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身隨侍14年?親歷蔣經國改革之路(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12:44
貼身隨侍14年 親歷蔣經國改革之路(6)
文、圖︱宋楚瑜  來源:《文史參考》雜志
2010年11月03日11:28
【字號大中小】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跟隨經國先生十四年,有幸與聞機要,參與變革,我所學到與體認到最深刻的事情就是:“為政者要從民眾的角度看問題。”我們不要光從政府或政黨的角度看問題,政府不一定全是對的,民眾的聲音常有它的道理。我們隻要以民眾的角度來理解問題,七八成的事情都能順利推動,並得到民眾肯定。
在政治改革的過程中,經國先生對我講過:“這事急不得,也緩不得,我有我的步驟,不可以讓台灣人心浮動。”我相信,如果再多給經國先生一點時間,他會一邊推動警總人力轉型與現代警察的訓練,一邊加強民主化、法制化的進程,抓緊改革的方向盤跟油門,讓台灣過渡到民主的過程中民眾與文官系統,都先經歷更好的訓練,擁有相當的經驗,充填了足夠的認識,培養了良好的習慣與價值,在保有良好體質與穩定社會的狀況下,平穩過渡。
很可惜的是,經國先生走得早了點,台灣在尚未完全准備好的狀況下,直接用跳躍的方式進入了民主化進程。不是不可以,也幾乎很難擋,但確實一路走得很辛苦。接下來十年,我們花了相當的力氣去適應和解決這些問題所造成的內耗,雖說這是民主必經的陣痛,但這段歷程的成本也的確不低。經國先生時代,政治革新方案最難處理的就是“國會”改造、資深民代退職,我后來接任國民黨秘書長,一一走訪資深民代,婉言勸退並建立機制,一方面不能搞法理台獨,一方面又要推動落實台灣本土民主。在過程中,借由我從經國先生處學到不少終生受用的處世准則,而這些准則讓台灣社會和平穩健地完成了台灣民主史中不流血的“寧靜革命”。
從威權到民主:民本、均富、廉能、公義是不變的價值
跟隨經國先生十四年,有幸與聞機要,參與變革,我所學到與體認到最深刻的事情就是:“為政者要從民眾的角度看問題。”我們不要光從政府或政黨的角度看問題,政府不一定全是對的,民眾的聲音常有它的道理。我們隻要以民眾的角度來理解問題,七八成的事情都能順利推動,並得到民眾肯定。
其次,一個國家的治理,起始於領導者身邊人馬的管理。經國先生深知,中國歷代皆亡於宦官、外戚、佞臣,因此他身邊的人盡皆低調而規矩,勇於任事卻絲毫不敢有非分之想。我們省府團隊后來也承襲了這個傳統。
這跟民主或威權的體制關系不大,而跟我們對政治信念與政治經驗有很大關系。不把政治權力擺在民眾利益前面,做事不作秀。相反的,真正能幫民眾解決問題,能讓人民生活變好的人,永遠會受到民眾的支持與懷念。我在台灣省服務時,時常勉勵我的省府團隊,“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不能不當一回事。”“官員吃得苦中苦,人民方為人上人。”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以民為本”。
從這種民本思想出發,經濟上追求均富,政治上強調廉能,社會上講求公義,“民本、均富、廉能、公義”,這八個字就是經國先生心中的核心價值﹔而經國先生的改革基調則是“快不得、慢不得﹔重不得,輕不得”,認真想想,真可謂“大哉斯言”。當我們有了這些基礎,才真正是人民當家做主。民富而國強,民主而穩定,並不是很遙遠的目標,也不會是太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