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长期低估导致通胀 - 周其仁的日志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17:43
人民币长期低估导致通胀 
默认分类 2010-11-17 18:42:30 阅读4275 评论39   字号:大中小
我今天来主要是向各位报告一些经济情况,现在全球的形势是非常复杂的,所谓非常复杂就是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每一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需要各种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我就讲一个我的看法。
这个世界是由两个海平面组成的全球经济,所谓两个海平面,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去过巴拿马的运河,有朋友去过回来和我讲,那个运河没修之前,大西洋和太平洋两个洋面水平面是不一样的,修了以后根据物理学,如果两个洋面不一样从不通变成通,它就会发生巨大的水流量的变化。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我看世界的一个基本的模型,经济的世界也有两个海平面组成,当然这两个海平面要比太平洋和大西洋洋面的差距要夸张得多,一个海平面就是当代最发达的国家组成的,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高度的工业化、高度的后工业化,人均GDP都会在3—4万美元,工人的工资一般都非常高,年薪有5万美元、7万美元、8万美元,普通工人拿这些钱都不是很稀奇的。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像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个洋面是比较低,像中国在开放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是100美元来计算,是发达国家的百分之一,我们在广东就老记住这个故事,因为当年刚刚开放的时候,为了让外资到中国来投资有一个合适的地方住,中央批准修了白天鹅宾馆,白天鹅宾馆所有的东西都是引进的,包括厨师都是从香港请来的,那个时候从香港请来的厨师一个人的收入是150个中国雇员收入的总和,这就是1979年时的情况,竟然这么夸张,中国的工人、农民、工程师、知识分子、官员整个的收入都是非常低,人均GDP、国家的实力、基础设施包括方方面面都是非常落后的。
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两个差距非常大的洋面基本上特别大的特征从过去不怎么来往变成开放,不怎么来往的原因就是冷战,而处于低海平面的这些国家,我们知道是战后逐步独立的国家,原来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所以对自己国家的独立都看得非常重,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在很长时间内(包括中国)没有处理好维护主权和开放的关系,以为要维护自己的主权就要把自己关起来搞建设,那个时候搞了进口替代的政策,把国外的资本、技术挡在外面,我们关起门来,动员国内的力量自力更生搞建设,这些的建设路线也取得了成就,但是因为不开放,就没有办法充分利用整个全球的优质资源,这个战略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调整的,邓小平领导了中国的开放,这个开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两个差距非常大的经济洋面之间修建了运河,我们这条开放的河可比巴拿马运河要宽、要深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差距上百倍的经济洋面,它不来往,发达国家自己互相是贸易的、互相是投资的,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来往非常少,邓小平领导的开放,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国策,十年以后印度也进行了开放,90年代初苏联垮台,社会主义国家也进入了开放,这样的话这两个洋面就进行了巨大的释放,高洋面的比较优势就是有充分资本的积累,有很高的技术和研发能力,有优秀的人才。中国的这个洋面非常低,但是我们有优势,因为我们过去非常穷,我们所有价格都非常低,是低成本的区域,人工也便宜、土地也便宜,能源也便宜,所以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商业模式和中国的资源结合到一起,当然当时我们的体制没有改,我们的观念要适应,当然要逐步的改,总会有变化的,我们的收入水平非常低,但是中国人并不笨,中国人肯学习,只要有先进的东西来,他看见就会仿效,就会学习,然后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完成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两个洋面之间就开始非常有意义的对流,不但资本、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的想法从高洋面上往下落,而且在中国、印度这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所以“中国制造”,形成大量的制造品开始出口,不但向一般的市场和国家出口,而且可以向高海平面的国家出口,这样这个世界就变得和过去再也不一样了,这个门打开以后是很难收,因为基本的道理就是开放,对两个海平面总体来说都有利,因为它释放了经济学从李嘉图以来一直讲的比较优势,这两个国家虽然有差距,但是在不同国家的差距是不一样的,任何国家再落后,有些领域相对生产力高一些,再发达的国家也有一些领域相对生产力慢一点,按照比较优势定理,这些国家只要按照最具有竞争优势的这些领域生产,然后互相交易,它会大大增加市场总的产出,可以给双方国家都带来好处。这个流量就越来越大,这个世界就开始从所谓冷战、两个阵营的壁垒非常清楚,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的“中国制造”大量出口,其实不完全是中国技术、中国资本的出口,我们70%的出口和外资进来有关系,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有关系,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商业模式包括利用发达国家的市场力量都是有关系的,先变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它开始打通了。
这种“通”通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本书在业界非常流行,是《世界是平的》,它描述一部手机都是世界分工的,全世界都是生产一部产品,这本书都是描述这个事情,但是这个世界现在还不敢说它已经平了,这个世界是通,但是还不平,所以我叫做通而不平的世界。通是通了,但是你要说这个洋面已经变成了一个洋平面上的竞争,现在还谈不到,到今天为止中国的人工平均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弱一些,所以还有十倍的人工的差,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呢?通就带来比较优势的时候,对两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有好处,但是不平就会带来摩擦,它这个不平表现在什么地方?你看高洋面资本出来、技术出来,很多商业模式出来,很多投资到了中国、到了印度,但是它那些已经很高收入的工人是不能轻易出来的,当然就留在国内。现在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失业率高起的结构性的原因,我们这里再加上大量的产品,因为有成本优势,有价格优势,等到品质差不多以后,大量的输出,这个输出到发达国家,当然给中国的沿海地带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几千万农民工从传统农民就变成了现代产业工人,使中国从农业国变成大的制造国,在20年内就基本上发生了,达到了惊人的规模。但是这里面有不平,因为大量的东西在这里生产,就业机会就放到我们这里,这个产品一进去,把原来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生产的产品某种程度就顶掉了,顶掉了之后当然这个问题就比较大。现在这个世界“通”还是主流,但是“不平”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现实的,如果经济是高速成长的时候,这些不平可以被盖住,美国就是大量的进口、大量的消费,它大量进口就给我们带来大量出口的机会,也就形成了我们过渡以来出口的模式。没有问题的时候很好,但是一旦遇到金融危机,一旦金融危机冲击了实体经济,等到水落石出的时候,这个不平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摩擦。这两边的国家虽然有共同利益,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利益,这个世界叫做“通而不平”,“通而不平”对美国经济那一侧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交给美国人去处理,虽然有危机、有麻烦,慢慢总会处理出一些头绪来,我今天在这里着重讲一下在全球“通而不平”的基本背景下我们这一侧遇到的挑战。因为我们看起来是顺风顺水,一个GDP当中30%的量是出口的,再加上30%多是进口的,也就是说我们进出口等于我们GDP最高的时候百分之六七十,大进大出,在大进大出里面,我们的出口远远高于我们的进口,也就是说我们有一个“进”的进口,出口减去进口,我们还是正数,在国人心目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么看来没有错,因为历史上看来中国什么时候有这么强大的出口能力?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创汇能力?什么时候累计过这么巨额的天文般的外汇储备,这是过去都没有发生的。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因为我们在低海平面上调整了我们的制度、调整了我们的政策,使得我们要素的成本优势加上我们体制的优势,结合到一起开始发力,这些我都同意,没有问题,但是对外的出口大大超过了进口这个格局,它也给我们的国民经济累计带来了很多挑战。
比如说大家看GDP的帐户统计,从《生产法》的的角度看GDP的构成,你会发现我们每年进出口比例是逐年在加大,90年的时候大家就是几百亿人民币,占GDP的比例大概是2%,很快就变成了千亿人民币,到了新世纪就是万亿,到了07年、08年时,一年的GDP当中出口减去进口就是2.3—2.4万亿,这是危机前的数据,这是什么概念呢?差不多一个广东省的GDP,等于说广东一年生产的GDP商品和劳务通通出口,这件事情现在来看,特别是当前物价的通胀形式,我的看法和这些有些联系,在深圳是很容易懂的,我生产的产品出口了,我生产这个产品运到美国去了,工人挣的工资在哪里?在国内,是人民币收入,老板投资的利润在国内,是人民币收入,政府为生产这个水抽的税在国内,是人民币收入,银行借的钱收到的利息也在国内,是人民币的收入,生产的商品出去了,这个量不是小量,是2.3—2.4万亿人民币,货币购买力大,可买的东西少,为什么少了?它出去了,这个东西就会构成国民经济基础的不平衡。大家想想看,工人、老板、国家、银行,挣到钱是要花的,到花的时候矛盾就突出了,假定把这100块钱都花出去,市场只有92块钱的商品,那就会发生物价、水平的普遍提高,光是一年年度的失衡,就可以算潜在的物价压力,就是8%,100块钱都去争这92块钱的商品,一定会把价格和劳务拉上来,这还是平均的算,今年买的东西和去年的结构一样,今年10%是用于服装,明年10%还用于服装,我们在真实的生活当中会看到,每年随着收入变化,这个消费的结构还在变化,这里面产生第二个不平衡,当100块钱不是像去年那样消费的时候,当100块钱的购买力集中在某些商品和服务方面,这个供需之间的矛盾就会更加的尖锐。比如说大家都想买房子,房地产的压力就会陡增,这一块的价格就会拉起来,拉起来当然会有社会效果,低收入的、刚出校门的就会觉得我的工资赶不上房价,就会产生相当大的社会紧张,然后政府就会出来干预,政府干预了之后,购买力很可能去买别的东西,今年应该是38万亿的GDP,这个量供给哪一个市场,那个市场都会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会拉升市场的价格,房地产采取措施不让它涨得过快,购买力就可能发生转移了,如果对绿豆有兴趣,你想想绿豆的价格会怎么样?这就是我们看到一拨拨市场上的情况,我的理解和这个失衡有关系。
有的朋友会说咱们加息啊,意思就是说你们别买东西了,买东西不合算,你把钱存到银行里,利息增加了,在座的如果在银行工作过的同志你就知道,银行付了利息把你的钱吸收进来,银行怎么办?银行还得把钱放出去银行才能存活,他付了利息让你把钱放在这里,银行把这个钱放出去,银行是可以放大购买力的,货币会有乘数的,周转如果有四次,那等于说100块钱就变成400块钱了,我借钱是为了买东西,我最后还要压到某些商品或者某些服务上去,这样累计起来看,光靠加息,光靠把货币临时的存到银行里也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国人进出口,100块钱里面有8块钱对应的商品出去了,应该动员中国人民去外汇去消费,动员中国的企业全球去布局,全球去投资,去收购好公司,有技术含量的,有品牌的,或者去收中国长远发展稀缺的资源,油田、农场、土地、森林,这样的话经济才能平衡。可是我们看了这么多年,中国为什么把钱变成了中央银行,变成了国家外汇储备,国家用的不太多,特别和每年增长的外汇创造能力不平衡,为什么发生这样的情况?我的看法就是两条:第一条到全世界去花钱,特别是到全世界去投资是要有知识的,而我们的知识因为多年封闭,最近20年中国的开放主要是我们的商品出去了、我们的投资能力要在全球布局,这个能力还远远没有形成,你看勇敢的走这条路,TCL最早收法国的家电,那要遇到多大的困难?李东生真是好样的,咬着牙挺了那么多年,最近有了转机,你到全球去作战,你要熟悉那里的法律、风土人情,要建立那么的关系不是一日之功,当然最近境外旅游在起来,我相信还会再起来,这就遇到了第二个因素,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我们总以为人民币的汇率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关系,这个认识是有一些偏颇的,汇率不但影响中国人和美国人,也影响中国人和中国人,你想想看,我如果到境外去花美元,这个美元能换到的人民币的汇率就是我的成本,如果人民币兑美元,8人民币换1美元,等于每个中国人花1美元成本就是8人民币,所以人民币汇率如果不是真正反映供求,对很多中国人想花外汇就显得太贵,我还不如换成人民币,这是目前为什么我们已经不禁止中国的居民、企业持有外汇,现在没有强制结汇这一说,国家外汇已经远远超出需要和应该持有的量,变成很大的问题了,有了钱放哪去,怎么放?怎么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这是宏观层面很大的挑战。微观上,如果家庭、企业都愿意去花美元,现在的政策是欢迎的,哪个家庭都可以去换一些美元,有孩子去上学,这和早年我们出去留学不一样,那个时候换一点美元很困难,现在不是这个局面,现在的情况是人民币如果相对于美元的汇率变动机制不够灵敏,对很多人家来说花美元第一知识不够,第二人民币成本太贵,要恰当的升值才会降低中国人花外汇的人民币成本,人民币升值有这个作用。比如说05年7月份我们重新恢复一揽子的挂钩以后,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和对主要货币实际上是升值,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一升值有一个效果就是中国人在境外花钱的量开始加大。
过去我到日本开会,去了北海道,北海道好重视中国人,我们去的小城市的市长说一定要给中国的冯小刚导演发一个荣誉证书,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拍了一部《非诚勿扰》,很多的中国游客就到那里去找四姐妹酒店,我作为经济学家听了之后心知肚明,如果人民币不对美元有20%的升值,四姐妹,就是八姐妹都没有人去,这里有经济杠杆在里面起作用。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当然中国人可以大幅度的花外汇,这个推理是成立的,但是大幅度的升,我们的出口企业就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人民币对美元一升成本压力就非常的大,而出口企业今天是国际经济的顶梁柱,就业的顶梁柱,税收的顶梁柱,GDP增长的顶梁柱。你不能升得太快,刚才讲的缺口很难消掉,如果这个问题始终摆在这里就会有很大的压力,一年是8%,我们还有累计呢,不光是一年有2.3万、2.4万人民币商品出口,收入留在国内,过去形成出口导向已经十几年了,从WTO签了以后,中国这条路就越走越猛。我大概做过计算,99年以来,中国每年累计的净出口从GDP的帐户里算,那就是12万亿人民币以上,05年以来就是10万亿以上,所以这就形成了我们在微观上都能感受到的市场特征,现在中国真是不差钱,哪个方向看都有很多钱,钱是相对于东西而言,所以我们说流动性充裕、游资充裕、市场非常的旺,甚至经受住了这么大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上一点宏观调整之后现在看来还是非常旺,非常场现在都赶上火车站了,每一班都是满的,高铁修那么多,都是满的,现在去饭馆都吃不上饭,市场里所有的人都开始做投资,都是PE,我现在就担心将来投谁呢?所以从一方面看,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走到今天,它不是崩得很紧的,流动性足够,所以哪一个企业家有梦想、创意,这个东西可能对中国人有好处,我相信市场是现场,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我们当前的经济形势当中主流的这一面。现在的年轻人有机会,加上会议上讲的新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然后把资本市场越打越大,境内的、境外的机会都提供出来,所以这个时代把很多想法变成事业、变成企业提供机会。
挑战在什么地方?挑战也在于钱太多,钱少了它是问题,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机会,我相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想法的人,有很多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但是如果没有市场调节的支持,这个想法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实现的难度是非常高的,但是最近这几年,钱如果说量非常大也会带来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市场老出情况,因为经济它和社会政治是分不开的,你说房价涨,总的说来没有什么坏,房价的增长就是财产增加了,房价的指数在涨,所有的买房帐面的产值就增加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房价涨对相当一部分的人群是好的,但是房价涨,特别是一个时期涨得过猛过快还有其他层面的效果,没买上房的人呢?他会觉得我的工资永远追不上这个东西,我是这个社会当中完全被甩出来的一群人,他会抱怨,如果抱怨的人数非常多,政府当然会考虑,他不得不在意这些东西,政府是政治家,人民当中有一群人不满意,政策当中就会采取措施,一采取措施这个市场就会有不确定性。原来期望说这个房子涨到什么时候,资产负债表会有变动,如果说干预以后,房产的价格发生变动,对我们每个企业、每个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都会产生影响,这个里面就会有财务风险。
如果房价在一个时期内涨得偏快、偏急,它还有一个上去以后掉下来的问题,日本发生了,美国这么成熟的市场经济发生了,那就会引起资产负债表危机,涨的时候很高兴,把资产的帐面值都拉上去了,拿这个去抵押、去套现、去借钱,等到把钱借给你,债务锁死了,资产往下一掉不就完了吗?很多公司都会垮下来。所以钱太多的情况下,在有些关键的市场上就会出情况,现在不敢说房地产调控到底调不调得住,总是觉得有一点紧张,这是钱偏多带来的负面背景,只要流动性大总是会有错的。最近购买力出了房地产,出了古字古画、茶叶,最近的趋势有往必需品走的劲头,上个月我们的CPI已经是4.4了,我上个礼拜到江苏,江苏是5.2,而且我们对CPI到底怎么算的?权重里面加的够还是不够?加上在街上的感觉和统计局报的数据之间还有一个距离,这个问题就是不小的问题,本来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就面临着大调整,居民家庭帐户在国民收入当中不到50%,政府帐户、企业帐户偏大、偏富有,居民帐户就弱,居民帐户弱消费就弱,那内需怎么办?又往国外跑,如果美国、欧洲回来的不那么快,不那么容易回到07年、08年的势头去,那这个增长不是有问题吗?这里面都连在一起了,所以钱偏多,第二个效果就是宏观调控上出险情,会引起通胀预期,然后会出现一系列的情况,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是政治家就要对这个局面负责任,收入就这么多,退休的工人、退休的干部、农民工是固定收入,收入弹性没有那么大,物价一涨,你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否则就会带来市场上很多的变动。
钱太多还有一个负面的作用,它会侵蚀企业家的那股劲,我们做事情总要有资源,我有一个新的梦想、有一个新的企业模式,钱是非常重要的,是对的,但是如果很容易得到钱,很容易赚到很多钱,现在有很多财富的故事都具有两面性,它会使得很多人奋斗的劲头下来,很年轻就变成很大的富豪了,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还有很多人炒作以后心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告诉我很多人炒了股以后没有办法再上班了,因为他看到上班太没有意义了,他好像从另外一个速度的世界里面到达了慢速世界里面,他觉得一点都提不起精神,经济学里面讲的终身收入最大化,就是一辈子究竟收入是多少,开头劲头很足,中间突来横财,然后你就倒了,你觉得奋斗没意思了,加在一起看终身收入不会高的,很多人都废了,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亚洲国家的日本,我80年代访问日本,日本的很多经济学家、企业家、银行家都担心,将来那一代会不会有我们六七十年代日本起飞时的那股劲,我听到很多日本上岁数的人讲这句话,我们当年拿一个饭盒,有一份工作那就不得了了,兢兢业业、细细致致,刻苦的去干,才使日本变成世界第二强。富有了之后还有那股劲吗?他们就提这个问题,当时他讲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还不那么听得懂,怎么会不好好干呢?当时是80年的中国,要是有好的机会,人都是肯好好干的,但是在流动性偏大的情况下,它会客观上产生一个腐蚀,剩下的就看我们的定力如何了,能不能扛住诱惑,流动性偏多的时候变化会有一些险情,第一季度就放出去4.5万亿,我说这已经不能叫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了,这应该叫做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当时有一点批评,它最后一定要表现在市场上来的,我当时认为偏多的货币放入市场,我引入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意见,他认为货币虽然是流动的东西,但是有一点像蜂蜜一样,它是有一定的摩擦力的,套用到市场上来,有一些相对价格会因为货币投放过多突然就变成一个高峰,这个时候高峰会让很多人认为这是投资机会,等到布局放进去、投资放进去之后又慢慢的变平了,没有真实的反映这个时期由于收入的变化带来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它是过渡期货币在流向变平,过去我有一篇文章叫《货币是蜜,最后还是水》,还是需要把物价总水平拉高,在这个过程当中,这种瞬间的、短期的价格变动,会对我们的投资结构、项目选择,下一步棋怎么走产生一种广泛的干扰作用,因此你怎么识别?怎么看哪些是真的机会,哪些是短期炒作的题材,现在反正是越来越难以分清。
所以我的看法钱少对这个国家很不利,像我们非常穷的时候,什么想法也没有资源可以支撑,但是在一个时期,流动性偏多,流量偏大也会有影响,所以我们要积累两种经验,在钱非常少的情况下怎么坚持企业家精神、怎么创业、怎么创新,把国民经济带到新的台阶上去。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在流动性非常多的情况下,情况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怎么做决定、怎么做决策,怎么做我们的事情,怎么长远的支持企业家创新的精神,这是我心目当中的世界。
整体看全球,今天中国的工人把汇率、误差都算进去,平均我们的人工还是发达国家平均工人工资的十分之一,按照这个指标看,还有很大的对流空间,因为我看了日本经济起飞的时候,大概日本的人工相当于美国人工的8%左右,然后它有一个很高速的增长,我相信中国还有一个很高速增长的客观机会,但是中间面临的挑战是不会少的,当前这些问题就应该一个接着一个机会的很好的处理。怎么兼顾我们出口的承受能力,同时又让它反映市场供求,同时动员更多的中国人全球布局,汇率机制如果对头会有这个作用。85年的广场协议对日本有负面影响,负面影响确实走,正面影响大家没有看到,日本人怎么走向世界?如果是过去的僵硬汇率模式,日元成本太高,就不鼓励这个民族往世界走,这一点中国要做好准备,像优秀的企业华为、联想都是全球布局,我认为下一个五年、十年,中国的企业应该更主动的完成全球布局,要把全球的优质性元素组合到一起来,现在没有什么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明显的界河了,把它打通。
我总的基调还是非常积极的,还有十倍之差的对流过程当中两件事情特别重大:第一,无论如何要尽最大努力让这个世界“通”,因为“通”对世界有好处,尤其对中国这个低海平面的国家有好处,因为不平,中间的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有趋紧的一面,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妥当的处理和我们国际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有着1840年以来的屈辱,对中外关系民间年轻人舆论都是蛮灵敏的,这个时候什么叫实质的国家利益?什么叫必要的妥协?我认为是对我们的考验,中国要成熟一点,要弄清楚最大的利益是维持开放,维持开放才能吸收高海平面的,还是有优势的资本、技术、商业创意,这是我们最大的利益所在,这当中要处理到很多在世界经济形势千变万化当中合作、竞争、团结、斗争,什么时候要顶?什么时候让?这是一个问题,“十二五”国际环境要比“十一五”要复杂得多,因为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了,它面临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这里面我认为两个海平面,第一个大的问题是这个问题。
第二,除了处理对外的关系,还有对内要找好平衡点,也不要把问题看得太重,因为今天的国力、手段、经验都和过去不一样了,会出情况,但是只要上上下下一致的对待,也没有过不去的太大的坎儿,倒是经济成就非常好的时候,如果我们忘乎所以,处理问题不小心谨慎,不认真去寻找政策的平衡点,出了岔子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怎么样坚持开放的情况下,加大国内的转型、加大国内收入分配的调整,加大内需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激发中国的创造精神、企业家精神,争取有更好的未来,这是摆在我们目前的基本任务。
我就给各位报告这么一个图景,一个世界,两个海平面,两个海平面是通而不平,我们要最大限度维持通,同时要处理好不平可能会带来的摩擦。如果中国的人均工资达到了发达国家的35%,或者达到40%—45%,我相信全球化的很多问题容易处理得多,今天的距离虽然不像80年代那么悬殊,但是还是有差距,我们80年什么都不懂,能量很小,今天13亿人能量是相当的大,所以一定要把这两个洋面的差距在和平的年代里面缩小,未来有很多的麻烦,我们要从历史当中吸收郊区,认清现实,争取有一个好的未来是我们共同的任务,谢谢各位!
主持人:大家听到了周教授的风采,教授刚才讲到了通而不平的世界里面是企业多的世界,企业多的世界里面有很多的变化,很多没有的变化也有了。
提问:周院长!谢谢您的院长,按照您的意思加息并不能有效的抑制住目前的通胀,还有哪些其他的货币政策能发挥作用?
周其仁:我两个礼拜之前写过一个评论,美国的加息是加各商业银行向联储借钱的息,我们央行这次宣布的是加商业银行借钱给贷款户的息,这是有一点不同的,我们还是在处理毛细血管的问题,他们处理的是动脉里面的问题,所以加息里面有很多种,要仔细看加的是什么息。这个意思实际上表明了还有很多手段用,余地是非常多的,政策工具是非常多的,最近宣布了提高法定储备金率,百分比多少是存到央行这里来,不准再贷放出去,这样可以收缩供应量,这也是一个手段,当然要兼顾到国际环境,这次德国也批评美国,这么低的利息没法用得太宽松,这样就把全世界释放太大的流动性,它那里吸口太低,我们这里把吸口弄得太高的话,这些都要往我们这里来,所以要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从工具手段来说还是非常充分的。
提问:刚刚听了您的演讲觉得非常的精彩,我是来自北京的打工者,如何在通货膨胀非常大的情况下保证我们的储蓄。目前房价一直很偏高,我是作为一个无房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您认为像我们这样的一群年轻人如何去看待职业和未来的发展?
周其仁:当然每一个时代的金融环境是不同的,现在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有些储蓄,你就担心如果市场价格的CPI涨的比银行存款利息高,等于说保值的问题就是很大的问题,我相信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这也是央行非常关心的,周小川很早就讲负利率绝对不可以持久,持久的话对很多家庭构成了财产上的损害。
现在是要把CPI的问题解决好,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没有哪一家闲下来,都在寻求对策,采取措施。里面最重要的措施还不是直接的去打压价格,最重要的措施是要增加供应、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我说开一点,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耐心听,当市场上货币偏多的时候,过去30年中国经验证明的,用什么办法?把原来很多资源不在市场里的,你把它放到市场里面来,它就会把很多货币消化掉。过去我们的土地是政府划给谁就给谁的,87年以后先从深圳开始拍卖,土地如果从原来的划拨变成拍卖,就会消耗很多货币,还有城市里的房改房,过去单位给你发一个房,现在变成市场里面的二手房,我卖了,他也卖了,这里面货物在流转当中,要消费货币,我的看法叫积极的平衡,就是你去把货币抽紧是一种平衡;还有一种平衡是增加资源,这方面我们比发达国家有优势,我们是中央计划的国家,我们很多资源没有放到市场里面去,只要把很多资源放到市场里面,就会把过量的货币平下来,要有一个时间,就会把物价的指数平稳下来,中国是一个储蓄率偏高的国家,这是保护大家储蓄率最好的经济政策。
请大家关注最近各种各样的政策方向,我一直在成都和重庆做试验区的调查工作,我认为很有意义,成都的地价在涨,但是成都周围的农村闲散了很多地,如果你从农村来你会知道,家里的宅基地一大片,成都现在做的实验就是把城市地价的一部分返到农村去,帮助你把房子修得好一点、高一点,把地变成农地,把原来盖房子的权利拿过来。重庆还搞了地票制度,你注意这些新闻,有的时候可能不熟悉,但是你注意这些信息在我看来都是可以把物价指数压下来的积极措施。从宏观层面来看,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允许负利率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在微观上我们还需要自己加紧打理,同样好不容易的储蓄到底怎么放?这里面确实是和知识有关系的,你把这个钱到底放在哪里更好一点?这个是要仔细的做一些权衡,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到底剩余的量是多大?下一期什么时候要花钱要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也就是我们讲的理财。不要觉得我们打工的人不用讲理财,我们这个时代多多少少都要有理财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放到地方。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让收入变成资本化,让自己的收入变成以后增加收入的基础,我在大学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人力资本,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提高你的素质、提高你的素养、提高你的知识,这个投入是最合算的。而你把资源花在知识的提高上,这是拿不走的,随着社会经济进步,知识会越来越值钱,这一点是我对很多人的建议,包括很多农民家庭,再苦也要让孩子读书,在我看来是正确的,因为资源花进去以后本事增加了,随着社会变好,本身价钱也在涨,变成人力资本的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会很辛苦,从打工这一层来看,要杀出头来这是非常可取的一条路,绝不要因为工作时间长或者辛苦你就放弃学习,无论什么情况下要有足够的资源进去,这是保护我们未来增长很重要的一条。
提问:尊敬的周院长,我在深圳工作了十几年,我在法国汤姆逊公司做过,当时收购汤姆逊公司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我这里不谈国有企业或者从政府官员转化成其他企业领导人的行为。为什么没有人追究政府的责任?通货膨胀最大的根源就是钱印多了,为什么没有人追究政府钱银多了的责任?
第二,我们国家要为人民说话,应该从国家的物价变动水平对人民负责,将近20年来,美国的物价几乎没有上涨,十几年来美国的房价几乎是稳定的,我们的理论界和官员说话都是一样的水平,我觉得中国学术界为什么不能到民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为什么我们不在根源上解决?为什么人们不敢花钱?因为没有保障。
周其仁:第一,你刚才的言论就是在监督、就是在批评,这么大的会场,批评就批评了,当然我在大学工作,我也不在政府工作,我也不能代表政府来回应你批评的态度。在79年的时候,在这么大的会场上,很难听到你今天的意见,所以大家有意见、发表意见,本身就是一种监督、一种批评。
第二你要客观的看,当然我也讲过现在的法定货币总的来说政府在管理,我前一周写过一个评论,我大概看了中国的货币政策,95年是很重要的分水岭,95年人大就通过了一个法案《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法》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向财政提供透支,这是什么意思呢?过去财政如果有了窟窿,人民银行是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把窟窿补上了,这是94年以前几次出现较高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比如说58年大跃进,炼钢铁,搞了很多小高炉,最后是财政出钱的,当年财政没有这么多的税收基础,财政有了窟窿了,有了赤字了,人民银行多印一点钱就行了,那个时候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就是一个机构,多印的钱在市场上表现物价比较高。80年代为了解决农民的问题,提高农村收购价,所以有一个倒挂,这个倒挂也变成了财政的赤字,这个赤字也是通过货币发行弥补,酿成了88年—89年的高增长。从91—94年又累计另外一拨高通胀,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过量的贷款带来的高通胀,有过这几次经验教训以后,9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这么一个法,把这个门在法律上关上了,而且从那以后大家检查,我们现在的批评是财政的情况太好,税收增加太快,它没有窟窿,95年以后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呢?就是对外开放,之后有汇率形成了,每一块美元进入到中国,我们要按照汇率把人民币放到市场上去,就从这个口子里放进去很多钱,这和政府为了自己的花销多印钱性质是不同的,批评是可以的,但是必须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进行评论和批评。开放情况下有很大的波动性,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进中国的外汇25亿美金,进来的钱到哪里了?企业赚回来的钱、个人打回来的钱都进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钱最后卖给谁?商业银行如果都变成了外汇投存怎么做人民币业务?就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家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调查就知道了,那就是央行在里面大手的收美元,每天把商业银行吐出的美元买进,商业银行拿基础货币去买,基础货币就是两块东西:一块就是商业银行根据法院,商业银行百分之多少的法定储备金放到央行,央行用这个钱去买外汇,这个钱如果不够的话就发行汇率,央行的表里面有外汇帐款,对外开放越大,中国出口的成绩越大,客观上美元进中国越多,我们放出去的人民币就越多,你说这个东西完全是负面的,这个我也不同意。中国什么时候剩余劳动力可以解决?这两年现在动不动就招工难,动不动就是劳动力剩余的基础很少了,这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我们大踏步的外销,你说有成就没有代价吗?代价就是被动发货币发得偏多,形成了最多8—9的缺口。
经济这个东西有很多面,还有你讲的美国这个情况你要好好下点功夫,美国的房贷怎么破掉的?房价疯涨过一段,2000年以后美国的房价离谱,我是96年回国的,我96年回国以后美国的房价简直是疯的,因为涨得太高然后才掉下去,泡沫破裂,才出现次贷危机,然后才转化为金融危机,你说美国的价格都稳定这也不对,当然美国一般消费品的东西非常稳定,这也是研究的重点,美国发这么多的钱,为什么价格起不来?就是有一条,你读格林斯潘的回忆录,格力斯潘说不是他本事大,就是因为“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运过去,就把它基本的商品压住了,涨不起来,涨的话就进口,所以也助长了多发钞票,到亚洲转一圈再回去就进华尔街了,这是美国经济的特征。如果美国经济价格一直非常稳定,过去30年平均CPI应该在5%—6%,中间还出现过好几次情况,这确实是问题,但是价格一直稳定,我认为还是在增长当中有很大的变化、有很大的进步。然后你还要前后左右看,在整个发展中国家比较,因为货币的管理不是说一句话发一个文件就可以的,除了央行控制货币,商业银行还可以创造货币,金融系统还有创造货币的功能,它是整个社会成熟的表现,非一日之功,你在整个发展中国家看一看,我们的通货膨胀的管理,我们没有理由沾沾自喜,还要好好的改善,但是客观的去看这个问题,应该把它放在恰当的位置上讨论。
我理解你肯定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了,我们都是从社会底层来的,我从黑龙江下乡下了十年,你遇到了问题有时候就得扛着、就得熬着、就得坚持着。
主持人:非常感谢周教授,周教授其实是伐木工人,一直关心着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弱势群体农村,包括中小企业,所以今天才有这么多穿透的观点和思想,现在一下午的创业家峰会就结束了,感谢大家!高交会给大家提供这么好的几乎,在深圳能够听到这么好的演讲、这么好的论坛,鼓励创业创新,欢迎大家明年还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