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也要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1:55:13
时间:2010年09月19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杨绍碧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古人修身的名言,告戒人们要常怀自省之心,检讨自己的过失,闲谈之时,不要谈论他人是非。但只要读一读历史,或者看一看现实,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陶渊明能这样,因为他是隐居不仕的人,真正的隐士;周敦颐能如此,因为他遗世独立,孤洁傲岸。其他人,仁人志士也好,蚕妇村氓也好,市井平民也好,乃至奸者小人也罢,谁也免不了对他人发表己见。不然,古之帝王微服私访听民间什么?
“论人非”者有两种:一种是当面而论。论者谈笑之间言人之失,闻者亦可轻松自嘲或辩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均无伤大雅。另一种是背后而论。这就是所谓的“闲谈”,在不经意中把人家的不是说出来了。
闲谈论人是非,这让人看起来很不地道,不够意思,不够光明磊落,我却以为也并不算什么坏事。议论者不必自责,因为敢怒敢言不失为刚正之态,更何况论人之非其实也是在检讨自己。别人是一面镜子,也可以照照自己,正人也正己。论清别人之非,定下是非标准,我们才好做人,不犯或少犯他人之过,天下才少一些“非”,于人于己都有裨益。被论者也不必耿耿于怀,因为评论他人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事实。俗语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人说?既然这是不容回避的,那又何必想不开?更何况听听别人的看法也有好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获知己之不足,无非有这么几种途径:要么有自知之明,要么是他人当面指出,过了就只能听人背后议论了。现实如此,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知之明,也不是时时事事都有自知之明,即使有也常常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以淡化错误,减轻羞耻感,比如阿Q。能够当面指出自己错误的人,可为挚友。敢问君有几位挚友?何况人常常犯贱,听不得忠言,轻者不以为然,重者翻脸没商量。我们倒是不小心获知别人背后议论来得深刻些。
其实,善论人非,能律己助人。从这个角度来讲,二者是统一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凭高尚的修养影响人,帮助人,这样我们就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健康的人际关系。惟有如此,邪恶之行方会收敛,乃至消失;失足之误方会顿悟,旁观者清嘛。所以我才说,人非也要论。
不过,善论人非关键是要怀坦荡之心,胸无私念;不能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没有无根据的瞎说,没有别有用心的乱谈,既要能表明自己私下里对他人的认识和评价,又要能使这种评价可见阳光(即做到客观公允)。这就要求我们要占有材料,大量的详实的客观的,而不是一鳞半爪,更不是空穴来风。不能因为某人有什么缺点,就到处传扬,甚至把芝麻说成西瓜,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长舌妇么?我们能议论别人,这是权利,但要有正确的心态,不中伤,不诬蔑;要客观,不妄下断言;要得体,不恶语伤人。这样,我们在谈论他人之时,就能坦荡镇定,谈笑自如。久而久之,人们就能认识你,并能与你诚恳交心。
古语曰:为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实属中庸主义的处世之道,是圆滑的处世哲学,是不足取的。君子坦荡荡,有什么不能开诚布公的呢?人家能当街骂总统,能踏着同伴的尸体高举和平独立的旗帜前进,我们又有什么顾虑呢?毛主席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对言者和闻者素质及态度的最好总结。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要积极探求古训中为人修养里积极的一面,要修身律己,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能客观评论他人,敢于发表正义的言论,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不做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明哲保身者。
我们为什么还要羞于闲谈之中论人之非呢?正是“言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说人坏话者有失修养”的古训束缚了我们。于是乎,才造成相互护短,一团和气,错误得不到检讨,邪行得以纵容的现象长期存在。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既然有过,议又何妨?只要我们是善意的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lg/xy/201009/t20100919_49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