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的优点被说成缺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02:11
正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意识形态而形成的先入之见,因此宝钗的许多优点被说成了缺点。从整个思想境界来看,黛玉要高于宝钗,这些我在分析黛玉时已经谈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黛玉样样都比宝钗强,黛玉就没有缺点。曹雪芹笔下除了偶尔露面的元春、水溶等有限的几个人外,出场比较多的人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黛玉也不例外。曹雪芹从不“包庇”他心爱的人物,所以他塑造的艺术形象才这么经得起反复品味,而且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论。第五回说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应该说无论就叙述语言还是荣府各色人等的反映来说,宝钗的优点和黛玉的缺点都是明显的,黛玉的“悒郁不忿之意”,恰恰表现出她性格与心理上的弱点。黛玉自然有宝钗远不及之处,但是客观地说,黛玉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确实不如宝钗。至于说黛玉心中不快,“宝钗却浑然不觉”,认为宝钗是装出来的,是虚伪,甚至是为了使别人讨厌黛玉,这种说法没有文本依据。即使宝钗有所察觉而故意装作“浑然不觉”,也是一种大度的表现。第八回说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有人认为这十六个字表明她虚伪甚至藏奸,就过头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内敛式文化,讲究自谦,而不主张外露张扬。正像我们请客,虽然准备了一大桌菜,但是对客人常常还说“没什么菜”那样。封建社会不要说女性,即使男性,也不主张锋芒毕露。因为她初来乍到,和大家还不熟悉,罕言寡语,十分正常。而且“人谓”藏愚,人们还不了解她,不是她故意装作愚昧无知,要掩盖什么。安分随时,顶多是缺乏进取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缺点。
只要我们不怀成见,而是从实际出发,那么许多事情的本来面貌就不会被误解。二十二回写到,由于这天是她十五岁及笄生日,意味着女孩子成年,所以贾母出资二十两为她做生日。贾母问她“爱吃何物,爱听何戏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这个细节历来都是宝钗最受非议的事情之一,是她“奸诈”和“故意讨好贾母”,“觊觎宝二奶奶的宝座”的一大罪状。其实关心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小说里多次特别点明薛姨妈母女是“客”,连贾母都这样说。这一点深知礼法的宝钗是很清楚的,她不但享受了客的礼遇,而且贾府老祖宗还带头出资为自己办生日的戏酒。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加关心老人,不仅是应有的礼节,而且也表达了感激之情。这种做法是应当肯定的。
宝钗比较会讨长辈的喜欢,说话比较得体,但她并不是胡乱吹捧。三十五回宝钗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说:“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从贾母偌大年纪依然头脑清晰,处事果断来看,她说当年比王熙凤还能干是可信的,所以宝钗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吹捧。说一些老人喜欢而又不违背事实,不伤害别人的话,不是缺点,正是能够体贴老人的优点。尤其不能把它看作是有意要和黛玉争夺老人的欢心,“觊觎宝二奶奶的宝座”。由于过去我们把宝钗与黛玉看作两个对立阵营两种对立势力的代表,于是宝钗的任何言行都被赋予了明确的目的性和虚伪奸诈的色彩。
宝钗判词“金簪雪里埋”,首先自然是指薛宝钗的名字和冷美人的个性,但是对于“埋”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一些人认为这正是她“奸诈”,“深藏不露”,“觊觎宝二奶奶宝座”的意思。红研所本注释说:“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此说很是。不过我认为这个“埋”,和蘅芜苑进门处大石头与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有相通之处,暗示她的性格相对地比较内向,比较有涵养。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敛式特点在她性格中的体现。之所以强调这种内向是相对的,是和湘云、黛玉、探春等相比而言,其实她比迎春要外向。薛宝钗毕竟是个还不到十五虚岁的女孩,我们不要把她看得太老练,她没有那么多阴谋,她全都是阳谋。不过她比较有涵养,比如三十回宝玉说宝钗像杨贵妃什么的,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宝钗十分生气,但是忍了,只是借机稍稍说了几句。如果换了黛玉,那是非哭不可了。这种玩笑原本不必过于认真,何况都是亲戚、好友。从接受美学,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现代人对薛宝钗身上的可接受的东西要更多一些。
宝钗关心人决不止于贾母等老一辈,她之所以能够“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是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很会体谅人,时常替人着想分不开的。三十二回写到袭人请湘云帮着做一些针线活,宝钗知道了,悄悄告诉袭人,说最近才知道湘云在婶娘家“一点儿作不得主”,在家里做活很累,“做活做到三更天”。袭人很后悔给湘云又一次添了麻烦,宝钗就主动替袭人来做。她对湘云和袭人的帮助是很真诚很主动的。三十六回最后写到湘云由于婶娘家派人来接她回去,她舍不得离开荣国府,尤其是大观园,“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眼前,又不敢十分委曲”。宝钗很细心,考虑得很周到,她“心内明白,他(湘云)家人若回去告诉了他婶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气,因此倒催他走了”。宝钗十分理解湘云的两难处境,所以湘云来了,就邀请她和自己住在一起。宝钗善待湘云的这些细节,还值得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宝钗并没有“觊觎”、“争夺”宝二奶奶“宝座”的想法。如果她真有这个“阴谋”,那么她就会把湘云当成一个极具威胁力的情敌,而她丝毫也没有。
在群体中生活,善于关心人是一大美德,而这是宝钗的一个突出优点,而且是出于真心。四十八回她主动提出让香菱搬进大观园和她一起住,就是因为她早就看出香菱对园子里的生活羡慕得很,所以正好趁薛蟠外出,借口买丫鬟不知底细,让香菱进园子给自己做伴。香菱一开始就提出要宝钗教她作诗。宝钗考虑问题非常周到,她让香菱先从贾母那里起,对长辈和其他人都去一一问候。如果别人问起她怎么进园子来了,怎么回答得体,都做了关照,从而为香菱在大观园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而这几个月是香菱被拐后十几年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宝钗这种对人真诚的关心也体现在对邢岫烟因为缺钱而当了绵衣的事情上。五十七回宝钗对邢岫烟的各种关照是很令人感动的。尤其是那当票失落,几经转手,到了宝钗手里,宝钗注意保密,以免伤害了邢岫烟。这些都是宝钗为人忠厚之处。
宝钗对黛玉的关心尽管是出于封建道德观念,但态度是真诚的,自以为是为了黛玉好,不是存心害她。好人好心做坏事,这是宝钗的悲剧意义所在。我在别处已经分析过,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