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缺口与招生难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3:39:24
当前,广东省的企业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入世后,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各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去解决。但是最近广东不少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量滑坡,生源质量下降,与技能人才缺乏形成矛盾。本文结合广东省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些积极措施和成功的经验,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
一、广东技能人才缺口逾300万
多年来,虽然职业技术教育为广东省培养训练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了大批合格的劳动力,为我省的科技振兴和经济发展作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21世纪的人类将面临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未来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增强,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据统计,广东省现有城镇从业人员1260万人,其中从事技术工种岗位的人员应有530万人,但实际上全省现有技能人才仅218万人,也就是说,我省目前技能人才缺口超过300万。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省城镇从业人员将达1400万人左右,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800万人,技能人才缺口相当大,其中最缺乏的是企业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这些人才都需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培养。
二、职业技术学校招生难的原因
广东职业教育的困境有目共睹,发展到今天之所以困难重重,原因复杂:
(一)职业教育与发展阻力来自本身的局限性
1、学校规模不大,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育需求
教育设施是职业教育能否顺利实现的保证。目前各职校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基地不足,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技能培养环节薄弱。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其培养质量便不能保证。
2、封闭式办学,盲目追求办学效益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效益成了人们权衡一切的标准,讲求效益本来不是坏事,问题是在于人们看重的这种效益往往是短期的或局部的。比如很多职校办学,他们只从各自的小集体和眼前利益出发,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开设某些专业,也不管这些专业的前景如何,只是眼下能吸引学生,大家就“一哄而上”,这样,势必导致各种后患问题的出现。
3、“双师型”教师紧缺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随生产实践发展,教学时空跨度大,教学对象在求学目标、知识基础方面具有极大差异,这些特点客观上决定了从事职教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然而,有些职校文化课教师较多,专业课教师较少,比例失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严重不足。据教育部职成教司统计,目前职业高中的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分别占46.71%和2.7%。且专业课教师多从文化课教师改行而来或从大专院校分配而来,专业知识面狭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足,职教理论缺乏,实践经验不足。因此,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4、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落后
目前职业教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经费渠道有限,社会参与渠道不畅。教育总资源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配,据统计六年中全国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支出为1269.31元,职业学校比普通中学人均少支出80.08元,这对培养成本相对较高的职业学校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怪现象。据近几年中专、中技和职业中学评估中对学生培养成本使用经费情况测算,生均经费应不低于2000元。可见现有职教经费与实践需求有多大的差距。经费的紧张使得一些必备的教学设备无力购买,基地无法开发,实验无法进行。有些学校即使通过借贷、超前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沉重的债务也影响了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经费不足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无法吸收优秀人才来校执教,同时,学校能够为优秀中青年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等深造机会的经济承受能力较为薄弱,这也是造成职校师资学历层次偏低的主要原因。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评价趋低
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消极观点有来自政府部门、教育内部、社会、家长等各个方面。许多人把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末流教育”。同时,在大专院校对口招生制度出台之前,职业教育一直以“终结教育”呈现在家长面前。特别在农村,对口升学政策很多人至今还不甚了解,在家长和学生对教育层次的需求逐渐高移的情况下,选择普通高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普通高中普遍实行高费扩招政策,有些学校扩招生数大大超过统招生源,分数与钞票的结合,更缩小了职校的招生空间。而为了鼓励学生上职校以解职校生源的燃眉之急,职校的分数一降再降,把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打入各类职业学校行列。上职校不再受婚否、年龄限制,可以一年两次招生,只要学校肯招生,外来工报读职校,只需持初中毕业证书、普通高中毕(结)业证书和暂住证,其他一切入学手续简化,不论年龄、职业、籍贯,不必参加入学考试,取得的学历国家承认。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刺激了职校的招生,但是无形中更降低了职校的档次,从而更加深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三)高校扩张,“普高热”的涌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独生子女比例加大,学生和家长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普通高校顺应这一潮流,逐年大幅度增加招生计划。有力地刺激了普高招生。2002年广东高校再次扩招,本专科共招生16.3万人,获准新增专业点279个,预计比去年增长2.4万人,为历年招生人数最多。近年来大学扩招令“普高热”持续高涨,造成大学毕业生失业群体不断扩大,社会上习惯“人才高消费”,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舆论压力。
(四)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盲目高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使职校毕业生就业出路更加狭窄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忽视学历和能力,往往凭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来判断其能力的错误价值取向。这种学历至上主义和观念与一些用人单位学历主义的录用方法交织在一起,使得职校毕业生的出路狭窄,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当中学毕业面临分流时,大多数学生都优先选择普通高中就读,只有不被普通高中录取时,才会考虑进入职校读书。
另外,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科技进步,使得长期以来的“隐性失业”显性化。农村剩余劳动又逐年增加,我国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内,每年需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出1500万到2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未来10年内,将有两亿农民要脱离土地进城就业。这种人力资源的结构性过剩,使得职校毕业生更是雪上加霜,出路更为狭窄。
三、解决技能人才缺口与职校招生难矛盾的对策
(一)政府应把职业教育摆在显要位置
原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在参观广东省首届职业技术教育展示会时说,办好一个企业需要三部分人才,一是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科学技术人才,三是熟练技术工人,以前我们对前两种人才提得比较多,对第三种人才重视得还不够,现在看来熟练技术工人也是一个地方重要的环境,必须加大培养的力度。
可喜的是,针对职业教育目前陷入的困境,广东省有关部门正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争取职业教育应有的地位。根据全省“十五”计划,广东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在于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通过调整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健康协调发展,到2005年,全省将建设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5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0所,100个实训中心和若干个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各市、县建1至2所市、县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1个实训中心。同时巩固提高现有职业技术学院,保证每一个地级市至少建立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从今年起,广东的中等职业学校将不再下达指令性招生计划,职业学校可根据社会需求及其办学条件和生源情况来确定招生规模,外来工也可报读中职和报考高职,职业教育的生源将因此大大扩展。
(二)三条腿走路、打造教育品牌
学校的学术声誉、品牌效应等无形资产是吸引职校生源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职校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竞争中取胜,打造教育品牌必须三条腿走路:
(1)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要打造教育品牌必须注重宣传自我,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广东省首届职业技术教育展示会于2002年4月5、6日,在广州市出口商品交易会举行,这次展示会集中了全省149所职业技术学校的200多个专业。不少职校在专业设置上多了许多新名堂,如会展与营销、物流管理、中医美容、社区卫生、环境艺术设计、楼宇智能化控制、珠宝玉石加工等,顺应时代潮流,职业学校的”老面孔”正在悄然改变。通过这次展示会,改变了人们对职校的看法,并用事实说明,有志报读职校的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2)联手办学,打造规模和实力,提高美誉度
广东省教育厅于2002年对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进行大的调整,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也将对广州技工学校的布局作调整,重点是发展办学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高级技校和技师培训学院。通过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通过联手办学甚至强强合作,打造名牌,规模和实力,提高职教的美誉度。
(3)培育出名教材和名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不多,而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又不利于职业教育特点的发挥。鉴于这种情况,应该在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编写一批既适应社会产业发展需要又符合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专业教材。因此,职业教育的教材应由国家统一组织,分行业编写,以便保证教材质量,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向以及教材各类知识的比例结构,方便学生学习和操作,让学生一上岗就能胜任岗位工作,无需再进行岗前培训。
另外,职业学校必须具备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精谌、掌握当前最新技术动态,师德优良的名教师队伍,既具备充足的理论教师,也具备充足的实训教师,因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职业针对性,完成这一特色的教学任务关键在于实践课教师。
(三)以能为本办好自己的优势专业,办出特色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适应市场的第一要素,但谁能知道几年后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呢?于是就多开专业,频繁地换专业,超前设专业。一所职业学校设二三十个专业已是司空见惯,专业变换越来越快,实验设备来不及配备,教师们边学边教,成了“万金油”;学生什么都要学,精力分散。如此适应市场,职业学校就真的能生存和发展吗?
市场规律和教育毕竟是两码事,抛开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去片面迎合市场的需要,只会使职教的路越走越窄;不顾自身条件,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开办“热门”专业,会使学校越办越难。事实上,市场虽然千变万化,但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则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教育报告中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对职业学校教学方面的要求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1)加强文化基础课教育。给学生打下宽广扎实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理论的基础,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2)办好两个特色。第一是行业特色,突出行业的特点,与行业紧密接触。第二是职业技术特色,学校把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在提供技术手段、具有专业技能实用型的技术人才。
(3)培养基本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能使学生在工作生涯中终生受益。因为任何专业,任何技术都有过时的时候,决定终身的是自身的素质。职业学校不论开设什么专业,都要以能为本,注重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四)全面实行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并重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建立规范的就业制度,全面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国加入WTO后,不少产品质量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都应达到国际标准。而要达到这些标准,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外,关键仍是要极大地提高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人员素质。目前,社会上对这一点重视得很不够,全面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当前,初中毕业生盲目流向“普高”的势头有增无减。这种势头如果持续下去,今后每年就会有大批考不上大学的普高学生进入社会,由于他们并无专业特长,毕业后需重新进行职业培训,学习专业技能,推迟了就业上岗的机会,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如劳动部门坚决落实先培训后就业、持证上岗的政策,明确规定用工
单位必须凭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招收新职工,使未上高校的普高学生与职高毕业生就业时存在差别,以此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不再盲目报考普高,这样,教育资源的流向将趋于合理。普、职高协调发展既能满足普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需要,又能保证职高获得素质较高的生源,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利于社会经济更快地发展。
(五)确立超前意识,加强对外交流,培养外向型人才
当今世界一体化趋向不断加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和技术转移的规模正日益扩大。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外向型职业教育,以国际眼光培训职业技术人才,使其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各种能力。
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如新加坡的做法,确立超前意识,发展职业教育。新加坡政府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引进培训资源,创办了各类形的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训练基地或技术学院。这类训练基地目前已有七个之多,而参与训练基地创办工作的大都是在新加坡有大量投资的外国厂商或与新加坡有密切往来的外国政府官员。
目前,我国随着全方位开放,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并重的外向型经济日益活跃,经济和发展越来越需要多样化的具有现代国际视野的新型复合人才。现代化职业技术人才需要现代化职业技术学校来培训,然而创造现代一流职教培训基地耗资巨大,单凭本国投资是有困难的。我国应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与外国政府或者公司合办培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困难,还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培训专家和先进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