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失中发现收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9:03:41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汶川地震周年,旧伤淡去,新思弥彰。总结,反思,我们失去了什么?又收获、沉淀、积累了哪些?
灾难无情,大爱无价。地震催发了博爱的种子,融开了人与人之间隔膜与坚冰。从震后义丐和孩子压岁钱的捐款,到“80后”加入志愿者队伍,从解放军、干部群众舍生忘己抢救灾民,到无名善心人士不断回访灾区,收养孤儿,在付出的过程中,人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洗礼,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由此衍生出的慈善风气、爱心力量,是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要把特殊条件下激发的高尚道德风尚推广到日常生活中,使其凝结成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支点。
如果一些失去,能够唤醒我们珍惜所有,血泪就没有白流。地震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真情的宝贵。那位拼死保护宁馨儿的母亲,最后留给孩子的短信是:“宝贝,如果你活着,记得妈妈永远爱你。”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震撼人心。渡尽劫波,亲友重逢,看到震区重新结合的一对对新人,刚出生的一个个婴儿,我们看到了新生的希望,从此更加感恩生命,珍惜生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提供了学习机会。地震后不到一个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公布施行;不到半年,《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灾后重建、应急救灾纳入法治轨道。地震中积累下来的应急抢险经验、法律规章制度,为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提供了解决办法和参考。总结、用好这些制度财富是对地震逝者最好的纪念,对生者最大的抚慰。
在救援和重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各种问题、难题,暴露出经验的不足,制度的漏洞,引来一些质疑甚至是批评。问题不可避免,只要勇于面对、妥善解决,就能够化害为利。经过一年的考验,在如何更加有效管理志愿者,完善慈善制度、使用善款,如何更好地加强建筑质量和生命安全教育、完善社会保障等,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深入了解研究的基础上,有的问题已经解决,有的漏洞已经补上,有的难题正在创造条件逐步克服……经历地震洗礼后的公民,也更加理性而成熟,所提出的关于灾后重建、善款管理、政府信息进一步公开等意见、建议,成为政府改进执政能力、建设以人为本社会的参照。
 
一个富于生机的民族,不会耿耿于逝去的伤痛,而是汲汲于前行的希望。我们从历史的灾难中,收获的远比伤痛多。从抗击非典、禽流感,到迎战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再到当前严阵以待应对甲型流感,我们看到灾难教给我们智慧,激发我们的力量。回首汶川,博爱、慈善熔铸中华文明主流,感恩、珍惜化入民众心田;展望未来,应急、救灾已有制度,总结、探索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