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清华校训,何时恢复你的本真 【文化散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02:14
清华校训,何时恢复你的本真?
2010-11-11  hgq10

清华是一所即将步入百年华诞的名校,多少先贤在清华的历史和精神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迹?就从我们的校训说起吧。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梁启超先生1914年冬天应邀于清华同方部(今天的校友总会所在地)演讲时所倡,当时的演讲题目是“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语出自《周易》乾象与坤象,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启超先生认为,圣贤经教中的君子立品之论连篇累牍,唯有周易乾坤二象之语提要钧元。梁启超先生说道: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才智如董子,犹云勉强学问。《中庸》亦曰,或勉强而行之。人非上圣,其求学之道,非勉强不得入於自然。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世,犹舟之航於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且夫自胜则为强,乍见孺子入水,急欲援手,情之真也。继而思之,往援则己危,趋而避之,私欲之念起,不克自胜故也。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王阳明曰:“治山中贼易,治心中贼难。”古来忠臣孝子愤时忧国奋不欲生,然或念及妻儿,辄有难于一死不能自克者。若能摈私欲尚果毅,自强不息,则自励之功与天同德,犹英之劲德尔门(Gentleman),见义勇为,不避艰险,非吾辈所谓君子其人哉。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然后得以膺重任,非如小有才者,轻佻狂薄,毫无度量,不然小不忍必乱大谋,君子不为也。当其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此其所以为厚也,此其所以为君子也。
梁氏之论,尽得儒家修身之要。纵观中外名校校训,像清华校训这般深邃、博大的人格训示还不多见。清华学子浸淫于如此深厚的人格教育传统之中,哪怕是仅得皮毛之见,也是取法乎上,足以得乎其中了。
然而正如北大的老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那样多年来被刻意遗忘那样,清华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外,还有一句老校训足以与之呼应,然而如今却鲜为人知,只有说出来时方才恍然大悟。这句同样曾是清华校训的名言镌刻在风景如画的工字厅园林和荷塘旁边的一块貌不惊人的石碑之上。那里恰好位于著名的二校门后面,整日游人如织,然而奇怪的是,掩映在苍松翠柏之后的这块由建筑大师梁思成拟式、国学大师陈寅恪撰文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却少有人问津,甚至连许多多年求学于此的学子都略无所知。
王静安先生就是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列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突然自沉昆明湖,留下一纸遗书,其中的第一句“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成为令时人和后人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梁启超和陈寅恪倾向于从文化命运和个人精神的角度来理解王国维之死,认为王国维是在北伐军汹涌而至的背景下,因长期以来国事家事的诸般痛苦而内心抑郁,终为殉清而死。或更准确地说,是历经传统文化的巨劫奇变之后,文化理想破灭,是为殉文化而死。其实当时国民党政权正在宁汉之间忙于内讧,并未兵临城下,北伐成功未必可期,而且把“国民军入城之后将强行剪辫”的流言或“两湖乡绅大儒叶德辉、王葆心被杀”的消息作为“义无再辱”的注解,未免牵强。如今的人们多信从大师之论,高抬了王国维之死的意义。我想这种将国学大师之死附会为国学之死的隐喻式的梦境嫁接,是可以理解的。但依我之见,比较各家之说后,恐怕还是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所披露的“罗振玉卖画抵债说”较为可信(此处不赘)。其它的各种对王国维之死的文化解读虽然精彩绝伦,但远远欠缺真凭实据,不过是论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纪念碑碑文不长,尽管碑主是王国维,但字里行间反映的却是作者陈寅恪的思想,原文照录于此:
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文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辞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义宁陈寅恪撰文 闽县林志钧书丹 鄞县马衡篆额新会梁思成拟式 武进刘南策监工 北平李桂藻刻石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三日二周年忌日
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师生敬立
能够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并列的清华老校训就是陈寅恪先生铭刻在清华校园心腹之地、秘密之所的这句话: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句话在陈寅恪先生自己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1949年,滞留岭南大学的陈寅恪以“何必弃父母之邦”婉拒了国民党“抢运学人”计划许给他的丰厚待遇,直到迎来共产党的解放。然而陈寅恪也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选择了大陆的知识分子那样应召北上,而是“閉戶高眠辭賀客,任他嗤笑任他嗔”,多次拒绝北京要员的邀请,其中包括陈毅、胡乔木、周扬、康生、陶铸等人。其中最震撼人心的一次,是陈寅恪竟然要求“不讲政治,不学马列”,还要求毛泽东或刘少奇为他特批!
“1953年12月1日上午,陈寅恪在自己家里和曾经的学生汪篯有一次长谈。是年,中共中央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上古、中古、近代),拟请陈寅恪任二所(中古所)所长,汪篯奉命南下邀请老师就任。汪篯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录下了这次谈话。这就是后来那篇著名的《对科学院的答复》。1995年,《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首次披露了这篇记录。
“文中重申他在《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的观点:‘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并据此开出就任的条件:‘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而且,‘不止我一人要如此,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这还只是第一条。第二条是要毛泽东或刘少奇给他开证明,‘以作挡箭牌’,并且‘最高当局也应该和我有同样的看法,应从我说’。”
怀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弃虚名俗利如敝屣,坚信、坚守类似于古代儒者的人品气节,这是所有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回忆文章所一致称道的。这种为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而挺身抗争的精神,与梁启超先生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之风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所不同的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所强调的不仅是“自强不息”所蕴含的“意志”维度,也不仅是“厚德载物”所蕴含的“道德”维度,而更多地是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的、对“智慧”或真理的孜孜追求。大学何能成其大?自强不足以成其大,厚德不足以成其大,唯“学”之大者方能成其大。一个只知道自强与厚德的大学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匠人和成功的领袖,却惟独培养不出自治自主的学术群落,培养不出继往开来的学术大师。
在世界名校的校训之中,我们很少看到类似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样包含着儒家“克己”精神的道德格言(清华的校训比起国内其它某些名校的平庸之作来说,还算是底蕴深厚的),然而也许是源于西方的基督教传统,“真理”“自由”等向着无限世界、理想世界展开求索的词汇却频频出现。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Truth and Light 真理·光明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让自由之风吹拂心灵
剑桥大学 Cambridge University: 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牛津大学 Oxford University: Dominus Illuminatio Mea(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 上帝赐我知识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使人自由。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U.C.Berkeley: Fiat Lux (Let There Be Light) 愿知识之光普照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 上帝让我们看见光明
芝加哥大学 Chicago University: Let knowledge increase so that life may be enriched. 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 A voice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 旷野(对知识)的呼唤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圣经约翰福音8:32“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And ye (you)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King James version))
麻省理工学院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nd and Hand 学会动脑,学会动手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Knowledge and religion 追求知识,坚定信仰
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rength through Truth 力量借助于真理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Whatsoever Things Are True 凡事求真(圣经腓利比书4:8,"Finally, brethren, whatsoever things are true, whatsoever things are honest, whatsoever things are lovely, whatsoever things are of good report; if there be any virtue, and if there be any praise, think on these things.")
从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意义上来看大学之“大”,中国的大学在原初的“大学”精神上就已经输了三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原始的“大学”概念是指的“大学问”,但在传统的中国士人眼中,最大的学问不是乾嘉学派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不是火车轮船纵横东西的奇技淫巧,不是日月星辰、鸟兽虫鱼的格物之学,而是为官从政、修齐治平之学。从组织机构上来看,中国有“太学”而无“大学”,有官学和国子监,而没有西方中世纪以来形成的“大学”——学术自治体。在这种缺乏“求真”维度的传统之下,如果还不借助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等学贯中西的先贤的思想,接引、汇流中西文化传统中独立、自由的求真精神使之融入我们大学的文化和灵魂,那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甚至只是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不啻是痴人说梦。
因此,清华校训的本真面目应该是这样两个对偶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当我们拨开历史迷雾,拂去岁月的尘埃,恢复清华校训的本真的时候,清华也将像世界上其它百年名校一样,凭着她永恒的人文精神和学术灵魂屹立于世,垂之久远,“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p.s.本文是受到张岂之先生“清华新人文讲座”演讲的启发而写成。另外,镌刻于清华大礼堂前日晷上的“清华校风”——另外一个校训——是“行胜于言”(Facta non Verba =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对此我对了一个对子,自以为还不错,分享于此:言隽于行 But words remain longer than actions. 这里words语带双关,呼应了上句的“语言”的本义之后,涵义转向“学术、思想、精神”的方面,意在强调大学作为学术、思想和精神的传承之地的重要意义。