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考研持续火爆 名师指点报考攻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5:26:38
http://edu.cyol.com 2010-11-18 16:42:07
2011考研能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人有多少,或许上帝都不知道。因为没有人专门守在考场门口,数着有多少人从里边意气风发的走出来。今年的报名人数,130万?140万?or150万?等着有关部门发布统计结果好了,哪有必要去搞什么大预测!“考研持续火热”或“考研或将降温”这种空泛而苍白的描述,对考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考研大局将如何尚无结论,但有一点现在就能肯定:在可以预见的三五年内,经管类考研会持续火爆!在数得出来的报考人数最多的十个专业中,经管类至少占去半壁江山:工商管理(MBA)、金融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存在的便是合理的,经管考研热,必有热的原因。我不会对它一顿乱批,“见谁火跟谁过不去”的愤青思维是低级的。但考生在一头扎进经管考研前,必须想清楚:你有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思路?你看中了经管专业哪方面价值?你准备了何种方案?那些无聊的数据,让媒体去操心好了,考生若只关心报了多少人,简直比关心索马里海盗还不靠谱!所以,今天写这些文字,就是让经管考研热得其所,别让考研的泡沫比房地产的还大。
经管类考研是指报考专业从属于经济学(代码02)或管理学(代码12)两大学科门类。两个学科在初试科目构成、报考热度、复试分数线、学习内容、职业发展规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以常常被归为同一类型,考研辅导时,对考经济和考管理的考生也习惯于采用同一思路进行。但就是因为这种习惯性的叫法,导致很多考生片面的理解为“经济管理不分家”,只知道经管很热,懵懵懂懂中上了“贼船”。
选专业首先是确定人生路径,选学校往往是侧重人生效率。我曾多次在课里强调过:职业规划思路决定专业选择的侧重点,专业的学科特征和社会认可方式不会因考生的意志而转移,为避免少走弯路,认清某专业的总体发展模式是前提,经管类考研也一样。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囊括好几十个专业(见下表),绝对不是一码事,存在相当差异。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我把它们大体分三类: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及代码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12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 (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0203
旅游管理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404
社会保障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120501
图书馆学
120502
情报学
120503
档案学
第一类:“纯管理”类型。以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社会保障(或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档案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为代表。
在我看来,它们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如果学校牌子够硬并且考生本人综合能力够强,专业名称上的差异在求职时完全会被忽略掉。不会有HR死乞白赖地非要看你在读研阶段搞了个什么课题,做了篇什么论文。好!你说你学管理,是否胜任相关岗位,还用干巴巴地考你管理学理论吗?在社会经验丰富的面试官跟前,你基本就是透明的。“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举手投足之间”全都有了答案。所以,没必要在选择上过于纠结和痛苦。
可能有考生质疑:这些专业怎么能没区别呢?怎么会是纯管理的呢?管理前面不是有个限制性定语吗!如行政、旅游、农林经济、公共卫生……如果你非要转这个牛角尖,证明你的确是位没走出校园的学生。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的,因为管理的路数都基本相通,真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从 IT业跳到快销业,从快销业跳到制造业,从制造业跳到教育业,都一样游刃有余。
经常遇到考生问我:某专业毕业之后是干什么?如果你学的“纯管理”专业,将来干什么只有上帝知道。职业与专业并非一一对应,“对口”与“不对口”的概率是一样大。比如,你学的是行政管理,但实际就业岗位却可能是人事管理,或是财务运营,再或是销售;如果你小子学东西特别快,单位没准培养你做核心业务;当然不机灵的甚至被安排去打杂开车送报纸。如果你望文生义的理解,学管理的将来只有去管别人,才算对得起自己辛苦几年的考研读研,那基本属于YY。一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小屁孩,拿什么去管理?假设我是个医生,难道就必须招个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来我们医院管我?这不是有病吗!
那考生说,既然没区别,教育部吃饱了撑的非要整出这么多专业来?设置多层级多学科体系的初衷是为研究,如果考研是冲着研究去的,这些专业当然有区别,并且随着科研方向的不同,学科的触角会伸到很前沿的领域。但经统计发现,为学术而考研的学生只占报考总人口的不足5%,在报考经管专业的人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大多数考生必须清楚,“纯管理”考研的核心价值是谋求一个平台,找个更高的就业起点。换句话说,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能说会道、有热情、有创意、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就是缺个机会!那些所谓成功人士从事的伟大事业,在你看来,似乎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对的!这就是现实。
胡永科说:“……我们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前几年的还会招一、两个本科,但如果按照编制走的话,本科和硕士、博士进来肯定是很不一样的。首先你要转正为科级,包括要晋升,至少要是一个硕士,到了硕士之后上不上博士是一回事。但是你如果没有一个硕士文凭的话,在这种机关单位肯定是竞争不过别人。我现在了解,这几年进我们这种单位至少都是硕士。”
王琳说:“……好多大公司招聘的时候,他会把他的笔试和前一、两轮面试,全部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比如我们熟悉的智联招聘,他们审简历的时候,不会一个人一个人去看,先把学历选成硕士,然后圈定几所学校,这样不是名校的学校就已经被刷掉了。”
“纯管理”专业难道非一定要考研?当然不是。这一方面,取决于你对你将来职业和生活的期许。如果你没想穷折腾、发大财、冒风险,也没想到京沪深广等一线城市试试身手,你完全可以寻求相对保险的方案。另一方面,取决于你的综合素质、家庭背景、资源积累程度。考研又不是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研没有这种能量。有些考生缺乏自我判断,又对管理型专业的就业情况认识不足,导致高学历反倒成了负担。
简单点说吧!学历的“敲门砖”作用在“纯管理”专业上体现无疑。学历会增加敲开好平台大门的概率,敲开之后就全看个人造化了。如果本身能力欠缺,你连那块砖都举不起来,把自己劈死都困难,后边的事情也就无从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