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绅士文化及其衰弱(从文化视角探析英帝国的衰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4:35:05
分类:外语教研
2006.8.27 20:55 作者:南海居士 |
英国绅士文化及其衰弱
-从文化视角探析英帝国的衰落
Abstract: In the modern world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upgrading competition in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s increasingly gives prominence to cultural strengths.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embodying national spirit should be placed at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in every country’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British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was once thought never to set came to its end with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mbodying the British national spirit, the gentry culture that had vastly impacted on the world has fallen into a decline.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functions that the gentry culture used to have on the Empire will undoubtedly supply reference to 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Gentry Culture; Decline; British Empire; Cultural Angle of View; Cultural National Strength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表现为文化国力的竞争,培育蕴含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在各国的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日不落”英帝国在20世纪衰落了,蕴含着英国民族精神的绅士文化风光不再,曾经在世界各地掀起的广泛影响已经衰弱。从文化视角分析绅士文化对英帝国的作用,对于发展文化无疑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绅士文化;衰弱;英帝国;文化视角;文化国力
20世纪对于英国来说是个黑暗、灾难的世纪,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曾统治全球近1/4面积、有“世界工厂”称号的“日不落”帝国瞬夕间土崩瓦解。20世纪70年代,其经济呈现低增长、高失业、高通膨,政府低能,社会不安,人民不满,被称为英国病(British disease)。往昔的辉煌和荣耀,如今已不复存在。唯一留下值得英国人自傲的就是她的另一个美称,“绅士的国度”。维多利亚女王时期,以自由思想、公平合理的竞争原则、勇敢的骑士气概、务实精神、“高雅”的艺术和得体的举止为主要内容的英国绅士文化已经发展成熟,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是其精神支柱,蕴含着英国的民族精神。进入二十世纪,世界多元文化迅速发展,绅士文化的影响却不断衰弱。如今英国社会中的绅士风度在内涵上已经大大缩小,只表现在男人为女人开门、购物排队等有限的生活礼仪上。
纵观绅士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英帝国发展和衰落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绅士文化的形成造就了英帝国,继而由于绅士文化的局限毁灭了她。
一、绅士文化的历史形成与作用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绅士文化是英国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长期培育建设的文化思想体系,其作用有如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儒家思想。绅士文化集中体现于绅士风度。绅士风度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融合了各阶层的价值观而形成的,它既非贵族精神的完全翻版,也不是中产阶级或劳动人民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1. 最初形式上的贵族精神
英国贵族的产生可溯源至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出现的是军事贵族(Military Aristocracy),后来随着不列颠国家的不断发展和频繁战争,又出现了世俗贵族、土地贵族(Landed Gentry)、教会贵族、骑士贵族(Knights)等。英国贵族通常分为五个等级,即公爵(Duke)、侯爵(Marqui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这些贵族与王族(Royal Family)一起构成上层社会(upper class)。贵族爵位可以世袭,贵族成员可以享受民事豁免权、担任上院议员等特权。贵族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的各个方面。贵族在与王权、其他贵族成员、以及社会其他阶级的相互关系中,逐渐形成了贵族精神,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自由精神。英国传统认为国王也只是贵族,“人们尊王忠君思想比较淡薄”(阎照祥 2000: 25)。一些贵族实力强大后就发动战争挑战王权。另外,贵族阶级一直联合起来限制王权的膨胀。从最初的“贤人会议”至“大议会”再到定期召集的“议会”及上下院的产生,是贵族与王权不断冲突和协调演变的历程。反对专制、追求自由是英国贵族的一个鲜明特征。1215年英国颁布了著名的“贵族纲领”——《大宪章》。作为“第一个伟大的议会文献”,它主要是对王权的限制和对自由权利的确定。国民有被协商权、人身自由的权利、监督国王和反抗政府暴政的权利。英国人“生而自由”的思想得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2)骑士精神。中世纪里骑士制度(chivalry)在欧洲广泛建立,骑士贵族成为英国贵族新的部分。由于骑士经常驰骋战场,参加十字军东征,建功立业,因而深受以国王为首的其他贵族喜欢。英国历史上更有两位“骑士国王”——狮心王理查德一世和爱德华二世——亲自参加战争。骑士精神由此得以张扬,成为各贵族争相赞颂和效仿的贵族精神。骑士精神要求“发誓忠于君主和领主,保护教会、穷人弱者和妇女,维护地方和平,打击异教徒,待其他骑士如兄弟,即便对待被俘的骑士也要礼仪得体;为人处世勇敢无畏,宽宏大度,高风亮节,坚忍卓绝。”(阎照祥 2000: 61)(3)维多利亚精神。这是绅士风度的雏形和基本,是绅士文化的内核。维多利亚精神肇始于贵族之间的交际礼仪,由维多利亚女王身先士卒精心培育出来的思想道德体系。这种精神的影响力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大英帝国并成为整个世界中心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概括来说,就是以维多利亚女王及其丈夫艾伯特的言谈举止为楷模,要求行为优雅、信仰虔诚,生活朴实节俭、洁身自律,女子学习舞蹈和音乐,男士会骑马、射击、击剑,参加户外运动,酷爱艺术。(4)自上而下的革新精神。英国贵族与其他国家贵族一个鲜明的不同点就是这种自上而下的革新精神。面对社会的新发展和中下阶级的新要求,英国贵族适时恰当地做出让步,例如不断修改《大宪章》,允许平民参加议会并最终形成下院,颁布《权利法案》。这种革新精神使得贵族制度能够长期存在,社会发展和变革平缓推进。(5)信仰宽容精神。从教皇控制到国王控制,从宗教迫害到宗教宽容,英国宗教改革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不同国王的不同宗教信仰引起的流血事件和社会动乱大大损害了英国贵族们的利益,也严重阻碍了英国国家的发展。作为统治阶层的英国贵族趋向于一个认识:不同信仰的共存和相互宽容有益于社会各界。事实也表明这种宽容精神的形成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莫大的动力。“伊丽莎白女王用这种宽容精神缔造了一个强国。”(刘金源,洪霞 2001: 239)
2. 中下层阶级绅士化之努力
英国社会中阶级等级观念非常严重,不同的阶级使用不同的语言、服饰,出入不同的场所,接受不同的教育。贵族是社会主导阶级,具有丰富内涵的贵族精神通过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化载体,以及贵族们经常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渗透到整个社会,形成强烈的贵族文化氛围。贵族精神首先深深吸引了中下层阶级中先进的一部分,使得他们把追求贵族的生活方式和风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依靠节俭和勤奋工作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但“他们不是利用自己获得的财富去创造新的门第和荣誉,如同他们在美国的同行那样,而是千方百计地屈就于贵族的优势,拼命地试图挤进贵族的行列。”(钱乘旦,陈晓律 2003: 288)通过他们又进一步影响中下层阶级的其他人。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就是很好的例子。许多经典小说的主人公尽管都是绅士和淑女,但出身却是非贵族的中产阶级。由于当时来自贵族的小说作家甚少,多数小说是由中产阶级作者所写。他们的绅士概念只能局限于他们所熟悉的中产阶级环境。而工人阶级群体则是小说的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开始模仿中产阶级。因而整个英国中下层阶级呈现出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趋势。
3.绅士文化形成及历史作用
绅士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贵族文化和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绅士文化。前者限于上流社会的贵族精神,而后者则是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精神。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贵族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由于中产阶级与下层工人阶级在社会地位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对贵族精神理解的冲突。同时,贵族阶级由于受到中产阶级的经济成就巨大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修改了自己对绅士文化固有的理解。在中下层阶级向上流社会看齐和三个阶级认识上的冲突、调整中,形成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绅士文化。它秉承原有贵族精神中的自由思想,遵行公平合理的竞争原则,有着勇敢的骑士气概,带有中产阶级的务实精神,追求“高雅”的艺术和得体的举止。当时英国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行为都带有绅士文化的烙印,构成了绅士风度(又称绅士精神)。“绅士风度确实是融合各阶层价值取向的一种民族风度。”(钱乘旦,陈晓律 2003: 312)
这种民族风度在维多利亚时代成为英国社会的民族精神,起到推进社会民主的进程、团结社会各阶级的力量、致力于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作用。其终极表现就是英帝国成为世界中心,统治着全球近1/4的面积。绅士文化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其它国家和民族学习的榜样。
二、绅士文化衰弱的表现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世界交流日益加强和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这种文化模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整个绅士文化开始衰弱,绅士风度的内涵不断缩小,以这种文化为支撑的民族精神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微弱的抵抗力。
1.   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震撼
一战中,为打赢战争,英国政府统制全国的财力物力,调动一切力量投入战斗。英国的经济实力遭到严重打击,丧失掉长达250年的海上霸权。战后,英国开始走下坡路,美、日日益崛起,国际关系中心开始向美洲和亚洲转移。二十年代英国经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空前严重。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更是打击了英国的绅士文化体系。英国国际收支首次出现赤字,被迫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爱尔兰、埃及、印度、伊拉克等英帝国地区发生不断高涨的运动,英帝国开始衰落。二战后, 英国经济遭到更严重的削弱,国外投资减少了1/4,黄金储备减少一半以上,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虽然英国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战前,但在西方国家中是增长最慢的国家,远远落后于美法两国,更比不上德国和日本。殖民体系分崩离析,殖民地市场进一步缩小。各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然而“英国本身国力的下降,使其在英联邦中的地位和影响下降,同时英联邦对于英国来说似乎也显得无足轻重,且英联邦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亦十分有限。” (钱乘旦,陈晓律,陈祖渊,潘兴明 1999: 348)然而战争并不是英国经济衰退、帝国分解的根源,绅士文化的自身缺陷使得英国社会无法迅速从战争中复原。战争的震撼只是加速并提前了这种衰落和分解。
2.   妇女解放运动
绅士文化衰弱的第二表现是妇女从“维多利亚道德观(Victoria Virtues)”中解放出来。“维多利亚道德观”是绅士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求女性“虔诚、纯洁、顺从、持家”,通过对女性行为的束缚达到规范社会的目的。尽管绅士文化和绅士经常把“Lady First”挂在嘴边,但是当时“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却都依附于男子,社会的主导思想是把妇女看作摆设品。”(钱乘旦,陈晓律,陈祖渊,潘兴明 1999: 222)19世纪,人们不希望中上层妇女参加任何工作,几乎所有职业都拒绝女性。19世纪中叶的女性要成为医生、技师、建筑师、会计或银行职员是不可能的。经过长期斗争,女性可以选择医生这一工作。但到1900年,全英国仅有200名女医生。20世纪初,英国出现“战斗的妇女参政运动者”,妇女运动一反过去那种淑女风范,摆出强硬的战斗姿态,她们不仅集会、游行,甚至还在公共场所围攻大臣和议员、动手动脚等狂暴行为,因此获得社会的关注并最终取得突破。1910年,女性获准做会计或银行职员。但仍然没有女外交官、律师和法官。随着妇女权利意识的不断加强和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汹涌浪潮,英国妇女的解放也不断取得新成效。20世纪里,在咄咄逼人的妇女运动冲击下,绅士文化不断让步,妇女获得了大学教育权、择业权、财产权、节育权、离婚权、与男性同样的选举权。性解放在20世纪的英国取得巨大进展,妇女着装向短、轻、露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性开放、性泛滥也对绅士文化所构建的、不可侵犯的道德堡垒形成致命冲击。2004年3月10日的《每日镜报》指出,在英国,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泛滥过,“三人游戏”、借助性工具和药品的性生活呈现出上升之势。
3.   贵族的分化与没落
绅士文化衰弱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贵族的内部分化与没落。随着社会物质生活不断丰富,贵族内部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一部分贵族继续保持清高,守着绅士文化的最后阵地。但多数贵族逐渐跻身于工商业界,从事赚钱的活动。分化使得中下层阶级向上流社会看齐的目标开始模糊。另外,现代新闻业和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原来不为公众所知的贵族丑恶暴露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快捷。处于绅士文化楷模形象中心的王族暴出的丑闻不断扭曲人们心目中的绅士形象。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让英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愤怒不已。“群众抗议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向政府、王宫、教廷。人们普遍认为,‘国王与辛普森夫人间的关系声明’已使大不列颠声誉俱损,‘英王自己成为庸俗低劣、耸人听闻的谣言的材料。’甚至有人认为英国王座已被爱德华八世搞得岌岌可危,而其道德权威、其荣誉声望及其尊严都被抛进垃圾堆了。”(陈晓律,王苏琦,王君,袁满 2003: 384)现任女王几个子女的行经更是引起社会的普遍反感。
贵族的没落表现为贵族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进入20世纪,自1902年起,没有一个首相出身贵族,1963年的《贵族法》更是限制贵族不得担任首相一职。1998年11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宣布,将在1999年对上院做进一步的改革,使其变得“更加民主并更具有代表性”。1999年1月的《上院议员改革法案》内容包括在2000年下一届议会选举之前取消759名世袭贵族在上院的议席,由公众推选上院议员候选人。作为绅士文化主导力量的贵族,其地位和社会影响的不断没落,更加快了绅士文化的衰亡。
三、绅士文化衰弱的文化分析
绅士文化在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日不落”帝国的解体而趋于衰弱。究其根底,是由这种文化的自身劣根性所致。从文化的视角来分析,绅士文化具有以下的缺陷。
首先,绅士文化容易被社会物质条件左右。绅士文化是在保留传统的选择下,以贵族精神为主体、融合其他阶级的价值取向而形成的。这是一种以经济为基础、物质性较强的精神体系。要追求“高雅”,表现绅士风度,必须首先具备充足的物质条件。因此中下层阶级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走上以工商业活动为手段、追求贵族生活方式和风度为目标的不归路。钱乘旦,陈晓律认为这是一种倒置。“这种目的与手段在无形中的倒置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后果。”(钱乘旦,陈晓律 2003: 290)因为这种物质性较强的精神体系容易受物质条件左右,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的衰败一方面归因于这种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又加速这种文化的衰弱。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更是不断冲击着它的根基。
第二,绅士文化过于浪漫,不符合现实。绅士文化与原来的骑士精神有着很大的传承。骑士精神与骑士本身的行为很不相符,它以想象的笔调美化了事实,所以不切实际,与二十世纪的社会现实距离遥远。这种不相符之中掩盖了许多丑恶。要求保护妇女的绅士在家中实施暴力,在世界各地欺压弱者,言谈举止很多时候也是污秽不堪,在战场上也常常贪生怕死。2003年12月2日,防止家庭暴力国际大会在伦敦举行。其原因就是英国已成为西方家庭暴力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另外绅士们还经常追求浪漫的骑士爱情,暴出性丑闻。绅士文化建立的道德堡垒被攻陷,引发了性泛滥、吸毒等一系列道德沦丧的社会问题。
第三,绅士文化整体来说是一种保守主义文化。“它过于尊重传统,包括革新都要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这使得它对新生事物缺少敏锐的接受力,”(钱乘旦,陈晓律 2003: 312)所以它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尼采曾批评过素以绅士文化著称的英国人根本不懂得“创造的力量和审美良知”。同时,这种革新是自上而下的贵族式革新;其速度之缓慢,难以适应社会一日千里的变化。对于来自诸如美国、日本等外来文化的挑战,它表现为懦弱,也不善于接受其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最后,绅士文化还属于闲暇文化。这种文化体现的生活态度就是悠闲自得,追求“高雅”艺术,赛马、打高尔夫球等等。在社会变动和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及其社交礼仪上的繁文缛节完全失去交际空间。而这种闲暇文化使得“英国人重文轻理,重理论轻应用。…英国的优秀人才,或者进入政府部门当文官,或者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而很少愿意去从事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的。因为在英国人看来,这种活儿是上等人不屑去干的。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对英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刘金源,洪霞 2001: 379)
四、结论
绅士文化因其自身的局限性,促使英帝国在二十世纪走向衰弱。绅士文化将英国“放进一个两难的窘境。这种窘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是由于新兴阶级自工业革命以来未能彻底清算旧阶级的精神遗产而逐步造成的。能否摆脱这种文化窘境,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这个古老民族今后的发展前途。”(钱乘旦,陈晓律 2003:  313)。绅士文化的模式在英国兴衰中的历史作用诠释了这样一个事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蕴含有民族精神的文化国力的竞争。因此在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要注意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