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隐瞒通胀压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38:07
叶檀 2010-11-18
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没有挽救实体经济,而是重燃资产泡沫。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无法拯救美国经济,反而让美国滑入日本式泥潭。
热钱疯狂、资产泡沫的最明显标志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重出江湖。
有媒体发现,在2008年金融海啸令投资者损失惨重的高风险衍生工具“accumulator”经过改良后,略微降低杠杆,近月随股市大升在香港卷土重来。香港汇丰、恒生、东亚、星展等大银行正悄悄出售,入场费门坎更由以往780万元大降至100万至300万元不等。
这是危险的信号,说明资产泡沫在货币紧缩前有深化的趋势。有“I kill you later”外号的“accumulator”合约,要求买家一年内须以固定接货价每天买入一定数目的挂钩股票,故升市时买家能每天获微利,但若遇股灾,买家因仍须每天高价接货,会损失惨重。
新兴国家是热钱与泡沫最大的受害方。根据高盛9月间的数据,新兴市场国家目前年资本流入已经达至5750亿美元的规模,比金融危机前提高了20%。过去三个月,美元相对于全球主要国家货币已经下跌了16%左右。直到11月以后,欧债危机再次爆发,局面才有所改观。
中国CPI指数上升,治理通胀成为重中之重。事实上,不止中国的食品价格在上升,全球食品价格上涨。
美国的CPI指数在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偏差。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美国食物价格的涨势超过整体通胀。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数字显示,至今年9月这一年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0.8%,是1961年3月以来最低的年增率,但是,食品指数就上涨1.4%,美国农业部则预测明年整体食品通胀约2%至3%。如果刨除处于谷底的房价指数,食品价格的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
美国牛奶、牛肉、咖啡、可可和糖等的价格最近几个月急剧上升。包括麦当劳、家乐氏(KelloggCo)和克罗格超市等公司都已经表示,消费者必须要承担更多的原料成本上扬。无法消化原材料上升压力的食品生产商正在转嫁沉重的压力。卡夫、莎拉李集团(SaraLeeCorp.)和通用磨坊(GeneralMillsInc.)都已经表示要调涨一些产品的价格。星巴克取消了8月发布维持咖啡价格不变的声明,9月时表示要提高大杯又难制作的饮料价格。早餐谷物生产厂家乐氏最近也暗示要涨价。食品杂货连锁店Safeway和克罗格公司表示,会把供货商的成本增加转嫁给消费者。
美国的CPI构成比中国科学,但在经济危机来临之后,由于房地产价格压低了整体通胀水平,使普通民众所承受的价格上涨压力未能得到体现。美国的CPI包括8个大类、211个基本分类、38个地区指数。每个基本分类所占的权重,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变动而相应调整,每两年调整一次。其中“居住”包括:居住费用(占CPI的30.64%),燃料及公共服务(占CPI的4.38%);家具及生活用品(占CPI的5.02%)。在美国CPI构成中,居住类占比重最大,为41.79%。因此,在次贷危机与后次贷危机经济尚未复苏的特殊阶段,美国有必要公布饮食居住类与不含居住类的两种数据,才能体现出真实的经济指标。
英国的情况好不到哪儿去。
英国10月份CPI为3.2%,事实上,除了今年2月份以后,英国月度CPI都在警戒线3%以上。英国十月份核心消费物价指数 (未计能源、食品、酒精类及烟草价格)按月升0.1%,按年升2.7%;零售价格通脤则按月升0.2%,按年升4.5%,较市场预期的4.6%为低。英国第二大服装零售商NEXT也在本月宣布,随着棉花价格上涨,他们的服装销售价格可能会相应上调5%到8%。这是英国服装零售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首次调价。好消息是,食品价格的通货膨胀现在缓和了很多,但9月份英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创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涨幅,而8月英国食品价格增速创1年来最大增幅。
全球CPI等指标存在严重问题,去除能源与食品的核心CPI根本无法显示真实的物价水平,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全球经济的就是能源价格,将能源刨除在外,是讳疾忌医;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扩张虚拟经济、日本刺激经济以来,最大的变化是大宗商品所引发的原材料价格变动,不出台包含金融资产的指标,我们无法了解全球虚拟经济的风险。
全球食品价格上升,说明通胀已溢出虚拟经济的围栏蔓延到实体经济,部分发达国家CPI维持在低位,说明这些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不可能再次充气狂涨。
在制订经济决策时,小心核心CPI,在关注通胀与泡沫时,关注套利热钱规模,才能让我们防范于未然,不至于被那些指数忽悠。新兴市场必须坚定地堵截热钱,以国内市场为主实行自主的货币政策。
要强调的是,数据偏差与刻意造假,完全不是一回事。笔者指出美国的数据随着经济模式的变化出现偏差,绝不意味着为国内某些数据造假遮羞。
注:一天过去,地铁上的画面多数时候已经成了和谐上海,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反思的机会让位于卑劣的煽情。
仔细看了所有的新闻,有良知的人居多,他们争分夺秒报道出真相。上海不是没有新闻人。
2005年的消防演习无法用到实际,让我想起各地的金融机构压力测试。
有人质疑居民为什么不出逃,恐怕谁也想不到会如此燃烧,以为报警后几架消防车就可控制火势。
火灾发生的下午,初听消息时,笔者同样不觉得严重。
我们逐渐麻木。
海关总署与商务部就税收的争议还将持续,现在的报道恐怕均未触及要害。说海关总署突然抽风,有违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