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例题解析:说明文阅读(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23:52
(二十三)(2004•桂林)
水之经典
⑴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翰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⑵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 ,将浪涛如山变为 ,将凶猛如火变为 ……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动。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⑶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⑷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⑸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的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澈透明、纤尘不染。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如同看到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⑹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新塑造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⑺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神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⑻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⑼日本黑田孝高在《水五则》中的第一则说:“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第四则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前则,可以送给都江堰的水;后则,可以送给九寨沟的水。
1.第⑴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2.第⑴段画线句按常理应断句,你认为应该加入什么标点符号?作者为什么不加标点?
答:
3.给第⑵段文中空白处依次选择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喃喃细吟 珍珠四溢 柔情万缕
B.柔情万缕 珍珠四溢 喃喃细吟
C.珍珠四溢 柔情万缕 喃喃细吟
4.为什么说“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
5.与第⑼段中“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一句相照应的是第 段的内容。
6.你如何理解“水之经典”中“经典”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答:
7.文中所写的都江堰之水和九寨沟之水各有性格,你更喜欢哪一处的水?为什么?
答:
(二十四)(2004•桂林)
生命与气候
⑴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⑵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将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它们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⑶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⑷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蚂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⑸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二氧化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⑹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⑺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⑻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选自《科技日报》,有改动)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2.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3.你认为文章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4.第⑻中加点的词语“也许”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
5.本文中,植物吸收或保存二氧化碳有哪些方式?请分列出来。
答:
6.作者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你认为正确吗?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说明。
答:
(二十五)(2004•河南)
宇宙飞船的“避火衣”
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在2003年10月的顺利发射升空与安全返回,是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它从天外“下凡”——返回地球,过程复杂,场面惊心动魄。
⑵当宇宙飞船以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进入大气层时,飞船的外壁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极大量的热,在距离地面60公里左右的稠密大气层区域,其表层温度可以达到1000~3000摄氏度,整个机身变成一个炽热耀眼的火球(就像我们常见到的火流星一样)。进入距离地面80~40公里区域时,由于周围空气在高温下电离,宇航员与地面的无线电通讯会暂时中断,进入“黑障区”,就连雷达也无法发现它的踪迹……
⑶飞船返回舱中有宇航员和珍贵的仪器资料,必须保证它顺利通过大气层安全返回地面,必须为它研究制造一件“避火衣”。
⑷由于宇宙飞船只使用一次,科学家为它(A)精心设计了一件奇妙的“避火衣”,它(B)是用“瞬时耐高温材料”制成的。这(C)是一种由特殊纤维材料或多孔颗粒加上有机物组成的低导热复合材料,这一层材料的厚度经过精心计算设计,在宇宙飞船不同部位的厚度是不同的。
⑸当飞船返回舱由太空“下凡”通过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时,这件“避火衣”就会“引火烧身”,自己先燃烧起来,其中大量的有机物会发生化学分解和汽化,带走极大量的热量。更奇妙的是,“避火衣”在燃烧自己的同时,还形成一层厚厚的多孔炭化层,紧紧地附着在返回舱的外壁,这一炭化层具有极好的隔热效能,在它严密的包裹下,能有效地防止外界热量传入舱内,使返回舱中的温度保持在35摄氏度以下,保证了宇航员的安全。
⑹这种自我牺牲的一次性“避火衣”设计十分巧妙,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重量就比较轻,成本自然也就比较低,具有双重奇妙功能,使宇宙飞船顺利“下凡”,为宇航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请根据文意,概括宇宙飞船“下凡”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答:
2.第⑵段中有两处使用了括号,这两处括号中的内容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
第二处:
3.第⑷段中三个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A.它: B.它: C.这:
4.文中能体现“避火衣”“自我牺牲”特点的词语是 。
5.从文中看,宇宙飞船的“避火衣”具有的“双重奇妙功能”是什么?


(二十六)(2004•沈阳)
(1)在浮冰成群的南大洋栖息着南极鳕鱼、松浮鱼、蛇齿鱼、南极多斑鱼等100多种鱼类。这些鱼鱼体小,一般体长只有25厘米,生长速度缓慢,多数系底栖性鱼类。
(2)人的血液在-0•56度就会冻结,一般鱼类也大致相同。但是,冬天生活在南大洋中的鱼类却能经受-2度左右的低温而安然无恙。海水的冰点约为-1•85度,为什么南极鱼的血液在这一温度下却不会冻结呢?原来,在这些鱼的血液中存在着一种抗冻糖蛋白。有趣的是,一到夏天,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这些鱼的脑垂体将会自己调节,使血液中不再产生抗冻糖蛋白。
(3)7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费尔教授从南极的一种鳕鱼的血液中,分离出8种分子量不同的抗冻糖蛋白,发现它们不同程度地具有使水难以冻结的本领。科学家经过实验表明,如果将被冻糖蛋白从南极鱼的血液中除去,那么它的血液与一般血液没有多大区别,也会在同样的温度下结冰。
(4)抗冻糖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的物质,即使溶解的质量稍多些,摩尔浓度也是非常低的,而血液基本上仍旧保持着相同的张力。那么,为什么抗冻糖蛋白的浓度如此之小,却能使血液的凝固点发生这样大幅度的下降呢?显然,这一事实用传统的“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理论”是无法解释的,费尔教授认为,这是因为抗冻糖蛋白分子能挤入互相靠近的两个细胞的间隙中,从而阻止了冰晶体的生长。即抗冻糖蛋白分子向冰晶体方向移动,使凝固点大幅度降低。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 。
2.本文第(2)段划线句采用了 、 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
3.本文第(3)段加点的字“经过实验”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
4.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并用波浪线在原文划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5.水的冰点是0度,在第(2)段中提到“海水的冰点约为-1•85度”,为什么?根据你掌握的知识,结合选文找出能解释这一现象的依据。
答:
(二十七)(2004•湟中)
“能吞能吐”的森林
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阅读全文,简洁地写出森林的两大功劳。
(1)吞水吐雨器:
(2)吞碳吐氧机:
2.阅读第③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第③段画线句中的“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 ___ __,“1/3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


6.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2001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
答:
(二十八)(2004•潍坊)
英国科学家最近指出,根据目前已有的建筑技术,人们完全能够建造出高抗震性的房屋,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现在问题的关键是,除地区和建筑本身有所差异外,抗震建筑的成本一般来说就相当可观。
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院的布莱克伯勒认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大小,主要由4个因素决定:一是建筑物下的土质及地面的移动量有多少能够转移到建筑物上来;二是支柱的数量;三是支柱的牢固性;四是采用何种方式减少横摆度。他解释说,如果建筑物下面是坚硬的石质结构,则十分有利于抗震,但目前大部分建筑物都建在泥土上,泥沙和填土在遇到地震压力时,常常会液化,从而使建筑物从根基部倒塌。布莱克伯勒认为,在地基处堆放一些起排流作用的大石堆,就可有效防止泥土流失。另外,在建筑物下安放巨型弹簧,也可使建筑物与地面隔离,不受地面移动的影响。但是,他认为,如果地面移动太远,巨型弹簧就不再适合,而且有些附加设备,例如供残疾人使用的软椅坡道等,就会将建筑物与地面重新连接起来,消弱弹簧的功效。对于防止横摆,布莱克伯勒说,一些日本建筑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通常在屋顶放置大型重物,利用水压活塞使重物运动,且运动方向与地面横移方向相反,抵消了横移的影响,从而把建筑物的横摆度减到最小。英国科学家认为,将巨型弹簧、牢固的支柱、水压活塞及屋顶重物等方法相结合,肯定能抵抗地震灾害,只是因其成本高昂现在无人敢于问津。
1.要使建筑物抗震能力强,应该考虑哪些主要方面?
答:
2.英国科学家最近指出,根据目前已有的建筑技术,人们完全能够建造出高抗震性能的房屋的根据是什么?
答:
3.根据文章的介绍,你认为目前建造抗强震的房屋要解决的最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
4.要使建筑物防震,除文章介绍的方法外,还可有其它许多方法,请发挥你的想像,为建筑抗震房屋想一想办法。
答:
(二十九)(2004•新疆)
⑴罗布泊,这是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地名。它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一个戈壁滩。这里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摄氏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此地。自二十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闯入这里,罗布泊才为世人所知。但是,近十几年来,此地却不时传出因缺水而有人遇难的消息。1980年6月17日,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穿越干涸的罗布泊盆地进行科学考察时,外出找水,不幸遇难;时隔十多年后,著名探险家余纯顺探险至此地,也因高温缺水而亡。
⑵但是,罗布泊原来并不是一片沙漠。据史书记载,在四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千米。到了十世纪初,还有1000平方千米的水域。瑞典探险家斯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在回国后写的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中写道:“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
⑶那么,罗布泊的“泊”怎么不见了?
⑷问题出在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全长1321千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内陆河。到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剧增,出现了四个“盲目”:盲目开垦耕地灌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个“盲目”使塔里木河的大部分水被吸去,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六十年代的1321千米萎缩到不足1000千米,320千米的河道干涸了。河岸两边的五万亩耕地受到威胁;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此后,这里的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不断向湖中心推进。20多年前,曾是“一望草湖,村舍不断……,水鸟群飞”的台特马湖,成了新的荒漠,而罗布泊也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连成一体。活人走进去,就很难走出来。
⑸塔里木河的干涸,导致了罗布泊的消失。到头来,罗布泊也无情地报复了人类。斯文当时看到的水面像镜子一样的“仙湖”已不复存在,人们见到的是不时而来的滚滚沙漠风暴,一片昏天黑地,飞沙走石,沙石的撞击声如急雨降临,沙流像一条黄龙一样在地面上滚翻,地上会突然冒出许多飞动的白气流,顷刻间,平地堆起了一座沙丘,彭加木很可能就葬身于沙丘之中。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⑹生态平衡,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存在着,人们不觉得什么;但是,你破坏了它,只是一点点,也许依然不觉得什么,大自然还是宽容的;但是,如果破坏程度到了天地为之不容的地步,大自然就要变脸,主要翻脸不认人,对你不客气。它咆哮起来,山河变色,天地呜咽,飞沙走石,寸草不生,洪波接天,赤地千里,它将要从人们手里夺回被侵吞的一切。到那时,急功近利者就悔之晚矣!但是,欠账总是要还的,要连本带利的还。当然,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损失可以少得多。
1.根据文段⑴,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罗布泊环境的特点。
答:
2.文段⑵的中心句是 。为了说明这个中心句,作者运用了 和 两方面的材料。
3.罗布泊变成死湖后,其周围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4.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
答:
5.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6.从生态平衡角度,谈谈塔里木河、胡杨林、罗布泊、沙漠之间的关系。
答:
7.近年来,为了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答:
(三十)(2004•青岛)
走近纳米技术
[阅读提示]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发生革命性的飞跃。从最初的分子、原子到电子以及质子、中子等更小的微粒的发现,人类正不断揭开微观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随着这一认识的不断深入,纳米技术应运而生。纳米技术也叫超微科技,是21世纪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研究和制造极其微小的物体(十亿分之一米),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
⑴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梦想。
⑵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或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日本设立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究重点;德国专门建立纳米技术研究网;美国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美国政府部门将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从1997年的1.16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97亿美元。
⑶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固然小得令人眼花缭乱,可是有什么用途呢?老实说,由于这个技术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可以说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目前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就是这样,其应用前景已经显现在人们面前,仅2001年,纳米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就高达500亿美元,而德国萨尔布鲁肯市的一个专门研究纳米化学的研究所,就有90多家来自全世界的公司前来签订合同和合作协议。下面我们只择其要者略举几项。
⑷首先,当然还是计算机信息存储芯片,它越小而存储量越大,计算机就会在体积缩小的同时,增大性能。今年年初,克林顿总统在宣布为美国纳米技术研究拔款50亿美元的讲话中赞叹地说,“请大家想像,整个国会图书馆的图书都能存储在一个糖块儿大小的芯片中”,这该是多么令人惊奇。
⑸其次,使用纳米技术可以选定原子来构成分子,这样就可以制造新物质,而这样的应用多得简直无法叙说。仅就涂料来说,将使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来的硬度极强的涂料涂在刀具上,机械工人就不会因刀具不锋利而苦恼了;将抗磨的涂料镀在玻璃和眼镜片上,玻璃和镜片再也不会有划痕;将抗热又抗压的涂料镀在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不仅抗压,而且可以不让阳光透过,甚至可以防火;将不产生摩擦的涂料镀在输液和排液的医疗用管道内壁,护士就不会为总在管道中有遗留物而发愁了。
⑹至于新材料的应用,就连想像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这里只举关于能嗅到气味的材料的几个应用例子就可见一斑。将这种物质放入冰箱中就能检测里面食物的新鲜程度;将这种物质放入牙刷中,医生可以根据它检测出来的口腔气味来判断人的健康程度和生病的迹象;将这种物质放入电缆中,在电缆即将要燃烧但还没有燃烧的时刻,它就可以报警,这是非常重要的。几天前报道的美国一家航空公司在4年前的失事原因,就是因为电缆起火而引起发动机起火的,莫斯科电视塔的大火也怀疑是由于电缆起火造成的。如果使用纳米技术产品,一切就平安无事了。
⑺一个新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其他技术的发展,因此,难怪从事纳米技术的科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正在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至于新材料的应用,就连想像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这里只举关于能嗅到气味的材料的几个应用例子就可见一斑。”
可见一斑:
2.通读全文,试说说本文围绕纳米技术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答:
3.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对纳米技术肯定有了一定的了解。请联系课文内容,结合“阅读提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纳米技术”下一个定义。
答:
4.从本文看,人类运用纳米技术取得了哪几个方面的成果?
答:
5.本文在说明纳米技术的优越性时,运用了大量生产和生活事例。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6.纳米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就连相像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请结合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发挥联想和想像,设计一个运用纳米技术的科技小制作。(要求:说出小制作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名称:
特点:
用途:
(三十一)(2004•四省区)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当你拿错钥匙开不开锁的时候,就甭提有多着急了。但是钥匙和锁配不上,再着急也没用。
在人体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也像一把把锁一样,需要有一把把相应的钥匙来打开。不然的话,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那么,到哪里去找钥匙呢?这一把把“钥匙”就是酶!也就是说,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科学上把酶的这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特性叫做专一性。例如淀粉酶只对淀粉起作用,使淀粉很快地分解成麦芽糖;脂肪酶只对脂肪起作用,使脂肪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有很多种,相应的蛋白酶也就有很多种。例如,人胃肠中的蛋白酶能加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为氨基酸,而寄生在肠道中的蛔虫也含蛋白质,胃肠里的蛋白酶对蛔虫就丝毫不起作用,这就是锁和钥匙不配对。如果让蛔虫遇到从木瓜树果实中提炼出来的木瓜蛋白酶,蛔虫体内的蛋白质会被它分解得支离破碎,这就是锁和钥匙配对了。
说来也有趣,每一种酶的表面都有自己特殊的形状,这些形状与它们所催化的物质的形状恰好咬合,就像锁和钥匙配对一样,参加化学变化的物质和酶一经配好对,钥匙插入锁孔,一扭动,“咔嚓”一声,生命之锁就打开了!
人体中有多少种“锁”,需要配多少种“钥匙”,细胞核中蛋白质制造厂的总工程师早已胸有成竹。当需要某种钥匙的时候,总工程师就下达密码指令,细胞质就按指令生产。
其实,酶在反应中只是催促反应的快速进行,自身并不消耗掉。这样是不是每种酶中生产一次就够用了呢?不是的,就像钥匙有时会丢失或折断一样,酶也会受到破坏。不过,这不要紧,蛋白质制造厂会随时生产出新的酶来补充的。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酶,就没有生命。
1.本文所阐释的主要事理是( )
A.生命活动离不开酶
B.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
C.酶是生物化学反应中的“钥匙”
D.蛋白质制造厂能随时生产新的酶
2.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并从文中找出一个相应的例子,具体说明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
例子:
作用:
3.下面句中的加点词不能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作具体分析。
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
答: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完成有关酶的科学知识卡片。
5.人体汗液分泌出的蛋白质,浸渍到衣服上很难清洗,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加酶洗衣粉。请综合文中知识,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解释加酶洗衣粉的洗衣原理。
答:
(三十二)(2004•郫县)
电子书的普及出现转机
不久的将来,学生们不用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去上学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本小巧的“电子书”。这本电子书里包括了上课所需要的所有教材,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也存储在这本电子书中,只要轻轻一按,就能显示出当天应该学习的章节,省却了一页页翻书的繁琐。
这可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国外已经有多家厂商开发并推出了这种电子书。日本松下公司已于2004年2月份开始供应一种名为“西格玛书”的电子书。该产品使用对开式液晶屏幕,可以像书一样折叠,屏幕规格为7.2英寸(1英寸为2.5厘米),最大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在白色背景中显示蓝色文字。书籍内容储存在小型存贮卡“SD”中,支持面向可擦写光盘的版权保护技术“CPRM(可刻录介质内容保护)”。该产品打开后的尺寸为29厘米×20厘米,大概相当于“A4”尺寸,厚度1.3厘米,质量约550克(不含电池)。
相比之下,日本索尼公司2004年4月24日开始供货的一款超薄型电子书,虽然只有分辨率为800×600像素的6英寸单面显示器,但其外形要小巧许多,它宽126毫米,高190毫米,厚13毫米,质量仅190克(不含电池),足可单手持机阅读,内置约10MB内存,可存储大约20册数据资料(一册250页的小说约500KB)。相对于西格玛书单纯的读书功能,索尼公司推出的这款电子书内置了4本电子词典,附带声音播放和检索功能,可用于朗读文章和学习外语。
也许你会觉得拥有这些功能的电子书已经很完善了,但那些不断在开发新产品的科技人员可不是这样想的。日本东芝公司计划在2004年秋季投产采用低温多晶硅TFT液晶面板的彩色电子书籍SD—BOOK,该电子图书可以像普通书籍一样打开使用,左右各配备一个7.7英寸640×960像素的彩色液晶面板,大小相当于B5纸。由于采用了彩色显示装置,阅读时可以观看彩色图片,还可以观看带插图的小说以及彩色漫画等。投产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减轻产品质量。目前样机的质量为1.4千克,目标是减轻到1千克以下;减小质量的措施包括芯片的集成、采用更轻的材料等。
日本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电子书籍得到普及,目前的出版市场将会扩大5%,还能够节省大笔的纸浆和人工成本,消费者每一分钱买到的都是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电子书籍是否真的有如此实力还是个未知数。有关厂商的计划是:将电子书的主要用户锁定为商务人士,以此为突破口,然后向家庭用户普及。
据有关媒体报道,松下公司计划于2004年9月实验性向北京大家附属中小学提供西格玛书这种手持阅读器。如果这一计划成功,我国教育产业电子信息化的进程无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也许在若干年后,许多年轻人家中根本就没有传统的书,也不需要买报纸,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即时传送到电子书中阅读。到时,纸上谈兵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松下公司推出的“西格玛书”是一种像书一样可以折叠并使用对开式液晶屏幕的电子书。
B.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超薄型电子书从其外形看,比“西格玛书”电子书要小巧许多。
C.电子书籍目前有了较大普及,它的出现使大笔的纸浆和人工成本得到节省。
D.国外厂商正在不断地开发电子书,电子书的功能将会不断完善,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2.日本松下公司推出的“西格玛书”电子书和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的“超薄型电子书”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从这两种电子书的质量和功能角度看,哪一种优势更明显?请作简要说明。
答:
3.与日本松下的“西格玛书”电子书和索尼公司的超薄型电子书相比较,日本东芝公司即将投产的彩色电子书籍SD——BOOK,在功能的完善上体现在哪里?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
4.文中说“如果这一计划成功,我国教育产业电子信息化的进程无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里的“又”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5.文章最后说:“也许若干年后,许多年轻人家中根本就没有传统的书,也不需要买报纸。”对此,有人认为电子书的普及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也有人认为电子书的普及带来传统书的消失并不是一件好事。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三十三)(2004•海口)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如何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航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出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航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所以“先驱者”与“旅行者”探测器只能算是冲出地球大气层的“航天”,还远远谈不上冲出太阳系的“宇航”。
对于飞出太阳系的宇宙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从文中摘录出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答:
2.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第2段中加点的“沧海一粟”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3.请简要概括出“先驱者”与“旅行者”没有飞出太阳系的原因。
答:
4.人类要飞出太阳系实现宇宙航行,必须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运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答案的?
答:
5.下列两小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②如果有一天人类飞出了太阳系,实现了星际航行的梦想,能够充分利用太空资源,人类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发挥你的想像,描述一个人类未来生活美景的片断。(不超过80个字)
答:
中考语文例题解析答案:说明文阅读
第十一讲  说明文阅读
(一)1.“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2.⑷  ⑺  3.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  4.(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5.第一问答案要点: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第二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二)1. shèn  2.“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3.“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4.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  5.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  6.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三)1.领起下文   或:承上启下  2.示意图上方从左到右依次为A、C   图右侧上为B  3.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或:水少沙多  地上悬河)的老问题,又添“生产堤”的新问题  4.综合目标调控作用巨大或:四库联合调度和水沙联合调度作用巨大  5.A类:不是常规调度使用(在正常情况下属违规调度)B类:小浪底水库过量拦洪不属于常规调度  6.①处理好局部救灾和整体防洪的矛盾  ②依靠科技  或:加快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四)1.①纽     ②栖  2.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或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3.①动物资源    ②非生物资源    4.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5.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意思对即可)  6.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7.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五)1.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2.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3.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示例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4.八卦炉中逃大圣
(六)1.空间育种(航天育种)   2.①在太空,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②太阳光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极其丰富;③太空环境近似真空,没有污染。  3.我国空间育种研究的成果。  4.加点部分去掉后,就不能形象生动地说明空间育种后的农作物的神奇,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七)1.①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言之成理即可)  ②花青素的形成是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意思正确即可)  2.花青素既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又具有酸的性质,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意思正确即可)    3.由于深秋气温骤降,光照减少,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意思正确即可)  4.大自然中的植物之所以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所含的色素物质。(意思正确即可)
(八)1.作比较;时间  2.①以小电动机为动力扇动两只涤纶薄膜翅膀或“扑翼飞行” 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3.①形象地表明了航空爱好者对扑翼飞行的研究历经艰难。  ②准确说明了各国航空界对“机械鸟”重视程度之深。) 4. ①幻想是发明创造的基础和动力或要大胆想象善于观察思考;②发明创造要靠不懈的探索。
(九)1.①说明病毒没有完整的生命结构。或“说明病毒没有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②说明病毒不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越来越大。  2.四方面作比较:①体积大小②生命结构。或“生存的配套设施”③生存能力④对抗菌素的反应  3.病毒是没有完整生命结构的毫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4.说明病毒并不可怕。或:病毒具有致命的弱点,对人类的威胁是很小的。
(十)1.(1)归罪  (2)比喻没有办法。  2.要点:(1)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答到大意即可)  (2)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 (4)说明语言特点:①生动形象 ②准确; 举例略。  3.能联系材料和选文,谈出自己对外来生物物种迁移的认识,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十一)1.产生(形成)作用  2.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长寿非常有益。  3.栽花种树、修建喷泉、添置负氧离子发生器等
(十二)1.洞穴巢  屋宇巢  编织巢  2.编织巢  3.“主要”表明“这种巢”绝大多数由大型鸟类所为,但不排除少数玲球小鸟“也在地面营巢”。用“主要”一词体现了语言表述的准确和严密(起到了准确严密的修饰限制作用)。  4.鸣禽是长子鸣啭,巧于营巢的雀形目鸟类。(或:鸣禽是雀形目鸟类,它们长子鸣啭,巧于营巢。)  5.在寒冷的冬天,鸟巢像人类的“家”(或:星罗棋布的鸟巢,或:鸟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道温暖而平安的风景。6.开放性答案,就“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爱护鸟类动物”诸方面之一谈感想均可。
(十三)1.a  2.E  3.ABCD
(十四)1.①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②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③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④火星上有水。  2.祖布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弗雷德曼: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  3.放在A处,“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才有依据,正因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4.略
(十五)1.②  2.⑤  3.弹射   飘流  4.种子远离母体,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  5.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对椰子等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的介绍(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  6.利用风力到处飘洒   附着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带到远方
(十六)1.因为啄木鸟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了树木的健康成长。  2.引出说明对象,形象生动,增强可读性。  3.①围绕着树干螺旋式地向上攀登。②因为这样可避免重复劳动,又不会有所遗漏。  4.①作比较;②将啄木鸟足趾的排列与一般鸟类进行比较,从生理特征上更清楚地说明了啄木鸟的足趾刚劲有力,适合攀援的特点。  5.本文未曾提到的有关啄木鸟的内容均可。如“啄木鸟捕食森林害虫的相关数据。”
(十七)1.噪音对人的危害。 2.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  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3.变得越来越差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4.A
(十八)1.因为它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和供养着大量的鱼类(犹如“热带雨林”,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   2.(1)写徐闻珊瑚保护区的位置、面积及生成(发育)史。(2)徐闻西海岸珊瑚区形成的原因(环境)和珊瑚的种类繁多。  3.本题是开放性的,答题可从三个角度中任意一个切人:(1)写作上,用形色结合或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得生动传神。前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鲜花’,橙黄蓝白红”;后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2)表达方式上用了具体描写的手法把说明对象写得鲜明、生动、形象,例如写珊瑚美如“鲜花”、“翡翠、玛瑙”。(3)语言运用上是不同于前两段,显得形象鲜明生动;多用比喻写出了珊瑚礁的美丽多姿,例如“翡翠、玛瑙”、“鲜花”。 4.(1)珊瑚礁形成不易而要破坏它却很容易,要避免重蹈覆辙。大意对即可。 (2)要避免过度开发,才能长久保留美好景观,使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十九)1.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指的是大米、小麦、玉米,海洋食物指的是“其它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2.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3.其中仅海带中,目前产量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用自己语言概括也可。)  4.不能删掉。因为它是捕捞海洋浮游生物的必要条件,如果删掉,就让人们误以为可以任意捕捞,不顾生态环境5.不超过10个字,题目设计语言精练,紧扣文章内容,突出海洋食物对未来的意义即可
(二十)1.①有效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②扩大繁殖优良品种动物③挽救珍稀动物④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等有不可低估的作用。⑤研究为人类自身提供的“配件”  2.数字说明,比喻说明,举例说明,例子略。 3.议论,“科技越发展……问题。”
(二十一)1.太阳风。 2.因为来自太阳的物质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 3.①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变化。②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③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使地球气候发生反常变化。 ④影响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 4.不能。一般情况是指通常情况,不包含特殊情况,这样,语言更加准确。  5.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据)。说到二种即可。
(二十二)1.光脑  2.略  3.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  4.光子传播速度块,通讯耗时短  光的频带大,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  5.“基本”说明大部分工作原理相同,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说话留有一定的余地。  6.如数码电视、数码相机、电子计算机、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等。
(二十三)1.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2.应加入顿号。不加标点,可以一气呵成,突出作者所见水之多,衬托下文两处水(都江堰和九寨沟之水)之经典、耐看。  3.A  4.因为都江堰的水能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意对即可)。  5.⑸⑹段,或⑹段  6.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最典型(有代表性),最有特点。  7.喜欢都江堰之水的,要抓住它服务于人类的精神或柔顺、可塑,长流不息的特点来阐发;喜欢九寨沟之水的,要抓住它启迪人类、净化心灵、包容一切等特点来阐发。
(二十四)1.生命(动植物)对气候的影响(调节)  2.时间顺序  3.①举例子  例子主要在第⑵~⑸段  ②列数字  例:1)“它们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2)“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表时间的词语不属于列数字)③打比方  例:“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  4.不能删除。“也许”表估计、推测,表明下文的结论是作者的一种推断,还未经科学证实,这样更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①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  ②通过草地形成软土来保存。  6.略
(二十五)1.①飞船外壁与空气剧烈摩擦,整个机身变成一个炽热耀眼的火球。  ②宇航员与地面的无线电通讯暂时中断,连雷达也无法发现它的踪迹。(只要答出“整个机身变成一个炽热耀眼的火球”,“连雷达也无法发现它的踪迹”即可)  2.第一处:用具体数字让读者对第一宇宙速度有具体可感的认识。第二处:使读者对飞船当时的情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3.A.宇宙飞船返回舱(或宇宙飞船,或返回舱)  B.避火衣  C.瞬时耐高温材料  4.引火烧身  5.①自己先燃烧起来,散去极大量的热量。  ②燃烧自己的同时形成一层厚厚的炭化层,有效防止外界热量传入舱内。
(二十六)1.南极鱼不怕冻的原因。2.作比较、列数字,说明南极鱼的血液具有抗冻特点。3.因为科学家的发现不是主观臆断猜出来的,而是经过实践探究(实验论证)才得到准确的结论;同时这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逻辑。  抗冻糖蛋白分子能挤入互相靠近的两个细胞冰晶体的间隙中,从而阻止了冰晶体的生长。 5.海水含有盐等其它成分,凝固点自然自会降低,传统的“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理论”。
(二十七)1.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水源。②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氧气。(意思接近即可)  2.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3.打比方(或作比喻) 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时间之短  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5.示例:①水土流失②动物家园遭到破坏等。  6.略。只要围绕“保持森林”提建议或拟标语即可。
(二十八)1.一是建筑物下的土质及地面的移动量有多少能够转移到建筑物上来;二是支柱的数量;三是支柱的牢固性;四是采用何种方式减少横摆度。  2.科学家找到了决定抗震能力大小的四个因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国家在抗震建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3.成本高昂。  4.略
(二十九)1.荒漠(荒无人烟)、干旱、高温。  2.罗布泊原来并不是一片沙漠;史书记载  斯文的描述  3.①植物枯死  ②胡扬林成片死亡  ③沙漠向湖中心推进。  4.提醒人们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或提醒人们要保护生态平衡。或提醒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否则,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5.罗布泊的悲剧;罗布泊之死(标题能紧扣文意即可)  6.人们对塔里木河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罗布泊消失和胡杨林成片死亡,最终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大。(答出几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  7.前一问:严格控制塔河两岸开荒;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节水农业;由博斯腾湖向塔河下游输水。
(三十)1.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出全部或全貌。  2.主要说明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的价值。  3.纳米技术也称为超微科技,是研究制造极其微小物体并加以应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  4.①纳米技术使计算机信息存储芯片体积越来越小,存储量越来越大。  ②使用纳米技术可以选定原子来构成分子,制造新物质。 ③纳米技术可以制造使人无法想像的新材料。 5.使文章生动而富有趣味;使纳米技术这一抽象复杂的科学事理变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6.答案示例:名称:纳米课本  特点:可读、可视、可听  用途:广泛应用于教学和阅读之中。
(三十一)1.B  2.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文中两个“例如”用来说明酶的专一性)  3.正常情况下,一种酶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不排除有的酶在特殊情况下对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因此,加上“一般”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特性:专一性(或“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 形状特征:与它们所催化的物质的形状恰好咬合  作用:催化作用(催促反应的快速进行) 5.因为洗衣粉中的酶能加速汗液中蛋白质的分解,因此,衣服就洗得干净。
(三十二) 1.C  2.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的超薄型电子书优势更明显。从质量上看,它大大小于日本松下公司的“西格玛书”电子书;从功能上看,“西格玛书”电子书只有单纯的读书功能,而索尼公司的超薄型电子书不仅具有读书功能,而且还在电子书内装置了4本电子词典,附带声音播放和检索功能,可用于朗读文章和学习外语。 3.功能的完善体现在阅读时可以观看彩色图片,还可以观看带插图的小说以及彩色漫画等。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轻产品质量,因其质量远远超过了松下公司和索尼公司所推出的电子书。4.不能删。因为“又”字表明这一计划成功之前,我国教育产业电子信息化的进程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如果删去“又”字,这一意思就无法表达出来,与实际情况不吻合,语言表达就不准确。  5.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认同或不认同别人的观点都可以,只要明确观点且言之有理,表述清楚即可。
(三十三)1.时间顺序。1957年→20世纪70年代→目前→眼下→几十年、上百年后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系在宇宙中很小很小。  3.原因:①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  ②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还远远不够,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4.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运用找出相关段落,筛选重点信息,提炼归纳,有机组合的方法。  5.①承上启下。  ②答案多元。想象要新颖奇特,合乎情理,描述要生动形象,语言要简洁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