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凶猛:PE创业板豪门盛宴 谁最乌龙谁最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02:18
罗诺 林铭铭 王冠
“当前是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最好的时期。所以我们要运用好这个时期,珍惜好这个时期,发展好这个时期。”5月21日,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以“后金融时代的PE发展”为议题的2010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上如是说。
时势造就英雄,同样也缔造传奇。
当“资本”的故事与“时势”的大流相顺应,一个个“阿里巴巴[13.84 -0.29%]宝库”般的天方夜谭式财富传奇将接踵上演。
2009年下半年,创业板推出的“时势”在与国内PE机构的巨额投资“资本”杂交后,甚至一句“芝麻开门”的咒语都毋庸铭记,一个个富可敌国的宝库便轻松开启。
这是传奇,不是传说。正是在惊人的造富效应下,忽如春风后的千树梨花,创业板的“春风暗度”使PE这一原本就已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而欣欣向荣的行业再度掀起燎原之势。
“创业板的推出使PE投资有了一个更便捷的退出平台,而其较低的进入门槛,也使得许多企业有了上市机会,从而带动一大批PE机构的随之创设,欲分享这一资本盛宴。”深圳一家PE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然而,资本市场从来是充满“规则”的区域,金钱的驱动之下,有人绞尽脑汁玩弄各式“潜规则”以求传奇的发生,有人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期待暴富的侥幸,更有人在“中国式”关系的护佑之下,进行着有中国特色的造富之路,这些“过程”对于把目光锁定在创业板公司的那些PE投资机构而言,同样也不例外。
尽管市场仍非理性,也包含过多 “人情因素”,但对于PE投资而言,创业板等一系列“时势”机运的出现,一场饕餮在所难免。
1)谁在饕餮?
毋庸置疑,创业板的开板带来的巨大造富效应,除造就一个个亿万富翁外,也让众多PE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1日,创业板挂牌的上市公司共有93家,其中,共有65家引入154家PE机构投资者。
154家PE机构在65家公司中共进行了175笔投资,以创业板上市公司93家的总数计算,平均每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约有1.67家PE机构介入。
其中,金亚科技[16.15 -2.12%](300028.SZ)成为吸引PE最多的公司,共获得8家PE机构的投资,而参与欧比特[25.97 -1.89%](300059.SZ)、赛维智能(300044.SZ)、数码视讯[56.88 -0.78%](300079.SZ)、网宿科技[17.68 0.51%](30007.SZ)、国联水产[15.11 0.20%](300094.SZ)等公司的PE机构也超过5家。
统计显示,154家PE机构共持有创业板上市公司近9亿股,平均每家PE约持有580万股。
纵观PE机构的区域分布,可谓深圳、上海、浙江三地鼎立。
其中,深圳的共有36家,占总数的23.2%;注册地隶属上海的共有27家,约占总数的16.7%%位居第二;而来自浙江的约17家,约占总数的10.5%。
上述三地的PE机构已占据半壁江山,其余PE机构则集中在北京、广州、江苏、福建等地。
今年4月以来,A股飞流直下至2500点,颇受资金追捧的创业板部分个股股价也一落千丈,但其相对于当初低廉的入股价格而言,PE机构仍赚得盆满钵满。
据记者对近期上市的20家创业板公司中共计30余家PE机构的月投资收益测算,截至7月1日,有PE机构每月从该笔投资中获得的平均收益最高达1484万元,而最低的每月平均收益也达87.3万元,每笔平均投资收益近6.4倍。
2009年7月,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以每股3.90元获得盛运股份[25.83 -1.90%](300090.SZ)共计1000万股。2010年7月1日,该股以21.7元报收,虽与上市当日的最高价26.77元跌去近19%,但对于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而言,该笔不到一年的投资却让其账面获利达1.76亿,该笔成本约3900万元的投资,平均每月给其带来近1500万元收益。
而对于投资于长信科技[48.00 3.72%](300088.SZ)的PE深圳升朗实业公司而言,其早在2005年5月以280万元取得长信科技208万股,到2010年7月1日,长信科技的股价虽由上市时最高价38元跌至27.01元,但其仍给升朗实业公司带来5338万元的账面利润,虽然折合时间成本,该笔投资平均每月收益仅87.3万元,但该笔成本仅280万元的投资却让其5年收益率达19倍。
但入股创业板上市公司的PE机构,持股时间成本5年以上的很少,多数是在公司上市前三年内介入,更不乏上市前夜突击入股者。
深圳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从22家PE介入创业板首批挂牌上市公司的时间看,截至2009年7月底,申请上市时进入不满三年的有16家,上市前一年进入的有4家。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09年6月创业板报送材料之前,仍有两家投资者成功挤上首批创业板的末班车。
2)“最”PE盘点
154家正在分享创业板资本饕餮盛宴的PE机构无疑是幸运的,但资本市场似乎不存在“独食难肥”的说法,谁都想“捞”得更多。这场已经开席的盛宴中,谁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呢?
“最牛PE”
如果要评选创业板中的“最牛PE”,独中六元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创投)若称第二,恐无人敢认第一。
据记者统计,深创投分别持有当升科技[48.35 -0.92%](300073.SZ)447万股、数字政通[57.88 0.50%](300075.SZ)184万股、中科电气[23.96 -3.78%](300035.SZ)300万股、中青宝[22.75 -2.57%](300052.SZ)600万股、鼎龙股份[67.90 0.22%](300054.SZ)318万股、三维丝[40.01 1.29%](300056.SZ)488万股。
上述6笔投资中,介入时间最长的为2007年8月1日以约600万元的成本入股当升科技,其最近一笔则是发生在2009年4月,创业板开板前夜,其以约140万元闪入数字政通获得184万股。
而其介入中青宝、鼎龙股份、中科电气、三维丝的时间则分别为2008年2月、4月、11月和2009年2月。
随着上述六家公司相继登陆创业板,这家可谓PE巨无霸立马成为大赢家。
截至6月底,深创投参股的上述六家创业板公司的股价与其上市首日开盘价相比,除鼎龙股份上涨43.09%外,其他五家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跌幅最高的中科电气达38.96%,但这丝毫不影响深创投大赚特赚。
以6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深创投持有的当升科技、数字政通、中科电气、中青宝、鼎龙股份、三维丝的股权对应市值分别为26261.25元、8767.6元、5826万元、12198万元、14901.48万元、18128.8万元。
而深创投参股成本分别仅为600万元、139.9986万元、1440万元、117.65万元、317.925万元、147.89万元。
据此计算,深创投投资六家创业板公司的账面价值达85119.3万元,是其2763.5万元投资成本的30.8倍。
“最闪入PE”
深创投是创业板里最牛的PE,但绝非唯一分得大蛋糕者。
入股四家创业板公司的PE现有2家: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国信弘盛投资有限公司。
前者持有数码视讯[56.88 -0.78%](300079.SZ)、爱尔眼科[38.89 -1.82%](300015.SZ)、网宿科技[17.70 0.63%]、蓝色光标[0.00 0.00%](300058.SZ);后者持有阳普医疗[29.34 1.07%](300030.SZ)、钢研高纳[29.96 -0.30%](300034.SZ)、金龙电机(300032.SZ)、三川股份[54.23 0.00%](300066.SZ)。
随着新的创业板公司挂牌上市,2家公司具有从深创投抢夺创业板最牛PE名号的潜力。
说到创业板“最幸运”的PE深圳悟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悟空投资),恐怕连深创投都眼热。因其成立时间最短,而且是入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周期最短的PE,姑且称为“最闪入PE”。
悟空投资追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速度犹如孙悟空常施展的一翻十万八千里的跟斗云绝技。
奥克股份[48.06 0.65%](300082.SZ)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6月,悟空投资以2082万元获得150万股,成本仅13.88元/股。
据记者调查发现,悟空投资2009年5月11日才成立,不到一月便赶在创业板开板前夜火速入股拟上市公司的能力令人惊讶。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6月,为改善资金状况,扩充生产能力、优化业务布局,确定引入包括悟空投资在内的数家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较丰富投资经验,熟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一家刚成立的PE,为何能成为奥克股份口中的“光伏产业具有较丰富投资经验,熟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原来悟空投资并非“孙悟空”,而是“鲍悟空”。
记者获得的有关资料显示,悟空投资注册资本2200万元,由鲍际刚、石家俊、李阳、李贻标、王戈、刘异明、赵颖川等七名自然人股东投资设立,鲍际刚持股45.44%,为其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
这家名字看起来颇“鬼马”的公司“实力”不可小视。鲍际刚是何许人物?其乃原南方证券高管、投行负责人。
鲍际刚在资本市场多年打拼积累下的强大人脉资源正是悟空投资“腾云驾雾”的最大法宝。
“这似乎并不奇怪,投行私募圈内,中国式人情关系网络之下,相互介绍‘有好处’的投资项目,正符合中国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情结。而且中国资本[4.85 0.00%]市场,‘人情味’比‘市场化’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南方一家券商投行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5月20日,悟空投资入股不到一年之际,奥克股份挂牌上市。此时,悟空投资刚好成立一周年,但其已因此次成功投资,成为盛宴中颇为亮眼的明星。
6月30日,奥克股份收报67.55元,悟空投资的账面收益高达8050.5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悟空投资不仅名字起得妙,似乎也沾了悟空的灵气,其选择创业种子“火眼金睛”的本领,雷厉风行的速度,出手一击即中,无愧创业板中最闪族PE的代表。
“最乌龙PE”
领略完悟空投资的高超本领,下面说说创业板PE投资中的“最蹊跷”事件:上海纳米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纳米)入股碧水源[112.31 1.18%]莫属。(详见5月24日 7-8版《涌金系“褪色”》。)
2006年9月,碧水源增资扩股,一直以来作为涌金系资本运作平台之一的云南国投出资2000万元认缴碧水源44.12万元的注册资本,成为碧水源八大股东之一,持有7.50%的股份。
同年10月,云南国投向云南省银监局提交的《关于开展瑞源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工作报告》显示,瑞源信托计划融资规模为1400万元,目的是用于受让云南国信持有的5.25%碧水源股权。
2007年3月1日,瑞源信托计划正式成立。根据云南国信向云南省银监局提交的工作报告,该信托计划推介期为2007年2月13日至28日,募资1400万元,受益人45人。
蹊跷之事此后却接连发生。
2007年11月23日,瑞源信托宣布,因标的股权无法正常办理过户,导致计划解散,而瑞源信托计划以少量信托利益通过货币形式补偿45名受益人后宣布终止。
但四天前的11月19日,云南国信却与如今出现在碧水源股东名单中的9名受益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向其转让所持的碧水源5.25%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该9名受益人不仅包括多位涌金系成员,而该9名受益人也同时名列原瑞源信托计划中的45名成员名单之列。
2008年8月27日,云南国信正式转让其所持有的碧水源7.50%的股份,其中5.25%的股权按上述协议分别转让给包括刘世莹、魏锋、吴凡等在内的9位受益人,另外2.25%则转让给上海纳米。
没缘由地成为碧水源股东的上海纳米,正是由涌金系昔日掌门人魏东之妻陈金霞实际控股。
更蹊跷的是有关转让纪录显示,上述十位通过云南国投参股碧水源的股东中,刘世莹获得碧水源286.6875万股的转让价为731.835万元;魏锋获得18万余股的成本为47.385万元,折合每股为2.55元;而上海纳米获得碧水源247.5万股的代价低至600万元,折合每股仅2.4元。
今年3月,碧水源上市,上海纳米该笔投资最高暴增近70倍。6月30日,碧水源收报93.2元。仍令其投资账面收益超过2.24亿元。
“最悲剧PE”
不过,资本市场从来就不是一个只盛产“美梦”的地方。154家PE觥筹交错分享胜利之时,除让同行羡慕外,还有部分PE机构躲在一旁偷偷哭泣,因为他们参股的公司上市梦想破灭。
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1日,共有33家创业板拟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请被否,1家过会资格被临时取消。
相比已经分享资本饕餮大餐的154家PE而言,参股34家失意公司的PE可谓不幸。如果寻找最不幸的悲剧角色,那么可能非江苏省苏高新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高新)莫属。
因为它曾那么近地靠近过这场资本盛宴,就在其举起刀叉准备向“餐桌”上的“美味”下手时,不料“煮熟的鸭子”竟飞了。
300060,这个股票代码至今仍然空着,它所代表的公司苏州恒久——本已能让苏高新美餐的“熟鸭子”,因其成为创业板IPO首个先获批后撤市的例子而作别创业板。
今年3月9日,苏州恒久公开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20.80元/股,并已完成申购及摇号抽签的全部过程。扣除主承销商承销佣金及保荐费2463万元后,苏州恒久实募3.91亿元。
孰料万事俱备之际,其因披露的全部5项专利及2项正在申请专利的法律状态与事实不符,被有关监管部门要求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对公司的有关问题进行核查。6月24日,苏州恒久IPO二次过会未获通过,首次发行被撤销。
曾经那么接近“幸福”的苏高新,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苏州恒久招股说明书显示,2005年3月18日,苏州恒久进行其创建以来的第一次增资扩股,苏高新现金出资1000万元,取得恒久有限18.18%的股权,并约定3-5年后,苏高新将所持的9.09%的股权以入股时的同等价格转让给公司其他股东,而在该部分股权转让之前,苏高新担任苏州恒久的财务顾问。
2009年1月18日,苏高新履行有关承诺,向有关股东以原价转让出苏州恒久9.09%的股权,并卸任财务顾问。而此期间,苏高新从苏州恒久获取共计150万元的财务顾问费。
2009年1月18日,转变为纯粹投资者角色的苏高新,与另外三家PE机构共同对苏州恒久增资,苏高新此次增资250万元,其在苏州恒久中的持股比例上升为9.19%,对应551万股,成为苏州恒久第三大股东。
今年3月9日,苏州恒久公开发行,发行价为20.80元/股,若按此计算,苏高新持有苏州恒久351.4667万股(发行后200万股转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账面价值便达7310万元,而其入股的成本仅750万元。
但这一切本已经唾手可得的财富,都随着苏州恒久在挂牌前夜的造假风波而雨打风吹散。
其实,苏州恒久并非只有苏高新一家PE,苏州恒久荣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昌盛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区辰融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创投公司共同啜饮这杯“苦酒”。
相对于持股数量最大、持股周期最长的苏高新而言,至今为止创业板“最倒霉的PE”的耻辱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洗刷。
3)十大PE派系聚首
这场饕餮盛会中,弹冠相庆的154家PE机构,实际上具有裙带关联,或受控于同一实际控制者,或歃血为盟结为邦交,更有数家中介机构自己的直投机构,这些PE派系在创业板中或广撒网,以投资数量取胜;或集中火力,以投资质量为赢。
记者对154家PE机构逐一详细调查后,潜藏在这些创业板潜伏者背后的十大派系也正式浮出水面。
“深创投系”
作为创业板最牛PE的深创投为代表的“深创投系”,当之无愧为目前创业板第一大派系,其隶属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投控)无疑是创业板PE投资的大赢家。
据记者调查发现,上述154家成功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PE机构中,至少共有三家PE与深投控关系非同一般,而这三家PE已成功在11家创业板公司中分享上市给其带来的财富暴增,这三家公司除有创业板最牛PE之称的深创投外,还包括深圳市创新资本[1.50 0.00%]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创新)、国信弘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信弘盛)。
目前,深创新分别持有网宿科技[17.70 0.63%]和当升科技[48.74 -0.12%]两家创业板公司369.63万股、1173万股,国信弘盛则成功潜入阳普医疗[29.40 1.27%]、钢研高纳[30.08 0.10%]、金龙电机、三川股份[54.20 -0.06%]四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其中,除其在三川股份中持股200万股外,其余三家皆在340万股左右。
若以今年6月30日收盘价计算,深创新在网宿科技和当升科技中的两笔投资账面资产分别达到12258.8万元(其中包括36.9万元分红)和68913万元,总价值超过8.1亿元。
同样,国信弘盛的四笔投资让其账面资产总值也达到3.2亿元。
在创业板攻城掠池的三家PE到底与深投控有何瓜葛?
公开资料显示,深创投由深圳国资委及深投控等数家法人股东联合发起成立,除深圳国资委持股36.32%外,深投控为其第二大股东,持有深创投20%的股权。
深创新则为深创投的控股子公司,由深创投与深圳创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其中深创投持股99.5%。国信弘盛为国信证券全资的投资公司,而深投控持有国信证券40%的股权。
综上,截至6月底,“深创投系”创业板投资的市值已达19.8亿元。
“达晨系”
紧随“深创投系”身后的则是知名私募“达晨系”,达晨系也动用旗下三家创投公司投身创业板的征伐。
这三员大将分别是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达晨创业)、深圳市达晨财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达晨财信)和深圳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达晨财智)。其中达晨创业分别持有达晨财信36.8%的股权和达晨财智55%的股权。
大将出马,5家创业板公司斩获旗下。
达晨创业收获数码视讯[57.28 -0.09%]175万股、蓝色光标[0.00 0.00%]102万股。达晨财信持有爱尔眼科[39.21 -1.01%]300万股、蓝色贯标243万股、网宿科技230.09万股、亿纬锂能[27.18 0.93%]195.95万股。达晨财智也拿下网宿科技285万股。
以今年6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达晨系持有的5家创业板公司市值为4.52亿元,与其8734.172万元的投入金额相比,翻了5.1倍。
“创东方系”
和达晨系相类似的投资操作方式还有深圳“创东方系”,其也透过关联公司深圳市创东方成长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入股康芝药业[73.39 -0.15%]和网宿科技。
据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官网介绍,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21日,旗下管理着两家投资基金,其中之一便是深圳市创东方成长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熟悉资本市场的人,对“创东方系”实际控制人肖水龙或许并不陌生。他曾在深圳国际[0.60 1.70%]信托投资公司工作20年,先后涉足从事信托、投资、房地产等业务。
“同创伟业系”
相比于深圳市创东方成长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这两家私募名称上的趋同性,能让人很快将其归派纳系,下面即将要出场的“同创伟业系”的“潜伏”过程则似乎更像是经过精心谋局。
据记者统计,深圳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同创投资)共获得三家已上市的创业板公司股份——当升科技、新大新材[55.60 1.28%](300080.SZ)、奥克股份[47.88 0.27%]。
似乎同创投资对于新大新材偏爱有嘉。
新大新材招股说明书显示,同创投资虽仅持有40万股,但与同创投资同期进入新大新材的还有两位神秘自然人——同样持股275万的郑伟鹤和黄荔。
同创投资与两位自然人有何关系?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有关同创投资的工商资料显示,同创投资成立于2000年6月,由自然人郑伟鹤和黄荔出资设立,其中黄荔出资4500万元,出资比例为56.25%,郑伟鹤出资3500万元,出资比例为43.75%,且郑伟鹤与黄荔二人系夫妻关系。
据新大新材料招股说明书显示,同创投资与郑黄二人皆于2008年9月15日,从一家名为深圳南海成长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下称南海成长)受让股权成为新大新材股东。
斯时,南海成长与郑伟鹤、黄荔、同创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南海成长分别以1286.16万元、1286.16万元、187.68万元转让给郑伟鹤、黄荔及同创投资,这三笔投资在新大新材改制成股份公司后,对应的股份为275万股、275万股及40万股。
今年6月25日,新大新材登陆创业板,郑氏夫妇和同创投资所投资的账面资产立马成倍增长。
6月30日,新大新材收报36元,这意味着郑氏夫妇和其全资所有的同创投资在两年后,仅以2760万元便换来2.124亿的账面资产。
南海成长为何如此“高风亮节”,甘愿把新大新材这块肥肉拱手相让呢?据记者调查发现,南海成长与郑氏夫妇关系非同一般。
公开资料显示,南海成长成立于2007年6月26日,为我国首家以有限合伙形式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该公司合伙人分为两类:一为普通合伙人,由创投机构组成,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并承担无限责任;另一类为一般合伙人,即普通投资者,其准入门槛为200万元,一般合伙人将资金交由公司打理,以获得投资收益,每年需交纳一定管理费。此外,普通合伙人将向一般合伙人收取20%的投资收益作为绩效报酬。
郑伟鹤正是南海成长董事长兼执行合伙人,黄荔为普通合伙人之一。
那么郑氏夫妇将新大新材这一优质资产从合伙公司转移到自己名下,是否涉及损害合伙公司中一般合伙人的利益,这不得而知。但却证实了南海成长也属于“同创伟业系”。
虽然南海成长没有享受到新大新材的“多汁美味”,但在郑伟鹤掌控下,其成功入股国联水产[15.11 0.20%]和康芝药业。
截至6月30日,其拥有的517.24万股康芝药业(300086.SZ)的账面价值已达2.716亿元,而其拥有的300万股国联水产,于7月8日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以14.29元报收,南海成长该笔投资的账面价值达4287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与同创投资一起出现在奥克股份原始股东名单上的自然人丁宝玉。同创投资持有250万股,丁宝玉以200万股紧随其后。若以奥克股份6月30日的收盘价67.55计算,同创投资持有奥克股份的市值达1.68亿元,丁宝玉的持股市值也达到1.35亿元。
丁宝玉是何方神圣?同创投资董事总经理是也。
“中科招商系”
成功潜伏在已上市创业板公司中且成员最多的派系,恐怕非“中科招商系”莫属,其共发动属下5家关联公司进驻已上市创业板公司。
2008年4月,深圳中科招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招商投资)成功获得中青宝[22.85 -2.14%]300万股,与此同时,“中科招商系”另两家公司深圳中科汇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无锡中科汇盈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获得470.59万股和235.29万股赛为智能[26.32 0.04%]。
由中科招商投资持股40%的深圳市中科远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也成功潜伏入数码视讯,持有其800万股。
持有钢研高纳1481.71万股的深圳市东金新材料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金公司),其实也是中科招商投资持股95%的控股公司。
截至6月30日,上述“中科招商系”5笔创业板投资的总市值已近11.2亿元。
与上述几家PE派系“广撒网”风格不同的是,成功投资梅泰诺[23.22 -0.21%](300038.SZ)的“华睿系”、投资金亚科技[16.15 -2.12%]的“丰泽系”、投资超图软件[34.00 -0.38%](300036.SZ)的“江苏高科系”,似乎更喜欢团队作战,动用旗下数家看似并无关系的公司,集中火拼同一家上市公司。
“丰泽系”
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金亚科技[16.23 -1.64%]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杭州德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德汇投资)、上海丰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丰瑞投资)、上海丰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丰泽投资),分别持有400万股、180万股、80万股。
2007年,丰泽投资在浦东新区成立,法定代表人周承露,注册资本1000万元。同年6月18日,丰泽投资、丰瑞投资、德汇投资与金亚科技签订《增资协议书》,分别出资200万元、450万元、1000万元认购金亚科技新增股份。而丰泽投资第一大股东就是德汇投资,持股比例为55%。
德汇投资成立于2005年,三名股东分别为杭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丰瑞投资和浙江丰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5%、40%和5%。其中,丰瑞投资和德汇投资的法定代表人同为沈勇。
如此看来,三家公司在金亚科技的合并持股为600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6%。以7月1日金亚科技17元的收盘价计算,“丰泽系”所持股份的市值为1.02亿元。3年间翻了6.18倍。
“华睿系”
“华睿系”资本同样采取“集团作战”的方式。2008年9月,浙江蓝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蓝石创投)出资3000万认购北京梅泰诺[23.26 -0.04%]通信工业技术有限公司270.83万元出资额,占16.22%的股份。2009年3月,与蓝石创投同一法定代表人的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入梅泰诺。出资525万元,认购150万股,平均3.5元/股。
今年1月梅泰诺上市。以7月1日的收盘价21.89元计算,“华睿系”在梅泰诺的投资翻了6.97倍,市值达2.458亿元。
而“华睿系”背后,则是浙商在创投领域颇有名气的宗佩民。他曾任浙江天堂硅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2002年开始担任华睿投资的董事长,2008年6月,成立浙商·蓝石创投基金。除梅泰诺,“华睿系”资本还涉足水晶光电[38.80 0.26%](002273.SZ)、浙富股份[38.40 -2.96%](002266.SZ)、贝因美等公司。
“江苏高科系”
而隶属于“江苏高科系”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高科)与其控股的高投名力成长创业投资(下称高投名力)也是携手进入超图软件[34.03 -0.29%]。
江苏高科是江苏省政府1992年组建的融资平台,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省级风险投资机构之一。而高投名力则是由江苏高科2006年携手香港查氏集团组建,其中,江苏高科持股27.43%。
2007年7月23日,经超图软件股东大会决议,同意高投名力和江苏高科分别以现金增资2200万元和800万元。入股后,高投名力成为超图软件第二大股东,江苏高科成为第十大股东。
其后的2007年12月,两家机构又从自然人股东手中以14.28元/股受让部分股份。公司上市前,高投名力和江苏高科分别以708.4万股和257.60万股的持股数量列超图软件第二和第十大股东。两公司合并持股966万股,以今年7月1日的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为3.367亿元。
“涌金系”
说到在这十大派系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有“江湖最后的大佬”之称的“涌金系”。
实际上,“涌金系”在创业板PE投资中五打三胜的表现并不能算优异。
从赛轮股份,到信得科技、数字政通[58.00 0.71%]、碧水源[112.40 1.26%],到最近的上海泰胜风能,这5家拟挂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背后都闪现着涌金系影子。
2009年底,赛轮股份向创业板上市发起最后冲击,上会前夕的当年6月,陈金霞等涌金系代表以4.4元/股突击入股,但当年12月1日,赛轮股份上会被否,这似乎拉开后魏东时代涌金失利的序曲。
今年4月28日,“涌金系”成员上海纳米于2007年3月入股的信得科技同样创业板上市被否。
好在4月21日,碧水源成功上市让“涌金系”眉头舒展,扳回一局。4月27日上市的数字政通(300075.SZ)也成为涌金系成功投资的案例。
2008年4月19日,数字政通召开股东会议,同意公司增加注册资本56.72万元,其中涌金实业以货币资金1350万元,认缴30.94万元新增注册资本,持股比例4.68%。增资价格由新进投资者与公司股东按照约10倍的市盈率水平协商决定。
然而,4月29日,涌金系掌门人魏东自杀身亡。魏东自杀的4个月后,2008年9月1日,涌金实业将刚认缴的30.94万元出资额,以原价1350万元转手给自然人赵隽。赵隽,43岁,2006年至今为涌金实业法定代表人;现任国金证券[16.50 0.73%]董事。以6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当年的1350万出资已增至9020.8万元。
券商直投派系
此外,聚首创业板的十大PE派系中,券商直投派系的介入,恐怕是最被人诟病的。
早在第一批28家创业板公司挂牌之时,中信证券[13.21 0.84%]全资投资公司金石投资在神州泰岳[62.40 -1.75%](300002.SZ)上市前夜闪电入股210万股就引起广泛争议。其后,金石投资再接再厉,以每股8元拿下机器人[42.25 1.66%](300024.SZ)320万股。
截至6月30日,金石投资仅在上述两只创业板大热牛股中的收益就已超过5亿元。
海通证券[10.12 0.50%]2008年成立的全资公司海通开元投资同样不可小视,除持有银江股份[29.02 0.83%]150万股外,还以500万股成功潜伏东方财富[52.60 0.19%](300059.SZ)。截至6月30日,该两笔投资账面价值分别达6066万元和2.7亿元。
日前,被爆出PE腐败案的国信证券全资公司国信弘盛同属于“券商系”与“深创投系”,堪称最牛券商系创业板投资PE,其一家独中阳普医疗[29.44 1.41%]、钢研高纳[30.19 0.47%]、金龙电机、三川股份[54.20 -0.06%]。虽然目前账面资产收益不及金石投资,但高达3亿多的资产收益,也已让其他创业板投资PE望其项背。
此外,长江证券[12.44 1.22%]、华鑫证券等也有参与到创业板PE中。
诚然,相比较其他PE而言,券商系具有天然优势,在“直投+保荐+承销”的模式之下,“肥水自流”的情况难以避免。
(本报记者杨颖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