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钢:历史视野中的四川大地震/附 《财经》 网友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5:13:20
历史视野中的四川大地震
钱钢 《财经网》   [ 05-18 22:28 ]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废墟上,站立起崭新的公民,崭新的社会,崭新的政府,崭新的体制
在2005年发生东南亚特大地震海啸次年,2006年,《唐山大地震》重版。我在新版序言里写道:“本书所记录的历史,时而被人淡忘,时而又被突然提起。被淡忘的日子,它本该被记忆;而突然被提起,却每每在不忍回首之时”。2008年,这话不幸又一次成为事实。
今天,距唐山大地震发生32年之后,它来了。四川8.0级大地震造成破坏的面积高达10万平方公里,是唐山大地震2.6万平方公里的近四倍,死亡人数 尚未确切统计。它发生在群山深壑,实际上是由一个强烈地震、多个强余震和广袤地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叠加的巨灾。考虑到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 的发展,人民财富的增长,重建的成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会达天文数字。它无疑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面对困境,我们别无选择。对大自然的脉动与无常,作为它的子民——人类,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全然接受。它是学习,是课程,让我们学习爱、无奈、悲伤,学 习直面自己、他人、社会,以及整个自然与宇宙;是更新,除了被毁掉的物质,还有我们的心理与精神。它是人类成长躲不开的大考。它以特别的方式,揭去所有的 遮蔽、文饰,裸露出一切真实。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真相,美,又那么脆弱;它检测出我们今天真实的社会形态:高度、重量,以及品质。
我不愿轻率地说什么“多难兴邦”。中国历史,亦灾难历史。自然灾害与社会进步,没有必然的联系。从5月12日晚开始,我一直在看电视直播。看到灾区的 信息源源不断即时报来,听到从总理身边传来的灾民哭声未经删除播出,社会的演进令我动容。灾难不会自然带来社会的进步。但如果一个社会,尽管沉重的历史未 及完全清理,却已有救赎之心;尽管前进的步履时疾时徐,却已走入向善的道路;那么,灾难,就是“新民”与“兴邦”的契机!
现代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个体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主。但人与人之间,也有越来越多的隔膜、差异和冲突。巨灾突降,人类的悲悯在刹那间被点燃, 并顷刻燎原。如此多的志愿者,如此多的自购机票飞赴四川的个体援兵,如此炽烈的捐款行动,这一切,让人们清清楚楚看到人世间的“最大公约数”。绝境相助, 全民的同情心、公德心、自治力,迅速生长。是的,这就是“新民”。社会的能量在民间,在救死扶伤的行动中发育壮大的公民社会,不只是救灾的生力军,更是国 家民族更生自新的驱动器。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可以一言概括:“人”的回归。“以人为本”,是付出半个世纪沉重代价换来的兴邦哲言。在满目疮痍的灾场上,这四个字,成为维系 治国者与亿万苍生的纽带。因为“人”,倾举国之力,实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救灾行动;因为“人”,抢救生命成为压倒一切的要务;因为“人”,国际救援终于实 现;也因为“人”,对信息的管理方式,对人民知情权的体认,出现变化的迹象。灾害残酷无情,但抗灾恰是对“以人为本”理念振聋发聩的宣示,使之迅疾抵达各 级执政者之前。这是最苛刻的检验,也是万不可错失的机遇。救灾持久战中,会有失误、矛盾、紊乱、与日俱增的不如人意。但我们的多难家邦,已经走上正确的轨 道,背负着沉重的历史,我们在艰难地向前迈进。且让我们对决策者,监督,鼓励,推动!
三十二年,进步显见。我无意赞扬,我们理应有这样的进步;衡之现代文明尺度,我们仍期进步更速。从历史的视野看四川大地震,我们有理由期待一次壮丽的涅槃。在废墟上,站立起崭新的公民,崭新的社会,崭新的政府,崭新的体制……■
(作者为《唐山大地震》作者,现任教于香港大学)
3秒注册,免费享受3个月网站阅读全权限>>

本新闻相关点评(共9条)
更多点评>>
《财经网》网友 2008-05-19 09:28:14      发表
我们的国歌诞生之时,中华民族真的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整个民族有灭族之患。今天,我们依然唱这首歌,今天的汶川也到了生死时刻,但是幸好,中国无恙,可以全力驰援。
IP:*引用支持(0)
反对(0)
《财经网》网友 2008-05-19 09:21:44      发表
几万人死亡的大灾不多见,但可以想象,未来,几百、几千人级死亡的灾难还是会有的,如SARS等等,以美国之强大,依然有911,卡特里特飓风等大灾夺去 几千人的生命。但是,我们国家强大了,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施以救援,把死亡减到最低,而且灾后,会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我们很幸运,躬逢盛世。珍惜。
IP:*引用支持(0)
反对(0)
《财经网》网友 2008-05-19 08:46:17      发表
32年后,国家的力量强了
IP:*引用支持(0)
反对(0)
《财经网》网友 2008-05-19 08:39:31      发表
是对人,对生命的尊重,是领袖人物和信息主导者的言行,引导人们从人性等最朴实的价值观关照灾难。 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发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倍努力”的声音。72小时救援“黄金期”已过,“不管你在哪里,我一定要找到你”的决不 放弃。各路救援大军采取一切手段以挽救生命为第一己任的行为。记者采访尽量避免给受灾者带来新的内心创痛的举动。心理抚慰及时跟进的安排等等。让人们统一 在最人性最质朴的价值观下,让人们感受到巨大灾难面前必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IP:*引用支持(0)
反对(0)
《财经网》网友 2008-05-19 08:38:59      发表
是真相触发了我们的关注,是及时完整的灾情信息让我们揪心,是迅速展开的救援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5月12日中午,地震爆发后一分钟,人们就通过网络、短信知道了灾难来临。随后,中央电视台不间断并机直播让人们一步步触摸到灾情真相。之后,全国各路媒 体奔赴灾区,更多灾难和救援的细节展示在人们眼前。通过真实、及时、全面的报道,人们了解到灾难,目睹到创痛,感受的艰难,人们很自然地流露关切、同情, 很自然地想到伸出援手,很自然地融入互相感染彼此抚慰的情绪之中。汶川地震告诉我们,依靠民众、鼓舞民众,必须相信民众,让民众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