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2:52:19
 
 
农村教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场浩荡春风吹绿了教育教学的园地,然而农村这块园地却仍是春风难度,甚至是无人问津的“世外桃源”。因此,对农村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一番审视与思考很有必要。
农村教育教学的现状如何?
教师观念落后。传统教学观念在广大农村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并经过多年的积习沉淀,顽固地控制着他们思想,使他们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难以跳出传统的藩篱。既有经验的束缚,陈旧观念的积习难改使他们安于现状,沦于保守,不愿接受新思想,不愿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阻碍了课改的开展,使农村教学成为“击不起半点漪沦”的“死水”。
管理、评价落伍。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学校的教学管理及评价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教学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社会尤其是家长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依据,由此造成学校“无奈地”把新课程理念拒之门外,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演着一幕幕扼杀学生个性、残害学生性灵、阻碍学生发展的惨剧,他们每天都在“认认真真犯错误
辛辛苦苦害人”,而“升学率”这一关键性评价也成为农村课程改革的致使杀手。
理论与实践脱节。近年来,各种教育理论研究可以说进入建国以来最为辉煌繁荣的时期之一,各种各样的理论论著铺天盖地而来,各种研究文章纷纷见诸报刊,研究成果难以胜数,但稍加注意,我们就可发现,针对农村教育教学实际的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正如华东师大的郑金洲先生所言:“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所作的描述、解释
、说明、预测却越来越少,教育理论研究群体自身似乎正在逐渐步入一个自我欣赏、自我师承循环的怪圈之中”。而作为新课程改革之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提及农村教育教学或针对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建议的内容极少,使得广大农村教师难以遵循,无法操作。
教育教学设施匮乏。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的课堂空间要扩大,吸收知识的渠道要增多,培养能力的手段要多样,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的途径要拓展。这就需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设施。而很多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优秀教师的流失,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各级政府和学校都应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而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图书馆、实验室、电教室,教学设施极其简陋,校外也无处寻觅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有的学校甚至连阅览室、电脑都没有,消除危房都成了他们的“奢望”,更何谈“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很显然,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落后极大地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农村的教育教学现状已到非改变不可的地步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的最大困难就是观念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变了,行动自然就会变。当前,面对新课程全新的设计思路,全新的目标要求,全新的内容体系,全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教学的品质、水平、境界。
2.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任何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教师。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观念、方法、过程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必须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已经进行的骨干教师培训还远远不够,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基于目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精神脱节的现象,重点加强新课程的培训,尤其要加强以学校为本位、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效率高,目标明确,方法切合教学实际。要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新课改的全面成功地实施也呼唤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走出象牙塔,走向生活,走出城市,走向农村,聚集农村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研究。
3.改革管理和评价机制。学校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管理的出发点,校领导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改革评价制度,反对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学管理必须以教师教学行为管理为切入点,遵循发展性、人文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原则,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及新课程实施的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在评价手段和方法方面:第一,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教师时用新的评价标准;第二,积极探索既能适应改革又能应对考试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第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应带头解放思想,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和学校领导时要科学,使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成为课程改革的导向与动力之源。
4.增加投入,优化农村教育环境。一位教育报刊的主编在某县调研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农村的学校真穷,农村的教师真苦,农村的教育真有问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农村基础教育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批农村加大投入,在更新教学设施、以硬件促软件,用现代化设备引领教师观念的变化的同时,更要增加在改善教师的待遇、教师进修学习及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只有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让所有的农家孩子都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环境,农村的教育才会越来越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