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青玉案?元夕》鉴赏与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25:52
中考语文古诗词:《青玉案•元夕》鉴赏与感悟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
这首词妙在陪衬手法的运用。首先是明里陪衬,即以如山似海的观灯人,来反衬站在“灯火阑珊处”的她。观灯,图的是热闹,大家结伴而行,哪儿热闹就往哪儿凑,原是人之常情。但她偏偏避开繁华热闹.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灯火冷落的地方,或许是个性使然,或许是有所期待,或许是身世、处境迥异常人,或许是识见、追求高人一筹,总之,这是一个自甘寂寞、孤高独立的女子,即便单从观灯的角度看,也自有她的道理。赶热闹,未必能真正品赏出艺术的美,因为主要精力都用于“赶”了,倒是静处一隅,静静观赏,颇能品出各种意味。其次是暗里陪衬。上片,表面上是渲染元宵灯节的热闹场面,其实是暗写千百次的寻找。火树银花也好,车马鼓乐也好,民间艺人歌舞表演也好,其实都是“我”一次次寻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从月亮升起找到月挂中天,又从月挂中天找到更阑夜尽,找了整整一夜,就是找不到她。原来,在“我”的心目中,她也应该在那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之处,却压根儿没有想到她并非等闲女子,自有襟怀。这一陪衬,要比明里陪衬更有力度,因为“我”之于“她”,至少已有相当的了解,连“我”的理
解都不过如此,则其超迈之处,自然无人可及。
【感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认为这是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自然,这是王国维先生个性化的解读。这第三种境界,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没有这千百次的学习、思考、比较、研究、实践,没有这千百次的坎坷、挫折、失败、总结、探索,任何伟大的事业,任何辉煌的成就,任何传世的学问,都只能是空中楼阁。第二个层面,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灵光一闪,是妙手偶得。不过,第二个层面的“得”是以第一个层面的“寻”为基础的。不是“寻”一两遍,三四遍,而是百遍、千遍。一支打破的温度计使达盖尔发明摄影技术;一些密封完好的底片竟然会模糊使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现象;在试验时不小心把盛满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使熊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炸药;由于疏忽而忘记为一个盛有葡萄球菌的培植盘子盖上盖子,使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偶然因素是他们的直接诱因,但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大脑,没有对事业的执著、痴迷与献身精神,偶然因素再多也会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