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8:01:23
笔砚耕论坛→中医中药->第二十四回:五痛鬼 扰乱拟人国 众勇士 跃马逐凶顽 第二十四回:五痛鬼 扰乱拟人国 众勇士 跃马逐凶顽
第二十四回
五痛鬼 扰乱拟人国
众勇士 跃马逐凶顽
词曰:
气凝血阻未能通,头患风,痛胁胸,腹疼腰痛,五痛鬼逞凶。赢得魔王夸几句,蒙一宠,乐融融。神农将士岂能容?兵马壮,可降龙!哪个狂徒,不识轻和重,敢向拟人兴祸乱,终究是,可怜虫。
《江城子》
疼痛的病因与病机
却说三因祖师见拟人国将有覆巢之厄,便让蓍婆退了臌胀鬼,方才脱险。那臌胀鬼被蓍婆一口气吹到半空中,落在三因营里,险些儿把个“福肚儿”也摔破了。他这一跤可摔得不轻,众魔王见状,惊骇不已,即命几个小妖把他抬进去将息养伤。
风魔坐立不安,想到三因岛只有四张王牌,已经亮出了三张,均未有什么结果。还剩下最后一招,要留住保本,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能轻易抛出,于是他便召集合岛妖兵,前来商议对付拟人之策。
风魔居高而坐,开言说道:“那拟人国不过是些草木之兵,我三因岛尽是天下之枭雄。自发兵以来,赖众妖之力,虽然损伤了拟人国的元气,但我军屡次失利,损兵折将,未能获胜。本魔王今日在此遍告群雄:若是谁能在拟人国占领一块地盘,本魔王一定重重有赏,还封他个大官儿做做。”这时,只见一青面鬼出来答道:“启禀大魔王,洒家愿去拟人国占领地盘,一定要他疼痛难忍,坐立不安!”众魔一看,原来是五痛鬼。风魔大喜,便对他说:“好!你这一去,拟人国便无安日了。”
风魔这话倒是说得不差。常言道“痛病难挨”。这个五痛鬼能令人头痛、胸痛、胁痛、腹痛、腰痛,故而称为“五痛”。人们总是把疼和痛联在一起。其实,疼和痛是有区别的。凡是身体内外发生一种难以忍受的苦楚,名之曰痛;痛而兼有酸感者,名之曰疼。因此,凡是疼必然兼痛,而且以痛为主;然而,有的痛则不一定完全带疼。这五痛鬼每次伤人,也同其他的疼痛怪一样,使的是六种手段,且听我慢慢讲来:
一是“营卫气伤。”由于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主濡养,卫主温煦。若是营气不能安稳地行于经脉之中,卫气不能正常地行于经脉之外;或者营气不能尽其濡养之功能,卫气不能行其温煦之职责,受到这种影响之处,势必发生疼痛。如感受外邪所发生之头痛身疼,即属此类。故《素问》曰:“气伤痛。”
二是“脉络卷缩或引急。”无论是经脉或络脉,其生理状态总是分布平均、舒卷自如的,所以能够维持气血之正常运行。若受到病邪(主要为寒邪)之刺激,则一反常态而成屈曲卷缩。或拘急牵引,如此则气血之运行受到影响而发生疼痛。故《素问》曰:“脉寒则卷缩,卷缩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此痛多暴发而来,疼痛亦常剧烈。
三是“寒热不和”。凡人体各个组织,寒热的环境各不相同。如膀胱属于“寒水”,尽管其中亦存在元气,毕竟是偏于寒;肝和胆均属“相火”,尽管藏有精汁,毕竟是偏于热,都是协调而统一的,决无时寒时热、寒热不和之象。若有寒热不和,则疼痛作矣:故《素问》曰:“寒气客于脉中,与炅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所谓“相搏”,乃是寒热失去协调,不能维持其相对平衡。“满”即闷也,即紊乱之意。对立统一被破坏而紊乱,则疼痛因之而作。
四是“气血不和”。气在人身总是冲和不息、环周不已的。外护于表卫、内贯于脏腑,发挥其行循捍卫之作用。血则紧附于气,随气运行,出入升降,循环无端,外而周身四肢,内而五脏六俯,行使其营卫濡养之功。因而气之与血,如影之随形,不可分离。气至血亦至,血行气亦行,共同维持其正常生理。假若气行有滞,血必因之而涩;血行有阻,气必因之不通。气血运行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则有不同程度之疼痛。故《素问》曰:“脉不通,则气因之,故痛也。”
五是“血脉虚涩”。血液之中含有人体需要之养料,由气所推动,通过经脉的分布运行到全身各处,以维持正常之生理活动。《灵枢·本脏篇》曰:“血和则经脉流利,营复阴阳,筋骨强劲,关节清利。”“和”者,血液保持正常用量,既不偏多,亦不偏少。一般来说,血偏多者少,偏少者多。血少则难以维持各个组织之营养,产生血脉虚涩,各组织将由营养缺乏而产生疼痛。故《素问》曰:“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愈注于心,故相引而痛。”因此,今之肝、胃痛者,多属于此类。
六是“阳衰阴竭”。阴者,人身之精血也;阳者,心肾中之元阳也。精血与元阳是维持生命功能之基础,其在心者为心血、心阳;其在肾者为肾精、肾阳。古人谓心阴、肾阴为元阴;心阳、肾阳为元阳。两者保持对立统一,以维持相对的平衡。无偏盛、偏衰之象,便得以维持健康。一旦有任何一方发生偏盛与偏衰,则会发生病变。如果两方病变都到了衰竭的程度而出现剧烈之疼痛,无论在何种部位,都是比较严重的。故《素问》曰:“厥逆上泄,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还则生。”疼痛遽至昏死,不到阴衰阳竭的程度是不会有如此严重的。若救治及时,使气复还,则生也。
总之,疼痛之由,不外寒热两端。寒证之中又有虚、实之别。虚寒乃阳气虚衰;实则因于外感内伤之寒湿邪气。故因于寒者多,因于热者少。但是,造成疼痛又并不限于寒热,其他如风、湿、燥、痰、虫、食以及情志变化,都可以造成上述中的某一种的疼痛病变。不过,有一点必须肯定,无论什么部位发生疼痛,它的部位总是在经脉里;无论何种因素所产生之疼痛,它的病变总是在气和血两个方面。
有人会说:“这疼痛鬼无非是让人痛得难受而已,它一旦侵入人身,就有明显的感觉,哪还有这许多复杂的过节?其实不然。这五痛鬼以上述手段攻入人身之后,要从四个方面大做手脚,若不知此内情,就难以对付了。
一以部位而论:在头部,前额属阳明;后脑及项属太阳;两侧属少阳;巅顶属厥阴。在胸腹;胸膈以上为上焦,属心与肺;脐以上为中焦,属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属肝肾,大、小肠,膀胱;左右两胁属肝胆。背部:肩背部属心与肺;腰部属肾。四肢:两腋属肝,两肘属心肺;两髀属脾;两膝属肾;外侧属三阳经;内侧属三阴经。
二以虚实而论:无论上、中、下三焦的疼痛,因于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亦有属虫、热、痰、血者。凡是暴发性之疼痛,往往属于前三者;渐发性之疼痛,则多见于后四者。无论属于前后任何一种,只要有积滞或气逆者,多为实证;无气滞、积滞者,多为虚证。如痛而胀闷者为实,不胀闷者为虚;新病体壮者为实,久病体弱者为虚;拒按者为实,喜按者为虚;喜寒者为实,喜热者为虚;饱则痛者为实,饥则痛者为虚;脉实气粗者为实,脉虚气少者为虚;痛剧而坚、固定不移者为实,痛而徐缓、莫得其处者为虚;痛在脏腑、有物有滞者为实,痛在腔胁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者为虚;补而不效者为实,攻而加剧者为虚。
三以寒热而论:不论何种疼痛,因于寒者十常八九;因于热者十仅一二。其所以然者,寒主收引、主凝滞。无论是有形之寒邪,或无形之虚寒,都能令经脉发生卷缩、绌急、稽滞、牵引、拘挛等病变,都足以妨碍气血之运行而致疼痛。尤其是阳气虚损之虚寒病变,非血液虚少不足以营养经脉,便是阳气衰微不足以温煦组织,两者均能招致疼痛。凡寒邪盛者,往往出现气逆、胀满、强直、身重、拒按、不思食、舌苔白滑、脉来弦劲有力。凡属虚寒者,则常见恶寒、倦怠、悠悠戚戚、气短、喜暖、喜按、时作时止、遇冷加剧、舌淡苔薄、脉来沉细无力。因于热甚之疼痛,则多有恶热喜冷,口渴思饮、烦躁不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黄少津、脉来弦数、痛不可近,此乃热邪燔气灼血之故也。此种症候虽不太多,但必竟是客观存在。总之:因于寒者,必有寒的脉证可凭;因于虚者,必有虚的脉证可验;因于热者,亦有热之脉证可察。
四以气血而论:疼痛之病变,基本在于气血两个方面,辨气与血,总以有形与无形来判断。凡属痛在气分者,多见胀而且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当它发病之时,则痛而有形可见、可扪而得;当它消散之时,则杳无形迹可见,一如正常。此乃无形之气痛也。凡痛在血分者,多见痛而硬满,既有固定之部位,并且呈持续性疼痛,不往不来,不离其处,此乃有形之血痛也。它如食积、痰滞,亦是有形之类。
这日五痛鬼受命骚扰拟人国,领兵一万前往经脉之地,扰乱气血,造成疼痛之患。此刻他对几名心腹小妖吩咐道:“尔等同我首先去那诸阳相会的头颅之内,干它一场,须得如此如此……”小妖们依计而行。
头  痛
元帅得知五痛鬼掀起头痛为患,即召众人说道:“五痛鬼扰我精明之府,据探马所报:贼兵分外感内伤两路而来。外感头痛,多为新患,其病程较短,兼有表证,痛势较剧而无休止,可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头痛,多为久痛,不兼表证,其病程较长,痛势较缓而时作时止。故本帅用兵,必须辨别虚实。今遣八支人马,兵分两路前去御敌。”
“第一路,攻打‘外感’之邪。命三支人马接令。”
“第一支,攻打‘风寒’之敌。此类头痛多发于感受风寒之后,头痛有时连及项背,或有紧触感,遇风寒则痛剧,喜戴帽,畏寒发热、骨节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而紧。此乃风寒袭表,阻遏太阳经脉,卫阳不得布达之故也。本帅命川芎茶调[1]将军前去御敌!”
但见他:持羌芷芎防薄荷刀,骑甘草细辛荆芥马,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头痛属风寒,形寒骨节酸。
痛时连项背,川芎茶调散。
元帅又曰:
“第二支,攻打‘风热’之邪。若见头胀而痛、遇热加重,发热恶风、面赤目赤、口渴欲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溲色深、舌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而数者,此乃风热上攻、气血逆乱之故也。本帅命桑菊[2]将军,率领玄参前去退敌。”
桑菊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头痛属风热,面红兼便结;
口渴舌头红,桑菊玄参灭。
接着,元帅又道:
“第三支,攻打‘风湿”之敌。若见头痛如裹、昏沉疼痛、阴雨加剧,胸闷不畅、脘闭纳呆、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濡而滑者,此乃外感风湿、上蒙清窍之故也。本帅命羌活胜湿[3]将军前去祛风胜湿,不得有误!”
羌活胜湿将军领命。有诗赞曰:
头痛因风湿,肢沉纳不香;
昏沉如裹首,羌活胜湿汤。
这时,元帅又曰:“第二路,攻打‘内伤’之贼。本帅令五支人马待命!”
“第一支,攻打‘肝阳上亢’之敌。若见眩晕头痛、偏于两侧,或连巅顶、烦躁易怒,怒则加重、耳鸣失眠、或有胁痛,口苦面红、溲热便秘、舌红少苔、舌苔薄黄、脉弦细或数者,此乃肝阳上亢、清窍被扰之故也。本帅命天麻钩藤[4]将军前去平肝潜阳;若肝胆火旺,则命龙胆泻肝[5]将军以清肝胆之热。”
二将领命。有诗赞曰:
肝阳上亢头昏痛,烦躁难眠面目红。
龙胆泻肝平火逆,天麻钩藤降逆冲。
元帅又曰:“若见头顶痛而伴有呕吐,迁延日久,其头痛发之前常感头顶如受重压,发则剧痛、痛甚可发生晕厥,缓解后则感痛而空虚,头痛时常伴有目系拘急、收引作痛。其吐物为稀白涎沫,或干呕者,此乃肝寒收引于上、木邪侮土、浊阴冲逆所致也。本帅命吴茱萸[6]将军前去温肝降逆。”
但见他:持吴萸人参刀,骑生姜红枣马,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厥阴头痛乃肝寒,顶痛而呕吐沫涎。
吴萸人参姜枣至,管教疼止吐能安。
天士又道:
“第二支,攻打‘气血两亏”之敌。若见头痛头晕、绵绵日久,过劳则甚、面色〔A018〕白、短气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细者、此乃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脑也。本帅命八珍[7]将军前去补益气血。”
但见他:持归地芍芎刀,骑参术苓甘马,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气血双亏头痛昏,遇劳则甚少精神;
心慌气短颜如〔A018〕,亏得香岩用八珍。
天士又曰:
“第三支,攻打‘肾精亏虚”之敌。若见头脑空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质红或淡、脉细数或沉者,乃是肾精不足、髓海失充之故也。本帅命大补元煎[8]将军前去补肾填精。”
但见他:戴山药枸杞盔,披甘草山萸甲,持当归杜仲刀,骑人参熟地马,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肾虚头痛脑中空,膝软腰酸晕耳聋。
大补元煎堪对证,阳衰桂附鹿胶茸。
接着,元帅又曰:
“第四支,攻打‘瘀血阻络’之敌。若头痛固定不移、经久不愈、痛如锥刺、痛而目瞀、或有头部撞击史、面色晦滞、舌质带紫、脉沉细或涩者,此乃久病入络、血瘀气滞也。本帅命血府逐瘀[9]将军率领蜈蚣、全蝎、山甲、地龙等人,前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不得有误!”
血府逐瘀将军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头痛迁延有血瘀,痛如锥刺久难除;
位皆固定不移动,血府逐瘀把贼诛。
最后,天士说道:
“第五支,攻打‘痰浊上蒙’之敌。若是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诞、舌苔白腻、脉弦而滑者,此乃痰浊上蒙清窍之故也。本帅命半夏天麻白术[10]将军前去涤痰化浊!”
但见半夏天麻白术将军:手持陈皮茯苓甘草刀,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痰浊上蒙头亦痛,恶呕脘闷且昏蒙。
一蒙清窍阴邪至,半夏天麻白术攻。
各路人马安排已毕,只见一人出来向天士禀道:“启禀元帅,某闻头为清阳之府,清阳之气,一旦受到外感或内伤所扰,必然产生头痛。故而元帅用兵,依其脉证予以辨识,针对病因去其疼痛。然而,常有一种慢性头痛,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其脉往往是沉细微弱、并无任何热象者。末将愿意前去平定此患!”
众人视之,乃乌星[11]将军是也。
但见他:持川乌细辛南星刀,骑冰片地龙菊花马,十分威武。
接着,又有一人出来禀道:“末将愿往前去攻打扰乱六经,造成头痛之敌。”
天士一见,原来是清理六经[12]将军。他头戴羌芎柴芷盔,身披芩夏葛辛甲,手持甘草珠母刀,跨上白芍吴萸马,十分英俊。
紧接着,又见川芎、白芷、细辛、羌活、远志、冰片等人,一齐向元帅禀道:“我等愿意研末塞鼻,以止各种头痛为患!”
天士大喜,即命众人整戈待发。
次日,拟人国兵马大元帅叶天士以八支人马,兵分两路向五痛鬼进军,直捣清阳之府。五痛鬼一见如此阵容,早已有三分胆寒,于是急率众妖上前迎战。这场厮杀,真个是惊天动地。神农将士大显神威,杀的贼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五痛鬼见大势已去,急忙收拾残兵,窜往胸膺之地去了。
胸  痛
这五痛鬼既然窜入胸中,便立即掀起胸痛为患。胸部属于上焦,乃心肺所居之地。这五痛鬼要令胸部疼痛,必然要扰乱心、肺二官。他知道胸为清旷之区,阳气聚于胸中。若是痰浊夹瘀血而凝滞,或外客寒邪、内伤七清,皆能令气机失调、胸阳阻痹而成为胸痛之患。
这五痛鬼为了让胸部酿成疼痛,便采取了三种手段。
一是“寒邪外袭”。由于外感寒邪、寒则收引、经脉拘急、气血运行失畅,或寒气客于脉中、气滞血瘀、阳气闭塞不通而发为胸痛。
二是“七情内伤”。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亏。心血虚则脉络失养,脾气衰则气机不调,均能引起疼痛。或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津成痰,亦导致胸痛。
三是“饮食失节”。乃是恣食膏粱酒醴,痰湿内生,蕴结胸中,痹阻脉络,阳气不运,而发为胸痛。
再说神农将士得胜回营,述说了五痛鬼败逃的经过之后,元帅便说道:“那痛鬼既然窜入胸部,必然又要挑起胸痛之患。此鬼惯用虚、实两手危害他人。实证有因寒、因气、因血、因痰之别;虚证则有阴虚、阳虚、血虚之分。本帅今日兵分四路,前去御敌。
“第一路攻打‘寒邪侵袭’之敌。若见忽然胸痛、彻背引膂,甚则汗出肢冷、舌苔白、脉沉迟者,此乃外感寒邪、阴乘阳位、阳气不运、脉络卷缩之故也。本帅命桂枝附子[13]将军前去温中散寒,不得有误!”
但见他:手持桂附甘草枣姜枪,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忽然彻背痛于胸,多是寒邪自外攻。
肢冷汗流苔亦白,桂枝附子有奇功。
元帅又曰:
“第二路攻打‘瘀血停滞’之敌。若见胸膺刺痛、固定不移、甚则突然发作,痛如刀割,冷汗自出,心悸怔仲、慌恐不宁,缓解后体倦神疲、精神萎靡,舌青紫晦暗,或有瘀斑,脉细或数而无力、或结代者,乃瘀血留阻、络脉不通之故也。本帅命血府逐瘀将军率领乳香、没药等人,前去活血化瘀,不得有误!”
血府逐瘀将军领命。有诗赞曰:
胸痛由于瘀血留,痛区固定总难休。
舌青紫黯君须记,血府逐瘀战贼酋。
接着,元帅又曰:
“第三路攻打‘阳气阻痹’之敌。若见胸闷而痛、痛引肩臂、短气喘息、不得平卧者,乃心阳痹阻,不能推送阳气而影响血脉运行之故也。本帅命参七[14]将军前去宣痹通阳,不得有误!”
但见他:目如灵脂,面似郁金,眉分三七,口含人参,持桂附乳香刀,骑甘草绛香马,一表威仪,堪称虎将。有诗赞曰:
胸痹心阳痹阻然,痛而牵引臂和肩;
甚时若有真心痛,参七将军定可安。
最后,元帅说道:
“第四路攻打‘气血两虚”之敌。若见胸中隐痛、动则更甚,面色〔A018〕白、心悸自汗、困倦乏力、舌苔薄、脉细弱或结代者,此乃气血两虚、脉络失养、胸阳不宣之故也。本帅命炙甘草[15]将军前去益气养血;若心阴不足,必自觉发热、舌干少津、小溲黄赤、则命生脉[16]将军前去养益心阴。不得有误!”
二将领命。但见炙甘草将军:披人参大枣生姜甲,持炙草麻仁桂枝枪,骑阿胶生地麦冬马。有诗赞曰:
气血双亏胸痛生,痛而隐隐动加深;
心慌面〔A018〕精神少,复脉将军捣贼营。
诸将领命之后,直捣胸膺之处。五痛鬼见神农军从四面杀来,急率众妖兵挥戈迎战。但听杀声震天,喊声动地,神农军越战越勇,五痛鬼眼见妖兵死伤惨重、溃不成军,不免心慌意乱,只得择路而逃,窜至胁肋之地。
胁  痛
这五痛鬼确是个性情乖戾之徒,他既然来至胁肋,便休想胁肋有安宁之日。此鬼一到,便赖在少阳之经而妨害肝胆,制造一侧或两侧的胁肋疼痛。由于肝与胆互为表里,功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经脉布于两胁。若有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则令肝气郁结,失于条达、疏泄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胁络不和、气阻络痹、不通则痛。脾与胃亦相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以完成水谷之消化吸收及精微之输布,为后天之本,气血运化之源。若感受外湿、湿困脾土、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令脾失健运、痰湿中阻,酿成湿热、蕴蒸肝胆,造成疏泄不利、困阻胁络,不通则痛。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相互滋生。肝血赖肾精以滋养,肾精赖肝血所化之精以填充,故曰:“乙癸同源”。若是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则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血虚不能养肝、络脉失于荣养,则发为胁痛。由此看来,胁痛虽在肝胆,但亦与脾、胃、肾有关。
五痛鬼造成胁痛,亦有虚、实之别。大凡初病多实,久病多虚,这是所有病邪所通用之手段。胁痛之实证以气滞为主,还有血瘀、湿热;虚证则以阴虚、精血不足、肝络失养为主。就现实而言,总以实证为多。然而,这五痛鬼来到胁肋,往往会互相转化,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循序渐进。因气为血之帅,血赖气以行,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必血行不利,而导致血瘀,血瘀又能阻滞气机,从而加重气滞。胁痛初起多为实证,有气滞、血瘀、湿热之别;若日久不愈,势必化热伤阴耗液,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而令肝肾阴亏、精血虚少、转为虚证。然而,阴虚又易致化热和血瘀,故虚中又往往夹实。
五痛鬼在胁肋尽管百般为害,无非是属实、属虚、属气、属血而已,只要能识破机关,便不难降伏。如何识别?且听我慢慢道来:
“实证”。痛势剧烈、起病急骤、病程较短、疼痛拒按、形体壮实、脉弦滑数。
“虚证”。痛势悠悠、起痛缓慢、病程较长、疼痛喜按、形体虚弱、脉弦细而数。
“气滞”。以胀痛为主,且疼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时轻时重、随情绪的变化而增减“血瘀”。
以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不移、持续不已、入夜尤甚。
天士元帅闻得五痛鬼窜入胁肋,即对众人说道:“胁肋乃肝胆所居之地,五痛鬼既然入侵,必然扰乱气机、阻痹血脉,造成‘不通则痛’,故本帅用兵,必须以‘通’为主。实证遣理气、活血、清热、化瘀之师;虚证则以养血柔肝为要,然亦不忘理气和络,以疏通肝胆之气机也。本帅今日兵分四路前去御敌。”
“第一路,攻打‘肝气郁结”之贼。若见胁肋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喜则气和而痛减,怒则气逆而痛增)、胸闷、嗳气频作、苔薄、脉弦者,此乃肝郁气滞、疏泄不利、气阻胁络之故也。本帅命柴胡疏肝[17]将军率领金铃子、鲜橘叶等人前去疏肝理气。若胁痛较重,再遣青皮、郁金、片姜黄前去,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力;如气郁化火而见胁肋掣痛、心急烦躁、口干口苦、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细而数者,再命延胡索、川楝子、栀子、丹皮、黄连等人前去理气清肝、活血止痛;若气郁化火伤阴,必然胁肋隐痛、遇劳加重、心烦头晕、寐少梦多、舌红少津、脉弦而细者,再命当归、首乌、枸杞、丹皮、栀子、菊花等人前去滋阴清热;若肝气横逆犯脾,以致肝脾失和而有胁痛肠鸣、泻泄者,再命白术、茯苓、泽泻、苡米等人前去健脾止泻;如肝气犯胃而兼恶心呕吐者,再命陈皮、半夏、藿香、砂仁、生姜等人前去和胃止呕。”
柴胡疏肝将军谢过元帅,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肝气不舒胁胀疼,痛随情绪减和增。
疼时走窜胸间满,柴胡疏肝大有灵。
元帅又曰:
“第二路,攻打‘瘀血停着’之敌。若见胁肋刺痛、痛有定外、入夜尤甚、胁下或见癥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者,乃是气滞血瘀、瘀血停着、阻痹胁络之故也。本帅命膈下逐瘀[18]将军前去祛瘀通络;若刺痛较甚,再命玄胡、郁金、穿山甲等人前去;如胁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者,再命三棱、莪术、地鳖虫来助。”
但见膈下逐瘀将军:戴灵脂丹皮赤芍盔,披芎归桃仁红花甲,持枳壳玄胡乌药刀,骑甘草木香行瘀马。有诗赞曰:
瘀血停留胁肋间,胁生刺痛夜尤堪;
舌头紫暗君须辨,膈下逐瘀得胜还。
接着,元帅又道:
“第三路,攻打‘肝胆湿热’之敌。若见右胁胀痛、甚则痛不可忍,痛引肩背、胁下硬满、寒热往来、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面目肌肤发黄、舌苔黄腻、脉弦而数者,此乃肝阴湿热蕴结、疏泄失常、胁络失和之故也。本帅命大柴胡[19]将军前去疏泄肝胆、化湿清热。若面目肌肤发黄,再命茵陈、栀子、黄柏、金钱草、郁金等人前去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若呕吐不止,再命左金丸前去辛开苦降;若呕吐蛔虫,再命乌梅丸或苦楝皮、使君子、槟榔等人前去驱蛔;如湿热煎熬日久,结成砂石,阻滞胆道,而见胁痛剧烈、牵及肩背者,再命金钱草、海金砂、广郁金,及硼砂、硝石、矾石等人,前去利胆排石。”
但见:大柴胡将军目如枳实,面似黄芩,持半夏柴胡刀,骑芍药大黄马,腰悬一把大枣生姜剑,十分威武。有诗赞曰:
肝胆之中湿热缠,胁疼牵引背和肩;
纳呆口苦呕和吐,亏大柴胡得胜还。
最后,天士说道:
“第四路,攻打‘肝阴不足’之敌,若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心烦咽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者,乃是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胁络失养之故也。本帅命一贯[20]将军前去养阴柔肝。若兼心中烦热,再命栀子、枣仁前去助战;如有头晕目眩,再命黄精、菊花、女贞子前去益肾养肝;若有脾虚而脘闷腹胀、纳少便溏、神倦乏力、舌质淡红、脉濡而细者,再命党参、白术、茯苓、苡米等人前去健脾养肝。”
但见一贯将军:持枸杞沙参麦冬刀,骑川楝当归生地马,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胁间隐痛久迁延,头晕心烦口亦干;
苔少舌红脉细数,盼来一贯保平安。
只听三声炮响,四员大将直捣胁肋之地。五痛鬼见神农军又从四面冲杀而来:柴胡疏肝将军从正面与他交锋,一贯攻其背后,其余二将一左一右,将五痛鬼围在核心。那怪物左冲右突,难以脱身,众妖兵摇旗呐喊,不敢上前。五痛鬼一见势情不利,便摇身一变,化作一股清风,窜至肚腹之地。
腹  痛
这拟人国的肚腹之地,上起胃脘以下,下到耻骨毛际以上,内有肝、胆、脾、胃、肾、大小肠、膀胱等重要官员。五痛鬼既然窜入此地,必然要令这些官府的经络闭塞,而造成腹痛。
五痛鬼挑起腹痛,通常有四种手段。
一是“外感时邪”。如寒暑湿热之邪入侵,均可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邪滞于中,气机痹阻、不通则痛。若寒邪入而化热,或湿热积滞内阻、腑气不通,亦可导致腹痛。
二是“饮食不节”。由于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内停,或恣食肥甘辛辣之品,湿热蕴结肠胃;或过食生冷,寒伤脾阳,均能影响脾胃之健运功能,令气机失于调畅、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
三是“情志失调”。精神抑郁、恼怒伤肝、木失调达、气血郁滞;或肝气横逆、乘犯脾土,以致肝脾不和、气机不畅,亦可造成腹痛。
四是“阳气素虚”。脾阳不振,则运化失职,或寒湿停滞,渐至脾阳衰惫、气血不足;肾阳亏虚,则寒从内生,气血不能温养脏腑,遂致腹痛。
此外,还有手术后,或跌打损伤,导致气滞血瘀、络脉痹阻、不通则痛,故腹痛作矣!
天士元帅闻得五痛鬼窜入腹中,即对众人说道:“五痛鬼窜入腹中,务必速除为要。此贼惯用之技虽有寒、热、气、血之别,总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乃寒邪、实热、积滞所引起之腑气通降不利、气血运行受阻;虚为脏气虚寒、气血不能温养所致。故本帅用兵,一要探清寒热:如得热痛减为寒,得寒痛减为热;寒痛则拘急、腹鸣切痛,热痛则便秘、喜饮冷;寒痛苔白腻。热痛苔黄腻,二要辨明虚实:如实痛拒按,虚痛喜按;饱则痛者为实,饥则痛者为虚;实则痛势急暴,虚则痛势绵绵。三要认定气血:如气滞则为胀痛,痛无定处,常伴胁下不舒、嗳气;血瘀则为刺痛、固定不移,常伴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四要审其部位:如少腹痛,掣及两胁,多属肝胆;小肠及脐周,多属脾胃、小肠、肾与膀胱。尔等不可大意!”
众人答曰:“谨遵元帅吩咐!”
天士说:“痛鬼为患,总不外乎寒、热、虚、实四端,故本帅用兵,以攻此四路之敌为主。”
“第一路,攻打‘寒邪内阻”之敌。若见腹中拘急暴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小便自利、大便自可或溏泻、舌苔白腻、脉沉而紧者。此乃寒邪入侵、阳气不运、气血被阻之故也。本帅命正气天香[21]将军率领良姜、肉桂、吴萸、小茴香、当归、细辛等人,前去温中散寒。”
“若见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此乃肾阳不足、寒邪内侵也。本帅命通脉四逆[22]将军前去温通肾阳。”
“若见小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者,乃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也。本帅命暖肝[23]将军前去温肝散寒。”
“若见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而又见身体疼痛者,此乃内外皆寒。本帅命乌头桂枝[24]将军前去祛散内外之寒。”
“若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乃寒邪上逆也。本帅命附子粳米[25]将军前去温中降逆。”
“若虚寒腹痛较甚,并有呕吐肢冷脉微者,本帅命大建中[26]将军前去温中散寒。”
“若腹痛自利、肢冷、脉沉迟者,乃脾胃阳虚也。本帅命附子理中[27]将军前去温补脾阳,不得有误!”
七员战将领命。但见:
天香正气将军持乌药香附理气刀,骑干姜紫苏陈皮马。
通脉四逆将军还是攻痢妖那副装束。
暖肝将军持小茴乌药沉香刀,骑归杞苓姜肉桂马。
乌头桂枝将军持桂芍甘枣生姜刀,骑乌头散寒烈火马。
附子粳米将军持甘草半夏和中枪,骑附子粳米枣红马。
大建中将军持干姜蜀椒剑,骑人参饴糖马。
附子理中将军持附子回阳刀,骑参甘姜术马。有诗赞曰:
阴寒腹痛辨何难?喜暖肢凉口不干;
舌淡白苔常拘急,暖中七将夺雄关。
元帅又曰:
“第二路,攻打‘湿热壅滞”之敌。若有腹痛胀满、痛而拒按、胸闷不舒、烦热口渴、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烦渴引饮、自汗、小便短赤、或潮热谵语、舌苔黄燥、脉来沉滑或沉实者,乃是邪热蕴结胃肠、津液受伤、糟粕停滞之腑实证也。本帅命大承气[28]将军前去通腑泻热、行气止痛。不得有误!”
承气将军领命。有诗赞曰:
湿热为邪壅腹中,痛而拒按便难通;
躁烦口渴苔黄燥,承气汤来把实攻。
接着,元帅又说道:
“第三路,攻打‘中虚脏寒’之敌。若见腹痛隐隐、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劳累或饥饿则加重,得温得食则痛减,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怯冷、大便溏薄、苔白脉细者,此乃脾阳虚而中气不足之故也。本帅命小建中[29]将军前去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不得有误!”
小建中将军领命。有诗赞曰:
虚寒腹痛隐而绵,时止时休得食安;
喜按喜温劳则甚,建中宜小暖中寒。
最后,元帅说道:
“第四路,攻打‘邪实壅结’之敌。如有‘气滞’者,必有脘腹胀痛、攻窜不定,或牵引少腹、嗳气或矢气后痛势减轻、恼怒烦闷则痛势加重,苔薄脉弦者,此乃气滞不通、气机升降失调之故也。本帅命四逆[30]将军率领玄胡、川楝等人,前去疏肝理气。”
“若是‘血瘀’为患,必然腹痛经久不愈、痛势较剧、或痛有定处、触痛或拒按,舌质青暗、脉象滞涩者,此乃久痛入络、瘀血阻滞之故也。本帅命少腹逐瘀[31]将军率领延胡索、小茴香等人,前去活血化瘀。”
“若有‘食滞’,必然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黄、脉滑数者,此乃宿食停滞肠胃、升降不利之故也。本帅命楂曲平胃[32]将军率领鸡内金、炒麦芽、莱菔子等人,前去消食导滞。”
“若是‘虫积’为患,必然脐腹攻痛、时作时止、贪食消瘦、挖鼻、睡中〔A022〕齿、唇内可见小白点、面部有花白色斑、甚则剧痛,肢冷而厥者,此乃虫扰腹痛也。本帅命使君子[33]将军前去驱虫消积,不得有误!”
四将领命。但见四逆、逐瘀二将亦似前番装束。
楂曲平胃将军持山楂建曲刀,骑苍朴陈甘马。
使君将军持苦楝芜荑刀,跨使君甘草马。
有诗赞曰:
实邪壅塞腹中疼,拒按皆因积滞生;
气血食虫皆作祸,神农将士显奇能。
四路人马安排已毕。元帅乃对诸将嘱道:“寒、热、虚、实乃五痛鬼扰乱肚腹之惯技也。但寒痛缠绵不已,可因郁而化热;热痛日久,又可转化为寒,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实痛未已,日久饮食少进、化源不足,亦可转化为虚。若体素脾虚不运,偶因饮食不节、食滞中阻,又生虚实夹杂。尔等务必辨清敌情,方能克敌制胜。”
诸将拜谢而去。
这时,只听一声号令,四路雄兵犹似离弦之箭,直捣腹中。五痛鬼倚仗腹中宽阔之地,能攻能守,急忙率领妖兵前来迎战。那鬼蜮死死守住第一道关卡,一连战了三十余合,未分胜负。天士见状,即命备急[34]将军前去助战。备急一声“得令!”急取巴豆扫滞刀,骑上干姜大黄马疾驰而去。但听战鼓咚咚,喊声大作。备急将军横刀跃马,直取五痛鬼。五痛鬼见来将势不可当,急忙后退。诸将奋力上前,一齐追杀过去,势如潮水一般,妖兵哪里抵挡得住?五痛鬼只得收拾残军,逃往腰肾而去。
腰  痛
五痛鬼既然窜入腰肾,便又重整旗鼓,造成腰痛为患。腰者,上连背膂、下接尻尾、中为脊柱,其两侧平脐之处即是腰部,为一身持以转动之枢纽。腰为肾之外候,与膀胱为表里,在外为太阳,在内属少阴,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故而腰痛为患,不得不以肾为主。然有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之别。
这五痛鬼既然来至此处,便凭他的三种手段来掀起腰痛之患。
一是“感受外邪”。凡居处寒冷潮湿,或涉水冒雨、汗出当风、外邪入侵、壅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发为腰痛。此类以湿为根源、偏于寒者为寒湿,偏于热者为湿热。亦有湿邪挟风而流注经脉者。
二是“瘀血凝滞”。乃系劳伤蓄血,或曾受外伤、气滞血瘀、阻塞经脉,或久痛入络、络血凝滞而形成腰痛。
三是“肾气亏损”。凡劳损久病,年老体弱,或房事不节、精血衰少、无以充养骨髓、濡养经脉,因而引起腰痛。
由此看来,这五痛鬼欲要在拟人国掀起腰痛为患,必然要采取虚、实两手。实者发病急,以风、寒、湿、热、瘀血而为害;虚者发病缓慢,以肾精亏虚为主。但亦有虚实并见,如因肾虚而外邪乘虚而入;或邪气久居,肾气耗损。故腰痛总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即是实证,只待邪热减轻之后,亦应参合补肾。
此刻天士元帅召集众人说道:“五痛鬼今被我军逼入腰肾之地。本帅今日兵分四路,前去扫除顽敌。”
“第一路,攻打‘肾虚’之贼。由于腰为肾之腑,尽管腰痛有因寒、因湿、因热、因气之异,而少阴肾衰、阳虚不足乃是造成腰痛之主因。故腰痛一证,属虚者十常八九。凡是虚证,形色往往显得发青、发白,甚至出现黧黑之色,脉象多见沉细微弱。有的移多行动或站立,便感觉不能支持;有的特别感觉疲乏无力,稍有活动则不能忍耐;有的痛而发沉,天气一转阴雨便痛得难以忍受。如此种种,乃是肾阳亏损之故也。本帅命加味青娥[35]将军前去温补肾阳,不得有误!”
这青娥乃是一名女将,但见她:目似川乌之黑,面比胡桃肉嫩,唇似小茴香一点,眉若青盐半月轮,鹿角盔,穿山甲,杜仲剑,乳香马,细辛披挂。好个巾帼英雄,欣然领命。有诗赞曰:
腰痛多因虚肾阳,遇劳加重且绵长;
酸疼最怕逢阴雨,加味青娥是妙方。
元帅又曰:
“第二路,攻打‘瘀血’为患。若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俯仰不利、昼轻夜重,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者,此乃瘀血凝滞腰肌之故也。本帅命身痛逐瘀[36]将军率领穿山甲、全虫、绛香等人,前去活血通络、理气止痛,不得有误!”
身痛逐瘀将军领命。有诗赞曰:
瘀血凝腰痛似锥,昼轻夜重实堪悲;
舌如紫暗君须记,身痛逐瘀得胜归。
天士嘱道:“若是腰部扭伤,俗称‘闪腰岔气’,突然腰痛而不能转侧者,乃是气停血滞之故也。本帅命破故脂[37]将军前去通气活血,不得有误!”
但见她:头戴红花,面如官桂,目似槟榔,口比桃仁,眉分三七,披枳壳肉桂甲,骑乳香地鳖马,持故脂熟军刀,领命而去。有诗赞曰:
扭伤腰部侧身难,桂杜桃红故脂餐。
三七槟榔同枳壳,乳香地鳖熟军安。
接着,元帅又道:
“第三路,攻打‘寒湿’之敌。若见腰部冷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转侧不利、卧后起床更觉不舒,舌苔白腻、脉沉者,此乃寒湿之邪着于腰间,阻滞经脉之故。本帅命甘姜苓术[38]将军前去散寒祛湿,不得有误!”
甘姜苓术将军领命。有诗赞曰:
腰痛犹如坐水中,转旋不利湿寒攻;
卧而不起难堪甚,苓术甘姜立战功。
最后,元帅说道:
“第四路,攻打‘湿热’之敌。若有腰髋疼痛,痛处伴有热感、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象濡数者,乃系湿热之邪壅滞脉络之故也。本帅命加味二妙[39]将军前去清热利湿,不得有误!”
但见他:持黄柏苍术防己刀,骑萆薢当归牛膝马。有诗赞曰:
腰痛由于湿热伤,痛而觉热小溲黄;
苔黄脉数腰髋胀,二妙相加是妙方。
各路人马安排已毕,但听三声炮响,诸将各持器械,跃马扬鞭,直捣腰肾之地。五痛鬼见为首一人是个女将,便哈哈大笑道:“叶天士手下无人也,故让女子来打头阵。俺见你生得如花似玉,若是伤了你,人家岂不要道我不会怜香惜玉么?”青娥一听大怒,即挥杜仲剑直刺五痛鬼面门,五痛鬼举刀相架,心中发怵,张口骂道:“你这该死的婆娘,当年俺让西子捧心,传为佳话。今日俺也要你扭动腰肢哩!”说罢,急举大刀,向青娥狠狠砍去。青娥眼疾手快,一剑向五痛鬼刺去,快如闪电。五痛鬼将头侧过,避开剑锋,可把右耳削落半个。五痛鬼大怒,口中又骂道:“不识好歹的婆娘,俺定要报此一剑之仇!”青娥亦骂道:“泼痛鬼休得猖狂,你姑奶奶今日定要取你性命!”于是二人并马相交,一场恶战,只六七个回合!五痛鬼便气力不支,心下寻思:“此女子好厉害也!”正欲夺路而逃,怎奈四周早有破故脂及逐瘀、肾着、二妙四人死死压住阵角,断了五痛鬼的退路。这时,但见青娥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一马杀至五痛鬼面前,手起一剑……,眼见五痛鬼性命不保,忽见一人从天而降,快如疾风,一挥长袖,挡住了青娥的剑锋,救了五痛鬼,逃回三因营。
这正是——
青娥怒气冲霄汉,痛鬼威风扫地皮。
不知劫走五痛鬼者竟是何人?且看下回分解。
【附注】
[1]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 薄荷、香附各250克,细辛25克,川芎、荆芥各120克,防风5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160克,为末,每服6克,饭后茶水调服。功能疏散风邪,升清泄热。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疼、或巅顶作痛、或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苔薄白、脉浮滑者。
[2]桑菊饮:见第八回注[5]。
[3]羌活胜湿汤:见第八回注[7]。
[4]天麻钩藤饮:见第十四回注[1]。
[5]龙胆泻肝汤:见第十八回注[19]。
[6]吴茱萸汤:《伤寒论》方 吴茱萸6克,人参15克,生姜20克,大枣12枚,水煎,分三次服。功能温肾暖胃,降逆止呕。治胃寒、食谷欲呕、或胃脘作痛、吞酸嘈杂,少阴吐利、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7]八珍汤:《正体类要》方 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川芎各10克,炙甘草5克,加姜、枣,水煎服。功能双补气血。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怔忡、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四肢倦怠、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8]大补元煎:《景岳全书》方 山茱萸、炙甘草各5克,淮山药、杜仲、当归、枸杞子各10克,人参15克,熟地30克,水煎服。治气血大虚、肾虚精亏、精神失守之证。
[9]血府逐瘀汤:见第十回注[12]。
[10]半夏天麻白术汤:《医学心悟》方 半夏15克、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各10克,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3枚,蔓荆子10克,水煎服。功能健脾祛湿,化痰熄风。治风痰所致的眩晕、头痛、痰多、胸膈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11]乌星汤:(任应秋经验方)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先煎川乌、地龙、南星、细辛四味,菊花最后入,稍煎即成,分二次服。冰片另研极细,分做两份,临服时冲入一份,服后略休息。功能升清阳,化浊气,并能迅速入脑通络。治慢性头痛、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脉来沉细微弦,并无热象、乃系阳气虚损、清阳不足于上的表现,即所谓神经性头痛是也。
[12]清理六经汤:(经验方)羌活9克,白芷、川芎、半夏、黄芩各10克,柴胡、吴萸各6克,珍珠母、葛根各24克,白芍15克,细辛、甘草各3克,水煎服。通治六经头痛。
[13]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方 桂枝15克,炮附子3枚,生姜10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水煎,分三次服。功能温阳逐湿。治太阳病、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14]参七散:(任应秋经验方)白人参15克,三七9克,川附片9克,川郁金12克,山楂9克,五灵脂9克,肉桂6克,降香9克,乳香3克,炙甘草15克,共研未,每服6克,米醋或温热黄酒送服。功能扶助心阳,畅通血行。治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者。
[15]炙甘草汤:《伤寒论》方 炙甘草20克,生姜15克,人参10克,生地黄80克,桂枝15克,阿胶10克(烊化),麦门冬30克,火麻仁20克,大枣10枚,酒、水煎,分三次服。功能益气补血,滋阴复脉。治气虚血少而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胸闷、舌光少苔及虚劳肺痿。
[16]生脉散:见第九回注[4]。
[17]柴胡疏肝散:见第十五回注[1]
[18]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方 五灵脂、川芎、牡丹皮、赤芍药、乌药各6克,延胡索3克,当归、桃仁、红花、甘草各10克,香附、枳壳各5克,水煎服。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瘀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者。
[19]大柴胡汤:《伤寒论》方 柴胡25克,枳实20克,生姜15克,黄芩10克,白芍药10克,半夏15克,大枣10枚,大黄10克,水煎,分三次服。功能和解少阳,泻下热结。治少阳热邪未解,阳明里热壅盛。症见往来寒热、胸闷呕恶、郁郁微烦、心下痞硬、下利而不畅、脉弦有力。也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
[20]一贯煎:《续名医类案》方 北沙参、麦门冬各10克,生地黄50克,当归、枸杞子各10克,川楝子5克,水煎服。功能养肝阴、疏肝气。治肝肾阴虚、肝郁气滞。症见胸胁不舒或疼痛、口干、舌红少津。也用于慢性肝炎、肝区疼痛属肝阴虚者。
[21]正气天香散:《保命歌括》方 乌药、香附、干姜、紫苏叶、陈皮,水煎服。治寒邪内阻之腹痛。
[22]通脉四逆汤:见第十六回注[17]。
[23]暖肝煎:《景岳全书》方 当归、枸杞各10克,小茴香6克,肉桂5克,乌药6克,沉香3克,茯苓6克,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症。
[24]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方 乌头、桂枝各10克,白芍药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蜜20毫升,煎服。治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者。
[25]附子粳米汤:《金匮要略》方 炮附子10克,半夏12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粳米15克,水煎,分三次服。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26]大建中汤:《金匮要略》方 蜀椒6克,干姜12克,人参10克,水煎去滓,入饴糖溶化,分二次服。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痛。治中阳虚衰、阴寒内盛、脘腹剧痛、上下攻撑、不可触及,腹满呕逆、不能饮食,及脾胃虚寒、腹部剧痛。
[27]附子理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 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功能温阳祛寒。治脾胃虚寒而致的吐泻、腹痛、面色〔A018〕白、手足不温、及霍乱转筋等症。
[28]大承气汤:见第八回注[12]。
[29]小建中汤:见第十回注[3]。
[30]四逆散:见第十回注[28]。
[31]少腹逐瘀汤:见第十九回注[21]。
[32]楂曲平胃散:即平胃散加山楂、建曲。治饮食停滞。
[33]使君子散:《证治准绳》方 炒使君子10个,甘草(胆汁浸)、芜荑各10克,苦楝子5个,为粗未,每服3克,水煎服。治蛔虫、腹痛时作、肚胀青筋。
[34]备急丸:《金匮要略》方 大黄、干姜、巴豆霜各等分,蜜丸,黄豆大、每服三、四丸。功能攻逐冷积。治胸腹胀痛、便秘不通、甚则气急、口噤、暴厥、无热象、无虚象者。如用此为作栓剂塞肛中,治上述病症取效甚速,且副作用小。
[35]加味青娥丸:(任应秋经验方)破故脂12克,炒杜仲9克,胡桃肉30克,小茴香9克,穿山甲6克,制川乌12克,鹿角片9克,乳香3克,细辛3克,水煎,少入青盐,化开,热服。功能温暖肾阳。治肾虚腰痛、形色或青或黑、或白,脉沉细虚弱、或稍多行动或站立便不能支持,或疲乏无力、不能活动,或痛而发沉,逢阴雨则痛甚。
[36]身痛逐瘀汤:见第二十一回注[7]。
[37]破故脂汤:(经验方)破故脂10克,桃仁、红花各9克,肉桂、三七各3克,枳壳、槟榔、杜仲各9克,乳香、地鳖虫各6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治闪腰岔气、不能转侧。
[38]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方 甘草、白术各5克,干姜、茯苓各10克,水煎,分三次服。功能温脾胜湿。治寒湿伤脾。症见身体沉重、腰及腰以下冷痛、但饮食如常,口不作渴,小便自利。
[39]加味三妙散:(经验方)黄柏、苍术、防己各10克,萆薢30克,当归、牛膝各6克,水煎服。治湿热腰痛。症见腰痛而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濡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