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56:21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晓菡等,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71年在遭当局整肃16年后被捕入狱。
丁玲1904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安福县(今临澧县)。父亲蒋保黔为清末秀才,在丁玲4岁时去世,母亲余曼贞带她去了外祖父家,后任教师供她上学。1918年,丁玲以第一名考入桃源县的湖南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次年参加受“五四运动”影响的当地学潮。1922年初,丁玲赴上海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次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4年,丁玲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次年与《京报》副刊编辑胡也频结婚。
1927年,丁玲开始写作,同年底在《小说月报》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梦珂》,次年春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10月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1930年7月,丁玲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发表中篇小说《韦护》和短篇小说集《一个女人》,11月8日生子胡小频。1931年1月,已加入共产党的胡也频在开会时被捕,2月7日被国民党当局枪杀,丁玲由此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并发表小说集《水》和《一个人的诞生》(与胡也频合著)等“左翼革命文学”作品。1932年3月,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出任左联党团书记,并出版小说集《法网》。1933年,出版中篇小说《母亲》、短篇小说集《夜会》及《丁玲选集》。同年5月,与丁玲同居已一年半的中共党员冯达被捕,丁玲因此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转到南京软禁。
1936年,丁玲出版短篇小说集《意外集》,4月通过鲁迅联系上中共,9月到上海由胡风接送,11月辗转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西保安县,倡议成立“中国文艺协会”任主席。次年,丁玲2月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8月又改任她倡议成立的“第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1938年,发表剧本《河内一郎》、小说戏剧集《苏区的文艺》、小说散文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年底调到延安的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1月,丁玲当选为刚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9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查1933年被捕软禁期间情况,一个月后被确认没有“自首问题”。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机关报《解放日报》,丁玲出任文艺副刊主编,同年发表女性主义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1942年3月又发表杂文《“三八”节有感》,为此在随后的延安“整风运动”中被批为“暴露黑暗面”的头子,到次年“审干运动”又被提出以前的“自首问题”,与刚结婚的丈夫陈明被隔离审查,后因毛泽东说了一句“丁玲是同志”而暂时过关,但此后这两件事长期成为她遭整肃时的“历史问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丁玲组织延安文艺通讯团前往东北,途中因内战爆发而留在中共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年底应邀担任《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主编。次年7月,创办全国文艺协会张家口分会文艺刊物《长城》任主编;同月参加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团,到河北省怀来县参加土改,并以此生活经验为基础创作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8年出版,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1949年6月,丁玲应邀到北京参与筹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7月参加文代会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成立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委、全国文协副主席;9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出任全国文联机关刊物《文艺报》主编;1950春任全国文协常务副主席,7月任中共文协党组书记;1951年1月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不久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1952年4月接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丁玲这几年基本只发表了一些散文,为此以要写作为由陆续辞去大部分行政职务,到1953年10月第二届文代会时,全国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只剩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共作协党组成员两个实际职务,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5月,大规模批判和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在全国展开,丁玲虽从年初起就避在无锡赶写长篇小说《在严寒的日子里》,也抽空写出批判胡风的文章《敌人在哪里》以划清界线,在胡风夫妻被捕六天后的5月2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但仍然没有躲过这场运动的株连。中国作协从当年6月底就开始揭批丁玲等人的问题,中共中央则在12月15日批发了《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关于丁玲、陈企霞等进行反党小集团活动及对他们的处理意见的报告》。1957年,中共中央发起全党“整风运动”,“丁陈反党集团”以至“胡风反革命集团”成为文艺界批评中共“肃反扩大化”的主要问题,7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右”运动反击“翻案风”后,进一步扩大了打击面,将丁玲的丈夫陈明以及老朋友、同事、下级等打成“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连中共中央专案组曾对丁陈案有不同处理意见的成员也被打成另一“反党集团” 以至“极右分子”,受到株连者近百人,丁玲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在“延安整风”时遭批的《“三八”节有感》等作品又被作为“毒草”罪证公布批判。1958年5月,丁玲被开除党籍,撤销作协理事以外各项职务,取消行政级别(七级),7月又下放到丈夫陈明已被遣送去的东北“北大荒”劳动改造。1971年4月,丁玲和陈明以反革命的罪名被分别关入北京秦城监狱。1975年5月,丁玲夫妇获释后被遣送到山西长治农村“安家落户”。
1978年的7月,丁玲被批准摘掉“右派”帽子。1979年1月,她获准回到北京,6月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1月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重新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同年发表短篇小说《杜晚香》。1980年1月,丁玲的“右派”结论被改正,恢复中共党籍和原工资级别。1984年8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而彻底平反,不久被补选为政协常委兼文化组长。1985年1月,创办文学杂志《中国》任主编。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丁玲全集》12卷本430余万字,2001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30年代起,丁玲的作品已被翻译为2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去世前任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