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之后感(四)(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35:25
——内生的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
李倩兰
一、内生的分工演进
杨小凯和黄有光认为分工的演进有来自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外生的分工演进,也就是由于交易效率的改进而促使的分工演进。一是内生的分工演进,一种自发的动态机制推动分工和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而内生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和贸易依存度相关联。
解释经济增长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把外生的技术变化看作经济增长之源。第二种方法则认为经济增长之源是内生确定的,杨和黄认为任何时候,个人对于最优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中,都包含着某种两难选择。在目前阶段选择较高的专业化,则有在未来阶段生产能力较高之利(由于熟能生巧和报酬递增)。然而由于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较高的专业化必定伴之以向他人购进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增多。这种较高的贸易水平会产生较高的交易费用,而由于个人对当前消费的偏好,这是不希望发生的,这种两难选择存在,加上专业化经济因人和活动而异的假设,保证了即使所有活动中普遍有报酬递酬,仍存在无限时界上的动态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这个动态均衡包含着经济从自给自足向高度分工的演进。如果在初期阶段,专业化收益的贴现值与相关联的因交易费用而产生的效用损失相比较,不是太大的话,则此均衡将会出现。此后,熟能生巧的作用将使个人在专业化的动态收益与节制消费的代价之间作两难选择时有更大的余地,因而能接受更高的专业化水平。分工的演进将扩大市场规模,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并提高贸易依存度和内生比较优势。只要分工演进到足够高的程度,而且还有进一步分工的可能,则人均收入增长率将不断提高。
当交易费用很大,而专业化收益很小时,而且任何贸易产品几乎将全部损失于运输途中,则均衡永远是自给自足。另一个极端是专业化收益很大,而交易费用几乎可以忽略,那么均衡经济是个人完全专业化,因为越来越高的产出量所得的收益超过在购买其他必需消费品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当专业化收益和交易用居中时,均衡则可能包含分工演进,而且交易效率越高,分工演进越快,如果在初期专业化收益的总贴现值不及因专业化产生交易费用而导致的目前效用损失,则专业化水平将会低下。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生产中的熟能生巧将使专业化收益日渐高于放弃消费的损失,因而将出现更高的专业化程度。为了使专业化收益逐渐提高,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熟能生巧,虽然专业化可能发生,但最优化水平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专业化经济,而交易费用为正,则专业化决不会是最优的。
二、分工演进产生经济增长
杨和黄认为分工演进产生经济增长。分工演进一旦达到足够的程度,而且还存在进一步分工的潜力,经济增长率就会递增。另外,他们指出,如果交易效率因国别而异(如因制设安排不同),则交易效率高的国家将较早开始分工演进。
分工演进之所以能产生经济增长,是因为分工演进具有以下产生经济增长的动力功能。
1、分工演进导致人均真实收入增长
分工演进导致人均真实收入增长,如果分工演进到足够高的税度,人均真实收入增长率会上升。如果是自给自足,或是分工演进的潜力耗尽,则人均真实收入增长率下降。
2、市场规模随着分工演进而扩张
随着分工的演进和熟能生巧积累的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专业化经济水平得以提升,交易效率得以改进,因而提供给市场的交易产品种数和卷入市场交易的交易人数也极大增加,促使市场得以不断扩展。如果分工进一步演进的潜力已耗尽,则市场总容量取决于在既定分工水平下的人口规模与市场规模的乘积。
3、贸易依存度随着分工演进而增长
假设贸易依存度为R,则有R=n/m,n为个人的贸易产品数,m为个人的消费品总和(由自给部分产品和购买所得产品加总得到),则贸易依存度增长率为:
ρR≡?/R=ρn                 (1)
当nt4、分工演进促使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
生产者的内生比较优势是指卖方出售产品人均产出与买方的该产品人均产出之差,如用“D”来表达,则D=[(Lit)a/nt]-G,其中G为买方的人均产出,因买方已忘记生产该产品的经验而为0,(Lit)a为某人生产其出售产品的产出水平,a表示专业化程度。如果对D微分,则有:
ρD=?/D>0          (2)
当nt∈(1,m)时,aρi>ρn(aρi,和ρn为分工演进和熟能生巧对市场扩展的贡献,ρ=lit/Lit ,ρn=ňt/nt),此时内行对于外行的比较优势随着分工的演进而内生地增加。
5、交易费用的收入份额随着分工的演进和交易效率的改进而提高
交易费用的收入份额S等于运送时损失的所买产品价值与市场收入之比。因为PrtXrtd对于所有r∈R都是相同的,因此(1-Kt)(nt-1)PrtXrtd为交易费用,而(nt-1)PrtXrtd=PrtXa为时间t时的人均名义收入,1-Kt为交易费用系数,k为交易效率。所以:
S≡(1-Kt)(nt-1)PrtXrtd / (nt-1)PrtXrtd =1-k/nt       (3)
为交易收入份额。
在他们的模型里,假设每个人只出售和自给一种产品,nt表示贸易产品种数,nt-1表示贸易伙伴数。
由(3)式得:
S/?nt>0, ds/dk=( kdnt/ntdk)-1/nt  若 n∈(1,m)  (4)
(4)式隐含着,交易费用的收入份额将随着分工的演进和交易效率的改进而提高。
三、杨和黄的经济增长理论与传统发展经济学以及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比较
1、杨的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经济学之比较
根据杨小凯、黄有光的模型,无需交易效率的外生进步便能产生贸易依存度、市场结构与生产力的同时演进。也就是人力资本与内生比较优势的积累和分工演进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能够产生贸易依存度、市场结构和生产力同时演进的机制。
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是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农业产出和劳力有足够的剩余是这一过程启动的必要条件。而根据杨和黄的模型,在专业化程度和交易效率居中的情况下,则动态均衡将包含从自给自足向极端分工的逐渐演进,初期是自给自足,所有个人都自给m种产品。这就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在这种经济里,每个人生产每一种必需品。而后,均衡演进为较高的分工水平,在这种结构里,原先的自然人转变成生产各种产品的工人和专业农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专业农民的数目要小于原先自然(生产所有产品)人的数目,人口集中在专业的工业部门。这个过程以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表现出来,而实质上是分工演进的过程,每个人都从自足的活动转向一种专业的活动。自给自足时,生产率低不是由于 “劳动力过剩”,而是由于分工水平低。因此,经济结构的这种转变的必要条件既不是“劳动力过剩”,也不是“农产品过剩”,根据杨和黄的理论,经济结构的这种转变的关键问题是分工演进的启动和加速,而不是存在剩余劳力。
根据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理论,经济结构的任何变迁都是以人均收入增加为基础的。然而杨认为人均真实收入的增加以及其他所有与结构变迁相关联的现象都只是分工演进的各种表现。
2、杨和黄的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之比较
这两者的增长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的视角不同,杨和黄主要考虑经济组织的演进及其对增长的意义,而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考虑资源配置问题。拉齐姆模型、索罗模型以及其他新古典增长模型关注的是资源在目前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配置,他们的模型中没有用来表征经济组织的变量。如分工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等。因此,他们的模型无法预测经济结构的变化,索罗和其他新古典增长模型被看作是外生增长模型,因为没有外生技术进步,它们便无法产生长期经济增长。拉齐姆模型以及其模型的特例——巴罗和雷贝洛模型是内生增长模型,但他们的这些关于增长的模型撇开了经济组织问题,而且假设人均消费增长率都是常数,这是与增长率递增的经验依据不相容的。
卢卡斯模型是第一个能预测生产部门与教育部门相对大小变化的内生增长模型。然而这还是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不能预测相对价格和非总变量相对大小的变化,也无法预测经济组织的变化。
罗默以及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曾将经济增长和产品种数的演进内生化。但由于基于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之间的两分假设,使得他们的模型不能预测贸易依存度、生产力和专业化水平的同时演进,杨认为他们的增长模型是第一个能够预测分工、生产力、贸易依存度和经济结构同时内生演进的动态均衡模型,他们的模型寓示经济发展不仅是包含有人均真实收入增加的过程,而且也是被经济组织演进所驱动并以此为特征的过程。
在杨小凯和黄有光的模型里有三种可能的增长模式,如果人均真实收入增长是因自给自足的熟能生巧而产生,则其增长率不断下降,如果是因专业化的熟能生巧和分工演进而产生,则增长率可能递增,如果是因为没有分工演进的专业化熟能生巧而产生,则增长率会下降。这使得他们的增长模型与经验依据相一致。
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增长模式可能变化,这既与国家间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的经验数据相适应,也与国家人均收入差距缩小的经验数据相适应。如果发达国家早于欠发达国家进入起飞阶段,则当发达国家中的分工演进加速经济增长,而欠发达国家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时,这两类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会扩大。当发达经济中分工进一步演进的潜力被耗尽,而欠发达经济进入起飞阶段时,这两类经济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会缩小。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不适应于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而罗默的模型不适应于人均收入差距缩小的情况。
四、启示
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远离城郊的地区,其经济形态基本上处自给自足状态,农户种养业兼顾,分工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很低,而且分工演进很慢,有些地方几乎停滞不前。根据杨小凯和黄有光上述理论,我国农村经济这种分工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很低的现状,势必阻碍农村人均真实收入的增长,也会阻碍农业经济以及农户的内生比较优势、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关联性及其贸易依存度的提升和市场规模扩展,进而影响整个农业经济乃至当地社会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增长。因此,我们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是盲目的追加投资,而是要因地因时制宜,选准那些能够加速农村分工的内生演进、专业水平提高以及交易效率改进的项目,进行大力扶持,最后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经济增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