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干啥不像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23:54
记者的角色,在“记者”这个名字中已经作了非常好的定位:记录事实和真相的人――你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而不是表演者,不是评论者,不是代表者,不是演说者。
近来某电视台某位记者在某次峰会上的某种表现,引发了舆论对记者职业精神的反思,也即: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有怎样的角色意识,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
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预设了答案:记者应该务正业,如今不少记者的问题正是不务正业。记者的角色,在“记者”这个名字中已经作了非常好的定位:记录事实和真相的人――你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而不是表演者,不是评论者,不是代表者,不是演说者。
一朝出位,名声大震,也许是受到那些“出位者”成名的刺激,如今不少记者都爱在新闻事件中争抢出位,以成为新闻主角、比新闻本身更热为荣。这实际上是记者的失职,记者只是新闻事件冷静的旁观者和忠实的记录者,职责是记录你看到的真相,并引起公众对事实的关注,从而以报道推动社会的进步。公众没关注你的报道,而把眼光集中到你个人身上,你报道的事件未成为新闻,而你借此成了“名记者”,这其实是记者的失败。新闻报道人,变成新闻当事人,这不是记者可炫耀的谈资,而是职业上的败笔。
如果记者不是靠自己的报道成为名记者,而是靠自己刺激的言论、出位的表演、争议的表现、惹眼的绯闻成名,那就是不务正业。令人忧虑的是,新闻界浮躁之风盛行,以非报道的方式成为名记的人越来越多。
每个职业都有该职业的核心伦理,对一个从业者的评价应基于在这种核心伦理上的表现。正如我对新闻发言人的理解是,评价一个新闻发言人职业贡献的惟一标准就是,你发布过多少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满足公众知情权上有过怎样的表现。对新闻发言人最有力的批评莫过于:你在任期间,并没有发过多少有价值的言论,并没有在沟通政府与民众中有什么作为,并没有发布过什么大新闻。你成为名人,是你个人的大成功,而是你职业上的大失败。你最大的失败在于,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一次次却成为新闻当事人。
干一行,不一定就非得爱这行,但既然身在其位,就要有这一行的职业精神。放弃对职业伦理的尊重,缺乏职业精神,不只是记者的问题,却是这个社会的通病,这种病弥漫于各行各业,甚至已经变成一种民族劣根性:流行的不是敬业,大家都喜欢反串;尊崇的不是在其位谋其政,而追求出位、以出位为荣。
就不说那些靠露胸露腿搏出位而不是靠实力出名的演员和歌手了,因为那个圈很乱很乱,她们的职业角色本就很模糊,很难说她们的职业到底是大腿还是歌喉,也很难说腿和胸不是一种实力。先说说运动员吧。记得某年春晚再次邀请飞人刘翔在春晚上献歌时,刘翔看来真生气了,他说了一句很硬的话:我已决定不再当众唱歌,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是一名运动员,不想做一名歌手。他和教练都表示,作为嘉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露面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一定要唱歌,那么他们将放弃这次机会,至于演小品就更不可能了,刘翔只想以一名运动员的身份让大家记住他。
这种职业精神是很值得尊重的,我们已经看到过太多不务正业的运动员,作为一个运动员,整天跟商业圈混在一起,又跟娱乐圈纠缠不清,反串许多角色――刘翔的“我是一个运动员”是让人尊敬的,可惜的是,他在“当不当政协委员”这个问题上,没有勇气向“逼”他当政协委员的人宣示这种职业精神,于是每年缺席政协会议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许多官员没有作为一个公务员“服务公益”的职业精神,而是把官员当做经商那样干:为了当官投入了多少资本,就要成百倍地捞回来。他们的职业信条不是为公众做了多少事,而是为自己和子女捞了多少钱。
许多商人没有作为一个商人“谋财但起码不能害命”的职业精神,他们以害命的方式去谋财,把经商当做杀人那么干:为了多赚钱,不惜往宝宝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往火腿上加敌敌畏,用工业酒精造假酒,给孩子打过期疫苗。
许多大学校长不把校长身份当做教育家,而是当做领导。身上毫无教育家的气质和育人者的儒雅,而是充满官僚的傲慢和商人的市侩。
还有,医生没有了医生样,而成了高价药品推销者;专家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像演员那样以出位的言论赢得掌声;教授不好好教书育人,到处走穴赚出场费;官员到高校当兼职教授,公务员到煤矿入股当商人……
社会秩序依赖于社会分工的有序,而社会分工又依赖于每个行业的人按照这个行业的职业规范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各行其职,然后有序。当下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正在于职业精神的失落――尤其是强势群体职业伦理的失范,不好好履行自己的角色,赢者想全占,强者想通吃,占有权力优势的人什么利益都想沾,混乱和冲突于是不可避免。
好像,问题又不只是缺乏职业精神那么简单。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