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伦 教授讲中医文化与养生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20:22
樊正伦 教授讲中医文化与养生3
6、在自然界这个特有的环境中来养生
《黄帝内经》里讲:"人法天地而生。"什么叫"法天地而生"?就是依照了天和地的状态,构成了人的形象。
很多北大的孩子问我,说:"老师,人的鼻孔下为什么叫人中?"我说:"大家想一想,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这时候妈妈就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天然的屏障在保护着他。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人的九窍中,口以上的窍全是偶数,口以下的窍,从口到前后阴都是奇数。上边3个偶数,是坤卦,《周易》里面的坤卦;下面的3个奇数,是乾卦。坤在上而乾在下,本来地在下而天在上,而"人法天地而生",却得阴在上而阳在下,为什么?因为如果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上面是乾下面是坤的话,它在《周易》里是"否"卦,"否"卦的含意是不通。
而人呢?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必须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必须升到天上,天气必须降到地下,这时候你才能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不是一个死了的人。所以一旦晕倒的时候,老一辈人都知道要掐人中,为什么呢?因为你晕倒了就说明你的地气不上升,天气不下降,你的这个交泰没有了,这个运动着的气不动了。他在这儿一掐,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你就醒了。这个道理是说,人不仅仅是生活在社会中,人首先是生活在自然中,人是自然界中惟一可以效法天地的最高级的生物。所以中医说人是万物之首,万物之灵。要想讲中医的养生,首先就得把人放到自然界这个特有的环境中来谈养生。
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中医学首要注意的养生法则,叫做"顺四时"。为什么要顺四时呢?
我们可以问一下,地球上哪里最适合人类生存呢?答案是温带。尽管南极和北极也有阴也有阳,但是它们没有昼夜阴阳的交替。南极和北极都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它的阴阳是绝离的,不是阴阳交替,所以南极和北极都不适合人类生存。而热带则是一年长夏,没有分为四季,阴阳也不是交替的。温带四季分明,人在这个地区中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的身体、智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使温带人的大脑沟回就会越来越深。所以生活在温带的人应该很自豪,很聪明。这种状态,是谁造成的?是大自然造成的。
7、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你按照四时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个规律来养生的话,你就可以减少疾病在你身上的发生。《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什么?就是在某个时令中,违背正常气候的时候,中医就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的发生。
现在很多老人都愿意住平房,不愿意住在阁子上面,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房子很有特点,冬暖夏凉。冬天外面再冷,你进去以后都有股暖气,夏天外面再热,你进到平房里都有一股凉气,这在中医学上叫做人得天地之气而生。我们看看农村的那些长寿老人,几乎全是住在平房里。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而楼房里只有天气没有地气。
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状态:夏天的时候惟恐空调开得不大,惟恐屋子不凉快;冬天的时候,惟恐那暖气烧得不热。这些其实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这时候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通过用暖气把屋子和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中医有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果冬天你不能够把你的精血很好地储存起来,那么春天的时候就该得瘟病了。
在冬天你要是一直在暖气开得很大的屋里待着,你全身的毛孔是开着的,如果突然间一出来,进入到外面较低的气温中,能不感冒吗?所以我一直建议,冬天我们屋子里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千万不能太高。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于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很多年轻人在办公室开空调,家里开空调,汽车里还是空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开着空调。然后不少人在夏天看病的时候就告诉我:"我怎么浑身都不舒服啊?"我说你没法舒服,该出汗的时候你不出,都在里面憋着,它能舒服吗?所以我建议大家,夏天开空调的时候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子,大家知道,那个空调的风和自然的风是绝对不一样的,那是一种透骨的凉。不只是空调,即使你用电扇也不要对着你自己吹,让它冲着墙吹,这样可以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例,夏天睡在空调房或者用电扇吹着,早上起来的时候,胳膊腿就疼了,甚至有的都动弹不得。这是因为夏天的毛孔是开放的,你用空调、电扇冲着自己一个劲儿地吹,这不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虚邪贼风"吗?所以,夏天喜欢凉爽的读者您也得躲开点儿空调和电扇,避免把室内温度调得太低或者直接在空调、电扇底下吹,可能您这吹完以后,明儿出来半身不遂了,这种例子我们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另外我建议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备把扇子。咱们中国人的扇子,那叫小大由之,热了就紧扇两下;不热了,就少扇两下。扇子扇的风都是自然的风,于自己的身体无害。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咱们的祖先,咱们的祖先其实非常的聪明,古人的扇子在夏天是个必备之物。
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习惯符合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夏天的时候该热的就得热,冬天的时候该冷就得冷。正因为我们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上帝捏出来的,而是天地的产物,所以作为一个人来讲,在你的整个生命过程里边,就不能够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8、人如落叶树,遵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
要想了解中医的"顺四时"养生,就首先要了解中医的"四时",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四时",就没有办法谈中医的养生。这是因为我们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我们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间的这个天气和地气的交会之中,"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讲的就是人是天地的产物,我们都是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这样法则来完成自己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理念。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就跟外边落叶树是一样的。这什么意思呢?您看一到冬天,所有的落叶树的树叶都落光了。树叶为什么落?因为在中医上讲,冬三月是闭藏的时间,在冬天的时候,原来分布在干枝上的营养开始向根部收了,它的枝叶上就处于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它的树叶就落了。
到了明年春天的时候,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此时所有的营养是从根部向枝叶走,所以你看那个树,一到春天的时候就发芽。为什么发芽?因为里面的营养、气血往外生发,但是外面还没有准备好条件,所以就会出现一个芽尖,你看初春的落叶树的枝条上,都是向外吐着一个含羞待开的尖芽儿。
到了夏天的时候,气温升高,"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所有的营养都到外面来了。所以,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此时底下根部却什么营养都没有了。到秋天,秋风一起,此时树叶又开始落,气血、营养成分又开始从外面向里边收了,转向闭藏的阶段。这就是外面自然界的落叶树生发凋敝过程。
我们人也一样:春天的时候,我们的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从内脏向外调动,到了夏天的时候,气血都到了外面。等秋天到的时候,秋风一冷,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了,到冬天的时候,里面非常的充盈,而外面相对的不足。
大家想一想,我们夏天的时候,为什么容易闹肚子?这不仅仅是个细菌病毒的问题,因为夏天的时候,你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而里面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这时候你吃点什么黄瓜,吃点其他不合脾胃的东西,就要闹肚子了。而冬天的时候,由于所有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外面是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你这时候就容易感冒。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对我们每个季节的养生有一个原则性上的把握。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人作为一个整体和自然界是完全一样的。我说明的这个道理就是在一年四季里面,你的身体状态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休戚相关的,所以,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自然界变化,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的规律。
对我们人来说,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部,那么在你每一年里面,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对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9、春夏养阳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夏天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两季对应肝心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春夏两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我的建议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时候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人们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
10、秋冬养阴
秋天落叶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人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速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地从外面向里面走,所以这个过程同肺气直接相关。
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秋冬两季对应肺肾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秋冬两季是直接相关的。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的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人们现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热,这是违反规律的,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11、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
除了我们以上论述的饮食养生以外,在一年四季中,我们自己的生活起居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更有助于养生呢?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告诉我们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一困一乏就没完没了地老睡觉,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人的情志也应该是积极生发的。中医说五脏里面,肝在季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有抒发的作用,它调节气机,可以让你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说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兴、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记住,春天的时候一定不要郁闷,因为在春天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了,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所以春天的时候,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法则,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天天见谁谁不高兴,你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一种郁闷的状态,就和这个时令不能够和谐在一起了。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容易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就容易生气发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或者尽量少发脾气。夏天的时候,本来你的气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蹦了,罢工了,哪里还能健康?忌怒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那么,夏天人应该怎样调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呢?夏天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说的就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晚点睡,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但是,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地晚,最晚到了11点以前,你就得上床睡觉了,到了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跟着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人的阳气向外生发。
到了秋天的时候,人的起居生活养生总结起来就是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家都知道,鸡是夜盲症,它一到黑天就奔鸡窝走了,"与鸡俱兴"就是说我们秋天的时候的生活规律要跟着鸡走,鸡只要是进窝了,你就睡觉,鸡出来了你就起来,与鸡俱兴。这时候,你的气血正好是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够按照与鸡俱兴这样早卧早起的话,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往里已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
12、"老理儿"是最有益处的理
春捂秋冻
我们老百姓经常讲,春捂秋冻。但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信这个,你看大冬天的,很多小姑娘穿得很单薄,或者在冬天刚刚一过,就迫不及待地换上薄薄的衣服,看似很美,实际上违背了很多自然规律。春捂秋冻,春天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要多穿一点衣服,为什么?因为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到里面,这时候外面的毛孔是闭合的,到了夏天,人的毛孔是以开放为主的。到了春天的时候,这个气血从里面向外走的时候,毛孔是从闭合向开放走,如果这时候你多穿一点衣服的话,有助于毛孔的张开,如果这时候你就开始耍单的话,它本来刚刚张开一点,你一冻它又闭合回去了,不利于气血从里面向外面走。
而秋天的时候,一定要少穿一点,秋天是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的时候,毛孔是从张开向闭合走的时候,这时候你穿得太多了,不利于毛孔从开放向闭合状态运行,所以这时候,秋收的时候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少穿一点,不是说要得冻着,就是以不冷为度,别秋天的时候,老早就把那大棉袄捂上了,这不利于养生。
秋风起吃涮肉
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秋风起去吃涮羊肉去,不像现在,一年四季全吃火锅。那为什么秋风起吃涮羊肉呢?因为羊肉是温性的,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如果是夏天,你吃了也是白吃的,因为你的气血全到外边来了,吃了也没有办法运化吸收。到了秋冬时节,由于人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一点羊肉、牛肉这些滋补的东西,就能够充分的运化,转化成你需要的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所以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如果你吃一点滋补性强的东西,是有益的。而到夏天的时候,你的饮食相反要相对清淡一点,因为气血都跑外边来了,吃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也运化不了,都不知道给谁吃了。在顺四时养生中,这点一定要注意。
草死草活容易犯病
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草死草活最容易犯病"。我们常常见到很多的慢性病,如关节痛、哮喘或者各种过敏性疾病,在春天和秋天最容易复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天的时候,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秋天的时候气血是从外面向里面走,气血都在体内流动着,如果在气血流动的过程中,你哪个地方设计得不合理,哪有毛病了,哪就表现出来了。
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城市中,上班的时候为什么塞车,下班的时候为什么也塞车?那是因为上班的时候,所有的汽车都跑路上去了,都往单位走,下班的时候,人都从单位往家走,如果这时候,城市道路的设计不合理,它就塞车了。
我们人体也是一样,当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一个气血从里边向外边走,一个气血从外边向里边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这两个时候,是最容易出现疾病的时候,出现疾病就需要找医生,很好地调养调养。而夏天和冬天这两个时节,就像我们的半夜和中午不塞车,一个都在单位呢,一个都在家里。
春天和秋天就是草死草活的时节,也是最容易犯病的时候,但同时也是调治最好的时间。因为疾病它要藏在里面表现不出来,你医生也没办法,春秋二季正是它表现出来的时候,也是中医治疗最好的时机,中医治病是讲因势利导的,你哪儿的气血不通了,找中医调一调,身体的状态很快就会调整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