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传统养生的侨翁汪忠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1:19:06
汪公养生长寿法
■ 汪忠长
一、预防腰酸背痛法。汪公说,一般人站、坐、弯腰久后,便会觉得腰酸背痛,他不是狂妄、说大话,这辈子不晓得什么是腰酸背痛,就是靠练这个动作来维持。要领是:站立情况下,双手握拳,用拳头上鼓起的四个指根骨节,正对腰部命门区域用力揉按推压;揉压的同时,配合慢慢向前弯腰,待难以再下弯时,慢慢复回原位;接着,转为上身向后仰,至难再后仰时,缓慢复原。前弯后仰时,按压揉摩不停,次数由个人自定,以有效为准。结束时,双拳缓慢松开,掌心向外,双手贴腰胯放下,身体自然直立。最后,可借倾吐胸腹之气长吼两声,吊一吊嗓子,以震内脏,舒缓筋骨。
二、强肾法。汪公说,肾为后天之本,老年人所以跑厕所多,有人性生活中的直而不坚、坚而不实、不能射精等都与精气不旺有关,古今中外练功打拳都十分注重强肾,肾功能的保养对每个人至关重要。要领是:男性握紧拳头,女性只把五个手指捏拢,然后用拳头和捏拢的手指,由腰胯两侧向下部的阴窍处敲打,动作由慢而快,用力由小而大,等两拳在阴窍处汇集后,再逆向往腰胯两侧敲打。敲打时不可碰及肚脐,共敲打500余下。
三、美容法。双手搓热至烫,闭目松口,以掌心拍打面颊若干下;再以两拇指抵下颚,用中指肚点压“人中穴”三圈,继沿鼻两侧(迎香)向鼻根推去,至额头后分向两侧太阳穴,顺时针点按揉三圈,如此一个过程为一次,共作九次;然后,握拳以拇指突起的关节点,沿眉从龙头至凤尾按揉九次,称之为“眉开眼笑”。按摩结束,再将手搓热,用掌指经由前额向头顶推摩,至头顶后,双手分向两侧下甩,助面部血液循环。
精通传统养生的侨翁汪忠长
摘自:《健身科学》2005年02期 作者:张培林
2004年11月12日,是长年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的著名学者汪忠长先生的九十华诞,为使寿诞富有意义,他特地把散居在香港、台湾和美国等地的子孙们邀来上海,与大陆的挚友共同度过了这不平常的一天。借此机缘,老人把他保留多年的先师周鼎珩大师宣讲易学的录音资料传承给大陆学易后人殷珍泉。先生说,《易经》为群经之首,中华文化之源,易学博大精深、弥纶万有,既是哲学的、理学的、科学的,也是应用的。我有义务把祖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希望能够发扬光大,以了心愿。先生特别透露,拜见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师时,怀师开口便问:想不想回来?我说:就等老师一句话。我正考虑回祖国来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此次,汪公回国庆寿,短短几天,一连在京、沪等地参加好几个活动,一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连“倒时差”都来不及。可是,他一点也不觉累,开会演讲,与人交谈,声音宏亮,思路清晰,毫无倦意,精力总是那么充沛。应邀作易学报告那天,头晚刚从上海飞来北京,凌晨3点便起床赶写演讲题纲,8点50分,已带着印好的题纲来到会场。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和答问结束后,会议主持人又提议让喜欢京剧的汪公即兴演唱一段,在热烈掌声中老人清唱了一段“洪羊洞”。他虽是个南方人,唱起京剧来,字正腔园,京味十足,博得满堂彩。有人担心老人身体会吃不消,汪公说,他的生活节奏基本如此:每天5点起床,连续工作到晚上11点才会休息;在台时还有个把小时午睡,去美国后工作更忙,中午只能静坐一会儿,或打个盹,就算是午睡了;多年以来,他还养成了站立讲课和作报告的习惯,从来不觉腰酸背疼。此外,他做事认真,只要参加活动,总会提前到场,从不迟到。……
硬朗的身板,黝黑的脸庞,慈祥的面孔,满腹经纶、谈吐不凡,足以证明这位九旬老人是深得养生之道者。
修养深厚 致力国学
汪公九旬高龄,身心犹健,首先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和根系。他一生中深爱着中华传统文化,深爱着这片有着灿烂文化之根的“绿洲”,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中国文化联系在一起,培育了浑身的浩然之气。
汪忠长,1914年生于安徽休宁,自幼受祖辈的熏陶,崇尚中国传统文化。“九·一八”事变前,父亲本已为他办好赴英留学手续,但突发的“九·一八”国难,使他决定违背父愿,投笔从戎,便自导自演了一场“活闹剧”:把记者们请到家中,当场宣布父亲已决定送他投笔从戎了。父亲只好认可。从此,汪忠长步入军旅生涯,报考了黄埔军校第十三期。汪忠长参加十七次大型战役,两次负伤,有时一仗下来,战场上尸骨遍野,堆积如丘,惨不忍睹。
抗战胜利结束,汪忠长去台湾后,专事于中国文化工作,先后追随周鼎珩老师学习《易经》、讲授《易经》,跟随南怀瑾参禅、研道,拜道家仙宗刘培中大师修学养生健体之道,成为该宗的第十三代传人。1986年退休后侨居美国,在洛杉矶先后创办了东西精华学会、东方文哲精华学会、易经学会及东方文化事业基金会,并被华人推举为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主席。
汪先生研易五十余载,学生遍及美国南加州、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是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易学专著在台湾出版时,国学大师南怀瑾等曾为其题跋作序。耄耋之年的汪公,至今仍常年举办易经、静坐和道功讲座,为“人生哲学会”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课,并作为洛杉矶“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的主席,经常参加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台独而开展的爱国活动,整天忙得不着家。
此次归国,汪先生所作的第一个报告,便是围绕“易经与科学”的讨论。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上,他以“明象取义,进德修养”为题,选取“乾坤坎离”四卦,扼要揭示了易经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他指出,基于太极理念的中华文化,它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是创造发展和生生不息;“两仪”产生了“对待”与“流行”的作用,而“八卦”则昭示着宇宙人生、生存、发展、得失、成败的自然法则。由此可以得知:易经的方法既是归纳的,也是推演的,对世界文化、科技,提供了莫大的贡献。汪公常在不同场合跟一些朋友和听课的学生们讲到,国际形势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我们不能够放弃中国文化。学习《易经》,八八六十四卦,第一卦就告诉我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话不是空谈的,我们要根据《易经》卦象的启示,我们要奋斗!当记者请汪公为《健身科学》读者送一句他最爱的养生格言时,他提笔又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并签名“玄仑子,汪忠长2004.11.18于北大”。
养生有道 深谙吐纳
养生之道,是汪先生应老子研究会之邀,在军博抗日战争纪念室所作的第二场演讲。先生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和列祖列宗在哲学、医学和宗教修炼等方面的启示,生动讲解了养生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科学性,并传授了他的吐纳之术和健身方法。
汪公谈到,海外的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过去还经常有联络、有活动,最近几年则不是躺在床上不能动,就是住进了疗养院,有些则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大家越来越感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包括着有形和无形,这方面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乃至各种宗教论述都很多,像儒家的品德修养,佛家的理念参禅,道家的功夫修炼等。由于时间有限,重点站在哲学和宗教哲理上介绍一下道家的养生功夫。
汪公说,讲科学应该“心物一元”,不应偏于单一方面。现代社会虽然科技进步,工业发达,信息灵便,可是往往偏重于物质享受,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因而出现不少的问题。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甚至还包括了宗教信仰等,像主教的祈祷,佛教的念诵、守戒,都对身心有好处。道家针对人体的“三关九窍”提出了“精气神”说,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是有科学性的。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养生要养气。练气,不只有形而下,还有形而上的东西,涉及到行善、修持、静坐等。气,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气,有元气和精气;后天气,即天地放射出的能量,构成人后天的生命气血。练气,即通过吐故纳新,排出废气,吸收新鲜空气。这一吐一纳、一进一出的刹那间便是“息”,一息尚存,生生不息。练气,不只是个取何姿势、作怎样呼吸的问题,而是个意念调整和心态训练的问题。要点是自自然然地把胸腔中的气吐尽,之后再慢慢将外面的气吸收进来;在这吐故纳新之间,要把握好“一刹那”,用意念关注它,不令粗心浮气,做到细、慢、长,并进而达到悠、缓、细、匀、静、绵、深的高标准。当然,要经过一个自然地长期修炼过程。
接着,汪公又演示了他经常习练的“纯阳真功”的吐纳法:他取站桩式,用缩小的口猛吸一口气;与此同时将两臂抬起,掌心向上,十指相对,放于胸前;下颌内收,头颅中正(以利吸收“天气”);当吸气充满胸腔后,用鼻腔将气猛力呼出;同时掌心改为向下,双臂自然收回。然后连续作三步动作:第一步、吸气时,两臂用力向左右推出,掌跟向外,用力推直;吐气时两臂缓慢放下、收回,动作柔缓。第二步、吸气时两臂向前用力推出,掌心向上,双臂推直;吐气时掌心转向下,两臂弯曲、以小臂和手作蛙泳式划弧,由身体两侧缓缓放下。第三步、吸气时两臂前伸,掌心相对,推直后两臂上举过头顶;吐气时双臂缓缓从身体两侧自然放下。最后结束时,又做了几个如蒙古族人上场摔跤前的晃肩动作。
他说,“纯阳真功”有30多个动作,只演示这几下,基本要领是:口吸鼻呼,顶天立地,神观中指。即是说,伸展手臂时,神观中指,以意领气,不能懈怠、僵硬和松软;吸气时要满,吐气时要尽。记者观察到,汪公在演示吐纳时,两手掌顿时泛起红色,掌心由平而陷,脸色变得更加红润发亮,头上冒出热气。他说,几十年来他坚持此种吐纳之术,受益良多;这几天身边有几个年轻人跟他一起晨练,也觉得浑身发热,满舒服的,各位不妨回去体会一下。
静坐充电 健身有方
汪公很重视静坐养生和过简易的生活。他说,静坐,就是在向人体内“充电”,电器设备没有电不能工作,人同样如此。所以,我无论走到那里,甭管工作多忙,每天清晨起来头一件事,先静坐一个小时。他特别强调,别小看了静坐,这可是一门大学问,三五年不一定能学得好。因为“静坐”不光是说形式上怎么“坐”,这里有很深的功夫。他说,现在不少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兴趣的外国人,也都喜欢起静坐来了,我在美国传授“七支坐法”时,听课的都是些有职业、有修养的人,有华人,也有外国人。因此,我建议中老年朋友都来习练静坐。
汪公说,“七支坐法”的要领有七:头顶朝上,下颈内收,两臂自然下垂,颈椎胸椎正直,保持尾闾中正,盘腿坐好(实在不能盘者可安稳坐好),手的姿势夏天手心向上,放在两腿上(助散发体内热量),冬天两拇指相对,掌心贴于腹腔(助消化)。静坐中要排除杂念,做到“前念不起,后念不生,当下即是,一片空灵”,就是说对以前的事,无论好坏、成败、得失统统不要去想;而将来要做的一切一切事,也不要去想,只注意把握“当下”保持“不念一切”,这需要慢慢修炼,才会做到。静坐中双目微闭,“眼观鼻,鼻观心,心观意”,意沉丹田,这样比较安全。因为“静极生动”,当气机发动后,身体会有各种反应或感觉。一次,在台湾跟南怀瑾老师闭关修炼,“打七”到了第三天,突有一位年青的大学助教放声哭叫。南老师告诉说,因为那人曾受到过刺激和压力,当入静到一定程度后会暴发,不必紧张。因此,我劝朋友们对功名利禄这些东西要淡忘,不要对自己造成压力,凡已经过去的事情,统统都要放下。一切放下,不惹烦恼,这样才可以安祥地生活,至今我两袖清风,过得蛮愉快。
汪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还谈到了他的食饮习惯和业余爱好。这位老人的饮食很简单:早饭麦片、牛奶、鸡蛋;午餐和晚餐,以杂食和营养充分为原则,从不忌口。他虽是个南方人,可喜欢吃北方馒头、面条、大饼等面食,可有一点,吃饭不过量。至于保健品之类的东西,现在市场上多得不得了,都在变着法子地来推销,他从来不借助这些东西,最多只是服用点对老年人有帮助的维他命之类。谈到业余爱好,汪公说他的业余生活丰富而广泛,唱戏、跳舞、下棋等样样都喜欢,游泳更是擅长,由于年轻时在军界受过两栖训练,至今很喜欢游泳。京剧,是许多海外华人的最爱,他是个“老票友”了,对洛杉矶十几个“票房”都很熟,只是因为工作太忙,常年开班讲课,参加各种活动,只有等周末时,轮流参加几处的聚会,过一过戏瘾。
汪公的养生之德、养生之道,与他的善学利行、为人处事密不可分。听汪公演讲,理法并重,以身示教,最能感染和打动人。北京航天医学工业研究所的王研究员,是结识汪公多年的一位易学研究同乡,听过汪公演讲后当场赋诗称赞:“八五鹤寿宁初闻,九十松龄燕再论。传道万里君乾健,生就一个中华魂。”为了向国内读者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介绍汪公的修炼心得,有关人士正抓紧汪公的《周易六十四卦浅释》出版发行,这本曾经国学大师陈立夫和南怀瑾先生题词的学术专著,进行简体字编辑和图表校勘后,不久将会与国内读者见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衷心祝愿这位不知疲倦弘扬传统文化的老人,健康长寿!六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