核心角色。明治四(1871)年随岩仓具视考察欧美,担任全权副使。1873年回国,建议政府制定宪法。翌年兼任文部卿。木户和大久保虽一开始就主张「征韩」,但明治四年以後却摇身一变,主张内治优於对外发展,所以开始反对侵韩、侵台之举。木户虽然属於理想主义的开明政治家,但心胸狭窄,因此没有人追随他。连同是长州藩出身的伊藤博文、井上馨也追随大久保。明治10(1988)年5月26日病殁,享年四十五岁。
吉田松阴(1830—1859)
天保元年(1830)生于长州(山口县)获的松本村,父亲杉百合之进是获的藩士(奉禄26石),松阴是第二子。松阴是号,此外还有二十一回猛士、蓬头子的别号。初名矩方,通称虎之助,后改名为大次郎、松次郎和东次郎。五岁时为山鹿派军事学家、叔父吉田大助的养子,受到叔父严格的教育。六岁时养父大助死,松阴继承其后,改称大次郎。十岁进藩校“明伦堂”读书,成绩优秀。ll岁(1840年)在藩主毛利敬亲面前讲《武教全书》的战法篇。16岁(1845年)时受长沼派军事学教师山田亦介的影响,关心西方形势,特别海防学,积极学习西方军事学。
嘉永四年(1851)12月14日松阴为游历东北打开眼界,不顾护照有没有发下来,决定冒脱藩之罪离开樱田藩邸,单身往水户。19日抵达水户,在这里等候宫部鼎藏和安艺五藏。24日两人准时到达,三人一起在水户逗留到明春。在这里,他们目击正义派和奸党派激烈斗争。嘉永五年(1852)1月20日他们离开水户,游历了白河、会津、弘前、青森、盛冈、仙台和米泽,4月5日回到江户。在这五个月中,松阴详细观察了民政、经济、兵制,从而得出结论—— 生产力停滞,组织僵化,赋税苛酷,民不聊生,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他在佐渡参观了相州金矿,亲自下矿;他在东北诸藩看到各藩发行藩札(藩纸币),但都是不兑换的纸币,心痛农民;他对东北地方经济落后,土地荒芜感到痛心。
松阴回藩以后,当局让他在父亲身边一面读书一面反省。12月8日判处亡命罪,开除士籍,剥夺世禄。松阴就此成了一个浪人,生活无着,只有依靠父亲。但这样一来他倒可以自由活动了。
嘉永六年(1853)6月3日,由培理率领的美国舰队到达浦贺,以开战威胁要求通商,并开大炮示威,警醒了日本锁国之梦。
4日晚上,松阴在象山塾听到这个消息,连夜赶到浦贺,探听敌舰动静,并视察了久里滨。浦贺之西有炮台五座,即千代崎、千田崎、伯耆山、大浦和剑崎,都由彦根藩管辖。按照松阴的见解,炮台“位置不行,无一适用”,而且附近许多居民在避难,存放着许多家具,还有牛马。
当时许多爱国志士对此重大事件无不忧心仲仲,松阴觉得光是悲愤不能解决问题,主张长、防两国奋发图强。于是松阴写了《将及私言》、《急务条议》、《必胜策》、《急务策》、《攘夷私议》等,献给藩主。同时还与佐久间象山密谋外游,想投奔在长崎的俄国兵舰。但当他们于10月(1853年)27日到达长崎时,俄舰已经开走了。
安政元年(1854)1月11日培理又率领美国军舰七艘,威风凛凛地开进浦贺。幕府至此毫无对策,狼狈不堪,只得任命儒家林大学头、大目付井户对马守、目付鹃殿民部少辅为接待员,打算在浦贺接待美国使者。但培理不答应在浦贺,主张在神奈川谈判,幕府无可奈何,只有同意。2月10日在神奈川开始谈判。3月3日签订了《日美修好条约》(《神奈川条约》),日本从此开国。
条约缔结后,一些爱国志士觉得天下大势已去,思想消极起来。但松阴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以彼进步之术为我物,以此为伐彼之谋”,要想偷渡海外,探听外国实情。
3月13日,培理的舰队离开浦贺到下田,松阴及其学生金子军助也从陆路经小田原、热海,18日到达下田。他们在下田海岸徘徊,日夜等候美国军舰。至27日恰巧有洋人在柿崎登陆,松阴就将“投夷书”(汉文)交给他们,在蓬台寺的温泉度过白天。半夜2点俩人摇着渔船摸黑出海,中途橹柱损坏,便用裤将橹系在左右弦上,摇船前进。后来裤断了,再使用带子,吃尽苦头最后总算到了“密西西比号”边。但不准上船,命令到旗舰“鲍巴坦号”。于是他们只好继续和波浪搏斗,好不容易来到“鲍巴坦号”的绳梯下。但水手不准上船,用木棒击退小船,俩人不得已放弃小船,先后跃上绳梯进入船内。
有一个叫做维利耶姆斯的军官出来接见,将他们引进舱内,取出早上松阴所奉呈的“投夷书”,两人承认呈书之事。接着维利耶姆斯开始和吉田松阴对话。
“此事只有大将(指培理)和我知道,别人一概不知。大将也为你们的诚心而高兴,但美利坚大将和林大学头已在横滨签订日美协定,故我难以答应你的请求,可稍等一下,不久美国人来日本,日本人到美国,两国往来如同一国,那时可来。”
“我夜里到贵船为国法所禁,现在回去本国人定要杀我,势不可还。”
“乘夜回去本国无人知晓,应立即回去。此事告知下田的大将黑川嘉兵,若嘉兵同意则美利坚大将能带去,不允许便不能带去。”
“那么我们可以留在船中,由大将给我们与黑川嘉兵联系。”
“这样做很困难。”
维利耶姆斯还是反复当初所说的话,催促松阴回去。最后松阴及其学生被送回陆地,两人到处寻找原来的小船,没有找到,一切行李物品全部丧失,只得在海边等到天亮。俩人商议,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与其被捕不如自首,便到柿崎村的领主家详告此事,一同到下田衙门投案自首。
4月15日他们被送到江户。9月18日判刑,松阴和军助一起押送回藩。10月24日投入野山监狱。
他在出狱的次年即1856年得到批准,公开招收山鹿派军事学的学生,正式开始教育事业。学校名叫“松下村塾”,只有一间房屋,当初学生有四五人。至第二年(1857)学生有十人以上,原有的一间房屋便觉狭小,又和学生一起动手建造一向。这里白天摆着桌子上课,晚上把桌子集中在一角充当寝室。学生都是寄宿生,从家里带来糙米,在学校里边青边吃。松阴有时也参加春米。校内空气自由,师生关系亲切,共桌吃饭。老师睡觉则停止上课,老师种田则学生自修。
当初学校只教松下村的子弟,后来名声渐大,较远的周防国和安艺国的青少年也来读书了。他们均出身于下级武士、农民、商人和自由职业的家庭。这里的教育打破了过去的阶级性及形式主义,师生间没有繁文须礼,平等自由,充分发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忠诚质朴的新风,矫正了虚伪刻薄的旧习。
松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能够适合当时政治形势和政治理想的人才,也就是说培养具有尊王攘夷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这个目的是实现了,他的学生中有许多杰出入物,如久扳玄瑞、高杉晋作、伊藤俊辅(博文)、山县狂介(有朋)、井上馨、前原一诚等。
安政五年(1858)6月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未经天皇批准先后与美、俄、英、法、荷缔结了不平等条约。日本民族危机激化,国内舆论沸腾,广大人民群起反对。当时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吉田松阴当然不会沉默,和学生们一起策划反对幕府和暗杀高级官吏的计划,松下村塾也成了革命志士活动的据点。他们首先准备袭击当时来京都逮捕爱国志土和压迫勤王公卿的幕府阁老间部拴胜及其爪牙伏见奉行内藤正绳,在松阴指挥下17名志士写血书誓盟。但是松阴还相信藩府;为争取藩府的谅解,写了一份申请书,交给周布政之助。周布一看大吃一惊,考虑到如果镇压过早会进一步激化,便采取缓兵之计,将中村道太郎叫来,劝告停止行动。中村说计划已定不能打消,周布便改变方法说,藩府有长远计划,现在你们轻率从事会破坏大策,即联合各藩开进京都,包围二条城举事。这个大策恐怕年内可以实现。中村信以为真,向松阴报告,提议停止行动。松阴半信半疑,听中村的话把计划延至年底。
松阴错误地以自己的思想来衡量整个藩的思想。他还认为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而不知道当时的藩府本身是一大封建机构,其秩序和利益与整个封建社会是一致的。所以藩府把松阴的思想行动作为书生的过激论,以“松阴的学术不纯,动摇人心”这一借口将他关进屋里,1858年12月26日进野山监狱。在狱中他始终不屈服,为达到杀死间部栓胜的愿望,甚至想越狱逃跑。
安政六年(1859)3月发生“安政大狱”,幕府镇压革命运动,大肆逮捕爱国志士,白色恐怖笼罩全国。5月,幕府命长州藩毛利氏将松阴送到江户。同月24日,狱吏福川犀之助设法让他回家一天,向父母亲友告别。25日从获向江户进发,途中写了著名的《和文天祥(正气歌)》。6月中旬抵达江户。
7月9日江户奉行所对吉田松阴进行第一次审讯。幕府把松阴看做梁川星岩、梅田云滨(尊王攘夷派),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怀疑松阴与梁川、梅田之间一定有什么关系,二是投入皇宫的匿名信很像松阴的笔迹。当时松阴希望以对国家、天皇的一片赤诚之心来感动江户奉行。奉行听到此时,便吩咐将松阴投人传马町监狱。
后来江户奉行又进行了第二次审讯,大老井伊直弼亲自将江户奉行所定的流放罪改为死罪。1859年10月27日早晨宣布死刑,当天上午10点被押到千住小原刑场斩首。时年30岁。
松阴就刑后,尾寺新之允、桂小五郎(木户孝允)、伊藤俊辅(博文)等学生立即收尸,葬于小原的回向院。文久三年(1863)由久扳玄瑞、高杉晋作等学生将坟墓移至茬原郡若林村(今世田谷区)。明治十五年(1889)在墓边建立松阴神社。明治二十二年(1889)追封正四位。明治四十一年(1908)由伊藤博文发起在松下村塾旁边建立县神社——松阴神社,供奉他生前爱用的现和给父、叔、兄的永别信。
在临刑前一天,即1859年10月26日黄昏写了最后的著作 《留魂录》,在其开头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
肉躯纵曝武藏野,白骨犹唱大和魂。
岩仓具视
一提到岩仓具视,最先令人想到的就是岩仓考察团。的确,这种政府重要官员一齐出国考察各国文物的考察团,可说是世界罕见的文化大事业。除此之外,他一生的大事业就是「王政复古」,即将权力从幕府手中交还给天皇。
岩仓具视 (1825—1883) 日本明治时期重臣。生于京都公卿贵族家庭。曾任孝明天皇侍从。早年提倡依靠朝廷权威维持德川幕府,为皇妹和宫下嫁将军德川家茂而尽力。后投身倒幕维新运动,参与策划王政复古政变。明治初年历任参与、议定、副总裁、右大臣(1871—1883)等要职,与三条实美等同任维新政府最高官职。1871年率政府代表团访问欧美各国。1873年回国后主张加强内治,反对西乡隆盛等人的征韩论。为强化天皇制统治,曾委任井上毅(1844—1895)起草《大纲领》,确定钦定宪法的各项原则,并为维护贵族利益,创办第十五国立银行,建立日本铁道公司等。
明治16(1883)年,岩仓具视去世,被赐以国葬之礼。
胜海舟
胜海舟名义邦,通称鳞太郎,号海舟。因曾任安房守,又名安房,后改安芳。1823年3月11日生于江户。其父胜小吉是幕府一个年俸仅四十裱的下级武士,终生无大作为。
1841年,江户幕府的西洋炮术专家高岛秋帆在武州德丸原进行西洋式的火炮发射和枪阵军事演习。年仅19岁的少年鳞太郎观后颇受启发,他认识到剑术已不适应当今集团作战的需要,从而舍弃剑术而改学西洋武器和军舰等军事知识。从23岁开始,正式拜永井青崖为师攻读兰学。
1846年,24岁的海舟与阿民结婚,新居在江户赤坂田町。在这里他开设兰学塾,讲授兰学和西方军事学。并雇锻工,根据兰书设计制造步枪,诸藩纷纷前来订货。
1855年,在江户幕府“目付”负责海防事务的大久保忠宽的建议下,海舟向幕阁提出了《海防意见书》。包括具体战略的江户湾防守方案,指出建设海军乃日本当务之急。当时的中老阿部正弘对此颇为赏识,不计门第身份,破格录用海舟为下田取缔手付,具体负责藩书(西洋书籍)翻译工作。不久,他又被任命为长崎海军传习,正式进入幕臣行列,时年33岁。
胜海舟在长崎的五年里,在荷兰军官的指导下学习了炮术、航海术和造船学,成为一名海军专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同外国人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所谓现代国家的概念。
江户幕府在同美国签定通商条约后,于1860年1月向美国派出使节。海舟要求乘幕府军舰咸临丸随行,经批准,海舟任舰长,指挥官为军舰奉行木户喜毅。咸临丸战胜了太平洋上的惊涛骇浪,历时三十七天,到达美国旧金山,这是日本人首次横渡太平洋获得成功。
1862年,海舟晋升为军舰奉行並,开始作为幕阁行政部门的高级官僚而崭露头角。1863年,经将军德川家茂批准,海舟在神户设立军舰操练所,为诸藩训练航海人员。同时,又设立私塾海军塾,目标是“从一切阶层挖掘人才”,其弟子有坂本龙马、伊东佑亨、陆奥宗光等。1864年任军舰奉行。
海舟虽然身为幕臣,效忠幕府,但他对于幕府官员的因循守旧、腐败无能和门阀之见极为反感,经常发表激烈的言论,因而惹起世评,甚至受到“闭门反省”一年半的处分,可以说他是一个幕府体制内的开明派。
1866年末,一贯压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死去,年仅14岁的明治天皇即位,幕府已完全失去民心。1867年实行“奉还大政。
1868年1月,旧幕府军和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讨伐军(新政府军)终于在京都郊外发生冲突,史称鸟羽伏见之战。新政府继而以天皇名义发表诏书,讨伐幕府。4月1日胜海舟派山冈铁太郎去会见讨幕军参谋西乡隆盛,商定七项和解条件。  4月6日,胜海舟亲自会见西乡隆盛,以保全将军庆喜的性命和德川氏的家名为条件,达成协议。这样,与1868年4月,江户城未经战斗便开城投降,让给讨幕军了。
幕府领地完全落入新政府手中,德川幕府被推翻,日本向完成民族统一和消灭封建制度迈进了一大步。
明治维新后,新政府曾任命海舟为参议兼海军卿。但不久他便辞职退隐,在东京的赤坂冰川町的邸宅吟诗作画,为文著书。1887年(明治二十年)被授予伯爵。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因脑溢血死去,终年77岁。
胜海舟的著书有《开国起源》、《幕府始末》、《海军历史》、《陆军历史》、《冰川清话》等,以其自身经历,记述了明治维新前后的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情况。
坂本龙马(1835一1867)
坂本龙马出生的时候正是幕末日本民族危机的时代,全日本的剑术馆兴盛。青少年时的坂本在住家附近的小栗派剑客日根野辩治的剑术馆学剑术。这里聚集着下级武士的子弟,毫无拘束,自由空气浓厚。
1853年19岁的坂本到江户,进人京桥桶町的北辰一刀派千叶定吉的剑术馆进一步修剑术,两年后终于取得老师的秘传证,并把户籍迁到千叶定吉剑术馆,定居江户。
当时剑术馆不仅是练武场所,还是政治学校,议论国家大事。文久元年(1861)武市瑞山在江户的藩邸组织土佐勤王党,并回土佐扩大组织,有200多人参加,坂本是其中之一。1862年1月坂本代表土佐勤王党领袖武市瑞山到长州会见长州勤王党领袖久坂玄瑞,并探听天下形势。3月回藩以后便毅然脱离藩籍。
坂本脱藩后周游九州,经大阪到江户,拜见幕臣胜海舟,跟他学航海术。
1863年8月18日政变以后,激进派三条美实等七公卿失势,尊王攘夷派被逐出京都。坂本则与萨摩藩合作,创办龟山商社,专门从事萨长两藩之间的贸易、运输和购买武器船舶的业务,超越了武市瑞山的“一藩勤皇主义”。
坂本龙马思想的进步在于抛弃了狭隘的“一藩勤王主义”,和单纯的尊王攘夷思想诀别,既不是攘夷又不是开国,而是超越这两个概念,把眼睛朝向碧绿的海洋,即富国强兵才是当前员迫切的任务。因此他1862年到江户,不是去杀开国论者胜海舟,而是去受他的感化和教育。因为胜海舟已在两年前乘“咸临丸”去过美国,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坂本龙马在胜海舟的保护下进了神户海军操练所(类似现在的国立海军大学或商船大学),并成了该所的领导人(塾头)。但是元治元年(1864)胜海舟因部分学生作为反幕军参加“禁门之变”被罢职,海军操练所也于庆应元年(1865)关闭。
于是坂本龙马和操练所的学生在长崎成立龟山商社,专门从事萨长两藩的交通运输和进口军火的业务。
1867年以龟山商社为基础成立海援队,坂本龙马为队长。坂本的一切思想都寄托于海援队,后来他对岩仓具视说它是“世界的海授队”。
海援队的规则第一条说,“凡有志于海事的我藩或他藩的脱藩者均可人队。本队的目的在于以运输、商业、开发、投机等帮助我藩,今后队员的选拔不论出身如何,一律按本人的志愿办事”。这样海援队成了所谓脱藩者——自由人的团体,同时也是一个不拘身分的组织。这方面不仅是与幕藩体制的阶级社会相对立,而且创立了一个没有等级身分的社会组织。这点与后来明治维新成立的藩阀政府相距甚远,坂本龙马的理想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萨长两藩为争夺全国政局的领导权发生不和,经坂本龙马从中斡旋,1866年1月长州的木户孝允和萨摩的西乡隆盛、小松带刀在京都缔结“萨长同盟”。
之后提出“船中八策”——(1)奉还政权;(2)设上下议政局;(3)登用天下人才;(4)广泛采纳公议修改条约;(5)重新撰定法典;(6)扩充海军;(7)设置亲兵保卫帝都;(8)就金银物价制订与外国相等的法令。
这一个新的政权设想大纲,四个月以后作为“大政奉还”实现,而且还发展为1868年的《五条誓文》——(1)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论;(2)上下一心盛行经论;(3)官武一途迄至庶民各遂其志;(4)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坂本龙马之伟大在于勤王与佐幕或开国与攘夷的国家政论的分裂中作出达到革命目的的战略设想,而且描绘出革命后的政体大纲。然而,后藤因实现大政奉还而受到藩主山内容堂的奖赏,到明治期才知道这是坂本的创见。再者坂本的船中八策本来很具体,后来发展到五条誓文便变得十分抽象了。在藩阀统治时代,他的民主主义政治设想更是成了泡影。
庆应三年(1867)11月15日晚上,京都四条河原町“近江屋”二楼,坂本龙马和来客陆援队长中冈慎太郎(幕末志士,生于1838年,死于1867年)在争论时遇刺身亡(32岁),受六处重伤的藤吉次日晚上死去(25岁),中冈两天后(17日)的晚上死去(30岁)。18日下午2点,三口棺材在陆海援队员及在京的土佐藩同志护送下,从近江屋抬到东山之麓灵山墓地安葬。
实现大政奉还只是坂本的第一步,他还提出了维新以后的政治方针——君主立宪、中央集权、富国强兵,这点对维新以后的政治影响极大。
坂本的自由主义精神极强,他认为人要创造性地劳动和生活,首先必须解放心灵的束缚。他的脱藩是为了自由,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其根源是出于无欲和否定自己。入都有欲望,认为自己最好,但他恰恰相反,这点不能不说他的人格高尚。坂本曾对岩仓具视提出过大政奉还以后新的政治机构方案和领导人名单,其中没有他自己的名字。因此岩仓问:
“你的名字没有放进去吧!”
“我无论如何也是个公务员。”坂本回答。
“那么今后究竟干什么呢7”岩仓笑着问。
“干点世界海援队嘛!”坂本大笑说。
山县有朋(1838—1922)
幼名辰之助,后改小助、小辅。明治维新后改名有朋,号含雪。长洲藩士出身,早年参加“尊王攘夷”活动。历任陆军卿、参军、参谋本部长、内务大臣、农商大臣。曾赴欧洲考察军事。1889年,受命组阁,对内设法巩固天皇专制制度,颁布《教育敕语》;对外,1890年抛出“利益线”的理论,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主张出兵侵略中国和朝鲜。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任第一军司令官。甲午战后,授侯爵。1898年晋陆军元帅,同年11月重任首相。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任参谋总长兼兵站总督,是这场战争的总谋划者和指挥者之一。战后,以功授公爵,任元帅议定官。1909年伊藤博文被刺,独揽军政大权。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爆发,他支持清朝政府。1922年死去。由于从明治、大正,直到昭和初年,一直占据中枢政治要津,被称为明治以来日本“军阀王国的始祖”。
高杉晋作(1839—1867)
1839年9月12日,出生在山口藩秋城下菊屋横町,为山口藩士高杉春树之子。名春风,字畅夫,号东行,别名谷梅之助、西海一狂生,楠树和谷梅之助等。幼年进入吉松家塾。1852年,始就读于藩校明伦馆,并精通剑术。1857年,他拜松下村塾的吉田松阴为师。1859年,松阴死于“安政大狱”,这件事更加深了他对幕府政治的痛恨。
1860年,晋作与山口町奉行井上平右卫门的次女雅子结了婚,并进入军舰教授所学习航海术。1861年,为江户藩邸的小姓役(侍从)。
1861年,藩主允许晋作到海外视察,并于次年派往中国。晋作在上海逗留的两个月里,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观察中国形势。
该年8月,晋作回到长崎,不久高杉晋作参加了席卷全国的攘夷运动。1863年1月,晋作在神奈川的下田屋与久坂玄瑞等11人歃血盟誓,策划暗杀外国人。1月31日,他亲率13人火烧正在江户品川御殿山施工的英国公使馆。
1863年6月25日,长州藩首先点起了攘夷的火焰。7月18日,长州藩起用高杉晋作,命其防守下关。19日,高杉晋作组织了奇兵队。奇兵队名称的含义,是与藩里的正兵(正规军)相对而言的非正规军。在组织奇兵队时,无论身份高低而起用人才,招募自愿参加的一般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但主要是藩内最下层的武士。从1864年的559名奇兵队员的身份看,武士占48.7%,农民占42.3%,商人市民占4.5%,神官僧侣占4.5%。奇兵队所有的服装、武器操练均效仿西欧各国,这是日本第一支的新式军队。年仅24岁的高杉晋作亲自担任了奇兵队的总督,不久于10月份去职。继奇兵队成立后,一些士庶混杂的民众武装纷纷出现。这种新式军队逐渐成为倒幕维新运动中可靠的武装力量。
“八·一八政变”后长州藩成了尊攘派势力会聚的据点。长州的奇兵队到1864年时已达四千多人。
“池田屋事件”后,长州藩在内外攻击下屈服于幕府,保守派掌握了藩政,高杉晋作决心与幕府斗争到底。于是,他潜回下关,秘密联络诸队布置起兵。1865年1月14日,晋作在下关功山寺举兵。1月28日,晋作动员伊藤博文的力士队迅速攻占了下关伊崎会所,夺取了大量军费和武器弹药。2月1日,晋作发表“讨奸檄”,率部与保守派军队决战于绘堂,一举夺取了藩政权。
倒幕派掌权后,晋作便留在藩内处理军国大事。从10月到12月,他先后担任了藩内的“用所役国政方”(政务机关的长官),“海军兴隆用挂”(负责海军建设的官职),下关“越荷方头人座” (对北陆道所属7个藩国运来的货物进行收购的机构的官员)和下关“伊崎新地都合役”(行政官职)。1867年7月,他又担任过海军提督(司令)。晋作等人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开港贸易”的近代化方针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改革。如破除封建门阀和身份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材;改革军事制度,实行军备近代化;大搞开港贸易,发展工业等等,使长州藩作为“割据倒幕”基地而日益巩固和发展。
1866年夏,在幕府发动的第二次征长战役中,晋作身为全藩军事统帅,使长州藩方面取得彻底胜利。
当明治维新的胜利曙光依稀在望之时,高杉晋作因长期劳累而患上了肺结核,咳血不止。1867年5月17日逝世于下关新地,遗命葬在奇兵队驻地吉田,时年不足28岁。
井上馨(1835~1915)
长州下级武士出身,倒幕志士。曾在四境战争中守卫艺州口,不但击败来敌,并且反攻迫使艺州藩求和,维新后屡任要职,与肥前的大隈重信等积极推进资产阶级改革,结果被保守派西乡隆盛和江藤新平等骂为“俗吏”。
井上一度弃官从商,帮助奠定了三井财团的基础。1876年代表日本在对朝鲜的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上签字。1907年被授予侯爵。
另外 井上馨与四大名艺伎之一的君尾的故事也颇为奇谈。
大村益次郎(1824—1869)
大村从小学习医学和兰学。后来又到大坂跟绪方洪用学兰学,成绩优秀。1850年回乡,一面行医一面学习外国兵法,翻译了一些荷兰兵法书。
1856年在江户开设“坞居堂”,教授荷兰语、军事学和医学,学生有数十人。1857年在幕府的讲武所供职,教授军事学和翻译兵书。
1865年初,倒幕派取得长州藩的政权后,大村被任命为军制总督,着手军制改革。1869年8月政府设立兵部省,大村被任命为兵部大辅(相当于副部长)。其后积极创建日本近代军制,采用法国军制,被后世人称为“军制之父”。
明治二年(1869)7月下旬,大村为视察京阪地方的军事设施,离开东京。9月4日晚,大村在宿舍二楼遇刺受重伤,两个月以后的11月5日死亡,享年46岁。据说当初鲍德温诊断需要立即进行切腿手术,但按内部规定,高级官吏的手术必须救许(天皇批准),因而耽误了时间。
遗体由其夫人琴子迎回故乡埋葬,墓在山口市铸钱司村田中山。因动手术而切下来的右腿,根据大村的遗言葬在大阪龙海禅寺里的绪方洪庵的墓旁,现在还被叫做“足坟”。
明治二十一年(1888),嗣子宽人因先父之功授与子爵,大村本人迫赠从三位、从二位。明治二十六年(1893),在靖国神社境内建立了大村益次郎的铜像。这是日本最早的纪念像。著有《兵家须知战斗术》、《舶工须知》、《兵陵战》、《筑城典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