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最值得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56:50
(一)凤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

一座青山抱古城,
一湾沱水绕城过,
一条红红石板街,
一排小巧吊脚楼,
一道风雨古长城,
一座沧桑古城堡。

古城简介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古城特色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
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
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

沈从文故居
凤凰古城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
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古城特色。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著《沈从文论》)的沈从文先生在古城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拔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熊希龄故居
凤凰古城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9年6月25日(农历)熊希龄先生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祠堂坐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南方长城
中国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古城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
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庭政府管辖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经常揭竿而起。为了安定边境地区,镇压反抗,明朝廷拨出4万两白银,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起了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作了部分增补修建。
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也就没有修筑得像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壮大,所用石块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地被当地人拆去建房、垒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景点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王村芙蓉镇
王村古镇是秦汉时期酉阳城旧址。是一座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是猛洞河水道旅游的门户,猛洞河风景区的南大门,这里铁路、公路、水运交通方便。镇中风光风情独特.五里青石板长街,两傍板门店铺,土家吊角楼顺坡而建,淳朴的土家民族风情十分迷人。战国时代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世愁争战盟约所立的“溪洲铜柱”依然如故,中国重点保护文物“溪洲铜柱”,上面铭刻2300多字,记载公元940年楚王王与土司罢兵言和盟约,是研究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此外,这里还有高约60米,宽70米的王村瀑布,人可在瀑布帘后行走,如置身于水晶宫。王村幽深的小巷,青石板的长街、土家的吊脚楼和纯朴的民风吸引了游人,同时也吸引了一些电影导演的目光,1986年著名电影导演把这里选作了电影《芙蓉镇》的外景拍摄地,于是王村又有了一个名字叫做芙蓉镇。完好的外景地,将饱你的“眼福”,品尝一碗“米豆腐”将饱你的“口福”。然而,对于多数王村人来说,尽管电影《芙蓉镇》和近年兴起的旅游热多少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但他们闲适的生活生活如同那个久远的旧梦,依旧沉睡着。来王村,土家人的织锦不可不看。在临街的作坊里,古老的织机声是古镇特有的天籁。
这些呢就是土家的织锦,当地人把它叫做希兰卡普,也就是花被面的意思,大家可以看到,它的颜色大红大绿色彩鲜艳非常的漂亮,那现在它就不仅仅作为被面来使用了,它还可以做床垫,沙发靠垫,还有壁挂什么的,从工艺上来分,它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上面这种传统工艺的,而且它是个棉纱制作的,那另外一种呢就是下面这种现代派的。毛古斯舞、猛洞河的风光,都是织锦的主要内容,土家人对自己家乡和生活的偏爱,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描述着,没有太多的矮饰。王村的黄昏在不知不觉来临。这时,夕阳西下,远山悠悠,一曲无声的渔舟唱晚。
凤凰历史著名人物:
文坛巨匠——沈从文
第一总理——熊希龄
画坛怪杰——黄永玉
民族英雄——郑国鸿
竿军楷模——田兴恕
钢铁博士——肖继美
===================================================================================
===================================================================================
(二)丽江——云南的桃花源

一支婉转的歌,
一幅生动的画,
一首秀美的诗。
丽江古城北依象眠山,西枕狮子山,南临文笔山,翠峰如屏。以不筑城墙而驰名,因为古代丽东世袭的土司姓木,若筑城墙,木字加上框便成为“困”字,因而古城没有城墙。玉泉水自城东北黑龙潭涌出,沿街分流,走巷穿户,常年清流,有“户户朝阳,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风貌。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古朴自然,选址建城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街道、庭院遍植花木,素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户不养花”赞语。路面都以丽江特产彩石板铺成,溪流之上为石拱桥,小桥临波,曲经通幽,雨季不泥,旱季无尘。丽江当时的街场是个土圩场,雨季泥泞过膝,干季风沙遍地。明代土司开挖西河,利用西高于东的地势,人工控制活动石板,定时引西河水入中河,并冲洗五花石铺成的街面,保持城市的清洁干净。到了清代,又开挖东河,把中河水东引入城。这样,三水入城,穿街过巷,又分为无数小渠,与潭泉相连,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布满金城。才有“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景观。有水就有桥,及单孔、双孔、三孔及多孔桥共七十余座。许多石拱大桥都是明代纳西族木氏大土司从内地聘来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营造的,具观赏价值,也有很高的实用性。丽江城中心为四方街,自古商旅云集,贸易兴盛,也是节日聚会处。城内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均保存完好,有皈依堂、黑龙潭、五凤楼、得月楼、锁翠桥、解脱林、木氏土司府和成片的古民居,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瑰宝。木氏土司府仿北京明紫禁城,有三大殿、家庙、万卷藏书楼等数十个院落和狮子山“御苑”,规模宏大、殿宇壮丽,占地达40万平方米。寻常百姓民居,格局式样均三方一照壁,门多东门,厅廊宽敞,天井大方,门窗雕饰花鸟等图案,极富文化气息,体现了纳西民族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有“高原姑苏”高原“威尼斯”之称。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木府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而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朝(1253) 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
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势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官室之丽,拟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化革命”(1966-1976)。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 丽江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时间,使木府如凤凰涅磐般再现于世。
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 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 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场所,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带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 而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

万古楼
万古楼是丽江标志性的建筑。意为观览畅怀于制高点,因谐其音,名为万古楼。万者,寓意俯瞰丽江古城及其田园风光,遥望玉龙雪山万年冰川,又寓意丽江恢复重建家园,千古流芳,万古不朽。万古楼为塔式五重檐全木结构建筑,高33米,象征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3万各族人民。主体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第一楼。柱长22米,反映民间“好事成双”的说法,以及婚嫁选择双日为吉的习俗。采用16根通天柱,反映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有开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传说,寓意纳西儿女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四方街
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有四个岔路口通往古城的出口,临着酒吧一条街,热闹非凡,有好多摄影爱好者再此等待最佳时刻为古城留影。
丽江四方街自古称为“大研”。这里四周青山,坝内碧野,泉水萦回,形同碧玉大砚,故有此命。始建于宋末元初。相传因丽江世袭知府姓木,忌讳筑上城墙后变作“困”字,故不修城墙。城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射出四条大道,每条主道都有巷弄相随,巷弄四通八达,无死胡同。大小路面均铺五色石板,经数百年走磨,石纹毕露,颇为别致。居民群落多依山傍水,大衢小道顺山势而行。来自象山脚下的玉泉水流至城头双石桥下,分流3股伸向东南,形成无数小支流,穿越大街小巷,回旋千家万户,水上小石桥不计其数。居民住宅多为瓦房,大多三坊一壁,天井正方,走廊宽敞,门窗雕饰花鸟图案,院内种植草木花卉。

丽江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景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分布有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湖即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境内,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达93.5米。泸沽湖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一江即金沙江。金沙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沿线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
==================================================================================
==================================================================================
(三)平遥——拍古装戏的天然布景

古城简介
古城夜景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城内概况
沧桑的古城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滋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芦肚巷等。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的城隍庙街,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城隍庙的宣传词“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不知出自于何处,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庙,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清虚观,位于东大街东段,创建于唐,鼎盛于元,现存主体建筑是明代遗物,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

掌故传说
日升昌票号兴起的传说:
日升昌票号,其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在清朝乾隆年间已资财雄厚。财东是平遥西达蒲村李大全,嘉庆末年的一天早晨李大全和朋友(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名失传),在平遥城皇庙赶庙会,突然算命先生指着一位风流后生说:“李老爷你若能把这后生收下日后定大发其财”。李大全问为什么?算命先生答,“这后生外表风流成性,挥金如土,实是怀才不遇的奇人,他人不知且难供这后生开销,只有像李老爷你这样的财东才能供起后生的开销,李老爷要信得过鄙人,年后定金银无数”。李大全听后说:“哪我就养活他一年看这后生是什么奇才”。算命先生又说:“李老爷不过鄙人有话再先,这后生想去什么地方、想做什么你都要答应他”。李大全稍思后说:“只要他不犯王法”。随后二人便把后生召唤过来,问后生叫什么,家住哪里,想做什么?得知后生叫雷履泰,家住细窑村,想去京城,时过久李大全便派人把年青的雷履泰送到了西裕成颜料京城(北京)的分号。
雷履泰到达京城后无事可做,每日和富家子弟吃喝玩乐,并用二佰俩银子买了一只百灵鸟,大把的开销银俩使的西裕成颜料京城(北京)的分号收不赢支,分号告急,李大全从平遥总号拨银给京城分号,时隔不久京城分号又告急说:“雷履泰将用二佰俩银子买的百灵鸟送给他人,这样的败家子弟怎能养的起”。李大全命分号不要限制雷履泰,但要了解雷履泰在与什么人玩,在做什么?话说雷履泰将百灵鸟送给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清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爱新觉罗·旻宁)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雷履泰就用这只百灵鸟打开了戒备森严的皇宫大门。
一日雷履泰进得宫去看见旻宁太子愁眉不展,便问其因。旻宁太子说:“由于年成不好,全国响马四起。救灾银俩和粮草经常被抢盗,国库空虚。父皇(嘉庆黄帝)为此大动龙彦”。雷履泰听后说:“如太子能让我面见皇上,在下有妙方防止现银运送被盗抢”。旻宁太子听后忙带雷履泰面见嘉庆黄帝。雷履泰把“即不需要劳师动众,又能防止现银被盗抢的汇票”想法面奏了嘉庆黄帝。嘉庆黄帝听后认为是个上策,但必竟先朝先祖无此例,就下口御以西裕成颜料庄名誉,向民间踌躇银俩放货获利,以资国库空虚,就这样延生了中国笫一张汇票。在雷履泰的精明策化与经营下,清朝政府的莫许支持下,年终只是上缴皇宫的锐银,就用骒马驮着便排满了京城十里长安街。
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日升昌票号成立,开创了中国银行史上笫一家票号。总号设于山西平遥西大街,财东李大全,经理雷履泰。
雷履泰夜梦“日升昌”:
道光三年(1823年),西裕成改营票号,取名“日升昌”,意在生意兴隆,如日初升,繁荣昌盛。“日升昌”这块金字牌匾,令每位游客赞不绝口,但关于“日升昌”这三个字的来源,却有着一段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
一天傍晚,雷履泰吃过晚饭在铺号内溜了一圈,回到房内靠着铺盖卷就躺下了,忽然见铺面斜对门的木器厂内着了冲天大火,一时人们都大呼小叫着去救火,但当雷急忙赶木器厂前,原来竟是一座金碧辉煌赛似神仙住的天堂大院,推门进去,只见里面更是珠光宝气,碧瓦琉璃,真是一座流光溢彩的洞天福地,正在雷掌柜目不暇接之时,忽见东方朝霞虹景里,两轮红日喷薄而出,那金辉与宅院相映,更是璀璨壮丽,令人叹为观止。訇然一声只见天上开了一座大门,天界众仙飘然而至,向西而去,这时许多神仙都频频招手,约他同去,于是雷履泰就觉得自己身如飘带,冉冉登上仙界,当他回首坐谈间,却见妻儿正向他招手,正欲带他们同去,不料众仙中,一位黑脸天仙跨步上前挡住去路,雷履泰猛一激凌,翻身越起,竟是一个离奇的梦。 这时雷看看时辰,已交三更,回想梦中情景犹历历在目,梦中意向分明是一个事业飞黄腾达的吉兆,于是他想起这几天一直为确定总号的名称而反复思索,但不甚满意。他曾想过“广聚源”、“兴隆盛”等名号,后来都一一否定了。
因为这些名称里虽有财源广进,永盛不衰之意,但似乎总缺少一种开创“票号”这一独特行业的新气派、新气象。这时,一个崭新的思想火花在他脑海中闪现出来,而且立刻汇聚成这样几个字,(二日并升光照 大地的情景)“日升昌”这个名称太好了,东家听了也一定会高兴的。雷履泰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他开门来到院中,东方的天色已经曦微,又一个晴天丽日来到人间! 为了适应新开张的“日升昌”票号业,东家李大全真的说妥买下“西裕成”斜对面木器铺的地方,然后根据票号生意的需要设计修筑这座“万古流芳”的日升昌大宅院。
财东跪请雷掌柜:
日升昌票号成立之后,大掌柜雷履泰与二掌柜毛鸿翙关系恶化,年少的东家李箴视听从毛的建议,让雷回家养病,雷知道是毛从中作梗,想取而代之。回家后雷便写信要撤回分庄。东家得知后登门送银送酒,直到下跪雷才收回成命,并在毛辞职出号后上号工作。俗话说: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日升昌票号业务之所以汇通天下,雷、毛二人的矛盾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父子经商各为其主:
百川通广州分号经理邢嘉宾,年轻有为,精于生意。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有一次邢嘉宾获悉广东巡抚向北京要十三万两京饷。他捷足先登,拜见巡抚大人,争览这这笔生意。邢嘉宾的父亲邢国藩任蔚泰厚汉口分号经理,获悉更早,早已转告蔚泰厚广州分号掌柜争作这笔生意。百川通与蔚泰厚实力相当,都与巡抚大人交情不错。为了争到这笔生意,邢嘉宾写信给父亲陈说事由,父子二人互不相让。争来争去最后还是百川通做了这笔生意。父子相争各为其主,当时在商界传为美谈。百川通总号东掌柜联名写信嘉奖邢嘉宾。
明镜高悬—断伞:
康熙年间,范村人宋忠原背着一把大雨伞进平遥城看病,走到落邑村村南,从后面慌慌张张地跑来一人,宋忠原识的此人,是邻村人毋连迟。当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雨了。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大雨。宋忠原撑起背着的大雨伞,邀毋连迟同行,毋连迟赶紧靠过来借伞避雨。
两人风雨同舟,互济互助,边谈笑边行路到了高林村。宋忠原因风力大累得满头大汗,毋连迟于是接过宋忠原的伞打着到了南门外孔家饭店。这时已是风停云散,雨过天晴。宋忠原向毋连迟拿伞。毋连迟不但不还宋忠原,反而诬赖伞是他的,两人争吵起来,围拢来不少的观众。毋连迟说:“伞是我的!”宋忠原说:”伞是我的!”宋、毋扯夺雨伞,观众谁也断不清这伞是谁的,看他们吵吵嚷嚷,一直闹到平遥县署。宋忠原击鼓喊冤,知县王杰急忙升堂,原告宋忠原陈述了事情的经过。被告毋连迟仍一口咬定伞是他的。两人各抒已见,知县王杰一时作难,不好判断。沉默了一会,王杰猛然间把惊堂木一拍说:“刁民!屁大的事到县衙击鼓告状!想试探本官的软硬智愚……。”随即把伞撕的粉碎,掷下堂来,喝令退堂。
原告宋忠原从堂上下来,泪涕满面,被告毋连迟则幸灾乐祸,洋洋得意。两人走出县衙走到照壁南街上,四个衙役赶了出来 ,传唤二人重回县衙.二人再次跪在大堂上,知县王杰和颜悦色地判断,伞是原告宋忠原的,被告毋连迟属诬赖,重责四十大板,罚钱十贯,赔原告一把新雨伞。事后宋忠原给王知县送了一块匾额,上刻”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平遥城隍爷金屋藏娇:
在平遥城隍庙寝宫楼东梢间里坐一尊年轻漂亮之妇,据说,她就是城隍爷的小妾,对于这位小妾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段小故事:平遥城隍神年轻气盛,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次,平遥城隍与介休城隍神在一块相聚弈棋,平遥城隍神戏言说,我若赢你,您那位贤慧夫人就得归我所有,介休城隍神从心不服,一口答应下来,最后,以平遥城隍神为胜,这样,戏言为赌而造此后果,平遥城隍神无法,只好带回,为她营造一诗情画意的小环境,只得金屋藏娇。
在旧时,城隍庙赶庙会期间,介休张兰镇还派人到平遥城隍庙举行一年一度的梳头仪式,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70—80年代,活灵活现的故事,在古代更进一步使广大劳苦大众确信了城隍神的存在。
黄帝封鼎与平陶:
平遥上古时期称平陶,原址今平遥乔头村(今冀壁),相传炎、黄二帝、阪泉之战黄帝得胜,确立了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号令天下,大封领地,一日黄帝沿汾河入惠济河巡视至今平遥乔头村(原“冀壁”)一带平原,发现不远处风景独秀,青烟四起,上岸查看,此地所处一处(今平遥杜村)制陶规模宏大、而甚精,封此地为平陶。固有皇帝封鼎于平陶之说。平遥杜村历史悠久,直至明代,今平遥南神庙,庙墙有琉璃陶有落款“平遥杜村大明万历年制”实物。
西周时北方猃狁族兴起,经常南下侵暴周王朝,西周定王颐静命大军北伐。西周名将伊吉普北伐率大军驻扎平遥(今平遥城南军寨村)。平遥城为大军前营并设防猃狁族不敢来犯。双方百姓在此贸易形成集贸市场,日益繁华。北魏时平遥商业贸易已成规模,空前繁荣。以平陶城为基础,由洪善城、京陵城(原中都)、范落城等五城组建平陶城,因避北魏大武帝拓拔焘名讳,改名为“平遥”。由于平遥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形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和贸易集散地,被历代帝王所重视。经历明清,特别是清代中期平遥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日升昌票号轶事:汇业经营,不欺童叟
清末时期,平遥城内一位沿街讨饭数十年的寡妇老太太,有一天持一数额为12000两的日升昌张家口分号汇票,到日升昌总号提取银两。任柜头的一看签发时间在同治七年(1868年),与取款时间相隔了30多年,赶紧跑到后厅询问大掌柜,两人问清了汇票来历,并认真查阅了数十年的帐簿,如数兑付了现银。原来,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张家口经商做皮货生意,同治七年收拾盈余,在日升昌分号汇款12000两白银,起程回籍,不料途中得病身亡。尸体运回家里,妻子哭得死去活来。换完衣服择日出殡后,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开始败落。妻子十几年熬过来,一天,这位早已沦为乞丐的老妇,拿起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夹袄,从衣角摸到一张日升昌汇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日升昌兑取现银。这件事之后,日升昌名声大振,汇兑、存放款业务一天比一天红火。
王朝相弃儒经商
王朝相为著名商号长盛蔚(现为天吉祥博物馆)大财东兼大掌柜。王朝相本出身于比较贫困的书香人家。早年曾勤学求仕,虽未成大气候,但也官至教渝,他父亲十分盼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仁途上超过自己,可是王朝相这个长子并不争气,几次乡试均名落孙山,于是索性弃儒经商。他经商善用心计,审时度势,哪笔买卖该做,哪笔生意不可做,估量得比较准确。对物价的涨落判断的不差分毫。所以他经商40余年,很少亏损。
王朝相经商不仅有术,而且十分重义,与人交往,信用为先,讲究货真价实,公平交易,从不坑人。所以许多人都乐于和他做买卖。他把我国儒家的义利观应用到自己的商业活动中,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孙:经商与入仕,虽然所走的人生道路不同,但为人之道是一样的。善于经商的人,身处金钱和货利之场所,同样可修高明的德性;求商业利润要取之有道,不可见利忘义,投机取巧,善于从政的人,奉先五之教,不求货利,不贪赃枉法,公正廉洁,才能扬名显身,功所名就。
王朝相一直坚信自己的信条,说到做到,他的经商理念树立了一面镜子,很值得后人深思!
清虚观光绪皇帝问“道”测字
清虚观始建于唐朝,鼎盛于元明清,直至今日,香火不断,游人络绎不绝,据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润八月,曾有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西巡途中,路宿平遥,皇帝亲临清虚观问“道”测字的记载。留下了永垂史册,留芳百世的典故. 光绪皇帝进到观中,行至纯阳宫的月台,道长问道:施主可否问道,光绪曰:吾只测一字,“山”,你看甚意?道长看到是“山”字,上下打量了一番施主道:“山不见水,无根基,想必施主问得是江山如何?”光绪佩服地点头说:“好。”道长接着说:“你问我,我问谁,满朝文武都是贼,若要江山保平安,除非日后贼杀贼。润八月天年不佳,国有大难,民有大祸,不过劫难将过,来年看好。” 光绪皇帝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希望日后有所转机。 至此,清虚道观问“道”美名,扬及全国,经久不衰,吸引着许多中外游人前来问“道”测字。
火烧城隍庙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七至六月二十七是城隍庙庙会期,在清咸丰九年(1859年)庙会期间,在集市上出现了一位卖饼子的老翁,这位老翁在集市一直叫喊着:“卖火烧啦,火烧。”(平遥人称饼子为火烧),可是由于他的饼子太小了,叫了一天居然没人去买。一位年轻人看了看,诚心地告诉老翁说:“大爷,你的火烧太小了,人们都爱吃大的。”老翁告诉这位年轻人说:“今天是小火烧,明天就是大火烧。”当天夜里,果然庙内失火,除了后院寝宫窑之外的殿堂全部被烧为灰烬。后来,经过这位年轻人细心地回忆,才想起肯定是火神显灵了,从此,这段小故事便流传开来。
睡姑姑和药婆
双林寺东北隅有一座小祠堂“贞义祠”,祠中有两塑像,一尊是躺在床上双目紧闭的少女,人称“睡姑姑”;一尊是旁边坐着骨瘦如柴的老妇叫“药婆婆”。她们是世间的凡人,怎会进入寺庙祠堂享受人间的侍奉呢?相传很久以前,桥头村有一户人家家境很好,万贯家产供老夫妻和膝下小女享用,一家人过着和睦安康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女十六岁那年,父母得重病相继去世。这对于一个在父母怀抱里生活了十六年小女孩来说是多么不公平,她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天天到父母坟前看看,希望还能见到自己的爹娘,向她们哭诉自己的衷肠,但人死不能复生,女孩终究不能如愿以偿。话说,从她们家到坟地刚好路过村里的大庙。她父母在时,常常带她去寺院烧香上供,祈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如今二老虽已过世,小女却不忘常进寺院供奉菩萨。第二年,寺院主持派僧侣四处化缘,准备整修一些年久失修的殿宇。女孩知道后,把家中所有的财产变卖了,一分不留地捐给了寺院。后来在她得病卧床之际,对佛的虔诚感动了神灵。有一不曾相识的老妇,来到身边,每天给她做饭、煎药,不辞劳苦地侍奉她,病好后两人相依为命,一直到小女孩去世,这一老妇也陪她坐化了。 人们为了纪念乐善好施的少女和不知来历的老妇,在寺院的东北隅修了一座单间小祠堂,里面塑了她们的塑像,民间称“睡姑姑”、“药婆婆”。善男信女们每进寺院膜拜,都少不了到这个小殿来瞻仰。

平遥三宝
平遥夜景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县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的双林寺。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文化价值
中国第一家票号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存: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时间长,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
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献及实物可以查证。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发达的金融城市: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
文化价值: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这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城内现存六大寺庙建筑群和县衙署、市楼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
===================================================================================
===================================================================================
(四)西昌——卫星从这里上天

西昌历史
西昌有四张名片:分别是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
西昌有六大殊荣:西昌是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年度四 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川省第一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川省森林城市,2008年末,西昌被评为“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西昌旅游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三大特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狂欢,将“中国的狂欢节”推向高潮。
西昌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如汉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建邛都(今西昌),设越西郡,辖15县,属益州。以后辖也虽不断发生变化,担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
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由于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加之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圆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誉。

西昌的古迹
主要有西汉土城遗址、无名汉阙、唐代白塔、南诏景庄王庙、罗罗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门等。
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市。西昌的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其时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建昌古城是西昌各民族人民五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五 百多年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
西昌古城,悠悠五百年,文人墨客多汇于此,明代文学家杨慎、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诗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留下他们的墨迹,此外,在建昌古城以东2公里外的姜坡顶上,迄今还遗存着当地人称的“月鲁城古堡”。现场鉴定: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着战时的工事、石炮等遗迹、遗物。

泸山
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濒临邛海、拔地而起的泸山,海拔2317米,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的气势与邛海构成川西南一大景区之一,被誉为“川南胜境”,亦被誉为"蓬莱遗胜"。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 泸山名为"蛙巂山", 它从邛海边拔地而起, 海拔2238 米, 远远望去, 很像一只昂首朝天的青蛙。沪山山势雄奇, 酷似剽悍魁梧的勇士, 护卫着俊俏秀丽的邛海姑娘。山上古树参天,松树尢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泸山邛海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泸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苍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达山顶。浓荫丛中隐有汉、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0多座古刹。这些古刹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尽管他们的教规、哲学思想等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在一座山中和睦相处上千年,并各传各的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绝无仅有。其中泸山第一殿光福寺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设计精巧,规模宏伟。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有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寺庙前有汉、唐代时期古柏,银柯如铁、苍龙夭娇、上腾青霄,可称奇古。登上望海楼,邛海景观尽收眼底,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那“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头落人间”的著名诗篇,给游人以丰富的遐想。全国独一无二且具民族特色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小寺前,它那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给泸山增了色彩,给游人添了浏览的内容。
泸山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水面相对高差约800米,从山脚登上山顶约八公里。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
这里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素有“观音阁曲折迂回,瑶池宫高敞向阳,玉皇殿势险雄伟,五祖庵僻静幽深”之谓。佛教、道教、儒教共建庙宇于山中一条道上,山上有寺庙五座,道观四座,共九座古刹,体现了唐代武后“三教合一”的宗教懿旨。峨眉皆佛,青城纯道,惟西昌泸山别开生面,佛、道、儒三教并存,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集的旅游胜地。
泸山的第一座古刹“光福寺”,是泸山最大的建筑群,也是主庙,始建于贞观十五年。光福寺座西向东,呈阶梯状。远远望云,甚是壮观,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依山势分五级建造,由大雄殿、千佛殿、文武殿、魁星阁组成。 寺内有清乾隆二十三年铸铜钟一口,重达一吨多,还有古色古香的碑刻、香炉、铜铸佛像等,反映出了泸山古刹的千年兴衰。泸山各寺庙都建有望海楼,因地势不同而观景各异。光福寺望海楼名“吟云阁”,凭栏远眺,海阔天空,渔舟点点,岸柳、村落历历在目。光福寺前有一巨大照壁,上有明状元杨升庵火把节夜宿泸山,在看到泸山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在此吟出的名句:“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位于泸山的西昌地震碑林与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中国四大碑林,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历史上常有地震发生,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石刻集中反映了西昌历史上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农历正月初三和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农历八月七日三次大地震的史实。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碑刻主要分为记事与墓碑两大类。记事碑, 主要记载了地震对寺庙、衙署、会馆、民居、城垣及水利设施等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墓碑,主要记载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地震碑林详细地记载了三次大地震发震的具体年月日时,根据地震碑出土地点的分布情况,还可以观察到三次地震的受灾范围,推测出地震的震中。西昌地震碑林是今天我们研究历史地震宝贵的原始资料。
2001年,泸山兴建了泸山索道、滑道。泸山客运观光索道全长600米,高差100米,乘上索道可观泸山之秀色,俯揽邛海之美景。泸山有西南地区最长的槽式滑道,俗称“旱地雪撬”,全长1180米,高差100米,有单人车、双人车和母子车,整个滑道随山就势盘旋而下,心跳刺激有惊无险。

邛海
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卧于泸山东北麓,山光云影,一碧千顷,邛海水质清澈透明,面积约31平方公里。湖畔现有邛海公园、邛海宾馆 、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天下第一缸、青龙寺、月亮湾和新沙滩景观、莲池、阳光度假村、萝莎玫瑰园、老海亭遗址、核桃村观赏园和省体委水上运动学校等精品景点,它们组成了全新的邛海景观,构成了邛海文化新的元素。
邛海如同我国一些高原湖景一样,以恬静著称,景色四季各异,春日天光水钯,上下一碧,一片浩翰波光闪耀在苍山碧野之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岸边柳眉桃腮,燕语呢喃。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山寺渔村,相映生辉。秋日天高气爽,落霞孤鹜,秋水天长,使人留连忘返。冬季天净水明,红枫翠柏,倒映湖面。午后起风,海浪奔涌,似白鹅嫱戏于波涛上。
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的诗意之境。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兴奋不已,并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再如原中央大学教授朱契游邛海后也写道:“我曾泛舟西湖、鼓棹洞庭、横绝太湖、登临鄱阳,觉得洞庭雄阔,鄱阳奇伟,太湖深秀,西子浓妆,邛池淡抹,各有千秋,邛池尤以恬静见胜。”邛海景色由此可见一般。
邛海不仅景色秀美,还有许多美妙的民间传说,更烘托出它的神秘和美丽,如李膺《盖州记》和《太平御览》等著述中均有记载。邛海湖内有40多种鱼类,其中有特有的白鱼、鲤鱼、大虾、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种候鸟携家眷来此过冬。每到秋末冬初,便会有成群的候鸟飞临邛海——白鹭、鹭鸶、凫雁、苍鹭、鸳鸯、池鹭、天鹅和绿头鸭、赤麻鸭、沙秋鸭等约50余种,可以说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西昌市民热切盼望有个邛海独特景致——“人鸟相戏”“鸟节”。西昌旅游还没有发现“人鸟相戏”这一独特的资源,认识还稍显不够。在官方提供的有关西昌旅游资源简介文字中,无论是“四张名片”、“六大殊荣”还是2009年西昌市24个旅游节庆活动一览表中,我们都没有看到邛海水鸟的只言片语。旅游部门还没有把标识、体现西昌和谐、关爱、共融、幸福城市风情的“人鸟情”从泛泛的“西昌山川秀丽、景色迷人”、“西昌是著名的太阳城”等简单的表述中剥离出来,并把它作为充满文化特色、贴近市民的品牌性节庆活动加以打造。未能充分认识到通过创立、延续、发展鸟节品牌,不断提高西昌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城市的文化精神及品质,让属于西昌独特的“幸福感”延续,成为西昌市民一个重要的幸福标记。

螺髻山
距西昌城30公里,地跨西昌、德昌、普格二县一市,主峰海拔4359米,南北绵延100公里,因山形似螺髻而得名。
螺髻山奇峰如林,湖海棋布,最著名的高山景观有七十二峰、五彩海子、杜鹃花林、温泉瀑布和古冰川遗迹,被称为螺髻山“七绝”。七十二峰中,狮子峰、九里峰、双驼峰、玉笋峰和达达觉古峭壁以雄浑险峻取胜;书童石、苍鹰石、武士石等以形态多姿称奇;而玉峰岩、青宝山等处则以云海最为壮观。螺髻山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海子30余个。
它们像颗颗明珠镶嵌在海拔3700—4000米的深山密林中。这些海子因土地、水质、岩质的不同而呈现种种颜色,或灿若金、或绿如墨、或翠如玉……不少海子背靠奇峰、峭壁,山水交融、景观奇绝。
螺髻山的杜鹃花,一般多生长在3100———4100米的高山冷杉林中,有30多个品种。花期从4月开始,相继开放至深秋,花色繁多,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其中以大叶杜鹃和黄花杜鹃最为珍贵。此外还有山茶花、草灵芝、红木耳和十分珍贵的雪茶。
“大螺髻山,穹窿崔嵬,拔地千霄。其水绵绵遥逦如虹。亘一百七十余里,山中冰化源泉,烟靡林箐,露零芳草,水糜奇石,百鸟飞鸣,群兽啸舞,阳蒸荫郁,烟烟云云,静而成岚,动而成风.升而出云,降而作雨”。西昌县志的这段文字记载,概括了螺髻山雄奇、秀丽的美景。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马中良在倾暑山记)中曾写下“螺髻山开,峨眉山闭”古籍中将螺髻山名胜归结为;“十二佛洞,十八顶,二十五坪,三十二天池,一百单八景”。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距西昌市68公里,位于四川省冕宁县境内。西昌市出发有13公里长的专用油路与国道108线在冕宁县漫水湾镇连接,成昆铁路也有一条支线从漫水湾火车站直通基地。海拔1600米,占地2平方千米。始建于1970年,到1983年全部建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1984年11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名义对外开放; 于199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1年10月,被评为国家首批3A级旅游景区。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新型多功能综合航天靶场,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基地。基地上耸立的发射塔架高达76米,由11层工作平台和相对应的电缆提杆组成。还有与之配套高达300米的避雷塔和上万台指挥、控制、测试和供电、供气、供水的先进设备以及融科技、艺术为一体的航天雕塑模型。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有两个发射工位,即:誉为“亚洲第一塔”的2号发射工位和为确保我国登月计划顺利实施而新建的新3号发射工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从1984年12月24日开始发射第一颗通讯卫星至今,先后用中国自己制造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四十颗国内外不同型号的卫星,做到了连续成功发射“十七连胜”,创造了中国航天业的辉煌!中国载人飞月的“嫦娥飞船” 已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
从1988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上百万人,被誉为“中国休斯顿”,西昌还有“航天城”之美称。
==================================================================================
==================================================================================
(五)延安——永远的圣地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延安都非常值得一去。虽然延安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并且名声在外,但直到今天,延安人口还不过20万,说它是小地方实不为过。1935年以后,历史就选择了延安,一个抽旱烟、吃辣子的大个子湖南人在这里点燃了星星之火,不久以后就照亮了中国,延安的宝塔山成了当时年轻人朝圣的地方。时隔30年以后,那个大个子又大手一挥,上山下乡成为城里人的时尚,许多北京人又奔赴延安,在那里成了知青。
今天,延安还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尽管许多人已经对杨家岭的灯火、枣园的灯光、王家坪的舞会耳熟能详,但历史毕竟在这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亲临其境,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穿越老人家们的旧居和窑洞,然后沉思,你会感悟到一种别处无法得到的东西。

延安简介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扬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四山”森林覆盖率达55.4%,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
革命旧址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
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此期间,正是土地革命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时期,并度过了抗日战争的第一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

杨家岭革命旧址
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枣园革命旧址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王家坪革命旧址
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南泥湾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

鲁迅艺术文学旧址
是当时延安惟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筑。“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1940年,毛泽东题写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吴旗镇革命旧址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旗(当时称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瓦窑堡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为中共中央驻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史称“瓦窑堡会议”。

保安革命旧址
保安革命旧址,位于志丹县城北炮楼山麓,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36年4月民族英雄刘志丹东征牺牲后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

洛川会议旧址
日军进攻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洛川会议后,红军执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边界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王家湾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王家湾乡王家湾村。毛泽东在撰写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和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等文章。

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位于延安市城内南关街。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五一施政纲领”。

延安革命纪念馆
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片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坐落于延安城东海拔1050米的清凉山上,隔延河与嘉岭山、凤凰山相望,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专业纪念馆,1986年10月建成开馆。

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
南区合作社在为发展边区经济、解决延安人民生活供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柳林村仍保留南区合作社16孔石窑洞和1座砖木结构的5开间两层小楼。石窑是办公用房,小楼为营业楼。

“四、八”烈士陵园
1946年4月8日,参加重庆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等乘坐美式运输机由重庆飞返延安。因云雾蔽日,飞机迷失方向,误撞山西兴县黑茶山,包括4名美军机组人员在内的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民族英雄刘志丹烈士陵园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后改为志丹),志丹县(旧称保安县)金鼎镇芦子沟村人。1903年10月4日出生,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民族英雄谢子长烈士陵园
谢子长,名德元,字子长,子长县(旧称安定县)李家岔镇枣树坪人,生于1897年1月。为陕甘、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创始人之一。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乡政府所在地,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著名的瓦子街战役中我军阵亡的革命英烈而修建的。

湫燕山周恩来遇险地
周恩来乘车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准备同蒋介石会晤,并继续同国民党谈判,在途经湫燕山时,遭到土匪李清伍等一百多人的袭击。战斗中,陈友才、陈国桥等十余人壮烈牺牲,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等脱险返回延安。
==================================================================================
==================================================================================
(六)吐鲁番——《西游记》中的神奇美景

吐鲁番市位于乌鲁木齐以西、中国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中央,因“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而闻名于世。事实上,当年的玄奘的确经过吐鲁番市,他曾在今天位于市东南约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当时的高昌是丝绸路上的一个重镇,今天,游历故城,见断壁残垣,砖石瓦片,可以想见昔日繁华。而火焰山也并非虚构,只不过火焰山的火焰非真火焰而是烈日下的红砂岩灼灼闪光、热气蒸腾似火焰而已。虽然火焰山是我国最炎热的地区,但山里多沟谷,谷中泉水环绕,林木葱茏,庐舍毗接,生产葡萄瓜果,其中的葡萄沟令人流连忘返,而葡萄沟生产的无核白葡萄则令人垂涎欲滴。
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入吐鲁番市,随处可见头戴四楞小花帽、着长袍的男子和着西装上衣裙子的女子,并向你打招呼“牙克西姆斯孜(您好)”。城东南有苏公塔和高昌故城的公共墓地,墓穴干燥,地势干燥,形成了天然的无菌环境,成为干尸极好的天然保管场所。城东北有千佛洞,人文与自然景观两相其美。

历史沿革
“吐鲁番”之称,最早见于明人陈诚所著《西域番国志》一书。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蓄水”之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通名大辞典》释为维吾尔语,意为“都会”。曾炳煌所撰《吐鲁番厅乡土志》释:“吐鲁番”系“吐蕃”的谐音。
古称“姑师”(《史记·大宛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时期是东师前王庭地。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市区距乌鲁木齐市184公里。市域南北长约262公里,东西狭窄不规则,最宽处约90公里。美丽的天山下的吐鲁番,风光美丽,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葡萄沟,交河故城坎儿井,阿斯塔那古墓等美丽的景观和古迹,市内有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还有新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呢。市内还有高昌公园,在建的水上乐园和民俗度假区,可谓是民俗古城。

火焰山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变得兴趣盎然。

葡萄沟
从吐鲁番市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峡谷中距市区约15公里的葡萄沟,却别有洞天,景色秀丽。与沟外形成鲜明的对照。一进沟口,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给沟谷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桑、桃、杏、苹果、石榴、梨、无花果、核桃和各种西瓜、甜瓜及榆、杨、柳、槐等多种树木,遍布沟中,使葡萄沟又成了“百花园”、“百果园”。春季,繁花似锦;盛夏,硕果累累。沟中藤蔓交织,曲径通幽,串串葡萄,举手可及。葡萄沟南北长约8公里,宽半公里,居住着维吾尔、回、汉三个民族共约6000多人。现有耕地400余公顷,葡萄种植面积即达220余公顷.沟中产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玫瑰红、比夹干、喀什哈尔、黑葡萄和梭梭葡萄等品种.此外还有果酒厂生产的多种葡萄酒、葡萄罐头等。
迷人的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的火焰山中,这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声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夏天,沟里风景优美,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节,中外宾客,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 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脑,而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
葡萄沟,是火洲的“桃花源”。沟里四处都有令人向往的地方,一是葡萄沟接待站。这是为中外宾客开辟的游览场所,依山旁水,安静、幽雅,景物天成,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有的游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尝珍珠般的葡萄,有的游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尝鲜葡萄。长廊尽头碑石上葡萄沟三个鲜红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游人争先恐后在此照相留念。园内有民族风味的食堂,有卖工艺品的蒙古包,还有划船游玩的地方。二是葡萄山庄。这是葡萄沟里设备齐全、级别较高的度假村。这里有高档次床位120个,有供120人就餐的饭厅,还有卡拉ok厅、游泳池等。三是吐鲁番葡萄展览馆。四是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民俗馆。五是中新公司,该公司是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生产葡萄酒和饮料的中外合资厂家。六是葡萄乡的度假村。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设施齐全,有现代化的安全保卫设施,有封闭式大透明展柜,有齐备的讲解员队伍。现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是目前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该馆设计风格独特,厚朴凝重,突出了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沧桑感。全馆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接待大厅、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古尸陈列厅、巨犀陈列馆、展览厅、库房等多个部分。
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红色彩陶和素陶为代表的,有着明显地方特征的早期文化遗存;大量的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锦、绢、纱等各类品种,十六国时期的共命鸟纹刺绣、唐代的花鸟纹锦等都是稀世之宝;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沙山公园
鄯善县辟展乡境内,北侧紧靠鄯善县城,交通便捷。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园是利用库姆塔格北缘绿洲接触带的特殊地里环境建立的一个公园,1990年始建以来已初具规模。公园分南北两部分,以沙山边缘东西向横穿的缓流分界。北部占地500亩,东侧为水上活动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和葡萄园。西侧为草坪区、植物园。南部区为沙漠,有沙漠活动区、沙疗区和沙漠植物区。
沙山公园南部的沙丘上,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公园内已开辟沙疗区域,不少关节炎等患者前来治疗,再往南去不远,就是大沙丘所在,只见丘锋轮郭清晰,丘脊似线,迎风面沙漠似水,站在沙丘顶端,静候大漠日出的辉煌时刻,目送夕阳西沉染尽天际的自然奇观间,感觉人与自然混为一体,园中的人工湖碧水一漠,倒映湖心岛上凉亭,背衬高大的沙山,景色分外迷人。

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 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 ,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
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 墙,甫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
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 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
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由 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 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即在此寺内。寺院附近,还残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 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上述大寺完美。
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世纪,初称“高昌壁”,为“丝路”重镇。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 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1961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西汉时,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圾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1米),被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
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
艾丁湖水含大量盐分,据说所蕴藏的盐足够全国12亿人吃一年。此外,湖底还有丰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现建有一座以湖中的盐晶矾、硝为原料的化工厂,为目前吐鲁番地区最大的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
艾丁湖湖区气候极端干旱,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地表盐壳发育独特 ,构成了一幅未开垦的壮观的原始画面,从而对旅游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坎儿井
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时达1237条,实际使用的853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它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丰碑!倘若到吐鲁番旅游,在乘坐的汽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半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是挖掘坎儿井有了可能。其次,吐鲁番盆地与北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这就可以沿地势引水,使得北部水源可以按地势向盆地汇聚,确定了水的流向,通过挖掘疏导,自流向盆地.第三个条件是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的土层,是由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没风季时尘沙漫天,成为主要自然灾害,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影响非常小,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坎儿井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向西传到中亚和波斯。汉代在今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的创造,称“井渠法”。传说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条件的坎儿井。但是,因为"关中"井渠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很不相同,而中亚的地理条件也没有新疆吐鲁番这么优厚,井渠和新疆坎儿井也有不同,所以,我们支持,坎儿井是本地人民根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说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垦地,途经吐鲁番县城,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
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临渠啜饮一杯“天然矿泉美容水”--坎儿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尝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饮一杯水冲泡的名茶,荡气回肠,妙不可言,到1990年吐鲁番坎儿井(出水)只有700条,流量2.94亿立方。目前,抢救坎儿井,让他恢复作用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
===================================================================================
(七)凭祥——离越南最近的地方

凭祥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的中越边境上,没有另外一个城市比凭祥更能作为中越关系的历史见证,市西南约18公里的友谊关名字的变迁便可作证明。友谊关始建于明末,时称镇夷关,明末为镇南关。清时老将冯子才曾于此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解放后,中越交好,镇南关改名睦南关、友谊关;70年代末,因为越南不自量力入侵,中越交恶,友谊关又成镇南关;80年代后,中越恢复邦交,镇南关又成友谊关。

如今,凭祥成为中越边境贸易第一大站,走在凭祥炎热而狭窄的街道上,随时都可以见到些头戴草帽、身材矮小、面庞黝黑的越南人,他们或者兜售越南土特产和走私品,或者大肆抢购中国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凭祥多壮族人,口嚼槟榔如嚼口香糖,食五色饭,并以槟榔和五色饭招待客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凭祥,这个昔日的军事重镇,如今商业气氛浓郁,充满异国情调,甚至有点光怪陆离。

对越通商
凭祥与越南山连山,水连水,自古就有通商.早在宋朝时期,越南建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后.中越边境贸易即已开始。到了清朝,双方的民间贸易有八角、茴油、黄糖、仔猪等.雍正七年“大开洋禁”后,西欧近代工业品从越南流入凭样.中国商品也经凭样出口东南亚。当时中越陆上贸易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云南的开化府(今文山县)进入越南,另一条则是从广西的龙州、宁明出凭祥的镇南关(今友谊关)、乎而关进入越南谅山、高平.维踞山隘的镇南关成了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凭祥成为中越边境贸易的集散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越双方贸易有了新的发展.
1953年初,凭祥成立了由政府、海关、外贸、税务、银行等部门组成的对越小额贸易联合办事处。1953年4月,随着边贸的发展,凭祥又相应成立了对越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隘口兑换所、平而兑换所,专门办理双方边民出入境贸易兑换超币和越边民入境存入人民币业务。1953年10月,成立睦南关(今友谊关)口岸委员会,由政府和8个外事单位以及公安、银行、驻军联合组成。1958年则设睦南关、平而关、叫隘关三个口岸委员会,负责检查过境人员、物资、邮件;负责与越方面口岸委员会会谈会晤,处理边境边贸事谊等.当时越南驻凭祥市的机构主要有:越南外商部运输总局兼总公司驻凭祥运输班、越南人民军后勤总局驻凭祥接收斑、越南交通部铁路总局驻凭祥交接所等。由于机构齐全,开放有方,双方过境人员日益增多,边境成交额急剧上升.
===================================================================================
===================================================================================
(八)泽当——藏人起源的传说

这个被称为“猴子玩耍的坝子”,位于雅砻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周围被高山环绕,东面有贡布日神山,山上有传说中的藏民族初衍之地——猴子洞。西面是西扎山,南面是岗底斯山脉。山南就是因为地处岗底斯山脉以南而得名。
相传在西藏的神山“贡布山”上有三个仙洞,分别住着一位菩萨、一只因犯了戒律而由神仙变成的猴子和一位美丽的妖女,后来猴子在菩萨的授意下娶了妖女,生下了六只猴子,猴子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而进化成为今日的藏族。贡布山的猴子洞是藏族的发源地,而它的具体位置就在拉萨东南约200公里的泽当。在泽当,不仅有刻满经符的猴子洞,而且还有藏族的第一块田和第一间屋。
第一块田座落于泽当的北面,相传这块田是天神送给猴子种植食粮的,所以每逢播种时,人们都会在神田里抓一把土撒在自己的田上,祈求丰收。
第一间屋位于泽当附近的乃东县,相传是藏民为他们的赞普修建的第一座房屋“雍布拉康”,也是第一代赞普的王宫。雍布拉康虽然已经破败,但昔日虎踞龙盘,雄伟壮丽之势依然可辨。在泽当,吃着飘香的糍粑和酥油茶、青稞酒,看着目光虔诚的身着氆氇长袍的藏民潜忍而过,想起自己此刻就在藏族的繁衍地雅砻河地区,心中更增添了一份对西藏的神奇感受。

桑耶寺
建于公元779年,是由印度僧人莲花生大师选址,寂护大师设计,松赞干布的第五代王权传人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修建的。桑耶寺不仅在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其建筑艺术也在西藏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桑耶藏语是"难以想象"的意思。整个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殿塔林立,以“乌孜”大殿为主体,组成一个庞大、完整的建筑群。
主殿坐西朝东,殿高三层,式样别致,独具风格,是桑耶寺的中心。大殿的每一层都自成风格,底层为藏式,四周有转经回廊。精美绝伦的壁画,生动古朴,虽越千年依然栩栩如生。中层是汉式风格,顶层则为印度风格,这种藏汉印合璧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也是非常罕见,所以又称桑耶寺为“三样寺”。桑耶寺建成后,为宏扬佛法,赤松德赞又挑选了七名贵族青年,命他们剃度出家,史称“七觉士”,为西藏历史上第一批僧人。

昌珠寺
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所画的是坚期木尼额松像(观世音菩萨憩息图)。整个唐卡长2米,宽1.2米,共耗珍珠26两(计29026颗),镶嵌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珊瑚4.1两(计1997颗),黄金15.5克。

雍布拉康
位于山南地区乃东县东南约五公里、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的山头上。据说山势象母鹿的后腿,寺建在鹿腿上,因此称为“雍布拉康”(“雍布”是母鹿、“拉”是后腿、“康“是宫殿)。寺的规模很小,但耸峙山头,居高临下,十分壮观。
雍布拉康传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它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相传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五世达赖时该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东北400余米的山沟里,有一眼泉水终年不涸,传为松赞干布时重臣嘎尔东赞(禄东赞)所发现,现在人们仍称之为“嘎泉”。到雍布拉康礼拜的人无不到嘎泉下一游,据说饮此泉水,可医百病。
又传雍布拉康周围有山、水、鹿、鸟、人、树六长寿。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有“山”和“水”两种,山即雍布拉康所在的扎西次日山,水为西南山角下的小水潭,水潭即使在大旱之年也不枯竭,确有些“神奇”。不过它的被注意倒不在于它的“神奇”,而在于“神圣”的雍布拉康。
=================================================================================
=================================================================================
(九)玛多——追溯黄河源头

要指出玛多精确的相对位置实在并不容易,因为它邻近的四周并没有大的城市,我们只能说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面遥远的地方。玛多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县城,人口稀少,气候恶劣,海拔4000多米,然而却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因为中华文化的摇篮──黄河的源头就位于此县境内,自古以来人们就纷纷来此寻根溯源。

千湖之县
玛多号称千湖之县,共有湖泊4000多个,最著名的是被称为黄河源头的扎棱湖和鄂棱湖,扎陵湖为白色、鄂陵湖为蓝色,都透彻清亮。在两湖中间是黄河源头的标识“牛头碑”。这三个景点现已统一归划为“黄河源”风景区。

黄河第一桥
在玛多县的西郊有黄河的第一桥,此地黄河水清澈见底,漫步桥上,思忆遥迢,情趣别样。再往西,见鄂陵湖及鄂陵湖西20公里的扎陵湖,这两个湖仿如一双明珠镶嵌在黄河的上游。再源流而上,水清天阔,沿途一派藏乡牧区风光,牧草丰美,牛羊成群,有星宿海、约古宗列渠及著名的卡日曲。若是冬春至,可凿冰捕鱼,见候鸟数万。
==================================================================================
==================================================================================
(十)兴城——远离工业的海滨小城

从山海关出了关,沿着辽东湾一直北行,第一个到达的城市就是兴城。兴城是渤海之滨的古城,亦是新开发的旅游疗养胜地。虽然风景无限,但是兴城“城小言微”,养在深闺尚不为人所识。兴城辽时开始建县,未遭战火,远离工业,是我国现存古城中最完好的一座,这点上它甚至胜过丽江和平遥。市内温泉非常有名,有温泉河和温泉井,东北大帅张作霖就因其温泉质好,曾于市中心建别墅一座。兴城市傍海而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绿荫夹道,房屋整齐。其海滨浴场可容20万人,水洁沙亮,被誉为北戴河第二。市北面有望海亭和望海塔,登高观海,海风乍起,水何澹澹,海鸥白帆尽收眼底。

历史沿革
兴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与中原文化和中央政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据仙灵寺、兹毛山、狐仙洞等古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加以考证,远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殷商时代,兴城属孤竹国地。西周为燕北部山戎徒河地。战国属辽西郡地。秦统一六国后,兴城隶属幽州辽西郡的柳城、徒河、海阳三县分辖,后为辽东属国所辖。东汉末年,境地被乌桓所据。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大破乌桓和柳城(今朝阳市南),境地被收复。三国时期,隶属魏昌黎郡宾徒县。西晋时严州昌黎郡徒河县地。东晋十六国时,属燕平州(治所今朝阳市)昌黎郡(治所义县)。南北朝时,属北魏营州柳城县;后属瑞州柳城、来远两县分辖。唐末,陷于契州。辽代于今兴城河中、下游流域置严州(治所今曹庄镇大海口),辽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设兴城县(治所桃花岛郡今钓鱼台街道海口),这是兴城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金时,属北京路(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元时兴城废县,地属锦州和瑞州分辖。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宁远卫。清代撤卫建州。1913年(民国二年),宁远州改为宁远县。1914年1月,因与山西、湖南、甘肃、新疆等省之宁远县重名,乃沿用辽时之名改称兴城县。初隶属奉天省,后隶属锦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兴城县,隶属辽西省,后改属辽宁省。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城县设兴城市(县级),由省直辖。后改由葫芦岛市代管。

首山
因三峰矗立,状若人首而得名。它是屹立古城东北的天然屏障,欲守古城,必扼首山。因此,首山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的“宁锦大捷”,首山就是主战场。其主峰上保存着明朝时修筑的烽火台。它现已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首山俊美多姿,远望象一位仰卧着的少女,浑身都充满了秀气。每当轻云落霭缭绕云峰时,就会出现“三首云冠“佳景。云雾漫漫似白纱飘飘然然,若有若无,峰峦时隐时现,分外妖娆,就象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古人曾给她起个响亮的名字---“三首云冠”,并定为兴城八景之首。“三首云冠”、“三首悬流”、“朝霞赏春”,古时列入兴城八景“美人卧睡”、“雄师望城”天然成趣。站在远处观望,逸兴阁、望海亭、半斜亭、喷泉、望海塔,亭台楼阁与山门甬道、奇松、怪石相交辉映,亭、台、楼、阁分布有致。攀山者可穿青松、步石岩、登墩台、看日出、观沧海、能一览“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的瑰丽景色。登了峰顶,俯瞰西坡,怪石嶙峋,早年依坡就势栽植的青松翠柏已蔚然成林。远看那非常鲜明的五角星形的青松林带,像嵌挂在山间的绿色的偌大的翡翠,拔萃于绿丛之中,擢秀于青峰之上,真乃:“松抛山面重重翠,云峰青插碧云天。”

兴城温泉
古温泉水,百年几度游,炎流从地发,暖气欲天浮。风过亭台爽,山还景物幽,自怜多病害,不是濯孆帱。
这是明朝诗人徐景崇写的一首赞美兴城温泉的诗。据史料记载,兴城温泉发现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了。自元代以来,温泉水就被广为利用,人们在这里建有致爽 亭、汤泉寺。特别是本世纪20年代,东北军阀张作霖大元帅又在温泉附近修建了别墅,使温泉地区的景致别具一格。
古称“汤泉”,位于古城和海滨之间。温泉是因地下溶岩的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矿泉。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臭,水温67左右,泉水可以口服、冲洗和浸浴,以浸浴为主。温泉可以除疾祛病,对风温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皮肤病和慢性妇科病以及外科手术后恢复,均有显著的疗效。健康人沐浴温泉,可以爽身提神,解除疲劳……
兴城温泉疗养区不仅有充足的矿泉水,而且风景十分秀丽,北靠挺拔峻秀的首山,东临烟波浩渺的渤 海,西望参差错落的古城。发源于首山角下的温泉河,蜿蜒流过市区东奔而去。解放后,温泉区修建了数十座疗养院,疗养床位目前已达15000张(超过北戴河),成为七国最大的海滨疗养区。在一片片绿荫之中,掩映着一幢幢色彩鲜艳明丽、建筑风格各异的疗养大楼,庭院内奇花异草,争芳斗艳,假山玲珑,喷泉似 雾,恰似“蓬莱仙阁”般的疗养胜地,充溢着宁静、清洁、幽雅的气氛。80年代以来,各地慕名而来的疗养者和沐浴者与日俱增。把温泉水视为“圣水”的蒙古族兄弟,每逢端午节前后便结伴而来,少则几天,多则月 余,以领略温泉水的神奇。
现正在温泉疗养区内辟建温泉风景浏览公园,在温泉河上修筑了拦河坝,把河水蓄起来,形成温泉湖,恢复古景:“汤沙垂钓”、“温泉漾碧“、“湖泊采莲“三大景观。届时的温泉区,将以更加迷人的姿态出现在中外游客的面前。

兴城古城
是五百年前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
古城略呈正方形,城未墙周长3274米,高8.88米,底宽6.5米,顶宽5米。墙顶外沿筑垛口,内修女儿墙。城墙四面正中各有城门一座,东曰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名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当年明清宁远之役,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盛京不久身亡。
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它凌空飞架,气势巍峨,游人莫不争相登楼眺望全城风光。鼓楼为古代战争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更用。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内部为兴城出土文物陈列馆。有“红山文化”时期(约五、六千年前)以及春秋时期的珍贵出土文物,还有一架国内罕见的由整张牛皮绷制的直径2.25米的巨型大鼓。
城墙东南角有一座魁星楼。楼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魁星像一尊,头部像鬼,青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用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就是古书中说的“魁星点状元”。
古城内南、北、东、西四条大街十字相交。南街中段耸立着祖氏石坊,南街是古迹保存最多的街。

兴城海滨
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她与美国的西雅图和我国的青岛极为相似。海滨浴场绵延十四公里,由兴海湾、港口湾、邴家湾、老龙湾四个海滨浴场,即第一、二、三四海滨浴场组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场。海滨浴场内无暗礁,岸边沙滩细软洁白,晶莹如玉,海水深浅适宜,水稳波清,清澈见底,海岸地势开阔 ,绿树掩映,是大海送给人间的一片天然乐园。
兴城海滨是迷人的,尤其是海滨第一浴场即兴海湾更加靓丽多姿。当您步入海滨第一浴场,兴目望去,是一座四柱三门二楼单檐庑殿门式正门,牌坊上边是茂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八个大字。超过此坊,便走进如诗如画的兴海湾。兴海湾入口处一尊用花岗岩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颔首相迎。菊花女就是“菊花杀恶龙”传说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丽、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化身,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兴海湾南端有“三礁揽胜”,在起伏绵亘的三座盘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观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书法家王堃骋所书。各亭之间栈桥相连,真可谓是“三礁石恋大曲桥,百皱岩戏千重浪”。桥上游人来往不绝,或登亭观潮听浪,或依亭背海摄影,或蹲礁静心垂钓,真可谓各得其所,各离其乐。倘若赶上落潮,“三礁揽胜”里侧的海水退却海滩半隐半露,还可拾贝、捉蟹,更是乐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