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概念教学的思路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15:20
国家级课程专家    卢巍(副组长)
在专题五的培训中,讲到了溶解度这一概念的教学,引起了大家的一些思考,因此我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概念教学的问题。首先,科学研究中为什么要建立一些概念呢(如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子、原子等)?那是为了方便表达和交流。因为概念比它的定义文字少,概括化程度高。就像我们用成语表达丰富的含义是一样的。不同的化学概念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呢?当然是在研究与该概念相关的科学问题时建立起来的。所以,要想把概念教好,需要在明确概念建立的背景、概念的深刻内涵、概念的准确外延等方面下功夫。
现在以溶解度的概念为例,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首先,大家看看下边的图。

上图可见:溶解度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用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的。溶解度描述的是被溶解的物质(溶质)的属性,而不是溶解后形成的全部的溶液的属性。
下面再来分析人们对物质溶解性认识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此历程中概念建立的线索。如下图:

可见,老师们在教溶解度的概念时一定要带领学生开展对物质溶解性的探究活动。当探究到定量研究阶段的时候,他们必须明白这样的道理:“溶解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那些因素好比自变量,而溶解性就好比它们的因变量!只有自变量定住了,因变量才能被定下来!”这些道理要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领悟,切不可把精力用在死记硬背概念的定义,用抠字眼的办法分析溶解度的定义上!
老兵新招:

第1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建立概念
看过今天《溶解度》的录像课,受到很多启发,我们专家组副组长毛利新老师也谈了她上这节课的经验,为了更好的发展该录像课力求呈现的新课程理念,在此课的基础上,我和毛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案求教于全体同行。
该方案兼顾鲁教版和人教版两种教材,只为形成溶解度概念而设计。
宣布上课。
师:提出学习任务:“请用眼前的实验器材,用数据说明蔗糖和食盐谁的溶解能力更强?”
生:动手开始实验。
——学生有没有能力设想出一个实验的方案?即事先想到先称量蔗糖和食盐的质量——量取相同质量的水(比如20g)——至不再溶解——称量剩余蔗糖和食盐的质量。
从学生已学知识和潜在能力看,制定该方案虽有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够克服。我们的意图正是让学生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体会到要比较两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必须溶解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并且都要达到饱和。这正是建立溶解度概念必须形成的认识。要形成这种认识,不要采用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方法,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当学生意识到不能再依靠老师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想办法,比如讨论等,全班同学都想不出办法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即便一个班有少数同学把实验做成功了,获得了数据,这个教学设计就是成功的。录像课中教师的引导用了18分钟,学生实验时间不足9分钟,我们认为从设计实验到完成实验,留给学生20分钟应该是够用的。也许有不少同学一直没有思路,或思路错误没有做出结果,但只要有做出结果的学生,教学就可以继续顺利进行下去。
师:让做出数据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请说出你是怎样获得这些数据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没有做出结果的学生从做出来的同学的汇报中,就领会了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的方法是:用在同样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质量来表示,到此,溶解度概念已经形成了大半。其余的时间,一是还需要引导学生把100g水中溶解的最大量计算出来,二是再考虑温度变量,这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录像课中提供已有数据的办法得到解决。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是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是多少?
将计算数据板书出来。
师:请把刚才得到的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放在热水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分别继续加入刚才剩余的蔗糖和食盐。
生:继续实验。直至不再溶解为止。再次称量剩余质量。
师: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不同温度下,在一定量水中,溶质溶解最大量是不同的。
师:现在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知道了蔗糖和食盐谁的溶解能力更强。我们能否“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来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呢?如果同学们同意这样表示,又该怎样称呼这个表示呢?
——至此,溶解度概念已经形成,只差一个名称了,溶解度概念呼之欲出!溶解度概念就这样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自然形成了。
想想看,实验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溶解度概念又在他们对实验的分析中顺利得出,那成就感,那高兴劲,谁也能想象的到!
我们认为,实验在概念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大脑是很聪明的,当手在做实验时,它马上会领悟到手为什么这样做,或者反过来说,手在行动的时候,它会告诉大脑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大脑很容易领会手的暗语,不像听他人说教,头都大了也没有明白那些声音的含义,烦死人了!实验对思维的高效率,对形成概念的决定作用,只听我们说不行,还是要靠老师们的实践去验证。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出一个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100水中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是容易测量的,这样就将易于测量的溶质溶解的最大克数与物质的溶解性建立了联系,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描述。
这样以来,溶解度就可以用于比较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概念中包含了“比较”时对变量的严格控制。
第2招  利用生活事例架起理解化合价的桥梁
看到老师们对化合价的教学讨论了很多,即有经验也有困惑,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化合价,我想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
班里举行了一次交换课外书活动,交换的规则是价值相等。小明有定价10元的《化学漫谈》(代号A),想交换宁宁定价20元的《走进化学》(代号B),需要拿几本来换?如果要换林林定价30元的《化学之谜》(代号C)呢?
如果是宁宁用他定价20元的《走进化学》来交换林林定价30元的《化学之谜》呢?
如果娇娇想用她的定价50元的《化学图解》(代号D)去交换宁宁定价20元的《走进化学》呢?
囡囡记录了他(她)们之间的换书情况(代号右下角数字为书的本数)

因为等价的需要,不同的书相互交换时形成了多种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中,“不变”的是什么?是这些书各自的“定价”或曰“身价”。
不同原子在结合成化合物的时候,它们也会有各自的身价,这个“身价”是什么?就是化合价。
第3招  答转变学习方式三问
1、转变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教学的高效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化学学习来说,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实验。用实验学化学是化学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标志。能否实行实验教学成为转变化学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三年多来我们把化学课堂搬进实验室,每节课都在实验室里通过动手的实验和开口的讨论来学习化学,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学习方式,称这样学习化学“记得牢”,“理解的快”,“有兴趣”,“是一种享受”。
用实验学化学,打破了沉寂的课堂,有人很担心,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教学的高效益?”这个问题。其实以上学生的反馈是对这种担心的最好回答。
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可以佐证的例子。
例1,幼儿的语言学习。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未受学科训练的心智》一书的开篇讲述了这样一个“学习之谜”。全文照录如下:“许多在学校里想努力学好一门外语的人,都记得小时候学习母语的情形:不用语法课本,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语言教师,也不需要评估和考试,所有正常的孩子都能学会他们生活环境中所用的语言。更神奇的是,生长在多语言环境中的孩子,即使尚未入学,也能掌握几种不同的语言,他们甚至很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一种语言。……但同样是这些孩子,却往往在进入正式学校后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紧接着他又说道:“即使是表面看起来很成功的学校,或者能够将学生的表现引导达到预定目标的学校,在根本上也还没有完成学校最重要的使命。过去数十年,有大量的教育研究报告都证明了这个让人吃惊的说法。这些研究发现,即使是训练有素、各项表现都很出色的学生——那些人读名校、考试高分并深受老师嘉许的学生——往往也没有充分理解他们所学课程的内容和概念”。他把学龄前的学习称为“直觉学习”,将这种“直觉学习”与“在校的学习”进行了尖锐的对比。我们能从这个“学习之谜”中悟出很多。最深刻的问题是:为什么单纯从字面上学却事倍功半,而在丰富情境的活动中学得既快又好且欢乐无比呢?
非但是幼儿的学习,生命的进化和退化都说明活动对意识(认识)的决定作用。植物不运动所以没有神经系统,不具有意识性。动物之所以产生了丰富的神经系统,形成了具有思维功能的大脑,就在于动物是运动的。在动物的身上,机体中哪部分使用的多,哪部分在大脑中的功能区就大。大脑中手的运动皮层区较之躯干的其他部位要大很多。寄生动物的运动减弱,感觉退化。如此等等。
例2,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完成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巨大变革,分田到户包产到户,把农民和他生存的土地真正联系起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立时产生了“粮满囤谷满仓”的神奇功效,解决了干部、社员累死累活温饱难求的农业发展困难。没有人再像公社化时期那样催着农民下地(如同现今我们督促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和按时交作业),跟在农民后面检查农活的质量(如同教师天天搬作业山,检查作业的质量),也不再有哪些数不清的调度生产的大会小会(如同整顿学习纪律的天天讲、时时讲、个别谈话),数也数不清的检查评比(如同教学中的随堂测、周周测、月末考、期中考、期末考),更没有了白天干了黑夜干,一年四季不得休息紧张忙碌(如同当今的学生没有周六周日,天天做作业至深夜,教师教的呕心沥血,学生学得心脑出血,却总难达到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考试期望)。农业改革的巨大成功,这种原有体制下难以想见的事情之所以发生,就在于党领导农业思路的大变革——以农民为本,把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经营权归还给了农民。
如果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像农业那样,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自主权也归还给学生,下决心实施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呢?
2、“做中学”能否通过中高考的检验?
在很多人心里,素质教育追求的学生发展是虚的,像棉花团,中、高考分数是实的,像铁蛋蛋(并且还认定了这个铁蛋蛋的内容就是讲、练、考),棉花团怎么能赢下那铁蛋蛋?谁敢拿中、高考分数开玩笑?这是一旦将转变学习方式付诸行动,校长和老师们的最大顾虑。
郭思乐教授开展十年的“生本教育”实验给了我们榜样和信心。他们挣脱“输不起”的中高考桎梏,抛弃硬拼硬灌、醉心题海的思维习惯之后,从控制生命的应试教育转向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不论是原来的重点校还是“三类生源”校,中考、高考都取得了“人们原以为这是很难获得的丰收”,这在他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暑假,甜蜜的时光”一节中有专门的介绍。“硬拼硬灌是一种低级的教育反应,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它将培养素质较低的人,而使得高考成绩平庸。既是为了高考,也必须实行生本教育,把人真正调动起来。”这是他近十年前的一个论断,让人看到他对于转变学习方式与高考关系的真知灼见。正所谓,素质好,何愁考。对于自觉的教育来说,所谓“高考指挥棒”并不一定能起作用。“人的思维是教学和高考的中介。没有人的思维,不要说高考考不好,而且表面联系得十分紧密的‘应试教学’和高考,也都联系不起来。”
将化学教学回归实验室,采用做中学的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真实的舞台和契机,没有真实的活动就没有真实的思考,思维首先要具有现实性的品格,从文字到文字,仅是围绕文字转圈圈的思考都是玄虚的,难以触及灵魂的。为了保证活动和思考的时间,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确定为,一是如何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把过度膨胀的教学内容精简下来;二是在动手实验、开口讨论中,教师如何将开放性活动引向深刻的思维。期望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检验新的学习方式的实效性。学校为了取得经验,像中国经济改革的实验区——深圳特区那样,创建一个教学改革的“特区”,给以更多的教和学的自治权。老师们是眼见为实的,素质和中高考的双赢才能推动教学认识论的真正革新,才能迈向转变教学方式之路。当我们真正走上这条路的时候,也有如下一个问题是让老师们首先面对并需要给以解答的。
3、学生活动用时较多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离开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水平,原有的“精讲多练”并不靠谱,理解离不开思维,思维乃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无论动手实验还是开口讨论,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很多老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虽然也承认做实验学化学是正确道路,还是不敢实行。
首先学生学习自有其自然的规律,不是我们想快就快想慢就慢的。正如庄稼的生长,它遵循大“S”曲线,前期生长慢,中间生长快,后期进入生殖生长又慢下来。农民深谙其道,在庄稼小苗期,松土散墒让其将根深深扎入地下,农民知道,小苗正在蓄势待发,不可图一日好看,提前施肥浇水,使其提早生长;一俟时日一到,小苗快速生长之际,马上施肥浇水以供其需。学生的学习理应也是这样一个规律。以往我们对此研究不够,可能是平均安排了学习时间,在学生学习没有“扎根”的时候,就进入了“浇水施肥”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习的“小苗期”,把“以学定教”作为确定教学进度的原则,紧盯学生学习的实际,依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该慢就慢,不可强行求快。我们相信前期“慢”拖下的时间会在后期的“快”中找回来。我们认为,该慢的时候强行求快,只能是拔苗助长;学习快速发展的时候,你想让它慢下来也是枉费心机。
当日作业:
专题六 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
专题六作业(两项均为必做作业)
一 专题作业:(二选一)
1.基于STS教育,分析本专题案例《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节课的优点、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设计鲁教版《化学与材料研制》或人教版《有机合成材料》这节课的基于STS教育的教学情景线索。
二、 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状况调查问卷
点击完成调查问卷
巍巍道来:

轻分子“驴游”记
题注:
1.轻分子自述
我是一个轻分子,是组成远程研修化学团队的一分子,是山东教师的一分子,是中国公民的一分子,是世界人类的一分子,是地球生灵的一分子。总之,我是一个分子,如同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受个人身体分量及德、能、勤、绩等因素的影响,我比较轻,在化学团队里只能位居最后,是名副其实的轻分子,如若隔得远了,您的肉眼就看不见我了。然而,可是,俺参与构成了世界!怎么样,替我自豪吧?我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哦?!
2.驴游的缘起和目的
眼下,人们把骑自行车旅游的团队成员互称驴友。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现在的自行车和汽车好比当年的驴和马,自行车比汽车慢(就如同驴比马慢),所以自行车就是驴了!骑自行车旅游就是“驴游”了。我,轻分子,在团队中行动不快,所以就只有“驴游”了。驴游的目的,是结友,是经历,是拾珍寻宝,是增长见识!
正文:
“驴游”第一站——幸福新港湾
醉人的绿
眼前一片绿。
绿的颜色有差异。
浓浓的,那是相互关怀的深情厚谊。
淡淡的,是我们显示器上黑色文字下那豆绿色的衬底!
研修的第一天,程老师就发出命令:为了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大家把电脑窗口做成绿色的!方法:“桌面→右键→属性→外观→高级→项目选择(窗口)、颜色1(L)选择(其它)将色调改为:85。饱和度:123。亮度:205→添加到自定义颜色→在自定义颜色选定点确定→确定。”这样所有的文档都不再是刺眼的白底黑字,而是非常柔和的豆绿,这个色调由眼科专家配置,长时间使用会很有效的缓解眼睛疲劳,保护眼力。
方法可能易得,网上找找可以。操作可能简单,敲敲键盘了事。然而,在团队中自然流淌着的这种绿色的生活理念,绿色的人文关怀,绿色的共享意识又岂能唾手可得,随处可遇?
淡淡的,还有我们杯中那透着清香、逸着雅气、一袭翠碧的“绿tea”!
10人围坐的长条桌上立有10盏茶杯,杯中弥漫着叶子的嫩绿,这是产自崂山的茶尖,我们戏称“绿tea”。有了王媛老师的及时添水,才有了我们口中茶水的冷热合适!有了石秀竹老师的及时换茶,才保持了茶水的浓淡相宜!
“绿tea”,你溶解了夏日的炎热,洗涤了大脑的疲惫,把惬意送入我们心底!
珍贵的药片
张利平,一个不折不扣的仙女,气质超凡,才华横溢!然而她也会生病,报到的当天就生了病。体温比气温都高,还伴着难忍的头痛。第一天没好,第二天更重!
团队的人都急了。
回去休息吧,这是命令!
带药了吗?我有安痛定!
不能光止痛,这可能是中暑,要到医院去才行。
没关系,我能坚持,先把今天的工作完成!
……
急急地,走进来一个人,一改她先前的温婉恬静,脸上的汗水淋湿了长条桌的桌布,连说话的语速都提高了:“药来了,这个可以防暑。”“我以为拐角的药店很快就到,没成想花了这么多功夫!”
我们的石秀竹老师,她跑出去买药了,顶着炽热的太阳,沐着蒸腾的空气,她给予利平的不单是治病的药,还有慰藉精神的一腔热诚。比金子还珍贵,比灵丹还管用!
用心串起的“项链”
哇,丛老师好帅!
不,那叫时髦!
确切地说,应该叫做打扮得有创意!
嗯,超过犀利哥了!……
这是同志们在跟丛祥滋老师调侃!因为丛老师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条特色的项链,缘于他的颈椎不争气,在两个连续16个小时的长时间工作之后,链条上的链节们,有的想罢工,还有的想脱环当逃兵!头晕、背痛、胳膊麻,痛苦万分!石老师又把她的法宝拿来了,一根黑色的造型别致的具有热灸和磁疗效果的能缓解颈椎疼痛的布带!
不过,那根布带在两小时之后就被丛老师取下来了。不是因为效用不高,是又有别人颈椎不爽,丛老师看见对面的崔素芳老师——那位秀外慧中又谦恭善良的美女,也在敲打她的颈椎。于是,布带传到了崔老师的脖子上,继而到了刘素雁的脖子上……你递给了他,他递给了我。一条超常的布带,好似一条项链,一条用真心串起的项链。
盎然的绿意,珍贵的药片,用心串起的“项链”……
我确乎来到了一片港湾,湾里静谧的是用真诚和爱意凝成的液体。沉浸其中,你会感到幸福无比!


关于化合价教学的思考
省级课程专家  孙志学
显然,化合价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先从学科的知识体系来分析一下化合价的作用,再来讨论怎样把握教学要求,组织教学实施。
学生在学习化合价之前已经认识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根源是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就是说,不同原子之间相互结合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实质上就是化学性质),主要是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教科书上通常用一些常见物质(如氯化钠、氯化氢、水)为例,运用例证法来简单说明最外层电子在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行为(得失或共用),这实际上已经为初步理解化合价奠定了认识基础。
对化合价的教学要求,我们认为有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初步理解化合价是怎样得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也就是王磊教授所讲的认识和观念层面的目的;二是运用化合价来书写和判断化学式,这是能力和方法层面的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建议在化合价的教学中注重“三抓”:
1、抓理解:首先要理解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最基本联系,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使学生初步明确:最外层电子数——→电子转移关系——→化合价的联系。其次要理解化合价的简单内涵和基本规律,包含:化合价是元素之间相互结合性质的体现、各类元素化合价的基本规律(即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有时显负价有时显正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抓应用:从物质的组(构)成角度看,化合价是联系元素与物质的纽带。从化学用语角度看,化合价是用元素符号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化合价的应用,在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书写和判断化学式上。
3、抓观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化合价都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重要桥梁。教学中要逐步熏陶学生,譬如认识到元素之间相互化合组成化合物时有一定规律(数量比关系),这是元素的属性。并且认识到物质的这种宏观属性是有其微观层面的本质原因的。
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进一步追究原子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只是认识到两者之间有关即可。当然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深化,但一定要注意度。
2、对化合价的记忆不要急于求成,要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扩大记忆范围。可以用顺口溜方式提高记忆效率。
3、避免盲目的深化和拓展,特别是不主张做过于繁琐的代数运算,不主张进行原子之间组合配比的推理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的教学要求,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学习化学,使他们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次要运用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还要通过探究,提高想像能力、创新能力,熏陶科学精神。我们只有全面把握化合价教学的教育价值,明确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取向,才能精心设计好我们的教学,从而全面落实这些教育目标。


《正本清源 回归不等于倒退》
山东省寿光市世纪学校    张春荣
王义堂推荐:科学和文学交融,理性与感性共存。
孙志学推荐:本文很有独到的见解,首先是题目“正本清源 回归不等于倒退”,直接点明了主题,其次是在第三段中提出的用这几个实验辅助教学,老套中也能教出新意,去尽浮华,返璞归真,那才是好课。这些观点都透射出老师实事求是的学术观点,着实令人敬佩。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4549
《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博兴县店子镇中学    程军
张克静推荐:针对课例,结合个人教学实际,做出了深刻反思
李延安推荐:探究式教学不是在任何一个知识点上都必须要用,探究不是新课程要求的唯一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论怎样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全面否定,我们当应剔除糟泊,吸取精华
孙志学推荐:程老师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的出发点极为鲜明,立足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最本质追求吗?另外,程老师说的:看上去是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实际上是为了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试题考点的应试思维。看得何等透彻!为这样的真实、鲜明、生动的观点喝彩!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5870
《 画龙需点睛 锦上才添花》
文登市七里汤中学    刘清华
姜承斌推荐:对本课例从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对本节课的改进设想。这些是否对我们其他老师也有启发?
丛祥滋推荐:刘老师分析比较到位,同意姜老师的推荐意见。
但我个人对溶解度这个概念在初中化学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这样理解的:溶解度不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因为它的内涵比较简单,就像物质其它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硬度、熔沸点等一样(起码它没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等内容的价值高)。它可能只是当时人为规定的一种表示溶解能力强弱的一个量(特殊方法)。其实,如果当时规定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同样可以有效地、定量地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强弱、变化规律(实际上他们之间本来就是可以换算的),而且还精简了学习内容,(100克水显然是规定的,是可变的)。其实,到了高中以后,特别是在实际科研、生产中,连质量分数的概念的作用也明显小了,因为高中以后就有了更科学、更高级定量的表示物质的量及其浓度的方法)。所以,溶解度概念它只是从溶液这种特殊的混合物(关于物质的组成)所派生出来的一个一般性下位概念。溶解度概念本身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价值并不高。溶解度概念的本体价值是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重点),而不是如何定义本身。所以,它的知识价值重在会实际应用。当然,这个概念本身还是有科学探究与科学方法教育价值(如定量意识、变量控制等)。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 036994
《品读教材 “德比” 力行课改新风》
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鞠英光
龙丽霞推荐:正如卢老师所说的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用心体会。鞠老师在此为我们做了示范,供大家思考讨论。
丛祥滋推荐:鞠老师是个教学的有心人!两种版本的教材因思路不同,各有特点。总体思路,鲁教版采用的是演绎法,人教版采用的是归纳法。具体再详谈。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0337
《只有向其他老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找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张店区第七中学    孙艳华
丛祥滋推荐:引用孙老师文中一段话:“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或许就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3047
《课例引领 引发思考》
张店区文苑学校    赵秀婷
 
丛祥滋推荐:赵老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236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观《溶解度》教学片断有感
山东省金乡县实验中学    仲崇苓
崔素芳推荐:您是一位善于思考,会看课、评课优秀老师。对溶解度这个课例每一环节教学设计意图作出细致分析,并能结合专家评议和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感悟,这种感悟对今后教学有指导意义。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5617

《在教学中渗透一点思想和方法------对“溶解度”一节的理解》
庆云二中    刘金娥
崔素芳推荐:课例分析有思路、有见解。首先从教材整体分析把握溶解度概念设置的意义,然后结合专家分析对溶解度概念形成过程中科学方法价值做了深入挖掘分析,收获颇丰。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7717
《 请围绕本专题“溶解度”案例发表您自己的观点》
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    秦绍峰
王媛推荐:秦绍峰老师的四个观点是在自己学习总结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非常值得大家共同反思,必定对我们提高教学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2975
《汗颜!一次失败的案例分析》
济南燕山学校(中学部)
申桂华推荐:看视频—思考—归纳—看专家点评—对比反思,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定是收获很多。
王媛推荐:有专家的观点、他人的课例、自己的感言,终于发现了亮点,收获了感悟,提升了理念。很精彩,值得推荐!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3445
《乘着化学式的翅膀,在蓝天翱翔》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五中学    于砚梅
李洪波推荐:无推荐理由。
刘素雁推荐:“你们就是我的梦想,我会送给你们一双翅膀。乘着化学式翅膀,去化学的蓝天翱翔。”“唱着化合价之歌,乘着化学式的翅膀,你们一定会在化学的蓝天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真好!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4398
《对照反思《分子与原子》的教学》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孙绍平
张利平推荐:孙老师的分析别具一格。而且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方式的尊重,这一点,非常有价值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7636
《用好教学的“枪” 打好课堂的“仗”》
榴园镇城郊中学巴淑侠
张利平推荐:精彩在与反思和提炼,深邃在于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巴老师的见解值得老师们学习。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4956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观“溶解度”教学片断有感》
山东省金乡县实验中学    仲崇苓
崔素芳推荐:您是一位善于思考,会看课、评课优秀老师。对溶解度这个课例每一环节教学设计意图作出细致分析,并能结合专家评议和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感悟,这种感悟对今后教学有指导意义。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5617
《在教学中渗透一点思想和方法------对“溶解度”一节的理解》
庆云二中    刘金娥
崔素芳推荐:课例分析有思路、有见解。首先从教材整体分析把握溶解度概念设置的意义,然后结合专家分析对溶解度概念形成过程中科学方法价值做了深入挖掘分析,收获颇丰。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7717
《分子原子教学之我见》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任江锋
黄海青推荐:以小见大。
李春梅推荐:层层铺垫,独具匠心。
毛利新推荐:看您的文章,眼前一亮。教学设计一点都不豪华,就那么娓娓道来,微观的粒子一个个呈现出来。虽说是抽象的,但经任老师一讲,跃然纸上,就像在眼前一样生动,我想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一定不会觉得微观粒子虚无缥缈,难以捉摸。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7437
《兴奋——期待——失落》
烟台市芝罘区实验学校    牟蕾
董萍推荐:构思新颖,见解独到。
张永华推荐:实为画龙点睛之作。
毛利新推荐:分析很透彻,“凤尾”设计得很完美,正如牟老师讲的,本节的目的不是验证,不是记住溶解度的四要素,而是学生探究形成了溶解度的概念。
全文详见:http://cz2010.qlteacher.com/submission/huaxue/5038679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
滨州初中化学1班简报(第5期)
省级专家孙志学点评:内容翔实,报道及时,生动深刻,利于交流。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5007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淄博化学1班班级简报(第5期)
省级专家丛祥滋点评:简报内容精练,引领作用明显。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4124
享受教育,享受生活
威海化学1班班级简报(第4期)
省级专家丛祥滋点评:简报内容丰富、且有针对性,方便老师们学习,提高了研修活动的效率。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2950
享受快乐
威海化学3班班级简报(第4期)
省级专家丛祥滋点评:简报组织管理作用明显,内容充实,有利于提高研修效率。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3564
享受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威海化学4班简报(第5期)
省级专家丛祥滋点评:简报从形式新到内容精,这是一种质的飞跃,值得大家借鉴。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4525
拥抱激情,享受幸福
威海化学3班班级简报(第5期)
省级专家丛祥滋点评:引用一位老师的话“简报很精彩,内容充实,板块新颖,真的很情切”。从形式新到内容精,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4449
让研修与教学同行
临沂初中化学三班第5期简报
省级专家崔素芳点评:简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实,敢于直面问题,力求通过专家指导和借鉴他人经验积极解决问题,有较好引领作用,值得一读。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4319
在专家指导下我们起航远行
青岛五班班级简报
省级专家石秀竹点评:优秀作业展评,专业水平提升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4823
钥匙
莱芜初中化学3班第五期简报
省级专家刘素雁点评:温老师用“拿钥匙、捡钥匙和丢钥匙”来形容三种对待研修的态度和做法,值得我们阅读和反思!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4267
激情的夏日,激情的青岛化学2班
青岛化学2班简报
省级专家刘素雁点评:栏目丰富,内容详实,尤其《教育是慢的艺术》值得大家拜读。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4298
让研修与教学同行
临沂3班 简报第五期
省级专家张利平点评:兼具美观与丰富的一期简报,汇总了研修的精华。作为一个集体,能拥有这样一个平台,成长的未来会更开阔。
全文地址:http://cz2010.qlteacher.com/ClassBriefing/view-4319


博兴县乐安实验学校  许立静:
网络研修真正好, 经济实用开销少。
电脑学习效率高, 丰富详尽内容真。
学习交流两不误, 灵活多样形式好。
指导教师时时在, 答疑解惑为我忙。
问题不解不用愁, 教育专家来支招。
鼠标动动勤思考, 键盘敲敲请指教。
教育管理有智慧, 网络研修人称道。
烟台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 刘娜:
今天研修时听了溶解度一节,感触挺多。课堂实录及宝贵的专家点评,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别人的优缺点,也使得自己从中看到了平时授课过程中的不足,所谓幸哉,确实增长了见识。
另外,卢巍教授指出,现在新课程要求从三个维度去构建教学目标,现在实际上只是从知识本身,概念定义本身这样的知识目标上去进行教学。很少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价值观方面去构建,没能很好地体现探究过程方法,这样势必影响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非常赞同卢教授的观点,比如说,可以问学生,我们可以得到80%的食盐水吗?由此得出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所有的物质都有一个溶解限量的问题。
指导教师  刘海燕:
热点聚集——同行交流,专家答疑,拨开云雾;老兵新招——创意无限,景致优美,共享成果;巍巍道来——饱含真情,谦虚务实,感动流泪;在线视角——立足实际,畅所欲言,为我所用;研修花絮——场景实录,真情所致,感人至深。唯有努力,感谢无限!辛苦了,化学专家团队!感谢您,专家团队!
莱州市梁郭中学  孙延湖: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课本的某些知识点的认识比以前更进了一步,像化学变化的认识,决不仅仅局限于第一单元,而是贯穿在整个初中教学当中,从接触“化学变化”的概念讲起,到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然后认识化学变化的类型,进而控制化学变化的条件来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让学生理解物质发生这些化学变化的原因还是因为微粒结构造成的。谢谢了。
青阳初中 刘国光:
今天是第五天啊,真是累死了,每天都马不停蹄,脑袋被装得慢慢的,眼还在不住的寻找,生怕漏了,就这样还是只能照顾到一头,信息量海了,实在是招架不住了。想想咱们的学生,唉,不说了……
峡山区王家庄街道王家庄初中 孙长勇:
广场真好,景致太多,景色太美。专家云集,热点荟萃。精品赏读,成果回放……一切的一切凝聚着你们的智慧,表达着我们的期待。非常感谢!
山东省济南育英中学 徐啸:
为什么这次培训有如此之大的魔力,紧紧抓住每一位学员的心:看看评论的时间,在深夜,在凌晨,都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知识的执着者!在总结昨天的作业时,我恍然大悟:是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学员及时评价鼓励,让我们有了勇敢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我们不像以前的学习培训,只是听众,观众,这次学习我们是主人,我们一直在参与,不是和我们的课堂一样吗?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份特殊的师生情谊,记住2010年夏天。
张店区第七中学 耿庆梅:
今天是研修第五天,经历了了前四天的研修,真是腰酸背疼,头脑发张。研修进入了疲劳期,今天一早来到微机室,首先阅读化学广场(这几天的研修惯例,因为内容太精彩了,不得不看),待学习完化学广场的精彩内容之后,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始看今天的视频(心里想,完成任务吧),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可收拾了,尤其是是第一个案例,溶解度的教学及专家的点评分析,让我对溶解度一节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不禁感叹原来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曹县安蔡楼镇中学 万红波:
这次远程研修是省教育厅为我们搭建的可以说是雪中送炭,领会新课改精神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专家老师传经送宝,解疑排难;有指导教师不辞劳苦,评荐作业;更有默默钻研,更新观念的同仁。聆听专家的讲座,得到老师们的指导,紧张而快乐,可惜时间太短了.
烟台市实验中学李刚:
研讨已接近重点,刚才打开电脑进入我的工作室,由于有些窗口打不开,试着进入“化学广场”拜读了其中的有关内容,觉得此栏目不仅整体版面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其中的文章内容更能引人入胜,有些观点还能引起自己的共鸣的同时,也会给自己的某些知识点的教学带来恍然大悟的感觉,使自己的教学很好地完善起来,此栏目办的真好。
山东省济南甸柳第一中学王燕:
化学广场真是棒,清晨一读精神爽。
兖州市兴隆庄镇中心中学关红梅:
每天徜徉在我们的化学广场,沐浴着智慧的阳光,自己的心灵也被净化了,走出了俗世的纷扰,走进了智慧的殿堂,我迫不及待地吸取着来着全省专家同仁们的精神食粮,那感觉真的太好了!谢谢我们美丽的广场!
指导教师王庆爱:
每次到化学广场,都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领略到专家们的风采,感受到同行们学习的热情,激励着我满怀激情的投入到新一天的学习。看到我们的简报为专家们所认同,心里真高兴!同时也要加倍努力!
山东省济南市第六十八中学刘涛:
每期的化学广场我都会认真的看,并且把它保存下来,作为以后的重要资料,希望培训中心的老师和专家们能够把它们制成专辑,发给我们作为永久的资料。
肥城市查庄矿学校周玉芳:
简报图文声并茂,让人感到爽心悦目,专家的解惑和专家回应让人受益匪浅。每日必读,聚焦热点,老兵新招,招招独到,巍巍道来,情真意切,研修悟语,交流平台。每每浏览这些都能有所收获。在此感谢为简报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老师,真诚说声“你们辛苦了”。
胶州市第十八中学颜美玲:
早晨一起来,就先到我们的精品广场逛逛,每次来了,我都把我要借鉴的经验给和方法用笔整理在自己日常教学随笔的日记本上,收获颇多,因为这些方法确实能解决我们教学中遇见的实际问题,都不是冠冕堂皇的话。真希望我们的广场就这样一直办下去,即使本次研修结束了!
指导教师王华妮:
又是一个新的早晨,又是一个新的广场;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收获,每天都是新感觉。广场真好,景致太多,景色太美。专家云集,热点荟萃。精品赏读,成果回放……一切的一切凝聚着你们的智慧,表达着我们的期待。非常感谢!研修快乐向前冲!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中学高倩:
化学广场硕果累累,
老兵新招锦上添花,
课程简报百花齐放,
在线研讨百家争鸣,
专题作业各抒己长,
化学教育再创辉煌!
开心一笑
【原创】化学课上,师生共同探究分子的性质。有的学生认为水分子之间无间隔,教师就反问道:“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的话,你怎么能在水中游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