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建筑在广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5:00:36

【骑楼简介】
骑楼,是在楼房前跨过人行道而建的建筑物,能使马路一边相互连接形成一条自由步行长廊,既便于来往行人遮阳挡雨,也有风雨廊之称。骑楼沿街,楼下经商,楼上住人;楼上的采光通风效果良好,廊下能为行人遮阳避雨、为商户营造经营场所,是结合了广州气候、建筑特点和西欧建筑装饰设计而成的产物。
骑楼通常都连绵成街,骑楼街的建筑模式,是广州作为大城市的商业化的产物,也是广州建筑有别于国内其它城市建筑的特色之一。这就是广州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

【分布区域】
骑楼遍布世界许多地区,以广州及五邑地区为主中心,以琼雷西翼、台湾东翼为次中心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有骑楼的身影。现在在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保存下来的最多,广西北海、梧州、福建的厦门、泉州等均能见到,广东全省21个市都有分布。
现在广州的骑楼主要分布于荔湾区和越秀区,海珠区也有一些保存下来的骑楼街。据广州市规划部门调查和相关统计,目前广州市区内骑楼街总计有36条,长度达20多公里,集中分布在老城区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现今形成了以上下九、北京路、人民南路、南华路为中心的四大骑楼群。
越秀区 :长堤大马路、北京路、大南路、大新路、大德路、一德路、惠福路、
起义路、海珠路、靖海路、广卫路、越华路、文明路、德政路、
豪贤路、文德路、东华路、万福路、珠光路、越秀南路等;
荔湾区 :人民路、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长寿路、龙津路、恩宁路、
十三行路、西华路、光复路等;
海珠区 : 同福路、南华东路、南华中路、南华西路等。
【建筑特点】
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在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山花是在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骑楼建筑中的山花,成为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如今装饰一新上下九一带骑楼,便是仿照当年的山花设计,有的是极具现代感的直线条形;有的加入了西方柱饰,带有欧洲风格;有的则在上面雕塑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又称“压檐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女儿墙图案简单,强调实用性。
在广州骑楼建筑中,凹阳台最为常见,设在骑楼立面中部,它由栏杆或其它胸墙围起来,栏杆呈直条状或方块状,偏重实用性装饰。
骑楼底空间净高4-6米,有的甚至高达8米,一系列连续的骑楼底空间,组成贯通的人行道。
骑楼建筑在商业街道较为集中,多为2-4层:底部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为住宅;临街立面处理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称为“洋式店面”,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也就是骑楼街。每栋骑楼是按照广州引进骑楼的基本章法(柱距4米,进深4米,净高5.6米),由屋主自行设计建筑的,具有明显看到不同装饰风格。长堤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近代的高层建筑,如八、九层高的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都是广州市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
广州市骑楼的最大特点是把门廊扩大,毗联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空是骑楼,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骑楼自由选购商品。店铺后面是工厂、货仓、生活用房,楼上一般住人。这类建筑也可能受“干栏式”建筑的影响。商住结合,内外有别,方便实惠。
另外,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仅有些内阳台显示了“挖空”的情趣。有的楼顶矗立的尖顶塔楼,有的正面墙顶挑出拱形雨篷。这些奇特的造型,为单调、平整的天际线增添了情趣。立面色彩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白色和调以米黄色为主。墙面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墙面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铸铁栏杆等,融合了西方的“巴洛克”或“洛可可”建筑装饰风格。
附墙柱在层高处以多道线脚与腰线相融,腰线下边以带形图案贯通,使得墙面层次清晰,线条曲直富于变化。建筑细部的檐口下、碹洞、窗眉和窗台下,以及门套、山花等部位,都巧妙地装饰着花饰。其图案样式是具有中国古典卷草图案情调的"洛可可"纹样艺术。
广州骑楼建筑中最具有中式建筑特色的是满洲窗,这种在西关大屋中常见的满洲窗被设计师们运用到骑楼上了。它由五颜六色的玻璃及木格组成窗花,非常特别,比我们今天常用的铁(或铝)框玻璃更有艺术韵味。

【形成历史】
关于骑楼的溯源,各方说法不尽相同。
有人将它的历史上溯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的“敞廊式商业建筑”;也有人认为宋代出现的“檐廊式”沿街店铺是它的原型。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广州骑楼是早期的干栏式建筑的发展和改进。或者说,广州骑楼是由竹筒屋根椐南方地区避雨防晒,结合商业经营需要发展而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广东人从南洋淘金归来后建商铺经商,外国商人也开始在十三行一带卖洋货,他们同时将西方的建筑文化——一些外国外廊式建筑传入广州。因为两者同样有着高温多雨,蒸晒酷热等相近的气候特征,在广州人们以步行为主,加上岭南地区气候无常,地中海国家的桥廊建筑与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在商业繁华地带逐渐产生了骑楼这种建筑形式。
此后骑楼在广州大行其道,在广州风行之时,主要的商业街道几乎无一不采用这种建筑形式,仅荔湾区辖内,骑楼总长度就达8公里。
后传到两广和闽南,成为岭南商业街市的特有建筑。在抗战前,广州骑楼就已成为许多城市的模仿对象,东南亚一带也不乏模仿广州骑楼的建筑。
【游览建议】
骑楼已经融入到广州这个城市中,在荔湾、越秀和海珠等老城区间行走,骑楼就在你周围,根本无需刻意去寻找,只是往日那华丽的装饰掩埋在大小广告牌间,让人很容易忽视掉了。想要看完整的骑楼,还要多走几条老街,放亮眼睛慢慢体味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